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原书第12版·中英文对照学习版)》是一本由[美]尼尔·布朗(Neil Browne) / 斯图尔特·基利(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368图书,本书定价:99.00,页数:20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会提问(原书第12版·中英文对照学习版)》读后感(一):你的人生你做主
我们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充斥着各种观点,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正在被某些信息牵着鼻子走。我们都想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不愿承认大多时候被别人思维左右的事实。
如何做自己的主,反抗并不是主要的,首先要识别出那些正在试图说服改变你的决策的信息和观念。《学会提问》旨在让人掌握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进而做出真正符合自己意愿的抉择。
书中穿插大量的生活实例,一步步带领读者分析隐藏其中的信息。本书提出几大步骤
1、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每一段文字的呈现,不可能只是干巴巴的论点和结论,必然会穿插大量的修饰语句、理由等等,甚至有些内容议题并不明确,模棱两可的语言形式让人听着似乎并不抵触,在不知不觉中就接纳了对方设定的结论。
在进行批判思维前,首先要做的是明确一段文字要表达的论题和结论是什么,至少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再由此退出其论题。
2、理由是什么?
要想他人能够接纳自己的观点,一定有其支撑的理由,所以对理由的分析自然是第二步的关键,看看是以某些典型事例还是哪些经验等来作为其依据的。这些理由的背后表达的是什么事情,是否可靠。
3、有些词语需要再明确下意思
比如睡觉有益健康,如果放在不同的概念里,这句话可能就存在误区,需要进一步澄清多久到睡眠时间,或者怎么的睡眠才算有益,如果仅此一句话,则模糊了一些有益的界限,会造成误导。而很多广告和宣传的语句中就是借助这样一个大家一看有益,就会自然而然默认为一般的睡眠,并没有对这样不确定的信息做出更进一步的确认。
4、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有些语句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一个人的价值观,还是仅仅描述一个现象的可能后果,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和最后的决定,而分清两者,会有助于思考哪些是对方想让你知道的,哪些是对方潜在的威胁和夸大等等。
5、图表数据可能存在欺骗性
有些数据看似客观,其实并不然,比如条形图通过拉长单位距离,可能会让两个本来有差距的数据显得差距并不大了。
再比如,医生告诉患者,你这个病通常来说还有10个月的期限,那么这10个月只能说多数,而还有不少活到了十年甚至更久。而不是只盯住10个月,有点状态不好可能低于10个月,所以要看事情的本质很重要。
书中关于提升思维批判性辩证性看问题的训练很多,虽然页数不多,但每一篇都值得细度精读,配上英文的同步,也是一份锻炼英文水平的不错选择。知识技能与英语同步进行,了解更多原著的内涵。
《学会提问(原书第12版·中英文对照学习版)》读后感(二):运用批判性思维
我们生活在嘈杂,混乱的世界,怎么在真假参半中找到真实呢?学会批判性思维,依靠自己的大脑,减少依赖别人,才能理性地寻找有意义的答案。以下我罗列了几个印象深刻的点。
批判性思维的三个维度首先是环环相扣,积极主动和在恰当的时期提出并解决这些问题。常见的思维方式包括海绵式淘金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如同字面意思那样,很形象地解释了一些人被动学习知识就像海绵那样,不深度思考,大量的知识感到千头万绪,但是海绵就算再能吸水,也是有限度的,如同填鸭式教育,学生只会不断地死记硬背老师教的知识。虽然海绵是思维获取的知识面很广,但是学不会思考很难判断哪些知识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淘金式思维则恰恰相反,主动地获取知识和不断提问,互动式参与是此思维的核心。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点,容易被我们忽略。我们到底是只是为了辩驳那些与我们观点不同的人来捍卫自己的观点还是为了寻找正确的思维?回想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是不是如此?与你辩论不是为了探讨,只想说服你,我们一定不能做内心封闭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的人。
论证中注意什么?
不要为了让对方觉得你很权威,直接推翻原来的结论,虽然这样做很轻松。如果有个结论希望对方接受,不但要提供论证的依据,还要说明为什么你的依据能让ta相信这个结论。论证必有其目的,包括结论和理由。避免操控型论证,以一个理由出发去说服别人,例如律师为委托人辩护,切记,先有理由,后有结论。还要找到对方论证中意思不明确的词语,确定歧义。
寻找价值假设
在论证中,我们要寻找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观假设,价值观假设反映出一个人的价值倾向。了解他人的价值观倾向有助于辩论,向对方提问为什么要接受这个价值观假设,需要提供一定的理由。深入挖掘自己的价值偏好时,会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
注意论证中的谬误
这一点是关于论证的逻辑,寻找这些谬误以警惕对方不正确的论证,比如乱扣帽子型的,引用可疑的权威,大众的观点,强烈的感情色彩语句以及转移话题。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有以下几个问题。
1、 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2、 怎样研究和使用证据?
3、 怎样发掘内在的潜因?
4、 怎样得出合理的结论?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批判性思维,还需深刻地理解才能掌握精髓,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好地运用。
《学会提问(原书第12版·中英文对照学习版)》读后感(三):为什么要再买一本双语版本呢?常读常新的《学会提问》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有助于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东西如何更好、更深刻的思考。
通常在我们没有这类严密思考f习惯的时候,合理的问题可能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
而这本书是让我们用正确的提问来追求事情本身,然后能够客观的从各个方面了解和分析,进而解决生活中的混乱,做出正确选择。
当然这是一个痛苦的思维练习过程,按照《学会提问》这本书的要求认认真真的去练习。
当有一天,我们已经对这套方法了如指掌而且运用自如的时候,其实并不需要可以提问。语言只是思维的工具,强大的逻辑处理能力是我们抽丝剥茧、无线接近真相的趁手工具。
这也是为什么我前前后读了三四遍的原因。而买英文版本是因为,英文的思维和中文的思维略有不同,隔着非母语这个工具理解没有被译者解释过的原版,本身也是一种思维锻炼。
当我们听到一个观点的时候,先不要急于认可和否定,而是从下面的问题入手进行思考:
1 作者的论题、结论是什么?
2 理由是什么?理由的分类。
3 对方的目的是什么?是否会因此影响他的语言表达?
4 某些词语是否有歧义?
5 数据有无欺骗性?有没有重要信息被省略?
6 从理由/证据到结论的论证过程,推理方法是否可信?
7 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是简单的“是”,还是“不是”?
另外,观点是人的表达,那么不可避免的就可能带陈述人本身的价值观假设,如何找到观点因此被影响的程度呢?
1、 查看作者的背景。
2、 想想“为什么从他自己的立场得出的结果对作者如此重要”这个问题。
3、 从相似的社会性观点中寻找类似的价值观假设。
4、 使用颠倒角色扮演技术。站在与作者相反的立场上并确定对这种立场来说很重要的价值观。
5、 寻找常见的价值观冲突,如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
以上两部分只是核心的思考要点,真正要吧这个思维方式化为己用的话,还是要反复读这本书,从书中用例到身边琐事,都可以细细琢磨。
《学会提问(原书第12版·中英文对照学习版)》读后感(四):这本书让我再也不敢快速打麻将
《学会提问》这个书早有耳闻,已经都出到第12版了,而且还出了中英文对照版,我先读的是前面的版本,发现每个版本都有不少调整,包括例子的变化和章节的顺序的变化,哪怕第12版的中文电子版和第12版的中英文对照版也有不同之处,比如:阻碍你的批判性思维的有十大障碍,中文版的电子版只用一个图展示了这十大障碍的关键词,而中英文对照版则把每一个关键词的意思都详细的做了解释。
1、仔细检查别人说的话,你可能会发现很多不严谨的地方,而且好多理由不足或不可靠,所以听了就信了,不可取。想起胡适那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2、书中提示我们可以通过指示词来找到结论,还列举了一长串的指示词,如:因此、表明、由此可见、由此、因此得出、我要说的重点是、显示出、证明、告诉我们、事实的真相是。参加过公考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觉得,这像极了如何快速通过关键词来做一道言语理解题。另外,书中还告诉我们从首尾句找结论,哪些信息不可能是结论,通过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来判断,所以,我觉得如果我早点看到这本书,应该能多答对几道题。
3批判性思维,不是教我们凡事死杠,以驳倒对方为己任,而是教我们要多角度地多收集信息,慢一些得出自己觉得比较中肯的判断。
4金句:一个词或短语越抽象,人们就越有可能对其作出多重解读。所以当交流的时候出现抽象词语时,我们更应该通过交流了解双方在当时的语境下,对于出现的抽象词的理解是怎样的,然后做出修正。
5如何解释歧义词:同义替换,举例说明,具体标准定义。这让我想起了我平时如何教学生理解一个词语,我会把这个词语扩展为带有这个词语字素的比较能听得懂的表述,比如,思维,就扩展为:思考的维度,这就算是同义替换了。然后,我会列举几个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这就算是举例说明,对方实在不理解了,我还会去百度一下这个词的意思后,再来解释,这算是具体标准定义。此外,一个词还是得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出它的大概意思,不可一概而论。
6阻碍你的批判性思维的有十大障碍分别是:
正确提问带给人的不快: 思考过快 : 刻板印象: 背叛我们的思维习惯: 晕轮效应: 信念固着: 可得性启发法: 答非所问: 自我中心: 一厢情愿: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思考过快,这让我们想起打麻将的时候,我们为了放松,为了不被别人嫌慢,总是不自觉的快速摸牌打牌,而不趁这个时间思考,所以,你会发现,麻将桌上,那些打牌最快的人往往是输家,快思考凭直觉做出判断,而慢思考除了凭直觉,还会通过对全局信息的收集做出判断,一个信息更充分的人,作出的决定自然会比较偏向于正确,假以时日,高下立判。麻友们,请珍惜,每一段可以思考的时间吧。
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学会提问》不是教你如何学会提问,而是教你如何练就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