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者:臻言臻语 2021-12-24 05:20

《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是一本由【英】DK公司/编著著作,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丨阳光博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1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一):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这本书就是了解宝库背后的故事

很喜欢央视的节目《国家宝藏》,看这一件件宝物展出,犹如翻开了一本立体的历史书,活生生的展示在我们面前,穿过历史,透过尘埃,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瞬间产生遐想。

以前读过一本书《进击的智人》,通过博物馆的文物,讲人类的发展史,从远古时期讲到清朝。作者河森堡,他的身份就是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下面是一个节选:

你看,从博物馆的文物,由静态文物来反映现代生活,真的是栩栩如生了呢!

不过现在,这本《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博物馆背后的秘密。

书中讲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

博物馆的宝物这么精彩,那么这些宝物都是怎么储存的呢?全是在前台展示的吗?

毕竟,故宫博物院有186万余件文物,数字故宫可以让你全方面触摸这座文化宝库,每天展示一件文物的高清影像,可以保证至少五百年绝不重样。

还有其他的问题,这些宝物是怎么被挖出来的?破损的是怎么拼起来的,掉色的要还原上色吗?历史上有哪些博物馆被盗了?这本书为你一一展现。

翻开正文,有些内容确实有趣,能让你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和名人。

比如居里夫人的笔记本至今还是有放射性的,有些武器有毒,而且这些毒物质的效力长达1500年。

19世纪,绿色服装很流行,但是很多时候绿色染料都是由砷制成的,砷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会对服装制作者造成伤害,如今,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处理含砷着色的物品时还得戴上手套。

本书秉承了DK公司一贯的精致风格,我上一本书给孩子买的《DK博物大百科》,上称称了一下,足有6.7斤重,16开大画幅,讲的栩栩如生,但是只能当百科全书,不算是可以一直连续阅读的书籍,但我家小孩轻易不会把它搬过来看。

而且这本同样是大开本,精装,页数也适宜160页,足以让一个调皮的孩子,度过两个安静的周末。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通过博物馆,让孩子了解知识,回望历史。

就北京来说,博物馆还是挺多的,冬天户外冷,可以去室内转转,博物馆就是一个好去处,大部分还都是免费的,去之前,读读这本《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相信孩子会对博物馆由一个重新的认识。回来之后再翻翻,对博物馆的东西,也会记得更深刻。

《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二):每次逛博物馆,只是逛了个寂寞?如何让孩子读懂文物背后的意义?

最近刚好看了上映的电影《古董局中局》,李现和雷佳音两人比拼古董鉴定能力,电影运用大量的特效,让观众对于鉴定古董的技艺有了视觉、听觉、空间觉的全方位认识。

对于文物和古董行当,我们平常人真是了解得少之又少,大多都是通过看看盗墓小说和《鉴宝》类综艺节目,了解了个皮毛。

如果非要去博物馆逛逛,那肯定是由于家里的孩子需要完成作业,不得不带孩子去开阔眼界,看来看去,文物在我眼里就是一些瓶瓶罐罐,什么春秋战国,什么五代十国,在我脑子里那都是一片混沌,完全没有任何概念。由于没有解说员的介绍,我感觉我逛了一天,也就逛了个寂寞。

对于博物馆这种地方,虽然很敬仰,无奈自身修养不够,欣赏不来。

不知道英国DK公司是不是发现了全球家长们的痛点,编撰了这本《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好不好看我不太适合评价,但是看我家孩子看到书那种囧囧有神的眼睛,我就知道,这书看来是进博物馆之前必读之物啊。

世界上最早创立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于1753年被创立,收藏的藏品有800万之多。全球基本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大型博物馆,各种类型的中小型博物馆,更是不计其数。

为什么人类这么热衷于建博物馆,收藏文物?

我想最重要的意义或许在于,为了解决哲学最基本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该做什么?我要到哪里去?

博物馆里,一件件的文物,都记录下了每一段历史,记录下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大事件,而策划这些事件发生的古人,他们也曾与我们一样,脚踏在这片土地之上。

保存这些文物,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祖先做了哪些努力,走过了哪些路,也为了告诉我们的后人,我们因何获得现代发展的成就。

人类社会的文明,是需要这一件件文物来承载和记录,而博物馆就是承载这些历史文化的最好载体。

只有了解了我们的过去,我们才更清楚未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就靠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

所以,当我和孩子一起看完这本《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才明白,带孩子去博物馆,真的不是只看了个热闹,而是很有必要。

当孩子参观博物馆了解了人类历史,他才懂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未来才不至于迷茫。

一家大型博物馆,展出的可能只是超过万件的文物,但是实际上,这一万多件展品是经过专业人员精挑细选选出来的,实际上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超过百万件。没有百万件的收藏量,是不可能展出一万件以上的精品。

就像是我们看别人的成就,总是觉得他似乎就做了这一件事就成功了,但你没看到的,其实是在这成功之前,他失败了99次,只是他没说,所以你看不到。

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要轻视别人的成就,即使是完成了很普通的一件事,背后也是付出了不少的辛劳。

学会尊重他人的付出和成就,就是尊重自己。

一个博物馆的成熟运作,需要各种专业技能人才来共同完成。通常包括了前台、导游讲解、收藏品管理、保护,还有策展人等等。

在这些人员的共同运营下,一个博物馆才能正常运行,供游人参观游览。

文物的发掘、清理、保护,从来都是个大工程,更何况除了古墓,考古专业人员通常还需要在冰层中发掘,甚至还需要在水下发掘沉没的船只,以及被海水淹没的古城。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了解历史,就相当于了解了人性,了解了人类文明的光辉,这样我们才懂得人生的意义,而我们的孩子才能把这些璀璨的文明和成就一代代传承下去。

你看到的是一座座博物馆中的成百上千件,带有时间印记的古代文物, 而你没看到的,是在这些文物背后隐藏的一篇星辰大海。

《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三):是什么让古迹重见光彩?这里有令人惊叹的答案......

几年前的一部纪录片 《我在北京修文物》火遍全网。当时看完这部纪录片,有一种被洗礼的感觉。

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该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

感觉修复古迹真的是需要十分的耐心,这个修复的过程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修复者跟古迹的对话过程,让我的观影过程充满严肃又期待。

感慨于在历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的文物背后,有那么多默默工作的人员以及那么多复杂的工序,让这些文化、这些古迹竟然得以被修复并保存的如此完好,真实令人不可思议。

直到最近入手了这本DK出版社出版的《DK博物馆背后的力量》又让再一次陷入对人类能工巧匠的震撼之中。

DK出版社于1974年成立于英国伦敦,作为企鹅兰登书屋出版集团旗下极具竞争力的品牌之一,DK以专业的内容和鲜明的视觉设计不断引领着国际图文书的出版风格。

在不同领域出版了多种类别的成人及儿童非虚构类图书,至今已有60余种语言的出版物畅销于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共有千余名员工分布于欧美、澳洲、亚太等地区。

严谨且实用的知识与创意逻辑,引发思考、启迪灵感

作为史上极成功的图文书出版社之一,DK代表的不仅是一种图文并茂的美学风格,更是一种面对世界和知识的态度。

正如DK做书的理念——A World of Ideas:See all there is to know,正是希望用严谨且实用的知识与创意逻辑并存的设计,引发思考、启迪灵感,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探索未知的乐趣。

书中记载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在位时,亨利八世舰队的成员之一玛丽玫瑰号于1545年7月保卫英格兰、对抗法国入侵的索伦特战役中沉没。

沉没之后它便在在海底沉睡了四百多年,在1971年,玛丽玫瑰号被再次发现,并被打捞保存供后人参观研究。

还记载了生活在8世纪至11世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提到维京人我们都会想维京海盗,不论是孩子们还是成年人,或许都曾为之疯狂。但是你知道吗?事实上他们是优秀的造船者。

奥赛贝格号

我们通过这本书所展现的图文,更多地了解到,在那个年代维京人凭借智慧在暴风雨中航行时,他们的队伍中不仅仅只有海盗,他们有战士,其中包括与他们同样勇敢坚强、有创造力的女性和孩子。

书中这样的知识点并文物的样式图片以及工作人员的修复和保存方法都有详细的展示。令人惊叹的视觉指南和参考读本,让孩子在不经意之间拓展知识面并开阔视野。

这是一本随时打开,就可以开启一场24小时全通道博物馆私人游览的神奇魔法书

在这里,我们真的可以开启一场24小时全通道的博物馆私人游览。因为我们不仅能走进大到拥有1亿5千多万件藏品的美国史密森博物馆,小到英国乡村的沃利博物馆,还可以让其他国家的读者前往我国的秦始皇兵马俑,了解发掘秦始皇陵背后的故事。

我们或许也可以在埃及、 英国、美国、乌克兰、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看看埋在地下3000多年的古埃及法老是如何重见天日。

我们又可以见证科学家如何在挪威伦德布林冰原发掘700多年前的雪鞋,看到考古学家们打捞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海岸附近的沉船,并前往埃及亚历山大海岸附近,目睹沉睡了2000多年5.5米高的哈比神像浮出水面。

在这本书中我们认识了在博物馆工作的专家们,是他们为全人类保管并照料着历史的遗迹,使其能够在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仍能焕发生命的光彩。

所以无论你是一位想要进一步了解世界历史和地理的中小学生,还是一位对人类文明怀有好奇之心的博物馆爱好者,这本书都将是一次让你爱不释手、受益无穷的纸上旅行。

这本书,阅读无关年龄、性别和文化背景,这些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这套书在内容和形式上满足了各种读者的需求,所以看到它每一位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读后感(四):看不懂的博物馆,背后的故事很精彩!

在疫情爆发之前,每年寒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博物馆门口都会排出千米长队。因为这是一项暑假作业,为了让孩子们的学习多样化,教育部门为每个孩子开设了第二课堂的学习计划,为孩子补充课外知识。

政策是好的,但看看这千米长队,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参观真的能增长见识么?

而在国外的博物馆的情况是,一位老师或讲解员带着七八个孩子,围绕一件展品讲解讨论。讲解员通常需要历史学或艺术类博士才能胜任。

我也带孩子去过博物馆,但孩子看不明白,我也没有足够的知识为她讲解,看到的是一堆奇奇怪怪的藏品,说不出所以然,觉得索然无味,索性也就不去了。

但博物馆确实是个学习和增长见闻的好地方。一位自媒体从业的朋友说,每到一个城市,我一定要做两件事:去当地的博物馆,和品尝当地的特色菜。博物馆是我写作的素材来源,里面全是第一手的素材,又多又全。

英国DK公司编著的《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刚好解决了这个难题。里面有丰富的图片,为孩子介绍博物馆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工作人员是如何运营的。这些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孩子,从一个可以理解的视角来了解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免费蹭空调的地方展出有代表性的物质和文化遗产的地方,全世界一共有55000家博物馆。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一直在寻求有趣的方式,帮助大众走进博物馆了解藏品。

博物馆的工作包括展品的征集、保护、研究、策划展览和文化传播。

藏品主要包括文物和标本。文物是人类过去使用过的物品和制造的器具,标本是植物、动物、矿物的样品。

博物馆中贮藏着千年以来,在地球上存在过的藏品,帮助我们了解过去。不仅如此,通过了解过去,也预测未来。

博物馆作为公共场所也就是最近100年左右的事情,再更早的时候,一些有收藏爱好的人,根据兴趣爱好收藏的珍品,后来捐赠给公共博物馆。这些私人藏品是博物馆展品的来源之一。

更多藏品被埋在地下,由于偶然的原因重见天日,比如秦始皇兵马俑。

工作的时候吐口水,当然不礼貌。但在博物馆这却是件严肃的事情。这位工作人员正在用唾液清洁岩石。

但我很想知道,这么大块岩石,她一个人的唾液够用么?

虽然博物馆的馆藏很珍贵,但还是远远超过了可以展出的程度。一些平时无法展出的藏品,有些被放进抽屉,有些被放进仓库。他们并不会被遗忘,工作人员会定期清理,也会按需做研究。

看到我们的航天员身着航天服,真是帅呆了。但这些造价高昂的航天服,在博物馆里储存着,也需要16°的温度和新鲜的空气,光照也必须严格控制。如果发生损坏,将是不可逆的。

有一些藏品的储藏和存取对工作人员有巨大的挑战,比如居里夫人的笔记本,至今任然辐射超标。存取的时候,需要格外小心。

有一些藏品很珍贵,也很脆弱,频繁的运输会对文物造成损坏,运用现代科技可以复制出精确的复制品。所谓精确,也包括真品上的瑕疵。

古埃及法老王后纳芙蒂蒂半身像就被多次复制,用以满足世界各地人们了解历史。

有一些藏品很大,比如航天飞机,用复制的方式当然不合算,还是想个办法运走吧。

工程师把航天飞机起吊到退役的航空母舰甲板上,再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加固金属棚。然后再把退役的航空母舰改造成航空博物馆。原来黑猫警长里面说的是真的。

能介绍科普知识的书籍资料很多,但要探究背后的故事却很少。这本《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为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博物馆姿态。

《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五):关于博物馆的三个愿望

疫情之前,参观博物馆一直是我家非常重要的亲子活动。从叮当一岁多会走路开始,基本上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安排时间带他去周边各种名目的博物馆参观,倒不是说我们有多么高大尚的育儿理念,非带那么小的孩子去博物馆接受历史文化熏陶,而是我们发现,在博物馆里,孩子似乎变得特别好带!孩子的注意力被各种新奇的展品吸引,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让他们的烦人指数直线下降;而大人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会变得很平和,我们会被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事件所震撼,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体会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通常情况下,在博物馆里,父母会成为孩子的向导,在一边看、一边讲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不断汲取知识,而大人在这个过程中会收获育儿的成就感,实在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

那些年参观的部分博物馆

被疫情“软禁”的这两年,我家的博物馆之旅基本就被限制在了市内。大连自然博物馆、大连现代博物馆、大连市规划展示中心、旅顺博物馆、金州生命奥秘博物馆……这些大点的博物馆基本上每个都去了三四次;再后来发展到在全城旮旯拐角寻找博物馆,星海广场的贝壳博物馆、老虎滩的根雕博物馆、中央大道里的美术博物馆、特别小众的大连汉墓博物馆……找寻博物馆竟成了另一项有趣的家庭活动。可这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看完,却让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更加渴望,怎么也满足不了他对博物馆的浓浓兴趣和好奇心。

当我把这本精心挑选的由英国DK公司编著的《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拿回家,叮当竟高兴地蹦了起来!当他迫不及待的从我手里抢走书,如饥似渴的开始翻阅,一边翻,一边嘴里还不停赞叹“太好看了!”我就知道这本书我选对了。而更让我惊喜的是,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的三个愿望,我想将它们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感受这本书的魅力。

《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封面

翻开《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就像用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世界各地博物馆的大门,在这本书里你可以走进大到拥有1亿5千多万件藏品的美国史密森博物馆,小到英国乡村一个废旧电话亭里的沃利博物馆,你可以在中国的秦始皇陵博物馆了解发掘兵马俑的背后的故事,你还可以前往埃及的博物馆,看看埋在地下3000多年的古埃及法老是如何重见天日的,你将见证科学家如何在挪威伦德布林冰原发掘700多年前的雪鞋,你还将看到考古学家们打捞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海岸附近的沉船上极其精密的天体仪,你甚至能看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微生物博物馆为我们展示的从细菌、病毒到水蚤和睫毛螨的隐秘世界,还能看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博物馆中展示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微标本”……

世界上的博物馆几乎涵盖了你能想到的所有主题,无论你对什么感兴趣,都能找到一座能满足你好奇心的博物馆。而孩子偏偏是一种对什么都感兴趣的生物,他总是一边翻,一边兴奋地说“妈妈,等疫情结束了,我要把世界上所有的博物馆都参观完!”“那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个博物馆吗?”,“全世界目前有55000座博物馆!这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显然,对于一个还没有多少数字观念的小朋友来说,55000也只是个符号而已,他哪里知道全世界55000座博物馆,哪怕一天看一个,一辈子的时间也远远不够看啊!但我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只能迎合着:“好,咱们争取先把祖国大地上的博物馆都看完吧!”

在我们大多数人印象里,博物馆里一般都藏着大量的文物或标本,文物是人类制造的文化遗物,标本则是为科学研究而收集的动物、植物或矿物等的样品,博物馆主要负责将这些物品展示给公众。其实阅读完《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这本书后你就会发现,从16世纪欧洲兴起的私人收藏的珍奇屋到现代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公共博物馆,出发点基本都是一致的:有些收藏品是为了科学或者历史研究,有些则是出于兴趣而精心收集的。并不是所有的博物馆都致力于收藏无价的文物和为科学事业做贡献,一些博物馆致力于收藏有趣的日常物品或奇怪的、意想不到的东西,例如位于印度新德里的苏拉布国际马桶博物馆就是一座展示马桶发展历史的博物馆,美国纽约的垃圾博物馆则是用捡来的垃圾来记录城市的变化,马来西亚的莫博物馆展示了5000多年来猫科动物的发展历史……所以当孩子被这些奇奇怪怪的展品吸引时,他也开始憧憬“我什么时候也能拥有一座博物馆啊?”

有趣的小型博物馆

不要以为孩子又开始做白日梦了,其实打造一座孩子心目中的“博物馆”并不难,正好以此为契机,试探着引导让孩子去发掘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主题,比如我们平时出去玩的时候,叮当总喜欢捡一些他认为的“宝贝”——松塔、橡子、石头、贝壳、海螺、花籽、树叶……在看了书中介绍的瑞士巴塞尔的“裤袋博物馆”——一座仅位于一扇窗户后面的小型博物馆,每个月都展出不同的展品,包括香水瓶、铃铛、手表、玻璃球等,这些展品都小到可以直接放在裤子口袋里。看到这儿的时候,他灵光一闪,告诉我“妈妈,我也可以建一座博物馆!把咱家那些收集到的宝贝都展示出来啊!”

自然博物馆一隅

建一座博物馆自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一书不仅让我们看到博物馆辉煌的建筑和叹为观止的藏品,而且还带我们认识了博物馆背后默默付出的拥有各种技能的工作人员,我们不再只是以游客身份去游览博物馆中的藏品,而是化身为博物馆深度体验官,对博物馆的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分工也会有深入了解。

这本书带我们认识了博物馆里经常见到的前台、讲解员、宣传员、保安、摄影师到幕后的考古学家、登记员、保管员、保管员、策展人等,从他们的工作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运营一家博物馆需要各种专业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大量的工作:考古学家他们深挖地下、潜入水中,甚至在冰雪覆盖的地方搜寻、挖掘各种文物、遗址;登记员负责掌握博物馆中所有收藏品的动向,当一件收藏品被移动时,无论是在博物馆内部移动,还是租借给其他博物馆,登记员都要将此事记录下来;保管员的职责是确保文物保存完好,以便后人观看和研究,大多数保管员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如书籍、陶器、古代雕像或恐龙化石等;策展人筹划和组织展览,在博物馆收藏的上百万件物品中,由策展人来选择向公众展出哪些物品,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展品陈列才易于人们理解……博物馆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让我们对博物馆更加肃然起敬!

博物馆保管员的工具包

在了解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后,叮当对博物馆里“制作复制品”的工作甚是感兴趣,比如书中介绍了复制恐龙的过程,从考古学家挖掘到恐龙化石,到研究人员通过扫描挖掘出来的骨骼,并且参考其他标本的照片,在草图上补出缺失的骨骼,再用计算机程序对恐龙骨架进行数字化重塑,最后制作出与实物尺寸一样的复制品。他就告诉我:“我想去博物馆工作,然后把自己喜欢的展品都复制一份缩小版的,这样就可以把它们都放在自己造的博物馆里了!”

复制恐龙

《DK博物馆背后的故事》不仅带我们欣赏了全世界各种各样的博物馆,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力,学习到很多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让我们认识到很多博物馆幕后工作人员,了解更多博物馆背后的精彩故事,这是一次深刻的职业教育启蒙,让他们体会每一份工作背后的能力要求和辛苦付出。这本书激发了孩子的很多梦想,这些梦想就像一双双翅膀,带着孩子心灵飞的更远,看的更高。 快带着孩子开启一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全通道博物馆私人之旅吧!

推荐阅读
  •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文案:他是少年成名的元帅,驰骋沙场,威名赫赫。 她是长于市井的姑娘,温柔可亲,手巧人美。 小城初次相遇,他就把她看进了眼...

    07-15

  •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7月14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泗海承风支教队队员前往“微爱·泗水超市”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的清凉物资,三名负责队员分工明确、做事高效,顺利地完成了“清风化暑”项目...

    07-15

  •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2022年7月7日,“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赴湛江市赤坎区银球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将分...

    07-15

  •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以当地盛产的陶泥和稻草为材料,后经着色而成。吴川泥塑一般以人物造型为主,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三绝”之一。 为进...

    07-15

  •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来到杨柑镇布政村开展调研活动,旨在以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布政村火龙果产业的实际发展...

    07-15

  • 社会实践心得5

    社会实践心得5

    昨晚带队老师和我们开了小短会,他提到了当地的农作物如何走出湛江、如何走到全国还有现在这边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还有他的一个好朋友开厂遇到的包装袋风格、包装规格、菠...

    07-15

  •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为期10天的“三下乡”活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让我过得十分充实。在放假之前,每次放假回家,一躺就是一整天,在“三下乡”这段日子里,我们每天都会安排的满满的...

    07-15

  •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馨星”之火,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外语与党史相互交融魅力与新时代新青年的力量。我们作为新青年,在馨星这个队伍中,对未来的行动做出了进一步的规...

    07-15

  •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7月4日上午,“朝阳行”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集合在宿舍苑区门口,队员们个个心怀憧憬、摩拳擦掌,一举一动无不散发着一股斗志昂扬的少年精神气。 迎着连绵大雨后的朝阳,展...

    07-15

  •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篇一: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吴刚伐桂的故事...

    07-14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