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自在》读后感摘抄

发布者:红叶红了 2021-11-24 05:15 来自: 文章吧

《人间自在》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读者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自在》读后感(一):我便是那朵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被誉为中国文坛“最后一位士大夫”的汪曾祺,在散文创作中承接新变了古雅悠然、闲适温情的士大夫传统,以沉潜之笔描绘民间的湖光山色与人性之美。《人间自在》正是这一特点的集中反映。 阅读汪曾祺的文字,并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储备和情感酝酿。无论是《少年欢喜》中关于“我的家乡”“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的追忆,还是《美,至少要包含一点偶然》中关于“花”“干荔枝”,都呈现平易近人的气质,好似一位老者在说起自己的成长,尽管经历了风霜雪雨,但仍然不动如山。

记花鸟、赏山水、谈民俗、忆亲友,每位学习写作之人都或多或少地涉猎,但在汪曾祺的笔下,却做到了“于无声处闻惊雷”。即便是识字不久的孩童,也能在汪曾祺的文字中获得启迪。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间自在》的若干文章已经入选今日义务教育的语文课堂。 汪曾祺有意识地去书写身边平常的人与事,力图展现生活的本来面目标。汪曾祺书写寻常之事,却能平中见奇,诗情画意。究其根源,我们发现汪曾祺是把语言作为一种内在的逻辑,而非技巧、形式。譬如:汪曾祺描写过夜的马在咀嚼草料时,用的形容词是“安静且严肃”,新颖而生动的用词,即使在同时代乃至后生代的作品中都是不多见的。

汪曾祺庆幸很多身边的人都知道高邮的存在,但又含蓄地说,高邮的出名与双黄的咸鸭蛋有关,而非秦少游、孙莘老、王西楼。须知,汪曾祺是活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坛新星(出世虽早,但出名却晚),对此的欣然接受是很不容易的。不过,当读者能够念及自己与故乡的关系时,真心实意地把故乡作为“出发的地方”,也就少了描龙画凤的兴致。

汪曾祺非常认真,甚至虔诚地观察生活,极具耐心地摄取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生活是美好的,更是真实的。这需要我们始终怀有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汪曾祺笔下的自然,主要以水的意象出现,正如“人的生理功能离不开水”,人的文化世界同样需要水的滋润。通过水的意象,实现有形之象向虚无之境的转化。汪曾祺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善于从民间文化与古典文化中汲取营养,化俗为雅,化古典为现代。

《人间自在》读后感(二):慢煮生活

汪曾祺,不需要过多介绍,大家都耳熟能详。提起他,一下子就想到了高邮的咸鸭蛋,为什么?可能是语文课本只收录了这么一篇作品《端午的鸭蛋》,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太出名了。高邮的鸭蛋,以个大双黄著称,品质极高,以至于让人们忽视了高邮,也就是汪曾祺故乡别的东西了。 本书《人间自在》,主要描述了汪曾祺的闲逸人生。一开始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其实对汪曾祺的作品并没有那么热衷,后来刷微博偶然刷到“我就是要这样的香”“早知道手工业这么赚钱,我当什么狗屁作家。”之类的话,一下子就觉得老爷子好有意思,从这里开始,我就开始阅读汪曾祺的作品。 书的开封印入眼帘的就是几幅国画的图,没想到,汪老还会国画。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回忆美好的年少时光的少年欢喜、四季分明美得恰到好处的各种人间草木、闲暇之余打发时间陪伴着的是琴棋书画笔墨纸砚、蓦然回首那些人生相识一场的可爱的老朋友这四个部分。 关于童年,别提到“我是高邮人,就想到咸鸭蛋。好像高邮只有咸鸭蛋呢!”汪老无奈而又可爱。印象中他的父亲是个能人,什么都会,相对他来说,汪曾祺就显得很不足了。也写到了他的小学,他的初中,各种各样的老师与同学,同时提到了看廉价书。对于读书汪老是十分提倡的,读书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想读的书正好有便宜的价格,岂不美哉!廉价书,一种是本身就便宜,一种是冷门卖不出去打折处理,总之,经常逛书店总会有收获。 不仅仅是家乡,祖国的各处都有着不同的风景。乡下小院,院子一隅,都有独特的风景。飞的蝴蝶、喜鹊,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西方人叫勿忘我,我们当地人叫它狗屎花”的报春花……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清晨或是傍晚,一个老头拿着一把干荔枝,在晨光中或是暮色里,或是吃点荔枝,或是抽上一口烟,吐出一个闲适的烟圈。 至于闲时无聊,汪老也有打发时间的方式。去逛一些街,品味风味小吃;或是就静静地坐着,摒弃杂念;或是准备好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直接泼墨山水,或是一幅简单的小品。作为一个写文章的,大概打发时间都是写写文字,或者就是去找灵感的路上。 阅读本书,一开始了解汪曾祺的故乡以及他的亲人。了解一下他的少年时光,也知道了一些他对于各种事物的看法。在他的文字中感受一下朝花夕拾的那种岁月流逝的沧桑感。也可以跟随他去看看院子门口、房顶、角落等那些不起眼的地方,感受一下生命的磅礴。一个人总归是要有些兴趣爱好,空闲的时候看看书写写字,也有些人选择弹琴运动,这些都是值得推荐的。跟着汪曾祺的脚步,你可以从他的笔下看看他的朋友都是什么样的人,你读过沈从文的《边城》,他具体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真的了解吗?汪老偷偷告诉你发生在他的那些作家朋友身上的故事。读这本书,听汪曾祺讲故事,品味生活。

《人间自在》读后感(三):漫步人生,逍遥自在

季羡林和汪曾祺是两位我所喜欢的大作家,他们都是真性情的作家,不仅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更是在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上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读他们的作品,真有如沐春风之感。

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汪曾祺先生出生于京杭大运河途经之地的水乡江苏高邮。故乡的运河,滋养了先生,不仅是性格,还有蚊帐。在先生的这部《人间自在》里,处处可见水的影子,处处可见闲适无争的生命态度。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少年欢喜”里面,先生用平和优美的语言,讲述了他的少年时代的关于家乡、亲人、求学等经历,读起来如历历在目,又如亲身经历。先生用写实的手法,讲述了客观——环境,主观——个人的经验感受,立体地展现了他的性情、性格和爱好,尤其是点滴之中他对于父亲、母亲的深情,对于读书的热爱,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于绘画、写生的热爱。先生于平常的生活中,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细心细致的生活体验,培养了质朴的性情,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读书、绘画的执着热爱。这样的少年经历看似平淡,却是精彩的——为先生未来的人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们说少年时代的成长环境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影响是很大的。对于先生而言,水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水养育了人,为居住在水乡的人提供丰富的生活所需;水涵养了人,为少年时代的先生提供了游戏、观察和对于外面世界的遐想。正是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先生的人生性格有了水乡的大度宽容,于是落笔于纸上,形成的文字一样有了水的气息、水的性格。这在本书的第二部分“美,至少要包含一点偶然”的诸篇之中都有体现,水之无拘无束,代表了美的无处不在,以及无数的可能性。在先生的游历之中,处处可见不加雕饰如水一样自然的美。水既不需要刻意寻找,而美也一样,也不需要可以寻找,就在不经意之中的一次偶然发现。

在本书的第三部分“无事此静坐”、第四部分“人间可爱”中,先生集中书写了他在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都到了一定程度积累之后,关于读书、游历、师友、老年等话题的思考和回忆。这是一个先生成熟成就之后的智慧经验,也是对于我们有很多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先生关于他的恩师沈从文先生的回忆。我们阅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等作品,感受到了来自湘西的风土人情和朴素而质劣的情感,感受到了沈从文先生的文学的态度、对故乡故土故人的情感。而在汪曾祺先生的《与友人谈沈从文——给一个中年作家的信》《淡薄的消逝——悼吾师沈从文先生》两篇文章中,我们从两位先生的点滴交往,关于读书治学、为人处世、性情爱好、生活细节等方面,感受到了君子之交、师友之交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了汪曾祺先生对恩师沈从文先生文学精神的传承、生活态度的继承和“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创新开拓。我们从汪曾祺新生的这两篇文章中,感受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更加饱满的沈从文先生形象,与我们从读沈从文先生作品中感受到的沈从文先生的印象合二为一了。

汪曾祺的文章,是一股清新的风,让我们身心怡然;又像一杯陈年的好酒,让我们沉醉其中;又似一幅风景画,让我们处处流连。

《人间自在》读后感(四):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汪曾祺的自在生活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他师从沈从文先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作为普通大众,我们很好奇,“纯粹的文人”是怎样生活的呢?会不会整天深埋在书山文海中,过着与世隔绝、独来独往的日子?或者一开口便是“之乎者也”,像一个有着文人酸腐气的老学究?

其实不然,汪老的生活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心思细腻而温暖。他深爱着居住过的每一个地方,仔细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人,并被这些地方和人物所感动。

许多平凡的点滴都被记录整理在散文集《人间自在》中。《人间自在》分为 “少年欢喜”、“美,至少要包含一点偶然”、“无事此静坐”、“人间可爱”四个章节,精选汪曾祺40多篇代表作,呈现了汪老数十年散文创作的精华。

让我们跟随汪老的文字,一起去领略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吧。

01.不幸的童年,温暖的家

汪老有三个母亲,生母杨氏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那时他还太小,对母亲没有什么印象。长大后,只能从画像里看到母亲的样子,从母亲留下的大字里揣摩她的神情,从邻居的记忆里找寻她的和善、温柔。

张氏是汪老的第一个继母。她的身体也不好,一入门便要抚养“前房”留下的三个孩子,这个后娘可不好当。她从来不议论别人家的飞短流长,只是默默地没有丝毫埋怨的照顾孩子们和家。汪曾祺说,他的童年很幸福,肯定是因为这个善良的继母的缘故。

第二任继母是任氏。任氏入门的时候,汪曾祺已经十七岁了,彼此之间没有很多相处的时间,更多的是客气和尊敬。

比起不长寿的前两任母亲,父亲给予童年汪曾祺的爱更多,影响更深远。父亲年轻时是运动员,会许多种乐器,会画画、刻图章,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父亲的手很巧,元宵节的时候,他给孩子们做漂亮的荷花灯;清明节的时候,用琴弦给孩子做风筝;秋天的时候,在西瓜皮上镂刻出很细致的图案,里面放一根蜡烛,做撒下绿光的西瓜灯。汪曾祺的童年是美丽的、令人羡慕的。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格局就有多大。不善言谈的母亲用爱温暖着他;父亲的文艺细胞熏陶着年幼的他;父亲常做公益慈善活动,这些事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这些满溢的情怀铺满童年汪曾祺的成长之路,让他拥有了一颗慈悲善良、敏感有爱的心。

02.出淤泥而不染

生活里的一切,汪老都爱,他爱美食、爱花草、爱动物。

每年他都要在院子里种两缸荷花,种荷花可费事,要在缸底铺半尺厚的马粪,把藕秧子盘在马粪上,再倒进半缸河泥,河泥晒出裂缝之后,还要往缸里倒满水,才能慢慢培养出荷叶、荷花。

荷花是清香的,嫩黄的小莲蓬是可爱的。雨打荷叶的时候,叶面上的雨水像水银一样摇晃。冬天,荷叶枯了,落满雪的荷叶缸是另一番风景。

只有挚爱生活的人才能不畏肮脏和繁琐,用马粪和河泥培育荷花。想必闻着花香,看着荷叶在雨中轻摇的时候,汪老心中绝妙的文采正在摇曳生辉吧。

03.抒情诗人沈先生

汪老说:人间可爱。他的爱是博爱,他爱自己的恩师沈从文先生,爱西南联大的好多教授,爱自己的同事、友人、同学,也爱楼下可爱的大爷大妈们。

汪老说,沈从文是一个复杂的作家。沈先生的写作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表现方法,都有自己独到的一套。

沈先生最大的特点,是为了教学的需要而写作,为了给学生示范,教他们学会用不同方法处理不同问题。

沈先生的学生都觉得这是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法,可惜这种师资实在是难得。

即便是教学,沈先生的文章也从来不矫情,他总是从生活中提出思想,又用思想去透视生活,把自己对颜色、声音、气味的敏感全部融入于作品中。

可惜,沈从文先生改行了,他变成了一个文物专家。他谈陶瓷、谈漆器、谈刺绣,却很少谈文学,不再写小说、散文。不知道对于整个文化史来说,是得是失。

“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汪老用他的文字来追忆故人,却不做评价。他在笔墨中挥洒心性,剖析自己的内心,描绘美好生活,诗意人生。他让艺术以生活之态,慷慨地融入文字,以抒情的笔调叙述永不过时的人文关怀。

读《人间自在》,品真性情,千般滋味。

《人间自在》读后感(五):从《人间自在》中领略汪曾祺的生活哲学

近日,刚刚登陆中国图书市场的《人间自在》是一部汇集了汪曾祺43篇散文代表作的合集。通过汪曾祺质朴、典雅的文字,在领略他生活哲学的同时,非常容易勾起自己的很多回忆。将他的文字与自己的生活往昔相结合,更是能从中获得一种享受平淡生活的满足感。

汪曾祺 著《人间自在》

虽然我并不确定,但我觉得自己第一次读到汪曾祺的文字,应该是学生时期在《读者》杂志中。毕竟我曾是《读者》的忠实粉丝,曾在邮局常年订购这本期刊。后来是因为发现报亭发售的日期比订购送到家要早一两天,我就改每期都在报亭现买。如今很多我喜欢的作家,最初我都是通过《读者》接触、了解他们的。因此,在看到《人间自在》腰封侧面下方读者出版社的绿色小蜜蜂时,我自然对它产生了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其实,这本书也并不是我拥有的第一本汪曾祺的作品了。

关于汪曾祺,我此前对他的印象是:一位心态好、博学、有情趣的文人美食家。他一生的经历挺坎坷的,却能保持着那样平和的心态非常难能可贵,也着实令我钦佩!而这本《人间自在》不管是素雅的封面设计,还是锁线装帧的方式,甚至是旧报纸风格的腰封,都与他的文字风格非常贴合,透露出一种内敛、优雅的文化气质。而《人间自在》的具体文字部分,主要分为:“少年欢喜”、“美,至少要包含一点偶然”、“无事此静坐”和“人间可爱”四个章节。其中,有些是在怀念他的亲朋好友,有些是在回忆他的成长经历,还有一些是在描述他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世间百态。

汪曾祺画作《人间自在》中配图

在“少年欢喜”部分,汪曾祺首先描写的就是他的故乡高邮。如他在这段文字中所述,提到高邮和很多人一样我首先想到的也是咸鸭蛋。实在是包括汪曾祺提到的几个人名,看着都很陌生。尤其是秦少游这个称呼,完全不能令我想起就是秦观,就像提到杜子美一般人可能也想不起来是在说杜甫。我也特意查了一下,在高邮出生的名人中,除了秦观和汪曾祺外,还有一个人我倒是知道,那就是吴三桂,但谁又会把他作为家乡的荣耀呢?相较于那些名人,反而是高邮的咸鸭蛋我既吃过,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恐怕不少人也会有同感吧?

虽然在这本《人间自在》中,没有针对美食相关内容单独设立章节,但是在汪曾祺的字里行间总会提及美食,并彰显出他的文人食客特色。毕竟汪曾祺被称为“文坛上的美食家”,无论什么样的“文人食客榜单”都有他的一席之地,就连金庸都把他视为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之一。比如:在提及高邮是水乡极富水产时,汪曾祺不仅列出了高邮出的几种鱼、虾,还明确指出青虾宜炒虾仁,呛虾则用白虾。这充分证明了他果然比寻常人更懂美食文化。

同样是在那段描述高邮的文字中,汪曾祺生动地再现了鱼鹰打鱼的情景,令我读来感觉十分有画面感。我印象中自己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鱼鹰打鱼,但看完汪曾祺那段文字,却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我也亲眼看到了打鱼人从鱼鹰嘴里取回鳜鱼,再奖给它一条小鱼,然后鱼鹰就满足地继续跳进水里干活了。同时,那段文字也让我产生一种感慨,每个在自己岗位上辛勤工作的打工人,不也都如那鱼鹰一般吗?

汪曾祺画作《人间自在》中配图

在《人间自在》“少年欢喜”部分的“读廉价书”一节中,汪曾祺表示,他喜欢那种无注释、评语、考证,只印白文的普及本的书。他这种想法却和我很不一样。越是古诗词、文言文,或者外国文学,我越喜欢看不同译者的译注,在各种版本中进行比较,对那些不好的将其彻底加入黑名单。一些专家、学者对作者或作品的介绍与点评,更是让我觉得,可以从不同角度加深我对作者及其作品的理解。

对于读廉价书一事,我也和汪曾祺的想法不太一样。关键不是在读,而是在买廉价书的问题上,我已经上过好几次当。因此,我宁可在各种阅读软件中看电子版,也不敢再贪小便宜买低价的纸书了。记得学生时代,我曾和我妈一起在某著名公园的书市上,以优惠价买过一套国内某作家描写清代一位红顶商人的获奖小说。按说在那种每年都办的大型书市上,不应该会卖盗版书。但那套书里错别字连篇,我妈是拿着铅笔一边圈出错处一边读完的整套书。整个的阅读过程令她找到了一种小学老师批改学生作文的感觉。

还有一次是在几年前,我妈在外地出差时逛街,发现那里有很多书店,而且那边的书都按斤卖,一般的小说每斤才6.8元。不过,我喜欢的一位日本高产畅销作家的书每斤20元,其他我喜欢的两位台湾作家的书那里都没有。但那位“畅销君”的书有些是精装本因此分量有点重,如果按每斤20元买,我估计未必会比原价便宜多少。又不是什么难得一遇的奇书,如果大老远再让我妈从外地背回来,我觉得就很不值了!还不如在网上买更优惠且便捷,也不用辛苦我妈搬运那些如砖头一般沉重的书。我不知道如果是我自己看到按斤卖的书,会不会一时冲动就真的买回来了。

再有就是近两年的一次,我明明看到一家出版商的官方网上书店中,有些书的销售页面上标注着因磨损等原因打折的字样。但当我发现,我感兴趣的一位台湾作家作品的销售页面中并未有磨损标注,且折扣力度也很大时,我带着侥幸心理果断下单了。结果我收到的是一本不仅有磨损,还带着烂泥,又脏又破的书。我买书是考虑到收藏价值的,我不想买那种看完丢掉也不会觉得可惜的书。二手书或者残次品我更不想要,根本是既占地又给自己添堵。不过,如果是经常要搬家换房的人,每次可能都要扔掉一堆书,那就没必要对书的外在这么讲究了,反正里面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此外,在《人间自在》“无事此静坐”部分的“开卷有益”一节中,汪曾祺表示,“有的作家的书,你一看就看进去了,那么看下去吧;有的作家的书,看不进去,就别看!”对此,我深表同意!有时难免会被图书营销文案或朋友的推荐打动,但自己真的把心仪已久的书拿到手阅读时,有的却和自己期待的不太一样。有时并不是自己作者文笔不好,也不是故事不吸引人,总是有些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不符合自己的喜好,硬着头皮读下去,越看越犯困。又不是急于看完,要用书中的内容去应对考试,何必为难自己呢?

在“开卷有益”一节的结尾,汪曾祺还讲到古人言“开卷有益”,同时也提到了有人反对这种说法,认为看书应有选择。而他觉得,只要是书,翻开来读读,都是有好处的,即便是一本老年间的黄历。对此,我虽然也认同“开卷有益”之说,甚至认为包括是看影视作品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不过,我却也认为有时还是要有所选择的,毕竟现如今各种网络劣质小说随处可见,只有那些经过了岁月考验的作品才更值得阅读。否则把时间浪费在一堆糟粕上,难免会后悔没用那段时间去看一本名著从书中汲取更多营养。

在“美,至少要包含一点偶然”部分的“美在众人反映中——老学闲抄”一节中,汪曾祺指出,用文字来为人物画像,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一种办法是写其神情意态。另一种办法,是不直接写本人,而写别人看到后的反映,使观者产生无边的想象。对于如何形容汪曾祺的散文,我觉得也可以采用同样的道理,与其我绞尽脑汁搜罗词汇,不如看看专家学者们是如何点评的。比如学者刘振凯曾说过,“散文的气质就是散文家的气质。散文家应该是存在的诠释者、质询者。散文创作不但考验散文家的文字功力,也验证其情操性行。”而在刘振凯看来,汪曾祺的散文,“既有陶渊明文章的恬淡淳朴,又有魏晋文章的内在风骨,表现的是一种宁静的深邃。”

总之,我觉得《人间自在》这本散文合集中收录的内容,尽管只是汪曾祺一生创作散文中的一小部分,却都充满了他的个人特色。有些作家的散文,读来让人产生强势的压迫感,而汪曾祺的散文不是那种说教型的。他的散文都是娓娓道来,带给人一种恬静又不失生趣的和谐美感,读来令人很享受阅读的时光。(作者:李淑媛)

推荐阅读
  •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文案:他是少年成名的元帅,驰骋沙场,威名赫赫。 她是长于市井的姑娘,温柔可亲,手巧人美。 小城初次相遇,他就把她看进了眼

    07-15

  •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7月14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泗海承风支教队队员前往“微爱·泗水超市”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的清凉物资,三名负责队员分工明确、做事高效,顺利地完成了“清风化暑”项目

    07-15

  •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2022年7月7日,“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赴湛江市赤坎区银球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将分

    07-15

  •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以当地盛产的陶泥和稻草为材料,后经着色而成。吴川泥塑一般以人物造型为主,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三绝”之一。 为进

    07-15

  •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来到杨柑镇布政村开展调研活动,旨在以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布政村火龙果产业的实际发展

    07-15

  • 社会实践心得5

    社会实践心得5

    昨晚带队老师和我们开了小短会,他提到了当地的农作物如何走出湛江、如何走到全国还有现在这边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还有他的一个好朋友开厂遇到的包装袋风格、包装规格、菠

    07-15

  •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为期10天的“三下乡”活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让我过得十分充实。在放假之前,每次放假回家,一躺就是一整天,在“三下乡”这段日子里,我们每天都会安排的满满的

    07-15

  •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馨星”之火,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外语与党史相互交融魅力与新时代新青年的力量。我们作为新青年,在馨星这个队伍中,对未来的行动做出了进一步的规

    07-15

  •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7月4日上午,“朝阳行”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集合在宿舍苑区门口,队员们个个心怀憧憬、摩拳擦掌,一举一动无不散发着一股斗志昂扬的少年精神气。 迎着连绵大雨后的朝阳,展

    07-15

  •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篇一: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吴刚伐桂的故事

    07-14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