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新十年(上)读后感1000字

发布者:印象的奇遇 2021-12-1 05:14 来自: 文章吧

《沸腾新十年(上)》是一本由林军 / 胡喆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9,页数:4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沸腾新十年(上)》读后感(一):俱往矣,风流人物还看明朝

真本书算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编年史,涉及到了很多细节以及大佬们的爱恨情仇。 自己是14年从外企软件公司跳槽到了本土互联网公司,经历了早期的文化shock,混迹几年也算是耳濡目染。

几个观察:一家公司能走多远,能做多大,很大程度依赖于创始人或者创始团队能看多远、能看多准、能执行多彻底。从这三个维度,腾讯看的不算远,跟随策略居多,不为天下先,但赢在看的很准,看准之后执行很彻底,无论是自己搞,搞不动了赶紧撤还是合纵连横,在合作伙伴中的口碑也好一些。 阿里属于看的远,有些事情大概没有看准,或者执行过激了,蚂蚁这事儿就是一个典型的翻船。百度看的不够远,不够准,执行还磨磨唧唧难怪掉队也不奇怪。

如果作者能够再写下一个十年的话,2020年将是互联网公司转折的一个大年。首先,行业从野蛮自由生长,开始受到诸如数据安全、隐私、伦理、社会价值等多重管制与制约。靠耍小聪明,玩擦边球的机会主义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了;其次,行业会从一个高速增长,创意迸发的状态逐步趋向一种传统行业的风格。黑客、极客的味道会大大减弱,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会越来越少。移动互联网会更下沉为一种基础设施。 而新的创意迸发可能是在科技驱动的单点技术公司中出现。拭目以待。

《沸腾新十年(上)》读后感(二):很棒

很棒的一本书,对于想了解近十年互联网行业,以及想投资互联网企业的我们都很有帮助。

看到B是如何从2010年的如日中天,在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一步步走下神坛,感觉更多的还是决策和整个企业文化出了问题。

在3Q大战中,尽管企鹅技术不如红衣教主,但一旦开启二选一,小企鹅还是能战胜,由此看到社交产品无与伦比的护城河,这也是现在小企鹅依然护城河深厚的重要因素。反观红衣教主,像赵云一样有着这么厉害的技术以及团队,让几个巨头都不得不联合起来才能绞杀,这十年完全可以作出更好的产品的,但在书中处处感受到他的投机心理以及不管自己过得好不好,只要别人过的难受自己就开心的心态,实在是可惜呀。

马道长从将阿里巴巴旗下的子公司支付宝的所有权100%转移到其名下子公司,到港股退市,到近期差点A股上市,一系列行为可见对股东还是比较不公平的,由此,在今后的投资中凡是和马道长有关的公司也就一律不敢投了。

在应用宝作为后起之秀的案例中,能一举追上其它应用分发平台,靠的就是微信,腾讯游戏等产品带来的流量,书中描写到微信的更新会使得人们主动去关注去寻找,根本不用自己去花渠道费用买流量,微信中流量非常泛滥,让人想到了茅台,一个产品只要足够好,对渠道的依赖就不会那么大,不在乎是哪个经销商卖,民众会自发去寻找渠道获取这个产品,而反观阿里,则需要不断收购新浪微博等其它渠道来买流量,从而维持自己的护城河,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作为哪家企业的投资者会更安心啦。

在滴滴和快的的补贴大战中,小马哥不仅给钱还带着高管给滴滴鼓劲,并不断和滴滴高层沟通产品需要的帮助,相比于马道长对于快的只给钱其他一切都很冷漠的态度,最终滴滴能获胜也是情有可原了。书中也多次看到小马哥虽然有着几百亿的身家,依然对产品充满热情,心生敬佩。

在短视频领域,小企鹅的微视就没能做起来,非常可惜,而成为了抖音和快手的天下。B站的老板徐逸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很有趣呀,带着兴趣做事业无怪乎能做那么大了。

在外卖一战中,百度本来拥有足够的优势,结果还是做没了,非常可惜啊。

在美团和大众合并后,美团需要融资的当口,阿里落井下石而小企鹅雪中送炭,58和赶集合并的时候,在最后也是小企鹅愿意提供现金促成协议谈成,感觉小企鹅越来越有伯克希尔的味道。

在广告方面,尽管互联网线上的流量广告变换莫测,但是线下做品牌广告的分众传媒却稳坐泰山,也足以看出分众是一家非常值得投资且有着护城河的卖铲子的好企业。

《沸腾新十年(上)》读后感(三):作为一个工作了7年的互联网记者,谈谈我对这本书的看法

在kindle上买的电子书,花了小一周的时间一口气看完,非常感慨,我基本上从来不写书评的,因为我看书很快,但写文章很慢,感觉浪费浪费时间,顶多做一做思维脑图之类,但是看完这两本书,我感觉,我必须得写点什么了。

首先,两本书写的的确非常精彩,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看得出作者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因此整本书感觉非常扎实,无论是从史料,八卦,严谨度都绝对可以算得上是考古史料一般的存在,基本上还原了整个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每一个大的时间段,大的公司,以及个人,都囊括进去了,说是百科全书也不过分,另外就是,因为是同行的关系,所以书中很多人名,很多引用的文章,自媒体账号都非常熟悉,就像是在看朋友的故事一样,同样,这本书阅读起来也很顺畅,通俗易懂,完全没有其他写大历史那种佶屈聱牙的问题。

所以,无论是对于从业者,还是对于想了解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史的朋友来说,都算得上必读书和入门书的存在。

编年体的好处在于,基本上每个时间段都可以和自己过去的个人体验对应上:比方说千团大战的时候我正好在念大学,我打工的餐馆正好来了一个XX团的销售在和老板谈团购;比方说滴滴快的混战的时候,我刚参加完Uber的发布会,然后花10块钱打车回家(注意这是在北京哦);比方说雷军刚发布MIUI的时候,我正好在现场参加雷军的发布会,看着身旁的雷军被一大群热情的米粉簇拥合影,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顺便回顾了一下我的职业履历。

我甚至觉得,以后再有人想做互联网考古(比方说潘乱)的研究,这本书基本上算是一个绕不开,也是难以超越的天花板。

坦白来说,前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站长年代,基本的主题是3G到4G,苹果智能机的出现,以及大量个人站长的兴起,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是一个造福的年代,12~15年,你只要有一个好想法,遍地都是钱,大家都在创业,赚到了钱继续投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无论是做游戏还是智能课程表,无论你是70后还是90后,都有机会,那个时候真是一个美好、浪漫的年代。

16,或者说17年之后,创业开始被资本裹挟,要考虑融资,要考虑赛道,要考虑 winner takes all,对于互联网来说,机会只属于有能力,有资源,有经验的老人。

这沸腾的15年里,任何一个参与到互联网创业者,基本上都会随着行业的崛起,享受到了红利,成为快速崛起的new money,最不济的,也是趁着赚了点钱在深圳北京买了房。

到了19年尤其是现在,我可以这么说,一个普通人,大学毕业,想要创业,失败的概率是99.9%,创业的大门已经关上了,那些早些年创业的人已经上岸了,互联网创业的大门已经关上了,机会只属于精英,这个和能力无关,就是时间不对,借用一句话,没有创业的时代,只有时代里的创业,所以大家别折腾了,老老实实上班吧。

再谈谈这本书的缺点,其实这些缺点都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单纯作为读者分享一下。

首先就是编年体的坏处,因为这本书基本上都是按照年份写的,每一年,每个行业,再具体到每家公司,好处是非常清晰,坏处是对于一家公司的发展脉络的描述不清楚,经常是15年写一下头条,18年再写一下头条,但是很多人不清楚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比方说我当年刚毕业的时候找工作,看到头条在找运营编辑,但是给的工资太低了4,5k,而且没听过这家公司觉得不靠谱就没去,再比方说头条当年被各大媒体网站围攻我们去采访时,它还在知春路一个破写字楼办公的时候,楼下有个摆摊的在卖打折的耐克鞋;谁能想到几年后头条就搬到中航广场呢?

当然,我不是苛责,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其次是,引用过多。这本书在描述很多公司时有时候大量引用一些采访内容,不是说不好,而是……我都看过了,感觉再读一遍稿子没啥意思,好了这个问题过。

最后谈谈我和这本书的缘分。

我13年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本书作者林校(林军)的雷锋网,但是呆的时间不长当时我大学毕业,因为必修课的原因延迟了毕业证,也就是说6月份大家都在晒毕业照的时候,我还在准备补考,9月份差不多拿到毕业证,然后开始找工作,当时实习的朋友推荐我一家公司,说在招人,我一看,是负责创客马拉松的记者,我当时连什么是创客都不知道,但是为了找工作,就联系了林军的微博,林老板回的很快,看了一下作品和简历,电话聊了一下,面都没见,就让我过去上班了。

我于是我就这样去了北京,上一次去的时候还是8岁,当时办公地点在五道口银谷大厦,对,就是雷军当年创立小米的那个写字楼,后来去了深圳总部,坦白说,我在公司融入的很差,大家都不喜欢我,当然,如果现在的我遇到我当年的我,估计也不会喜欢,因为我工作又懒,效率又低,又不合群,走之前老板就一直说,他要写一本书,写完就退休,还问我要不要参与,我当时那个傻眼啊,我从来没写过书,咋参与,没想到,一晃8年,这本书面世了。

我以前的那些同事,有的去了腾讯,有的去了大疆,有的自己创业,还有炒币一夜暴富的,都是很久的事,也没联系过,但是当我看完这本书后,当年刚毕业北漂的画面又历历在目,心生无限感慨。

《沸腾新十年(上)》读后感(四):见证移动互联网这十年

2011 年 11 月某日(可能是光棍节)晚上,在从微软中国 丹棱街 5 号回北航大运村学生宿舍的路上,我激动的和本科基友打了一通电话:

我当时在微软实习,闲暇时捣鼓公司的 Windows Phone 测试用机,发现其对中文拨号支持很不好,于是花了两个通宵在 Thinkpad X200 上写了带 T9 的拨号助手,然后挂到了当时的 WP 论坛。

第二天,我登录论坛,惊讶的发现我的帖子已经有了好几百个回复,转过头,查了下数据库发现已经我的应用已经有 500 多个用户。

一周之后,用户量突破两千。没有做任何推广,除了在论坛上写了个小教程。

虽然我当时并不知道如何变现,但刚刚看过 大卫芬奇 社交网络 的我隐约明白用户量可以换算成 ¥,一个简单应用,一周两千个用户,没做任何推广,还是冷门的 Windows Phone 平台,移动互联网即将爆发。

于是就有了文初的一通电话。

可惜基友并没有听进去。

刚到北航读研时,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计算机科学家(不要笑,谁年轻时没中二过),设计一门像 C++ 一样的强大语言(特地买了 Bjarne 的同款新百伦)。在北航图书馆和微软会议室(反正周末没人)死磕经典计算机书籍和论文(例如 Science of Programming 和 Software Tools 这些七八十年代的硬核老书)。

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相比于计算机科学理论,移动应用更简单直接——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大多数软件(Software)并面向客户而非用户名,比如微软 Office 和 Adobe Photoshop,编写这些软件需要大量的人年(上千人花若干年的规模,参考 Showstopper 一书开发 NT 的历程),然后要做各种推广和培训。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Software 变成 App,手机平台并不需要 Office 这么强大的软件,而是诸如手电筒计算器这样专攻的应用。

移动平台既拉近了开发者和用户(通过 logging,用户的操作对开发者直接可见),也解决了软件分发/更新/推广的难题(移动软件商店)

这样一来,开发者单兵作战成为可能。一个人,足矣。

拨号助手的成功让我意识到了两点:

1. 相对于计算机理论科学,我可能更擅长写手机应用(毕竟计算机理论科学对 GUI 编程是降维打击)

2. 移动应用是一片空白市场(2011 年):只要专注一个问题,用应用解决它,大概率就会成为爆款

于是,我放下了计算机科学书籍,拿起了交互设计(印象比较深的是 Tapworthy 和 GUI Design Bloopers),和当时同在微软实习的 UX Designer 混在一起向他们学习交互理论,一边学习一边做 App。

一年之后,北航毕业时,我做了四五十个 App,从拨号应用,到计算器,从摇骰子,到电子书,收入没有细算,不过应该过了六位数不到七位数。

这四五十个 App,其中有三十多个都是电子书,因为我发现当时的手机系统不方便传输文件(沸腾新十年中多次提到这个问题,比如 91 手机助手),于是我写了一个脚本,为每一本 txt 书籍生成带目录索引的应用。一个下午就搞出二十多个。

当时 WP Store 上书籍排行榜前 50 名,我的应用大概超过一半。

沸腾新十年里面提到微软有个马姓程序员在做 “App 矩阵”,以量取胜,读到这里我笑出了声:一笑原来大家想的都一样,二笑微软员工果然工作量不饱和人人划水,无论正式员工还是实习生。

2012 年我第二次在微软实习,这次是做一个叫衣食住行的 App。

当时微软终于意识到了移动平台的重要性,KPI 层层下发,到了微软中国亚洲工程院的某个小组,这个目标是:写一个 WP Store 排行榜前三的 App。

当时我实习时,听到这个目标,我的第一反应:我已经完成了这个目标 o_O

我的拨号助手曾到达过工具类应用第二,而读书应用常年盘踞读书类应用第一。

不过没和 mentor 提这个事情,总感觉哪里不对。

微软,和当时所有的 To B 大公司一样,做惯了企业应用,习惯大 Scope 大 Story,做衣食住行这个应用时号称要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然后,做出一个在我看来目标不明意义不定的四不像 App。

发布之后,用户量惨淡。

没人用怎么办?

然后就有了名场面:mentor 带着我们一帮实习生,从中关村 Nokia 旗舰店,到鼎好地下手机卖场,把能找到的所有 Windows Phone,都预装了衣食住行。

甚至在微软食堂门口电梯口发礼品刷装机量。

沸腾新十年里,提到滴滴快的线下推广,我再次笑炸。

果然,大家都一个套路。

沸腾新十年这本书引发了我的共鸣(所以前面写了这么多,但和书没啥关系),因为书中的十年和我的职业前十年几乎完全重合,所以读起来和之前读 吴晓波 的商业史系列感觉完全不同,毕竟我自己见证了书中的大部分事件,并和书中的一些公司产生了交集。

这种感觉十分奇特,读的时候,我也在回顾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抉择,如果自己毕业时没有选择求稳加入 Google,或者是在 15/16 年前后选择回国,自己的人生轨迹,会不会有所不同。

不过,这种 what if 问题,没有意义,下一个风口,也许就在前面。

但是,你敢上吗?

(文末补充一个小彩蛋)

沸腾新十年中提到人人在做手机应用时被 Facebook 忽悠瘸了,因为 Facebook 选择了 HTML5 做手机应用,然后人人也跟进用 HTML5 导致后来手机应用体验稀烂仆街。

确有其事:

1. 12 年底,找工作时去人人面试,我和当时的面试官聊的很来,后来闲扯中提到他们有个组每天工作就是打开 Facebook 看有什么新 Feature 然后像素级照抄

2. 若干年之后,我在 Facebook 翻看公司 Retro,HTML5 是 Facebook 做的最傻逼的技术决策之一(所以人人写轮眼复刻了迪达拉自爆,不同的是 FB 很快调头,人人直接原地爆炸终极艺术)

3. 再若干年后,Facebook 开始用 PHP 写手机应用,只是不知道这次,会有哪个公司跟进

(转载请通知作者,不要像这个 知乎大V 一样东抄西凑)

《沸腾新十年(上)》读后感(五):4星|《沸腾新十年(上)》:2010-2015年移动互联网大事记

“赶集网杨浩涌告诉本书作者,创业领域有两句话是完全信不得的:第一句,市场很大,我们都可以在里面活得很好;第二句,不要管别人怎么做,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杨浩涌说,这两句话恐怕是创业领域最大的谎言。前者是用来骗投资人的,后者是用来骗媒体的。”

信息量比较大,记录2010-2015年6年间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大事与重要移动产品,有移动产品的人事、投资相关信息,有战略与用户体验方面的总结,有一些移动产品闻所未闻,有一些信息是作者采访当事人得来的,在公开的媒体资料中没见过。

风格与上一本《沸腾十五年》接近,叙事略显枯燥。从最后一章讲李斌、李想的内容开始,风格略有变化,故事性更强但感觉可信度比前面部分有所下降,正在看的《沸腾新十年(下)》则延续这种风格。目测《沸腾新十年(上)》的大部分是林军执笔,《沸腾新十年(下)》下则是第二作者执笔。

书中对当事人名字的采用,风格不是很一致,有些很小的产品不厌其烦写出当事人名字,有些稍大一些的事不提人名。

本书算是2010-2016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重要历史记录。

总体评价4星,不错。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是我根据上下文补充的信息:

2007—2009 大幕拉启

如果iPhone PC Suite,也就是后来的91助手,仅仅满足于手机管理,那它可能早就消失了。它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成为当时iPhone用户获取新App的主要渠道。它也因此成了第一款第三方应用市场类的应用。推动iPhone PC Suite向91助手跨越的是网龙。

“越狱”是一场群体狂欢——早期的iPhone拥有者大都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发现自己搞不定,就自发形成了互联网社群。最早、最权威的iPhone社群莫过于威锋网,人们在这里交换iPhone的使用心得,重点是分享“越狱”资源。

对于航班管家来说,好用户就是高频乘坐飞机出行的群体。以前,这个群体在哪里、如何捕捉,都是问题。但是iPhone的出现,天然筛选出了那些消费能力强劲的群体。苹果公司和联通也在为没有好应用来推广iPhone而发愁,所以它们精选了6款应用。王江的航班管家和搜吃搜玩都得以入选,吃到了iPhone大推广时代的官方预装红利。

就在雷军于2010年4月低调成立小米之后,他还分别于2010年7月21日和8月4日两次发布微博夸赞黄章和魅族,表示自己很期待魅族即将发布的新机M9。后来,黄章对之前毫无保留地和雷军交流有些后悔:“我连M9的UI交互文档都发给过他,请他一起探讨。”

谷歌退出中国内地市场还带来一个机会,那就是很多软件开发者在中国内地无法继续依靠Google Market,由此产生了本土应用商店这个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创新工场为此也推出了应用汇这个项目,并请来互联网圈老人、李开复的老熟人罗川担任CEO。不过,在当时基于安卓的应用市场赛道里,风头最盛的当属机锋网。

2010 变局也是开局之年

这一年,团购席卷了成百上千家公司,史称“千团大战”,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次全民商战。但大战后人们发现,赢家还是BAT——最多的“银子”流向了百度,百度又在这场商战的尾声收购了糯米网入局,一条鱼从头吃到尾;腾讯也认定团购和本地生活服务是一种不需要库存、更适合自己的电商类别,于是多管齐下,手忙脚乱;阿里则一手投资美团,另一手做起聚划算,看上去最有实力,但之后聚划算被废,美团倒戈,让阿里“赔了夫人又折兵”。

然而当拉手网真正走向纳斯达克时,却暴露出模式单一、毛利率过低、资金管理漏洞太多的问题,加上对标的Groupon已经光芒褪尽,拉手网不得不停止上市的进程。

有一位互联网老兵这样对《沸腾新十年》说:“熬到最后,怎么都没有想到最终成就了美团。就像没有想到当年的团购网站真正能存活下来,是靠外卖和电影票……”

MTK的低价和标准化,使得99%的“山寨”手机使用了这一方案,而斯凯则掌握了在绝大多数“山寨”手机上预装应用的控制权,因此它被视为“山寨”非智能手机“看不见的App Store”。宋涛是这个隐形帝国的王者。他于200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应用数学系,曾就职于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是终端产业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于2005年创办斯凯。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比较公允的第一个结论是:在2010年春节期间,QQ医生3.2版利用QQ进行强势捆绑推广,同时这一版是捆绑了杀毒软件的,且和360安全卫士的界面相似度较高。这成为这场大战最直接的导火索。

2011 移动互联网的新基建

人人游戏不仅是国内第一批经营重度收费型手游的公司,也是第一批尝试“刷榜”这一捷径的公司。由于当时苹果对App Store的监管存在很多漏洞,因此“刷榜”的成效相当惊人。

陈彤认为,带链接、带图片,都是新浪微博最先提倡的,“推特原教旨主义者”对此颇有微词,但最后的结果是推特反而向新浪微博学习了这些细节,并且加以利用。陈彤为此颇感得意。

所以后来的研究者认为,如果张小龙不是恰好有自己的地盘和子弟兵,而是像别的项目一样从公司其他部门抽调人手,他可能驾驭不了这个团队。因为腾讯内部的组织结构太复杂了。

也许,如果米聊的用户增长达到了微信的程度,就不会有小米手机了。因为当时小米的资源不支持同时做两件如此重要的事情。但米聊败了,小米就回到了踏踏实实做手机的原点。

地图行业的商业模式就是导航功能的收费,不论是车载前装还是手机预装。【高德地图的】这个完全免费则直接“革”了地图行业的“命”,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这款产品一上线就得到了用户的热烈欢迎,从此地图的免费模式深入人心,为地图App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是一次十分“互联网”的婚姻。和很多人一样,王微把自己做成了一个名下没有任何资产的人,所以一年后两人分手,杨蕾净身出户。本来这事也就到此为止了。然而就在2010年11月土豆赴美上市之际,杨蕾突然提出诉讼,要求分割土豆38%的股份。这笔账是这么算出来的——王微持有土豆95%的股份,在这部分股份中,有76%涉及夫妻共同财产。

2012 新供给爆了

2012年,朋友圈的推出让人人网就此走上下行通道,也断绝了美图秀秀成为“中国的Instagram”的可能;公众号的推出则让新浪微博的“大V”生态被釜底抽薪;微信开始成为互联网社交的“大主宰”。

虽然起步时技术产品略显单薄,但在发展路径和整体策略上,程维和王刚还是显示出了他们的成熟度。他们定下了“四个不做”的原则,分别是不做黑车、不做账户、不做硬件、不做加价。可以说,滴滴打车从开局就有阿里那种做双边交易超级平台的“范儿”。

2011年下半年,安卓市场的体量大约只是iOS市场的1/4,二三十个渠道对接起来也麻烦重重,相比之下,人人游戏仅靠iOS平台就能轻松获得高收入。就这样,它忽略了安卓市场的巨大潜力,错过了一个关键的布局机会。

单就校园社交而言,人人网还有还手之力,但微信的社交功能迅速进步。等到微信有了群组功能,大家可以方便地在群里加人的时候,人人网就输了八成;等到朋友圈功能出来,可以晒照片了,人人网就彻底没有还手之力了。

知名自媒体军武次位面的CEO曾航提供了一个视角。他认为,微信能取代微博成为优质UGC生产中心,核心原因是微博从“大V”身上收钱,而微信不干这事。

于是,360就采用了取巧的一招——直接调用百度和其他搜索引擎的结果。考虑到太过直接地引用可能惹上版权纠纷,360还煞费苦心地把几家搜索引擎的结果混合在一起,美其名曰“综合搜索”。这样,由于360显示的是基于百度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百度的搜索结果,而这些信息又是互联网上公开可见的,百度就很难从法理上找到起诉360的依据。

2013 买到一个未来

随着友盟的发展,其平台跟踪着10万多款应用,日活超过1亿人。含国际用户覆盖了全球约1.6亿部设备,国内约覆盖1亿部设备,其中安卓和iOS的比例是7:3。从设备数量来看,覆盖了当时国内90%的智能手机。

百度系的核心投资理论是前述的“巨杉理论”,而腾讯系的原则是“只求共生,不求拥有”。与百度、腾讯相对清晰的投资策略相比,阿里的投资策略相对混沌,但也有自己的“潜规则”。比如,基本不投资电商领域,但会投资电商上下游,譬如周韶宁创办的百世物流;再如,基本不投资从阿里出来的人。

如前所言,阿里“All in无线”这个战略没有争议,但对具体什么才是“All in无线”的战术执行,并无统一的结论。最终,陆兆禧力主做来往和微淘的意见占了上风——来往是针对微信的移动社交IM;微淘则是淘宝的开放平台概念,针对的是微信公众号,旨在让每个商家自己在手机淘宝上开店。这两个举措都跟着对手走,偏离了阿里的主航道,完全是以己之短攻对手之长,进一步加剧了阿里在无线方面的弱势。

之所以在这里极力叙述百度手机助手的优秀和李彦宏的亲口点赞,是为了体现后期的吊诡之处——既然百度手机助手都成功了,为什么还要买91无线呢?因为时间!回过神来的百度在移动分发的战场上想要快速拿到一张船票。

如果张磊所言非虚,那么360从2012年开始做搜索对抗百度、做特供机对抗小米,都属于这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靡费了资源的事情。

2013年后,百度在国际化方面的步子迈得有些大——团购出海,以及在硅谷建人工智能研究院。这些之后都随风而去,真正让百度悔恨交加的,是它早期在短视频上的建设。2013年百度开始转向移动互联网的时候,曾经在海外对标YouTube做过DU Tube。这是一个与西瓜视频很像的App,在印度、埃及等地表现得相当出色。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余额宝的设计初衷并不是一个理财产品,而是一个充值工具,它的出现,其实是为了提高用户使用当时尚不成熟的移动支付时的成功率。

2014 从BAT鏖战到“A”“T”争霸

到了2012年10月,经过大半年的谈判和摸索,徐梧终于想清楚了猫眼的策略。他提出了3个核心问题:第一,坚决做在线选座;第二,坚决铺设出票机;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美团电影”一定要改名。

多个信源透露的一个细节是,当时,王慧文很是认真地问张旭豪卖不卖公司,张旭豪说不卖后,王慧文又问他是否接受投资,张旭豪说接受,报价五千万美元估值,融资一千万美元。王慧文没有当场答应,回来以后和王兴商量了一下,觉得投资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于是没有了下文。

京东上市后本应该收购唯品会——当时也正值整个资本市场看不懂唯品会,其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时候,但刘强东觉得唯品会有些贵,没有下定决心。到了2017年年底,京东才联合腾讯总共投资8.63亿美元,占了唯品会10%的股份。而这笔钱在当年能把整个唯品会买下来。

这一年最红的产品是美拍。美拍继承了美图秀秀的打法,一上来就把注意力放在“拍得好看”这件事上,通过MV模板和美颜滤镜迅速开辟市场,在年轻女性人群中收获众多拥趸,连续24天成为App Store免费榜第一名,短短9个月就获得1亿个用户,比微信突破1亿个用户的用时还短。美拍当时的产品理念是颠覆性的,第一个傻眼的是腾讯旗下的微视。

快手会将头部内容的流量限制在30%以内,而给后面的长尾内容70%以上的流量,并且引入经济学中基尼系数的概念,试图平衡不同内容之间的(流量)“贫富差距”。

A站、B站合并的事很早之前就已经讨论过。两家本是同源,一开始B站是A站站友徐逸等人做的A站备份,他同另外3个人共同在业余时间维护B站,同时在A站兼职。

2015 合并大年

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是目前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重要的并购案,不仅是因为其合并金额巨大,也不仅是因为其在BAT三家之间腾挪,还因为这个合并案造成多个赛道波澜起伏。前文提到,正是因为推动百度糯米与美团的合并未果,美团反而与大众点评合并。百度开始弃去哪儿,牵手携程。猫眼所在的在线票务,以及外卖和同城配送赛道,都因为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而在未来数年里再起波澜。

【赶集网】杨浩涌告诉本书作者,创业领域有两句话是完全信不得的:第一句,市场很大,我们都可以在里面活得很好;第二句,不要管别人怎么做,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杨浩涌说,这两句话恐怕是创业领域最大的谎言。前者是用来骗投资人的,后者是用来骗媒体的。

同时,再辅以一连串的和地方政府合作、和车厂合作、概念车亮相……通过不断高频、小信息量地释放信息,贾跃亭把“PPT造车”变成了“微博造车”。一边不断用造车讲故事,推高股价,一边不断套现,声称把这些钱无息借给造车,借此形成循环。

据《完美的不真实:冯鑫以及<坏血>的故事》一文作者侯继勇称,冯鑫当时曾经对他说:“乐视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冯鑫对贾跃亭的借鉴,甚至可以用模仿来形容。

但是微店始终没做起来。有一个原因就是微店不肯在一个方向上沉下心来做积累,这与创始人王珂要做一个千亿级别公司的心气有关。他想自己做支付工具,被马化腾拦了下来,后来选择跟微信合作;他在微店上线了外卖,当时做到日活接近百万人,是同期美团外卖的10倍,沈鹏都被吓到了,后来却被王珂自己喊停了,因为外卖在他看来够不上千亿级别的目标;他还做了一个日活达到几十万人的拼团功能,但他感觉前景达不到预期,也停了。

全文完

相关链接:

企业传记与创始人回忆录16本

5年来读了1229本书,挑出37本5星好书

2020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

2020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

2020年读过评过的96本书

本号139个书单1229篇书评的索引(截至2020年12月31日)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如何根据书名搜索本公众号上的书评?

推荐阅读
  •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文案:他是少年成名的元帅,驰骋沙场,威名赫赫。 她是长于市井的姑娘,温柔可亲,手巧人美。 小城初次相遇,他就把她看进了眼...

    07-15

  •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7月14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泗海承风支教队队员前往“微爱·泗水超市”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的清凉物资,三名负责队员分工明确、做事高效,顺利地完成了“清风化暑”项目...

    07-15

  •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2022年7月7日,“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赴湛江市赤坎区银球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将分...

    07-15

  •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以当地盛产的陶泥和稻草为材料,后经着色而成。吴川泥塑一般以人物造型为主,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三绝”之一。 为进...

    07-15

  •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来到杨柑镇布政村开展调研活动,旨在以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布政村火龙果产业的实际发展...

    07-15

  • 社会实践心得5

    社会实践心得5

    昨晚带队老师和我们开了小短会,他提到了当地的农作物如何走出湛江、如何走到全国还有现在这边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还有他的一个好朋友开厂遇到的包装袋风格、包装规格、菠...

    07-15

  •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为期10天的“三下乡”活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让我过得十分充实。在放假之前,每次放假回家,一躺就是一整天,在“三下乡”这段日子里,我们每天都会安排的满满的...

    07-15

  •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馨星”之火,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外语与党史相互交融魅力与新时代新青年的力量。我们作为新青年,在馨星这个队伍中,对未来的行动做出了进一步的规...

    07-15

  •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7月4日上午,“朝阳行”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集合在宿舍苑区门口,队员们个个心怀憧憬、摩拳擦掌,一举一动无不散发着一股斗志昂扬的少年精神气。 迎着连绵大雨后的朝阳,展...

    07-15

  •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篇一: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吴刚伐桂的故事...

    07-14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