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帝国》是一本由[英] A.G.霍普金斯 / A.G.Hopkins著作,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0元,页数:9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利坚帝国》读后感(一):绝不只是一句“打倒美利坚帝国(主义)”的口号
绝不只是一句“打倒美利坚帝国(主义)”的口号
霍普金斯是剑桥大学英联邦史的荣休教授,曾写过《全球史》《世界史中的全球化》《英帝国主义,1688-2015》……以这样的研究与著作重心来看,他写《美利坚帝国:一部全球史》,也是早晚的事情。而且这个书名本身,只用几个字,其实就标明了这部连注释在内,将近一千页,八十七万字的巨著,所要表达的根本问题,那就是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美利坚合众国如何向全球展现自己,归根结底还是个跟“日不落”一样,是个帝国。
除了序言和序章之外,全书共分四部分,最后一部分是结果:后殖民全球化。
在那一部分的开头,霍普金斯教授引用了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我们对历史的一大责任就是去重写历史。”这可以说是总结性的一章,是对前面洋洋洒洒的历史的做一下归纳,包括20世纪中叶之前的历史发展,直到现代全球化的帝国部分遭遇非殖民化力量,陷入最后的危机。
说实话,我们中国读者是非常吃归纳总结这一套的,就好比是考试前划重点一般。所以如果这个作者只是谈历史本身,娓娓道来,感觉可能一眼望不到头,而且用的不是那种标语口号式的文字,掷地有声,斩钉截铁,而是那种在展示良好幽默感的前提下,又总带有一丝不确定性的话,中国读者就会有种习惯性的恍惚,这个作者的观点到底是什么?不归纳的话,考试怎么考?
而最后的这第四部分,感觉就是来拯救那一部分中国读者的,它条分缕析,把前面讲到的重点,以及自家的观点都很清楚的梳理了一遍。最后再顺理成章的进入尾声,也就是解放的教训:伊拉克,2003-2011……
当然如果折中一点的话,那就应该在前面每一部分的最后,都来一个清晰的总结,甚至留下一道思考题……感觉不如此,就不是接中国地气儿的社科读物。但问题是,如果是对于所谓的阅读快感,看重到这般地步的话,那还不如去看漫画版的各种历史读物,来得更放松,更有益身心健康。
但别忘了这毕竟是一本英国人写的大部头历史著作,他们是以讽刺与自嘲著称的,就算对于美国及美国历史,有骨子与血液里的鄙夷,总不能期待在书中高喊“打倒美利坚帝国(主义)”吧?
历史上春风得意的统治者,统治阶级,总会产生一种千秋万世的良好感觉,不管是对自己,还是所代表的政权。认为自己跟古人不同,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前的英国是如此,而如今的美国也不例外。
而日裔美籍政治学者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非常有代表性。他的第一本著作《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让他一举成名。而在那书中,福山也是对过往的历史“大包大揽”,而在“历史的终结处”,政治经济的自由平等,是否能够产生一个稳定的社会,让生活在其内的人得到“完全的满足”,抑或,“最后的人”被剥夺了征服欲的出口,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冒险一试,让历史重返混乱与流血状态?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911事件后,福山的论调似乎越来越追不上发展,而是在后面不断的修正,虽然在《美利坚帝国》一书中,作者应该从未提到过福山,但想来霍普金斯教授对他的观点,应该是有不少的保留。
书中除了谈到美国本土历史上的大事,更加侧重于描写跟其它国家之间的关系,比如古巴,菲律宾,日本,越南等等,涉及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从侧面更立体的呈现出这个新帝国的形象。
而在第二部《现代性与帝国主义》和第三部《帝国与国际失序》之间,作者还非常幽默的设置了一个“中场休息”,好比是舞台剧,或者早年的“大部头”电影那样。
而这个中场休息也有自己的章节名,那便是“泰山的现代性之镜”,主要围绕的是曾经的畅销小说,及卖座电影《人猿泰山》系列。在霍普金斯教授的眼中,泰山系列故事是一大中心主题的变体: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泰山被设计成是优等民族最尊贵的成员,来自于古老的英国家族,虽然因为一些机缘巧合,而“虎落平阳”,但最适者不但会生存,他们还会胜利,并且是理所应当的取得胜利。
而泰山系列的作者是巴勒斯是典型的种族爱国者,是想成为行动派的文人,非常仰慕既能说又能干的西奥多罗斯福。不过巴勒斯自己仅凭言辞就足以达成目标,成为20世纪上半叶作品流传最广的美国作家。
与此类似,用流行文化来解释与强调历史观点的做法,在《美利坚帝国》中还有几处,比如因为漫威电影而越来越被全球漫迷与观众熟知的美国队长,霍普金斯教授分析道:美国队长与泰山的不同之处在于,他靠的不是基因优越性,而是科学进步的产物,一种实验性血清加上生命射线的疗法把他变成了超级士兵……而在最后的章节里,作者甚至还提到了《美国队长:内战》的相关内容。
从这一点也不难看出,这除了是一部史料丰富,明确的观点隐藏在直白的书名,及英国式的幽默与含混之间的历史著作,而且绝不“老学究”,而是将视角在史学与流行文化之间上下求索,以使得在娓娓道来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强加以灌输。
《美利坚帝国》读后感(二):(转)绝不只是一句“打倒美利坚帝国(主义)”的口号
绝不只是一句“打倒美利坚帝国(主义)”的口号
李翼。
霍普金斯是剑桥大学英联邦史的荣休教授,曾写过《全球史》《世界史中的全球化》《英帝国主义,1688-2015》……以这样的研究与著作重心来看,他写《美利坚帝国:一部全球史》,也是早晚的事情。而且这个书名本身,只用几个字,其实就标明了这部连注释在内,将近一千页,八十七万字的巨著,所要表达的根本问题,那就是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美利坚合众国如何向全球展现自己,归根结底还是个跟“日不落”一样,是个帝国。
除了序言和序章之外,全书共分四部分,最后一部分是结果:后殖民全球化。
在那一部分的开头,霍普金斯教授引用了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我们对历史的一大责任就是去重写历史。”这可以说是总结性的一章,是对前面洋洋洒洒的历史的做一下归纳,包括20世纪中叶之前的历史发展,直到现代全球化的帝国部分遭遇非殖民化力量,陷入最后的危机。
说实话,我们中国读者是非常吃归纳总结这一套的,就好比是考试前划重点一般。所以如果这个作者只是谈历史本身,娓娓道来,感觉可能一眼望不到头,而且用的不是那种标语口号式的文字,掷地有声,斩钉截铁,而是那种在展示良好幽默感的前提下,又总带有一丝不确定性的话,中国读者就会有种习惯性的恍惚,这个作者的观点到底是什么?不归纳的话,考试怎么考?
而最后的这第四部分,感觉就是来拯救那一部分中国读者的,它条分缕析,把前面讲到的重点,以及自家的观点都很清楚的梳理了一遍。最后再顺理成章的进入尾声,也就是解放的教训:伊拉克,2003-2011……
当然如果折中一点的话,那就应该在前面每一部分的最后,都来一个清晰的总结,甚至留下一道思考题……感觉不如此,就不是接中国地气儿的社科读物。但问题是,如果是对于所谓的阅读快感,看重到这般地步的话,那还不如去看漫画版的各种历史读物,来得更放松,更有益身心健康。
但别忘了这毕竟是一本英国人写的大部头历史著作,他们是以讽刺与自嘲著称的,就算对于美国及美国历史,有骨子与血液里的鄙夷,总不能期待在书中高喊“打倒美利坚帝国(主义)”吧?
历史上春风得意的统治者,统治阶级,总会产生一种千秋万世的良好感觉,不管是对自己,还是所代表的政权。认为自己跟古人不同,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前的英国是如此,而如今的美国也不例外。
而日裔美籍政治学者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非常有代表性。他的第一本著作《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让他一举成名。而在那书中,福山也是对过往的历史“大包大揽”,而在“历史的终结处”,政治经济的自由平等,是否能够产生一个稳定的社会,让生活在其内的人得到“完全的满足”,抑或,“最后的人”被剥夺了征服欲的出口,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冒险一试,让历史重返混乱与流血状态?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911事件后,福山的论调似乎越来越追不上发展,而是在后面不断的修正,虽然在《美利坚帝国》一书中,作者应该从未提到过福山,但想来霍普金斯教授对他的观点,应该是有不少的保留。
书中除了谈到美国本土历史上的大事,更加侧重于描写跟其它国家之间的关系,比如古巴,菲律宾,日本,越南等等,涉及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从侧面更立体的呈现出这个新帝国的形象。
而在第二部《现代性与帝国主义》和第三部《帝国与国际失序》之间,作者还非常幽默的设置了一个“中场休息”,好比是舞台剧,或者早年的“大部头”电影那样。
而这个中场休息也有自己的章节名,那便是“泰山的现代性之镜”,主要围绕的是曾经的畅销小说,及卖座电影《人猿泰山》系列。在霍普金斯教授的眼中,泰山系列故事是一大中心主题的变体: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泰山被设计成是优等民族最尊贵的成员,来自于古老的英国家族,虽然因为一些机缘巧合,而“虎落平阳”,但最适者不但会生存,他们还会胜利,并且是理所应当的取得胜利。
而泰山系列的作者是巴勒斯是典型的种族爱国者,是想成为行动派的文人,非常仰慕既能说又能干的西奥多罗斯福。不过巴勒斯自己仅凭言辞就足以达成目标,成为20世纪上半叶作品流传最广的美国作家。
与此类似,用流行文化来解释与强调历史观点的做法,在《美利坚帝国》中还有几处,比如因为漫威电影而越来越被全球漫迷与观众熟知的美国队长,霍普金斯教授分析道:美国队长与泰山的不同之处在于,他靠的不是基因优越性,而是科学进步的产物,一种实验性血清加上生命射线的疗法把他变成了超级士兵……而在最后的章节里,作者甚至还提到了《美国队长:内战》的相关内容。
从这一点也不难看出,这除了是一部史料丰富,明确的观点隐藏在直白的书名,及英国式的幽默与含混之间的历史著作,而且绝不“老学究”,而是将视角在史学与流行文化之间上下求索,以使得在娓娓道来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强加以灌输。
《美利坚帝国》读后感(三):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看上去厚厚的一大本,本以为会带你进入那个花花世界,在历史长河中去感受狂野西部、牛仔驰骋、自由女神竖起、华尔街立起万丈高楼……;然而,剑桥大学英联邦史荣休教授A. G. 霍普金斯的《美利坚帝国:一部全球史》却给了读者不一样的体验。在这部皇皇巨著中,作者将帝国历史和全球化进程相融合,用全球化的视角,把美国历史置于国际背景之下,“这里概述的更广大背景也揭示了那些曾被忽略或轻视的例子,它们能体现出美国的独特性”。“对作者显而易见的东西,读者通常难以理解”,“像本书这样庞大的综合性著作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提出了特定的难题。加入各种补充和限定内容会满足不同群体的专家,但会让其他读者感到困惑和无聊……”。看来,霍普金斯先生是深谙自己著作的读者接受层次和把握度。作为普通读者,特别是对西方和美国的历史一知半解的自己,读此书可谓艰涩、窒碍。在书中观察美国,正如在地球仪中寻找这个国家,你需要转动整个“地球”,穿过无数个地域、经纬、国家才能找到它的定位。碍于自身的学识,我读到的是论述、是理论、是推断、是见解、是观点,是各种学说、争论的焦点堆积和展示。窃以为,或许是霍普金斯先生掌握的资料过于丰富,因此他唯恐自己的论述会落下什么,于是拼命地一股脑地把相关素材罗列、铺陈、赘述,使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时时理不出头绪,抓不住重点,找不到核心。我无法将自己置身在作者的思想平台,因此也就难以产生对话与共鸣。我偏颇地以为,作者不是在历史的论述中阐释观点,而是为自己设定好的观点在历史中寻找依据,这些观点又被繁杂琐碎的论述所淹没。难道,真想作者自己所说:人们期待获得顿悟,但很少能真正如愿!
历史的专业性论述
这是一部专业性的历史研究著作,以此前的学界成果为基础,因此也就限制了的研究的承受对象。霍普金斯先生在序言中坦言,他是从外向内而不是从内向向外地观察美国史,同时尝试吸收美国国家史中那些符合自己研究目的的元素。“从疆界另一边观察,世界看起来有多么不一样”。也正像我浅陋地认为的那样,霍普金斯果然声称自己在的研究论述中遵循了常规的方法,先提出一个可以检验的假说,定义其中相关术语,再考虑那些超越了简单例证的论据。我们在书中看到的是,霍普金斯把美国放在远远超越其领土的背景下进行的研究,进一步讲,就是把美国国家史置于全球的背景下,特别是帝国的背景下。而时间线则跨越了三个世纪。他认为,三个主要的全球化阶段分别在18世纪末、19世纪末和20世纪中叶经历了转型危机。每个阶段都给帝国的运势和发展轨道带来了深远影响,每次转型都伴随着辩证的过程,改变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解构,转移了帝国主义统治的地理分布。作者综合了全球、帝国和本地三种视角看待美国历史,但不会覆盖美国的所有历史,只会讨论被认为与帝国建设和非殖民化最相关的部分。尽管如此,整部书的内容覆盖了近300年的历史。大概霍普金斯自己也担心繁复的论述会给读者造成压力,于是他也反复地强调,他会把所叙述的历史放置在欧洲和全球背景下进行观察。在第一章绪论中,此种论调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到第二章又开始讨论早期全球化,谈论的是17—18世纪的军事-财政国家;第三章展示了重商主义帮助欧洲各国在北美大陆殖民地在一个世纪中扩大了面积和财富;在第四章提出,直到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美国也仍未取得有效的独立;第五章时,虽然记述了大陆的扩张,但又被置于世界(全球)其他地区殖民地社会扩张的背景下;到最后,第十四章又开始讨论非殖民化源于从现代全球化向后殖民全球化的转向;最后一章讨论得仍是殖民全球化的扩撒。整部书的叙述从大西洋两岸延伸到太平洋,一边是美国史,另一边则是其他西方帝国的历史,连作者都承认即便是帝国史学家也许要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叙述中艰难前行,更何况我辈普通读者。而且,由于论述需要,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节点,作者都几乎是浮光掠影,一笔带过或被回避,只讨论了起因和结果,甚至是泛泛而谈。没有线性的平铺直叙,没有具体事件的支撑,加上众多突兀的人物、学说、论调、法律、政策,以及莫名其妙的评论,如果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想了解单纯的美国故事,最好还是放弃此书。
浓墨重彩的美英关系
如果通过阅读能留下一些印象的话,我感觉就是美英关系。18世纪时,北美大陆殖民地还处在英国的正是统治之下。英国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它扩大的影响力远超过面积更大的对手国家,它拥有无可比拟的海军、新大陆所需的富有竞争力的的工业品、一系列创新的金融和商业服务,国债也是英国的主要对手无法匹敌的工具。这些优势联合起来促进了扩张,将英国的海外贸易从欧洲转向更广阔的世界。但他们为应对战争和国内党派之争造成的不满,则对印度和北美大陆殖民地加大了压迫和剥削。当这种过分要求超越了人们忍耐的极限、耗尽了现有的忠诚时,北美大陆殖民地选择了与英国的决裂。但殖民者们不是革命者,并不想颠覆英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他们的目的是限制英国议会的立法权限,使其回到他们眼中宪法传统规定的范围。美国的独立就在此背景下发生了。但合众国成立后,反而加强了对前宗主国和主要贸易伙伴英国的商业依赖,降低了取得经济独立的可能性,也不得不承认合众国的繁荣取决于英国皇家海军提供的保障。19世纪上半叶,英国始终是合众国首要的贸易伙伴及海外金融来源,两国间的商业联系在美国独立后加强,并随着重商主义限制政策的瓦解而进一步扩大。1789—1853年间,合众国受到的长期外国投资中英国超过了75%,这些投资用于美国改善运河、公路和铁路,扩大行政服务。合众国成立之初提出,需要创造一种文化,把新生国家与前宗主国区分开来。但盎格鲁—撒克逊(英国化)神话作为一种团结多元化的白人群体、将其按英国价值重新塑造的方式,盎格鲁—撒克逊血统被置于美国社会的中心地位,并塑造或确立了社会中所有阶层的观念。盎格鲁传统的持久生命力限制了试图取得文化独立的努力。除了把英国视为真实或想象的价值观的核心源头,美国并无其他选择。美国作家也沉浸在英格兰文学经典中,思想无法远远超越这些经典。文学艺术不可避免地体现了英式风格和标准。在建筑上,英国影响也以古典传统的形式在美国土地上留下了永久的印记。英国的非正式影响延伸到了消费者品味及各种艺术表达形式,它们继续追随前“母国”的引领。文化独立的宣言表达的只是愿望而不是现实。即便到了南北战争时,英国都是不可或缺的国家,这个前宗主国是外来资金的主要来源、首要的外国市场,以及最后可以依靠的守卫者。由于英国在美国北方和南方都有大量的投资,于是伦敦城强烈支持中立政策。在19世纪早期,英美共同文化的元素表达的是美国对前宗主国的持续顺从;到19世纪末,顺从已变成了平等,美国人从战后的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政治团结中得到了自信,他们不再寻求英国文化权威的认可,而是在暗示自己正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文明人的国际化世界。在美国形成了帝国力量向外扩张时,英国选择了合作与支持。但在一战结束时,英国已欠了这个前殖民地大笔债务;到了二战,虽然美国参战是为了打败轴心国,但也是为了打破帝国保护和英镑集团,最终把英国殖民地置于国际控制之下。最终英国成为了祈求者。美国在它的前领主面前再也无所畏惧了。
破碎的帝国梦
随着美国的有效独立,它立刻以自己不断增长的权力和自信来充当国际角色。霍普金斯写道,到1898年,美国已变成一个令人敬畏、完全独立的国家。同样在那一年,合众国新得到的力量被用于侵略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以及吞并夏威夷。忽然之间,这个曾被殖民的共和国以一种非常张扬的方式成了一股帝国力量。但这些被美国逐步侵吞加勒比和太平洋的诸多岛屿对其来说几乎没有实际意义。古巴作为离美国最近的西班牙殖民的,没有也无法威胁美国,因为向北美大陆出口糖料对这座岛屿的福祉至关重要;菲律宾作为距离美国最远的西班牙殖民地,在美国决策者看来几乎不在地图上,美国在那里的的利益微乎其微;决定美国战略的不是必要性,而是它的能力。“一种强制的全球化以帝国的形式把转型的冲击力带进加勒比地区和太平洋地区”。对古巴和菲律宾的战争,战胜的是羸弱的西班牙,目标是实现美国的统治,并永久宣告自己的大国地位,因为只有拥有帝国才算做大国。到了20世纪,随着老牌帝国英国的回天无术,美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崛起始终处于中心位置。但二战之后,由于经济贫困、自由民主言论的兴起,让自决权得到了它此前缺乏的生命力。现存政治与经济正统学说的失败,加上殖民地民族主义的挑战,迫使帝国列强重新思考,非殖民化就在其考虑之内。二战在殖民地制造了社会和政治的动荡,滋养了不满情绪,抗议的力量在1945年前后得到了完整的表达,帝国列强感到有必要和民族主义者合作而不是对抗。冷战的发展巩固了这种趋势,迫使美国支持趋向独立的政策。美国在“新”帝国主义顶点的1898年获得了岛屿帝国,在二战后实现了非殖民化。美利坚帝国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终结。
原谅我的浅薄,既然能撰写出洋洋万言的巨著,肯定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尽管自己难以理解接受和消化,并不代表这部书有多大缺点,只是自己的知识积累太差,难识庐山真面目罢了。无论如何,这部书提供了从未领略过的视角、浩如烟海的资料、发人深省的论断和启示、以及独特的论述方式。不由赞叹霍普金斯先生的丰富学识和缜密思维。惟愿加快自己的学习进度,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学识范围,阅读周边的书籍,积累更多的相关知识。相信,真正读懂这一著作之时指日可待。到那时再撰写真正的书评吧。
还是我说过的那句话:因为不懂,所以推崇。毕竟这代表着一种思维,一种智慧。
《美利坚帝国》读后感(四):美利坚帝国已经衰落!《纽约时报》头版,预示全球格局将迎剧变?
今年9月,美国影响力最大的纸媒《纽约时报》,曾在头版头条刊载了一篇题为《美利坚帝国已经衰落》的文章。这篇文章以犀利的笔锋指出,美军近些年对外战争的屡屡失败,以及中俄两国的迅速崛起,正在不断削弱美利坚帝国的力量,甚至动摇了美利坚帝国的“内核”。
换言之,从冷战结束到现在,美利坚帝国不仅没有迎来预想中的“单极盛世”,反而不断向衰落的深渊滑去。
尽管美国国内仍存在反对的声音,但“美国衰落”早已成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就连美国人自己,也开始“唱衰”这个国家。
然而,在这个国际秩序被打乱的时刻,当惯用的手段已经难以完全解释新事件时,我们不禁要问,美利坚帝国究竟是如何崛起,又为何会逐渐走向衰落呢?从这个帝国的兴衰史中,我们又能得到哪些关于未来的教训和启示?
剑桥大学英联邦史荣休教授、剑桥彭布罗克学院荣休研究员、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前沃尔特·普雷斯科特·韦伯历史学教授霍普金斯,长期致力于研究世界历史中的全球化,在其新作《美利坚帝国》一书中,霍普金斯教授将美利坚帝国的历史与全球化进程相融合,并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阐述了,美国是如何崛起的?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该如何看待殖民主义?
霍普金斯在书中这样说道:所有的中国古代王朝最终都会失去“天命”。古希腊人则教导说,傲慢自大之后就会遭遇天谴;伊本·赫勒敦把历史的不同阶段描绘为生长、扩张和衰落……每到萧条的时刻,现代的“衰落主义者”就会来给国家把脉,重申末日就要到来。
诚然,今天的美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国,它可以把先进科技改天换地的能力,与现代社会科学的犀利洞见结合起来,从而消除异见,在世界各地传播进步性,避免走向衰落。
但从本质上讲,美国与其他西欧国家的发展轨迹并无区别,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通过帝国扩张的道路,一步步成为全球化力量的中介,并从中攫取大量利润的。而它们最终的结局也将殊途同归,就像霍普金斯教授在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在全球化进程中,殖民帝国无法避免一再重演的衰败命运,美国也不例外。
霍普金斯从全球化的三个阶段出发,对美国200余年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在早期全球化阶段,欧洲传统的“军事-财政”国家陷入扩张危机,最终引发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革命,而美国就是欧洲帝国殖民的产物。
到了现代全球化阶段,美国和欧洲诸帝国一样,困扰于国族建构、民主化和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动荡纷争。为了转移矛盾,美国逐步侵吞加勒比和太平洋的诸多岛屿,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最终成为帝国列强之一,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重现了欧洲的帝国主义。
比起英、法、俄等传统欧洲列强,美国的侵略性有过之而不及,诸如夏威夷、菲律宾、古巴、波多黎各等国家与地区,都曾饱受美利坚帝国的蹂躏和践踏。
1875年,夏威夷与美国签订了互惠协议,成为美国在本土以外最大的糖料生产基地。此时,由美国公民领导的外国居民联盟,早已控制了岛上的糖料生产,并在当地政府中身居高位。而夏威夷名义上的国王,已经变成由美国所控制的傀儡。
到了1900年,整个夏威夷岛约有3万名白人移民,他们占据了夏威夷的大部分土地,而夏威夷土著在自己的土地上,变成了任人宰割的少数群体。在1959年,夏威夷彻底被美国吞并,成了美利坚帝国的第50个州。
东南亚岛国菲律宾也没能逃出美国的魔爪,1899-1902年期间,美国不断向菲律宾征服施加压力,阻止其国内如火如荼的解放运动。这一时期的菲律宾音乐,充分折射出美国强加给当地的殖民思想。例如,“我们不会停歇,直到我们的旗帜飘舞,高高扬起它的皱褶,与星条旗相遇,那是自由的标志。”多么讽刺,又多么无奈。
古巴是唯一未经美国许可就逃走的岛屿。1902年5月,古巴正式宣布脱离美国管辖,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权。当时,一位名叫塞缪尔·扬的美国少将不仅把古巴人直称为“叛军”,还曾对旁人说:“这些叛军都很堕落,完全没有荣誉感和感激心。他们自我治理的能力并没有超过非洲的野蛮人。”
1962年,美国正式宣布对古巴实施全面禁运。在那之后,古巴成为美利坚帝国眼中“永远令人恼怒”的国家,两国关系彻底降为冰点。
二战后,当欧洲从战争带来的破坏中恢复过来时,开始转变自己的殖民政策。随着殖民地失去它们的一些价值,且违背它们的意愿而维持控制的成本上升,帝国列强感到有必要和民族主义者合作而不是对抗。冷战的发展巩固了这些趋势,迫使美国支持趋向独立的政策。
从此,世界进入到后殖民全球化时代。在这一时期,此起彼伏的民族独立浪潮不断冲击全球,欧美帝国罪恶的殖民时代也被彻底终结。但帝国主义并未消亡,它以民族国家和工业经济的形式,开始适应新的合并方式。就像霍普金斯教授在书中所写的那样:
“所有者”大国无法逃避这些影响深远的发展后果。一个国家的力量越大,潜在的危险就越大;它的国际角色越重要越重要,就越暴露在负面评论之下。自称为自由和民主先驱的美国,必须处理它自己的殖民问题——不仅在国外,也在国内。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加剧了收入不平等的状况,以及反全球化的反应。在1974-2014这四十年间,美国后50%的底层雇佣劳动者的平均税前收入几乎没有提高,而前10%的雇佣劳动者却享受了231%的收入增长。
随着美国梦的褪色,基于愤恨的政治出现了。全球化变成了威胁而不是承诺。外国移民、外国资本和外国商品被视为在摧毁东道主社会的工作机会,侵蚀它的价值观。2016年,特朗普凭着民族主义纲领和“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保证当选为总统,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总而言之,美国仍是一个超级大国,但它的霸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了限制。正如霍普金斯教授在书中所写的那段精辟总结:
美国是会坚持用军事力量来推进自由和民主,还是采用某种巧妙的外交手段,基于对全球不满情绪的根本原因的理解,认识到有不同的方式来实现美好生活?
但是,没有人能预知华盛顿的回答是会对应幻想还是符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