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张忠义名垂青史

发布者:懵了个 2021-12-3 16:17 原作者: 张朝敏 张书华来自: 星光艺术汇

内乡县王店乡四张村“西坡公墓”坐落在四张村的西边。一年四季,绿荫笼罩,苍松翠柏,掩映其中。位于公墓西北角的最高处,安葬着四张村解放后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张忠义老人。张忠义生于1922年腊月初一,卒于1979年正月初六,享年57岁。苍天厚土葬于此,清风明月伴入眠,四张公墓成了张忠义永久的家。多少年来,岁数较大的人们只要路过此地,无不驻足默念,满腹情怀,洒泪追思——

一、四张大队的好支书

过去,四张村称为“四张大队”。张忠义处处事事充满正气,举止言谈倍受村民赞赏。解放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老百姓推选他为四张大队解放后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张忠义上任后,起早贪黑,呕心沥血,把四张大队各项工作都做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不久,被选拔为国家干部。村里流传着一句话:“要想四张发展好,张忠义这个人不能少。”眼看着张忠义就要离开四张大队到别的地方任职,乡亲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人多力量大,群众智慧多。一人呐喊,全大队响应。他们采取集体行动,要求上级领导把张忠义安排在本村工作。民心所向,上级领导只好不再外调张忠义。

张忠义不负众望,在四张大队的肥田沃土上,挥汗如雨,深耕细作,使四张大队在南阳地区大有名望。那时,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说是四张大队的人,人们都会心升敬意,刮目相看。张忠义为四张奉献得太多了!

二、重视文化教育,提高村民素质

张忠义深知翻身解放的人们,没有文化知识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不利,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利。于是,他首先组织村民学习文化知识,办起各种类型的“脱盲”班。让老百姓学知识,用知识,增常识,长见识,大大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质。

没有学校,他想方设法,把本村的庙堂(白庙),改造成为 “四张白庙”小学。教室不够用,他就把距离学校比较近的十几户人家,搬迁到村子里面去住,腾出三十多间房子。接着,对学校不断进行扩建,以至于到1968年发展成为“四张初级”中学。张朝敏、张明奇、张耀群、张建奇、张广华、李天志等,一个个优秀学子,从四张初中第一届毕业生走出,奔赴于祖国的各条战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1975年逐步形成为“四张完全”中学,办起了高中。张忠义经常不断地到学校找老师走访交谈。谈教师的吃住,谈教师家里的实际情况。无论哪一位教师,只要有困难,他都会热情相帮,甚至从自己家里拿出。在他的精神鼓舞下,老师们都能愉快地生活,安心地工作,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吸引了大批外地的求学孩子。

星转斗移,岁月流淌。从“脱盲班”到“四张白庙”小学,又到“四张初中”,再到“四张高中”都是张忠义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用脚步丈量出的广阔天地。

三、补充精神食粮,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柴米油盐是生活必须,听唱看戏是精神食粮。张忠义不但为村民们的物质生活操劳,而且还为村民们的精神文明费心。在百忙的同时,他成立了“四张大队”文艺宣传队。宣传队人员,白天干活,晚上排练,定期不定期地在大队进行演出。宣传队越办越好,越来越受老百姓赞扬。后来,办成了远近闻名的“四张剧团”。张文田是团长,张国范为导演,二十多人为演员,十几个下乡知识青年也参与其中。

每逢节假日,大队都会有演出。尤其是过春节,天天有大戏。白天演,晚上演,一直演到过正月十五。一次,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行军拉练驻扎四张。“四张剧团”和“部队文工团”各自搭台,同时演出。广大社员欢声雀跃,倾情观看。文工团是快板书、对口词小节目,多样化;剧团是有哭有笑有大闹,大本剧,吸引人。双方对演,不分输赢。真的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四、狠抓农业生产,发展各项事业

1、水利化

解放初期,农民惜地如命,在土地上拼搏生活。张忠义为了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优质、高产,多为国家做贡献,让群众吃饱饭、吃好饭,认真学习贯彻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伟大精神。组织大、小队干部,统一思想认识,大搞水利建设。挖机井,开渠道,涝能排,旱能浇,确保粮食丰收。

2、电力化

发展电力建设,在内乡县开了个好头,成为全县第一个用电村。高压线穿村而过,低压线田间就坐。多少辈子没有见过的井下水,不由自主地引体向上,哗啦啦流到田间地头。四张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高兴极了!

3、机械化

四张大队在全县率先实现机械化。履带拖拉机夯实力量,翻起陈年沃土,播下五谷杂粮,给来年带来希望;四轮拖拉机车轮滚滚,为发展集体经济大车小辆日夜奔忙。抽水机、磨面机、轧花机、打玉米机等,极大地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粮食产量。这些祖祖辈辈想也不敢想的事,在张忠义支书的带领下,四张大队实现了。一年四季,外地的干部群众不断到四张大队参观学习。

4、多样化

1963年建了林场、窑场,1964年建了加工厂,1972年建了面粉厂。尤其是建面粉厂,投资量大,任务艰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对此,他召开群众大会,号召村内外工作人员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当时,张富正在马山锅厂,他从锅厂拉回一吨多旧钢筋。接着,张忠义和张富正又到安阳钢铁厂找曾任内乡县委书记的毕京北。毕京北是安阳钢铁厂党委书记,他听了张忠义俩人找他的原因,就毫不犹豫地批给十几吨钢材。面粉厂厂长张灵科和手下几个人紧密团结,同商共谋,既方便了群众又搞活了经济。面粉厂建成后的第一年春节,全大队群众平均每人分到了几块钱。不要小看那时的几块钱,那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五、解决群众就医难

农民是社会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逐步解决好农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外,张忠义还认真做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天高皇帝远,群众看病难。张忠义跑上跑下,不怕麻烦,多方申请,由四张大队腾出房子,成立了由“杨湾、樊岗、四张”三个大队联合组成的医疗诊所。张云京为所长,张书瑞、刘丰勤为医生。小病不出大队,不用跑远路,为群众解决了看病难问题。

六、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张忠义身为支书,要想有身外之物,那是可想而知的。别的不说,单说创建面粉厂。你想,面粉厂是以知青点名义,向县里申请资金的,他想从中捞点私利,容易不容易?购买机器、安阳弄钢材、外出采购等,想要多报销点,容易不容易?但张忠义从未动过捞钱的念头。其实,他家非常艰苦,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上有老,下有小。二女儿患有肺结核,每天都要吃药。家里欠债,张耀坤那里贷款,即使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接济,也都解决不了他家的实际问题。

平时,经常有人找张忠义办事。给他送条烟,买两瓶酒,带几包果品,这些看来多么平常,又多么理所应当,可张忠义却把它当成大事,每次都被挡了回去,一分钱礼物都不会收。

一次,别人送了个果品礼包。小儿子闹着要吃,孩子妈就收下了。结果,张忠义回家发现了,很严厉地把孩子妈骂了一顿。还有一次,薛营有个队长叫薛四娃,春节前的一天晚上,他趁张忠义县里开会未归,就给送了一布袋100斤的麦子。孩子妈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再也不收了,可薛四娃放下袋子,转身就走。第二天,张忠义开会回家,发现此事,立马派人把薛四娃叫到大队,狠狠地批评一顿。薛四娃只好到张忠义家拿走了麦子,送生产队入仓。

七、宽容待人,不记冤恨

文革其间,张忠义深受冤枉。有人举报说,他和张本务一起,在国民党私塾里读过书,是国民党特务。造反派不分青红皂白,把高角帽戴在他头上,天天到处游斗批判。还把几十斤重的土坯挂在脖子上,压得他满头大汗,浑身湿透,举步艰难。晚上回家,也不能好好休息,造反派逼着他要连夜写深刻检查。但他有什么罪?写什么检查啊!他艰难地拿起笔,在洁白的纸上写下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冤枉!

张忠义平反后,恢复原职,但他并没有记仇。他认为那是社会原因所造成,不是农村某一个人的任意举动。他认真分析造反派中的每一个人,反复考虑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最后,挑选两个人。一个当了小队长,一个当了大队干部。

八、有大家,没自家

张忠义任职期间,招工、招教,大多都是大队支书一句话。他说你能当工人,你就能走出黄土地,到风不刮、日不晒的车间里,操纵大机器;他说你能当教师,你就能丢下锄头,拿起笔杆子,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应该说张忠义的儿女们都会理所当然的参加工作,可张忠义心里只有大家,根本就没有自家。

三儿子参军复员回家,本来能以退伍军人的名义安排工作,但张忠义不搞特殊,不把自己凌驾于老百姓之上。他说:儿子是复员军人,复员军人就是从农村走出,再回到农村。如果参加工作,那不成了转业军人吗?无奈,三儿子只好回到农村,在广阔天地里打拼。

那年,南阳卫校招生。公社武装部李新照部长在四张大队驻队,他背着张忠义要了个名额,让张忠义的大女儿去上学。张忠义知道后,硬是把名额让给下乡知识青年秦传欣。他对大女儿说:“秦传欣是知识青年,不是咱农村人,必须让人家去,咱没资格和人家比。”为此,孩子妈和他大吵一场。李部长知道后,只有硬着头皮向上级政府说明了情况。上级政府经过研究,又给了一个名额,才使张忠义的大女儿和秦传欣一起上了南阳卫校。

内乡县宛梆剧团招收演员,张忠义的小儿子符合条件。小儿子正上初中,在学校宣传队能拉会唱,喉声宏亮,音色音韵颇有天赋。负责宣传队的杨振西老师让其报考。小儿子报了考,村干部有人建议说,让他找一找在本大队插队的知青王俊华。王俊华的爸爸是县宣传部副部长,让人家打个招呼不就行了。可张忠义听后,坚决不同意。己不正,咋正人,不能让别人说闲话。就这样,小儿子未能实现他美好的理想。

九、壮志未酬,留下遗憾

1978年,一个伟大的念想在张忠义心底萌动。他反复考虑,反复规划,反复构思,由李新义老师绘出了一张四张村新农村的前景规划蓝图:四张大队八百多户人家全部搬迁到苹果园,搬迁后的旧址上规划了纺纱厂。苹果园里,有一排排的两层楼房,还有娱乐场、健身场等。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就在那个时候,胃部恶性病魔竟无情地缠住了他。不可逆转,抗拒不了,北京的大医院也无力回天。他走了!留下新农村建设和食品加工厂、窑厂、林厂在东河边上排污的遗愿,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四张热土!

噩耗传遍了四张大队,传遍了整个内乡,传遍了四面八方。乡亲们来了!县政府的领导来了!全国各地参加工作的人们回来了!人人面带愁容,个个泣不成声。

出殡那天,天气阴沉沉的。老天爷饱含泪水,却不让流下一滴,它怕给送行的人们带来不便。追悼会在大队部院内举行,县武装部包队干部韩显部长主持,两千多群众无不伤心落泪。棺木是县武装部订做,楸木质地,黝黑发亮。那个厚实,那个整装,无可类比。挑选三十六名青壮年,分两班交换。灵柩移出院门,送殡的人们挤得水泄不通。大爷大奶们跪在地上,放声大哭。叔叔婶婶们拦着棺材,寸步不让。唢呐声、鞭炮声更增添了悲哀的心情。县级的、公社的、各个大队的,一百多个治丧花圈,排满了送行的二里多长队。前边灵柩到了西坡公墓,后边的送行人们还在大队部院内。县武装部部长韩显亲自立碑,送行人们聚集坟头,颔首默哀,墓场处在一片沉寂之中。

张忠义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四张人民“义”薄云天。四张的后世子孙们不会忘记他。愿他名垂青史,九泉安息!

推荐阅读
  •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文案:他是少年成名的元帅,驰骋沙场,威名赫赫。 她是长于市井的姑娘,温柔可亲,手巧人美。 小城初次相遇,他就把她看进了眼...

    07-15

  •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7月14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泗海承风支教队队员前往“微爱·泗水超市”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的清凉物资,三名负责队员分工明确、做事高效,顺利地完成了“清风化暑”项目...

    07-15

  •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2022年7月7日,“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赴湛江市赤坎区银球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将分...

    07-15

  •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以当地盛产的陶泥和稻草为材料,后经着色而成。吴川泥塑一般以人物造型为主,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三绝”之一。 为进...

    07-15

  •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来到杨柑镇布政村开展调研活动,旨在以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布政村火龙果产业的实际发展...

    07-15

  • 社会实践心得5

    社会实践心得5

    昨晚带队老师和我们开了小短会,他提到了当地的农作物如何走出湛江、如何走到全国还有现在这边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还有他的一个好朋友开厂遇到的包装袋风格、包装规格、菠...

    07-15

  •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为期10天的“三下乡”活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让我过得十分充实。在放假之前,每次放假回家,一躺就是一整天,在“三下乡”这段日子里,我们每天都会安排的满满的...

    07-15

  •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馨星”之火,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外语与党史相互交融魅力与新时代新青年的力量。我们作为新青年,在馨星这个队伍中,对未来的行动做出了进一步的规...

    07-15

  •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7月4日上午,“朝阳行”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集合在宿舍苑区门口,队员们个个心怀憧憬、摩拳擦掌,一举一动无不散发着一股斗志昂扬的少年精神气。 迎着连绵大雨后的朝阳,展...

    07-15

  •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篇一: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吴刚伐桂的故事...

    07-14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