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三祇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
第四十四愿:修行具足德本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刹土的诸菩萨众,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字,产生欢喜踊跃之心,发心修菩萨行,具足众德根本。
阿弥陀佛在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见到有些菩萨,生生世世精勤修行,但是效果不是很大。发心修行的人多,最终得道解脱的很少,其原因就是不能快速圆满菩萨行,不能在一行里面具足所有行的功德。所以就发起大悲誓愿——他方国土的修行人,闻信我的名号功德,就能够在称念一个名号当中,具足种种的德能,在称念六字洪名里面,超越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所谓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不需要去修众多的无益的苦行,也不需要经过多生多劫的勤劳修行,就能够顿然圆满道业。
这个大愿发得很殊胜,也是阿弥陀佛看到我们这些凡夫众生修行这么辛劳、艰难,而又很难得到进展,往往还是进一退九,得不到圆顿的法益,所以阿弥陀佛就要在我们凡夫众生不会修行的份上,让我们圆满一切功德,根本地达成。所以我们说修行希望得到加持,我们修行希望得到快捷、圆顿、速成,在这一愿里面就能体现出来。
所以他的对境,对机的是他方无量佛土诸菩萨众,从初发心菩萨,到上位的菩萨,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只要闻名了,欢喜踊跃,再他这就是信心欢喜之相了,心怀喜悦,他肯定相信了。而这种喜悦可以表现在他的形貌上,所谓手舞足蹈。如果一个人闻信弥陀的名号他的功德,他能高兴得手舞足蹈,这下终于能解决问题了。他发自内心这样说的,那这个人就有点欢喜踊跃的样子了。
如果听到以后无动于衷,甚至还怀疑说,是真的吗?那就麻烦了,这就是疑根了,烦恼了。所以深心的这种愉悦之貌,这就是十八愿讲的,至心信乐,你有至心信乐欲生净土的心理状态,你只要十声乃至一声都能解决问题。现在我们念了很长时间,念的没有感觉,越来越麻木,是欢喜踊跃的心起不来,烦恼太重,信心上不来。所以欢喜踊跃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净土法门他不走苦行的道路,你一欢喜踊跃他是快乐的,是安乐的,是在这种欢喜踊跃当中跟阿弥陀佛互动、接纳,然后这时候他自觉的发起修菩萨行,具足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