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城的各个区间,分散着诸多的小巷。据清咸丰《邵武县志》记载,邵武城内共有71条小巷,在称谓上有巷、里、弄之分,虽然名称不同,但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含义。如城南的四眼井巷,城西的尽头巷,城东的城边巷、水北的上巷、下巷等等。在许多的小巷里如今还深藏许多的历史遗存,如东关的和平巷有始建于元代、闽北唯一的清真寺;码头巷见证着闽北水上交通曾经的繁荣;在五四路中段的道佳巷有由明、清两座古建筑改建的福建省第一座展出当地民俗的邵武民俗馆,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小巷,勾勒出小城曾经的风貌。这条小巷也是邵武迄今为止路面原貌保持较完整的一条小巷。
我童年居住过的老屋位于现在的五四路,毗邻道佳巷。老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仅仅从长辈的言语中还有那些残留的痕迹里,依稀可以看出是民国初期的建筑。这座隐藏在小巷深处陈旧的木结构老屋,储藏着我童年的许多记忆。巷子口挑担的买卖人吆喝声在小巷里迂回而过,悠长绵延。每当夜晚来临,长辈们忙碌着未做完的家务,老者则坐在大门口的青石条凳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水烟,闲扯着些家长里短,孩童们与玩伴嬉戏打闹,或在老屋某个角落、或在小巷里玩着"躲猫猫"和"官兵抓强盗"的游戏。如今,老屋和小巷已随城市的变迁,荡然无存,但童年的游戏和嬉闹的场景、母亲呼喊着我们回家的粗大嗓门,仿佛还在小巷里回旋,似乎就寄附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里。
如今铁城的小巷里尚有些保存较完好的老屋,陈旧但并不颓废。青瓦灰墙,檐沟上的瓦当,对开的木门素面朝天,青砖砌就的外墙斜向两边,有用条石铺设的台阶和叠瓦覆盖门廊,门楣两旁常常置有些带图案的砖雕,飞檐翘角、雕饰装潢,处处可见于细微处的精致,岑寂中透着矜持。从大门处常常可窥视出主人当时的家世。古老静默的墙,把一方天空围成一个院落,一方天地。庭院的前堂设有天井,一块圈在屋檐下的阳光透亮了幽暗的空间,也是居家排水的通道。厅堂上的案几正中摆放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几上安放着先人的遗像; 卧室木质的门棂和窗子,雕有镂空的花卉、人物图案,生动而充满情趣,依稀能望得见昔日的处世之风。窗棂暗格中的阴影尘封了时光深处的叹息,那些至今还在使用的一些桌、椅等器物,依稀还发散出一种古旧气息。居住在小巷人家其间,不同于高楼里的住户,只要这门一开,便总有拉不完的家常,叙不完的家长里短。一些爱花的人家在小小的天井里,或摆上一盆鲜花,或种上几株爬藤,热闹而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