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鲁迅先生《呐喊》里面的《社戏》,我了解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去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出鲁迅先生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本文的写作手法极具特色。
一、围绕中心选材,叙述有详有略
作者鲁迅,在此文中一共写了七件事,分别是A: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B:钓鱼放牛的乡间生活;C:看社戏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戏;E:去赵庄看社戏;F:看戏后归航偷豆;G:六一公公送豆作者在写这些事时,详略得当。详写的有C、D、E、F。略写的有A、B、G。这就是鲁迅的写作特色。
二、景物描写细致逼真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手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着重描绘了月下出航、船头看戏和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航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婉转、悠扬”都写得简洁干净,生动传神。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表现航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写船;“就像一条大白鲨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课文中有许多景物描写,如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和午夜归航这几幅画面,情景交融,描绘出江南水乡秀美景色,对渲染欢快的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起了重要作用,比如“月夜行船”的描写,从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多方面着笔,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充满诗情画意,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优美的景物描写衬托出鲁迅去赵庄看戏的愉快心情。从第十一段的景物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
(1)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风景。
(2)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
(3)烘托了作者急于看到社戏的愉悦和迫切的心情。
(4)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三、人物描写惟妙惟肖
文中的主要人物双喜,通过他的言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
第十六段中写到“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从这句中,可以看出双喜是一个考虑事周全的孩子头。第二十八段中“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从双喜说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做事有始有终。从第三十三段可以看出双喜反应灵敏。
文中的六一公公也是主要的人物,我们从六一公公的言行上,看得出他是一个宽厚、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第三十二段“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罢了?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从六一公公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六一公公是一个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的人。
从文中三十四到三十八段,六一公公与作者鲁迅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六一公公的淳朴、好客。在第三十九段“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可以再次地看出六一公公的性格特点:淳朴,好客、热诚等。
作者在写此文时还采用了很多的描写方法,如里面提到的动作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
文中第十段,“跳”“拔”“点”“架”“磕”的一系列动词,一方面充分描绘出小伙伴驾船技术的娴熟,反映出小伙伴的聪明能干的特点;另一方面也看出了小伙伴们去看社戏的愉快心情。
在文中的第一段,作者提到平桥村是他的“乐土”。我认为作者之所以说平桥村是他的“乐土”,是因为(1)作者在那里受到了“优待”。(2)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书。(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4)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5)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鲁迅的小说除《呐喊》以为,还有《彷徨》、《故事新编》等。如果还想加以了解,可以继续往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