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史记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者:大尾巴猫 2021-11-27 05:14 来自: 文章吧

《无字史记》是一本由波音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2021-9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字史记》读后感(一):四海一家,和而不同

看过很多书,第一次写长书评,可惜今天才读完,昨天与波音先生见面,没有和他讨教。明天读一下《草与禾》,也期待他下一本书。

-----以下为个人浅见------

本书是一本以基因学、分子生物学为核心学科的“历史书”,同时辅助以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气候学、民俗学、农学等学科的知识,重点是解答了一个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无比好奇的问题:中华大地的亿万中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何为中国人?

全书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1、中华大地的古人类:

这部分讨论了东亚直立人(北京猿人、山顶洞人)为什么不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智人那些近亲都去哪了、中国的智人是怎么来的。

2、中华文明之前的智人怎么活:

这部分讨论了古中国人的农业,如种什么、养什么

3、中华文明开始之后,与外界(向西向北向大海)的基因交流

“基因交流”既包括动物植物的物种交流、也包括人种之间的通婚,同时也有文化、生活习惯等“模因”的交流。

本书有三大亮点:

1、从行文风格看,本文作者虽为学者,但文笔幽默活泼,非常年轻化、具有现代感。如提到智人怎么在中华大路铺开时,描述两条线路,一类人叫“海岸暴走族”,一类叫“草原狩猎族”;描述早期猪和狗与人类关系时,称之为“猪和狗是人类最好(吃)的朋友”。

2、从内容看,本书采取多角度论证,有严谨的逻辑线,看似内容松散,一会谈北京猿人的发现过程,一会聊楼兰古国,其实都是在讨论“中国人的基因是怎么演化成现在的样子。”从其目录我们也能看出去这一话题的复杂程度,绝不是单单用基因科学解答的。

3、本书最后探讨了一个猜想,也是不太常见的讨论,即中国人与日本美洲大洋洲的原住民有什么关系。本书有一个有趣的争论,就是:“这本书前面说中国人没什么特别的,后面又说中国人把基因散布到海洋的另一面。前面打击中国人的自信心,后面又把中国人吹得很牛。所以作者的立场是什么?”

作者在后记中其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中国人是有祖先崇拜传统的,面对祖先,我们要接受基因的证据,但也要珍视精神传统。他对“祖先”做了一个分层次的定义,东非大裂谷走出的智人是我们的远古祖先,四千年前刻下“宅兹中国”四个大字的商人,是我们的直系祖先。

本书可以说,是没有“种族”“文明批判”“地域分别”等立场的,更没有“中华文明应该骄傲”或“中华文明极其普通”的简单判断。但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作者对中华文明及中国人深深地爱——如果不爱,哪会洋洋洒洒十万字?当然,作者的爱,也是面向所有人类、面对整个地球的。

我们如果故步自封、盲目自大,变会变成孤岛——即使这是个巨大的、14亿人的大陆。“四海一家,和而不同”本就是我们华夏文明中最闪耀的文化基因,在21世纪过了二十年后、社会逐渐保守化的今天,这种用扎实的学科、质朴又有趣的语言书写的科普小书,实在是宝贵。

《无字史记》读后感(二):无字时代的基因密码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无解的谜团,众多科学家为此研究可谓费尽了心思,只可惜从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字、物品、骨胳等等只是让我们了解到了有文字记录的时期,那么那些被岁月掩盖的历史便再也无从找起了吗?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以用生物学科技探索古代遗址所遗留下来的遗骸中寻找人类起源的基因密码,以高科技手段还原一个古代社群景象,并从中窥见困扰已久的人类进化史。

由中信出版集团推出的《无字史记:基因里隐藏的祖先秘史》一书将以基因为突破口,用现代科技分子遗传学来解答那些没有文字的岁月中人类是如何生活与迁徙并形成大规模聚集性生存。

本书的作者波音,曾任《世界遗产》等杂志主编,其写作力求从细微处见雄奇,用通俗诙谐的文笔展现鲜活的前沿知识。

世间万物,追根溯源,每一段历史都会有起始,人类亦然,然而追溯人类起源的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又是遥不可及的存在,我们只能根据古代遗址中发现的种种事物来究其发展的形态进行推演、求证。

波音在本书中着重突出了分子生物学在人类文明史领域探索所具备的重要性,在人类以其他手段无法进行推演时,分子生物学利用基因科技对人类骨胳进行对比、研究、检验并重新诠释,继而从DNA样本中追溯人类的母亲——线粒体夏娃。

线粒体夏娃与Y染色体亚当被分子生物学家称之为人类起源中最古老的祖先,而相对于中国人的祖先周口店北京人来讲,时间上相差甚远,这也在间接的证明了周口店北京人并非古代中国人最早的祖先。

基因派与化石派的唇枪舌战其最终目的无非是证明人类起源史的合理性,而本书的主要目的亦是从基因角度来探究中华文明历史的溯源期。在书中作者所提及了最初的古人类是来自于非洲大陆上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难道我们的祖先亦是从非洲演化而成的吗?为什么我们的肤色不是黑色呢?

细胞论的出现让我们相信了“万物来自于卵”,而基因科学让我们相信了人类起源来自于久远的直立人进化,走出非洲假说与多地区起源假说推翻了周口店北京人是中华文明的祖先,那么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他们从哪里来?又是如何演化的?或许你将从《无字史记》中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无字史记》读后感(三):读祖先秘史,寻民族之源

关注历史学的人一定知道,今年不仅是建党百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纪念。从1921年10月河南仰韶遗址的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到2021年四川三星堆取得重大考古发现,中国考古一直带给我们惊喜。考古不仅是发现还原生活场景、文化,更是回溯中华大地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的完整痕迹,找寻祖先的基因密码。《无字史记》就是一本从基因角度讲述中国历史、文化的有趣著作。

一部中国人的基因秘史 要了解中国人的基因,首先要搞明白“基因”是什么。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W. Johansen)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基因(gene)”概念。这是个音译词,原英文单词里的词根gen表示“出生,产生”,词尾e无实义,仅为发音需要。初中生物课上我们都学过,基因决定你的出生,人的基因产生人,猴的基因产生猴,这就是gen这个词根表示“产生;出生”的原因。 从百万年前开始,中华大地上就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古人类,遗憾的是,在甲骨文出现之前,远古祖先的事迹只能靠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来口耳相传,真伪难辨。幸好,现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的遗憾。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漫长岁月中,我们的祖先是谁?他们从哪里来?在他们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事?陪伴在他们身边的动植物都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的?围绕着这些跟基因相关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从《无字史记》中得到答案。 笔者对“神州苦旅——东亚直立人的百万年”“万里征程——智人如何来到中国”“北粟南稻——华夏农民的田园晨曲”“客从何来——史诗般的人口南下洪流”这几章内容比较有兴趣,推荐阅读。 《无字史记》里蕴藏着的民族密码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敬自己的祖先,并通过对共同祖先的认同和纪念,来凝聚族群,守护文化。

西有泥砖建筑城市苏美尔,以宗教立城、神权治国,先发展城市后匹配农耕聚落;东有突然崛起的良渚文化,与苏美尔一样带有强烈宗教色彩;北有中原二里头社会,先有农田、后有城市,部落间成员血缘亲密,部落结盟,所有成员对共同祖先的崇拜高于对神灵的崇拜,从而拥有了精神武器、统治基础,形成自己的中原文化。 我们常说“母凭子贵”,在考古上,可以说是“父以子为贵”。近期,柏杨遗孀宣布将在版权到期后封存《丑陋的中国人》,永久停止发行。柏杨生前交代“当中国进步了就可以不要看这本书了”是原因之一。算是侧面体现了中国国力的提升。 除了良渚、二里头,随着河姆渡、半坡、仰韶、三星堆、客家文化等等文化遗址的发掘,中国考古得益于国家实力的发展和支持,特别是近十年,取得了重大进展,从事实上打破了西方之前事实上认为中国的历史是从商朝算起的认知,真正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找齐了。这也是我们对祖先的认同和纪念的反映。

大迁徙,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影响因素 迁徙,是中国历史上不可不说的因素。大到都城的迁移,小到一户人家的搬家。千禧年初流行“北漂”“沪漂”,年轻人从小城市迁往大城市打拼以期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一个缩影。 每个中国人小时候的课本里也都学过云南的元谋人、周口店北京人,我们会认为这些早期智人是我们的祖先。可是通过本书作者(《世界遗产》杂志前主编)波音的文字,会打破这样的间接经验。《无字史记》中写到世界上支持走出非洲假说的“基因派”学者认为:这些在本土的早期原始人类,可能并不是现在的中国人的直系祖先,周口店北京人是非洲迁徙过来的直立人,“我们的直系祖先是从非洲远道而来的现代智人,如果继续上溯,应该是进化出现代智人的非洲直立人”。很颠覆我们的原有认知吧? 除了非洲现代智人往东的大迁徙,笔者出生地福建三明有个被称为“客家祖地”的县——宁化,客家文化就是中国迁徙历史、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客家人身上来自汉族父系基因型占80%,来自畲族的父系基因型约占13%,来自侗族的不到7%”,这说明汉族、畲族、侗族的先民都是客家人的祖先。这些不同族群的先民能够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既要接纳异方,又要能改变自己,这提现了整个社会的包容性、凝聚力、韧性。 客家人极其重视自己的文化,特别是语言。他们的家族、宗亲观念极强,勤劳勇敢,大概和客家先民们——从北方南迁的中原人,在南迁过程中和大自然、敌对族群的斗争中所保留继承下来的传统有关。“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有助于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就是文化基因的力量”。 如果你喜欢古老的中国历史,如果你热爱这片土地,《无字史记》会帮你打开一扇通往远古中国的大门,了解关于人类的新观点,那些尘封在历史中的谜题等待后人一步步解开答案。

《无字史记》读后感(四):《无字史记》——无言而震撼人心的人类发展史实

人类发展进化史是极其厚重的,千万年来,就散布在大地之上,星星点点,随着考古发掘和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技术创新,那些湮没在时光岁月中的故事,被从文字典籍、上古神话、历史痕迹中挖掘出来,慢慢的,由一个个小孤立的个案小故事,串连成了线条,凸显了联系脉络,终于在迅速更新的时代科技之下,交织成现今世界人类发展网络图谱,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自身的过往,更好地聆听人类祖先艰辛探索的故事,提供了重要的凭证。

尽管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很多文明分支都产生了文字记录,甚至有些优秀文明留下了长期的、持续的文字记录,但是,我们都知道,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会因为记录者自身的价值观念和出身站位而导致其立场的客观性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我们看到的未必就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好在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越来越多考古发掘成果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认识祖先社会生活实际状况的新视角,这些视角和我们传统信息来源可以加以互相印证,那么无言的人类遗留痕迹就通过自身沉默的“诉说”,自己讲出来自己的故事,这就是《无字史记:基因里隐藏的祖先秘史》这本书所告诉我们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作者波音站在分子遗传学考古分析的前沿,用纪录片式的语言娓娓道来地讲述着世界人类发展史上那些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考古新发现,一颗牙齿化石、一座古城遗址、一粒稻谷、一段残破的骨笛、一片石头残片、一块仍在蓬勃生长的番薯等等,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毫无价值的东西,在探究人类先祖的生活故事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不过,这个挖掘遗留下来的物品背后的故事所用的技术手段——分子遗传学,才是真正让我们赞叹的旷世奇技。

全书不到300页,八个章节,从北京人被发现到彼此长时间隔绝于大海大洋两侧的不同岛屿和大陆上的血脉关联,这个蓝色星球上的人类奇迹正在一点点地展现在他的后代们的面前。

这些被发现的故事有些让人惊心动魄,有些让人唏嘘叹息,先祖们与环境抗争和适应的过程最终造就了现在的我们。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类早期故事被讲述出来,也更希望对我们自身有更多的了解,基因技术的进步让我们离人类先祖更近了一步,也让我们得以直接聆听他们无声的倾诉。这种亲切感就像小时候坐在爷爷奶奶的怀里,听那些星空之下、大地之上为了生存而战风雪沙尘、抢时播种收割的家族艰辛一样,让人向往、让人怀念、让人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踏着祖先的足迹持续前行。

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知道了人类的过往也是为了将来美好世界的幸福生活,期待更多无声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日子就在一代代传承祖先的故事中过得更加红红火火。

《无字史记》读后感(五):无文字记载的时代,如何还原当时人的生存现状?化石?DNA?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是太史公司马迁穷经皓首,忍受巨大耻辱和身心折磨写下的不朽名篇。《无字史记》不同于传统的史书,它反映的多是很久很久以前还远没有文字的时候人类的生活情况,这些在以往基本是靠化石等考古证据来证实的,在有了现代科技之后,如DNA技术,才能追溯到更久远的过去,发现更多的事实和真相。

如我们知道的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接下来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但这些早期古人类是否就是我们现代人类的祖先呢?一直以来凭着感情我们都以为是的。直到现代DNA检测,所有现代人类的祖先都追溯到同一位非洲女子身上--我们称之为“线粒体夏娃”。

原先依据化石证据,人们认为人类起源是“多地起源说”,顾名思义,各地的人类是由当地的原始人类进化而来。但由于现代科技,现在大多数人类学家坚持“单一起源说”,即各地的现代人类的祖先均为一位非洲女子,是她的后代迁徙到了各大洲,定居下来,才有了现代人类。那么那些地方原先的古人类都哪里去了呢?没有证据证明他们有后代留下来。

因为线粒体是传女不传男,只有在女性后代身上才能检测出来,所以最开始只检测出了女性祖先“线粒体夏娃”,后来科学家又检测出“Y染色体亚当”为所有人共同的男性祖先,也是在非洲。所以基本可以断定现代人类的祖先来自非洲,各地的原始人类不知出于何种原因都相继灭绝,后代没有生存下来。

人类为了适应生存,学会了直立行走。最开始自然资源丰富的时候,人们仅靠采集和狩猎就可以维持生存。后来仅靠采集狩猎不能维持生存了,人们又创造了农业,春种秋收,有了稳定的收获量,至此人类可以过上定居生活。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时候,中国进入了农耕时代,为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填上了底色。

所谓的天时是指度过寒冷期的祖先们终于迎来一次较为漫长的温暖期,国际上称之为“全新世大暖期”,我国叫“仰韶温暖期”。地利是指适宜农耕的黄土高原,包括今天的山西、陕西、宁夏等地。黄土均匀、细小、松散、易碎,有机质含量高,有良好的保水性,对祖先们来说是一块宝地。人和是我们的祖先对工具的革新和对野生动物的驯化,祖先发明了耒耜,驯化了猪、狗等。这一切对于农业的发生和发展都非常有好处。所以相对于渔猎时代,这一时期的人口实现了爆炸式增长,中华大地上的人口大大增加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之一,如黄河流域的粟和黍、长江流域的水稻,都有考古证据可以证明。

《无字史记》为我们展现了依靠现代科技,即使没有文字记载,人们也可以还原古人的生活,甚至是几十万年前的远古人类的生活。为我们研究上古时代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和手段,也为我们了解古人类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

《无字史记》读后感(六):读祖先秘史,寻民族之源

关注历史学的人一定知道,今年不仅是建党百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纪念。从1921年10月河南仰韶遗址的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到2021年四川三星堆取得重大考古发现,中国考古一直带给我们惊喜。考古不仅是发现还原生活场景、文化,更是回溯中华大地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的完整痕迹,找寻祖先的基因密码。《无字史记》就是一本从基因角度讲述中国历史、文化的有趣著作。

要了解中国人的基因,首先要搞明白“基因”是什么。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W. Johansen)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基因(gene)”概念。这是个音译词,原英文单词里的词根gen表示“出生,产生”,词尾e无实义,仅为发音需要。初中生物课上我们都学过,基因决定你的出生,人的基因产生人,猴的基因产生猴,这就是gen这个词根表示“产生;出生”的原因。

从百万年前开始,中华大地上就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古人类,遗憾的是,在甲骨文出现之前,远古祖先的事迹只能靠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来口耳相传,真伪难辨。幸好,现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的遗憾。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漫长岁月中,我们的祖先是谁?他们从哪里来?在他们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事?陪伴在他们身边的动植物都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的?围绕着这些跟基因相关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答案。

笔者对“神州苦旅——东亚直立人的百万年”“万里征程——智人如何来到中国”“北粟南稻——华夏农民的田园晨曲”“客从何来——史诗般的人口南下洪流”这几章内容比较有兴趣,推荐阅读。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敬自己的祖先,并通过对共同祖先的认同和纪念,来凝聚族群,守护文化。

西有泥砖建筑城市苏美尔,以宗教立城、神权治国,先发展城市后匹配农耕聚落;东有突然崛起的良渚文化,与苏美尔一样带有强烈宗教色彩;北有中原二里头社会,先有农田、后有城市,部落间成员血缘亲密,部落结盟,所有成员对共同祖先的崇拜高于对神灵的崇拜,从而拥有了精神武器、统治基础,形成自己的中原文化。

良渚文化

我们常说“母凭子贵”,在考古上,可以说是“父以子为贵”。近期,柏杨遗孀宣布将在版权到期后封存《丑陋的中国人》,永久停止发行。柏杨生前交代“当中国进步了就可以不要看这本书了”是原因之一。算是侧面体现了中国国力的提升。

除了良渚、二里头,随着河姆渡、半坡、仰韶、三星堆、客家文化等等文化遗址的发掘,中国考古得益于国家实力的发展和支持,特别是近十年,取得了重大进展,从事实上打破了西方之前事实上认为中国的历史是从商朝算起的认知,真正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找齐了。这也是我们对祖先的认同和纪念的反映。

迁徙,是中国历史上不可不说的因素。大到都城的迁移,小到一户人家的搬家。千禧年初流行“北漂”“沪漂”,年轻人从小城市迁往大城市打拼以期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一个缩影。

每个中国人小时候的课本里也都学过云南的元谋人、周口店北京人,我们会认为这些早期智人是我们的祖先。可是通过本书作者(《世界遗产》杂志前主编)波音的文字,会打破这样的间接经验。《无字史记》中写到世界上支持走出非洲假说的“基因派”学者认为:这些在本土的早期原始人类,可能并不是现在的中国人的直系祖先,周口店北京人是非洲迁徙过来的直立人,“我们的直系祖先是从非洲远道而来的现代智人,如果继续上溯,应该是进化出现代智人的非洲直立人”。很颠覆我们的原有认知吧?

客家建筑类型

除了非洲现代智人往东的大迁徙,笔者出生地福建三明有个被称为“客家祖地”的县——宁化,客家文化就是中国迁徙历史、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这说明汉族、畲族、侗族的先民都是客家人的祖先。这些不同族群的先民能够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既要接纳异方,又要能改变自己,这提现了整个社会的包容性、凝聚力、韧性。

客家人极其重视自己的文化,特别是语言。他们的家族、宗亲观念极强,勤劳勇敢,大概和客家先民们——从北方南迁的中原人,在南迁过程中和大自然、敌对族群的斗争中所保留继承下来的传统有关。

如果你喜欢古老的中国历史,如果你热爱这片土地,《无字史记》会帮你打开一扇通往远古中国的大门,了解关于人类的新观点,那些尘封在历史中的谜题等待后人一步步解开答案。

推荐阅读
  •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文案:他是少年成名的元帅,驰骋沙场,威名赫赫。 她是长于市井的姑娘,温柔可亲,手巧人美。 小城初次相遇,他就把她看进了眼...

    07-15

  •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7月14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泗海承风支教队队员前往“微爱·泗水超市”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的清凉物资,三名负责队员分工明确、做事高效,顺利地完成了“清风化暑”项目...

    07-15

  •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2022年7月7日,“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赴湛江市赤坎区银球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将分...

    07-15

  •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以当地盛产的陶泥和稻草为材料,后经着色而成。吴川泥塑一般以人物造型为主,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三绝”之一。 为进...

    07-15

  •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来到杨柑镇布政村开展调研活动,旨在以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布政村火龙果产业的实际发展...

    07-15

  • 社会实践心得5

    社会实践心得5

    昨晚带队老师和我们开了小短会,他提到了当地的农作物如何走出湛江、如何走到全国还有现在这边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还有他的一个好朋友开厂遇到的包装袋风格、包装规格、菠...

    07-15

  •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为期10天的“三下乡”活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让我过得十分充实。在放假之前,每次放假回家,一躺就是一整天,在“三下乡”这段日子里,我们每天都会安排的满满的...

    07-15

  •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馨星”之火,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外语与党史相互交融魅力与新时代新青年的力量。我们作为新青年,在馨星这个队伍中,对未来的行动做出了进一步的规...

    07-15

  •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7月4日上午,“朝阳行”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集合在宿舍苑区门口,队员们个个心怀憧憬、摩拳擦掌,一举一动无不散发着一股斗志昂扬的少年精神气。 迎着连绵大雨后的朝阳,展...

    07-15

  •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篇一: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吴刚伐桂的故事...

    07-14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