《边城》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3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边城》读后感(一):从不曾感动,只担心一个少女没有亲人,以后生活多艰难多危险。
一个少女,没有亲人。
还是一个美貌少女。
一个不谙世事的美貌少女。
明天的情人很可能不回来,奔向了更新的世界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对象。
回来了也是带着城里的姑娘,或者更门当户对的姑娘。
但各种男人却可能会来,盯着这个一无所有的少女。
就算少女再美貌,再可爱,和有文化的人再两情相悦,最终嫁的是粗人,就像小白菜。和有文化的人没有正果,倒可能因此灾祸,没有牢狱之灾也会有生活上的不幸。
如果她这两年不结婚,当时的情况,过后错过这时间,条件稍好点的人都被挑走了。她只能嫁给很不怎么样的人。
她等不起。
如果等了,那这个有文化的人已经耽误了她的一生。她等来的多半不会是来娶她。
《边城》读后感(二):自然淳朴的乡村故事
开头对边城大篇幅的风土人情的描写看得我很浮躁,大概是因为沈先生的语言文字组织方式太不合我的阅读习惯,所以我读起来很费劲很不顺畅。描写重点逐渐聚焦到翠翠和外公身上之后阅读渐入佳境。那时是上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处 边城里的人生活节奏是很慢的,人们的感情也很慢 翠翠第一次遇到傩送、天保第一次看见翠翠,前者都默默喜欢了两年 隔着两个热闹的端午节。能体会到这种少男少女的感情 懵懵懂懂 很单纯很美好 对翠翠来说又是很隐秘的 她是那么一个单纯、天真、美丽、懂事的女孩,也是那么一个孤独、自卑且爱逃避的女孩子 总是会躲着自己喜欢的人 不敢面对爱情 使得她与傩送总是在可以交往互动的好时机上错过...她的外公为人淳朴、踏实,一直很疼爱她 却也是个犹豫不决爱绕弯子的人 暧昧不明的态度间接导致大老天保意外去世 哥哥的死在顺顺和傩送的心里都是个疙瘩 以至于难以再来求娶翠翠 于是傩送和翠翠又错过了...外公说“七八月有流星,人也会在七八月死去” 一语成谶 外公没来得及安排好翠翠就在雷雨夜里去世了 翠翠失去了与她相依为命的长辈 也失去了她最后一个亲人(父母在她刚出生不久就殉情而死了)此时她只有十五六岁 无依无靠真的很可怜
《边城》读后感(三):温情和宽容的喜剧包装
《边城》沈从文 著 难得熬夜看书,竟是把《边城》看完了。实属有语言特色。若只当做是一个世外桃源里的爱情故事,只能说机缘巧合天注定,若是比拟一种期待中的未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那我就得说,等待中的明日永远只是明日,只得争取才能成现实。边城里多的是人等待,所以才尽是含糊不清的遗憾。 沈从文写文章就是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没有赘述,不多修饰,但写故事转折处到很巧妙。而且他写每个章节小标题也很随意“他们的家庭”,“另外一个绅士的家庭”,“一点新的事情”,“更新的事情”如此。 他自己在序言里说,“自己的文章大部分人不会读,自己也不预备给大部分人读”,意思是当时的文学家,评论家不推崇他“落伍”的文字,而当时的文学青年们大都聚集在城市,向往外来的文学世界,也不会选择他来读。他的文章适于那些有乡村根基的人去看。 现在看来,依然是值得读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沈从文笔下的乡村早已和现今的乡村决裂了,如此直白又充满温情的乡村视角也随之绝迹。 我觉得沈从文就是那种愚昧的旁观者,他在写落后,贫瘠和愚昧的时候都是带着距离感在写,甚至很留情面,抱着一些温情和宽容谅解的态度。 但是他在写那些乡绅老爷阶级颓靡麻木生活的时候,就变成了冷漠的讽当局者,随时都准备出言嘲讽几句,我也就只能说,在这方面,他写的太好了。 书摘: ①的的确确,都市中人是全为一个都市教育与都市趣味所同化,一切女子的灵魂,皆从一个模子里印就,一切男子的灵魂,又皆从另一模子中印出,个性特性是不易存在,领袖标准是在共通所理解的榜样中产生的。一切皆显得又庸俗又平凡,一切皆转成为商品形式。便是人类的恋爱,没有恋爱时那份观念,有了恋爱时那份打算,也正在商人手中转着,千篇-律, 毫不出奇。 海边没有一株稍稍倔强的树,也无一个稍稍倔强的人。 为她倾倒的人虽多,却皆在同样情形下露出蠢相,做出同样的事情,世故一些的先是借些别的原因同在一处,其次就失去了人的样子,变成一只狗了。年纪轻些的,则就只知写出那种又粗鲁又笨拙的信,爱了就谦卑谄媚,装模作样,眼看到自己所做的糊涂样子,还不能够引动女人,既不知道如何改善方法,便做出更可笑的表示,或要自杀,或说请你好好防备,如何如何。一切爱不是极其愚蠢,就是极其下流,故她把这些爱看得一钱不值了。 真没有一个稍稍可爱的男子。 她厌倦了那些成为公式的男子,与成为公式的爱情。 ②这些情形自然都是实在的。这想象中的都市,像一个故事一样动人,保留在母女两人心上,却永远不使两人痛苦。她们在自己习惯中得到幸福,却又从幻想中得到快乐,所以若说过去的生活 是很好的,那到后来可说是更好了。 ③ 这本书只预备给一些“本身已离开了学校,或始终就无从接近学权,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置身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的那种职务上,在那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全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去看。他们真知道当前农村是什么,想知道过去农村有什么,他们必也愿意从这本书上同时还知道点儿世界一小角隅的农人与军人。我所写到的世界,即或在他们全然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然而他们的宽容,他们向一本书去求取安慰与知识的热忱,却一定使他们能够把这本书很从容地读下去。我并不即此而止,还预备给他们一种对照的机会,将在另外一个作品里,来提到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补质、勤俭、和平、正直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的毒害,变得如何穷因与懒情!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 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 以及“怎祥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做补素的叙述。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的,而这点理性使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地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这作品或者只能給他们一点儿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