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读后感锦集

发布者:请叫我温姐 2021-11-19 05:15 来自: 文章吧

《男人》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男人》读后感(一):对恋爱生活与心理的真实记录

这本小说的命名非常直接,以“男人”为标题,作者却是一位女性作家。或许这是吸引我阅读这本书的一个地方,也许这是一本关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小说。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

开头非常有意思,简洁却又留有神秘感,能感受到作家的俏皮和幽默。故事中的“我”——马汀娜,对于古斯达夫的印象便是从这里开始 ,并无多少好感。然而没多久,马汀娜便被爱情沦陷而不自知,自诩为是有理性的人,却还是被削土豆的意义所打败。

古斯达夫和马汀娜这对情侣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在现在的社会中,亲密关系一直都是热门话题,也是每一代人都无法逃避的命题。人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 对于如何处理两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始终是居于首位的。

或许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太能理解作家的叙事。她的题材是非常现代的,聚焦于两性亲密关系。她的叙事风格同样是比较现代化的,在结构上并没有多少精心设计,是一部厚但不重的小说,还未看到一半就已经让人感到疲乏不堪。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的朋友在隔三岔五地跟你吐槽她和她男朋友之间的事情,你为此倾听、出谋划策,然而对方依然在泥沼里挣扎不停,其实这就是她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对错可言,但却偏偏要把你牵扯进来,让你再看到她的消息便会产生一种应激反应,只想逃避,不想去面对。

恋爱的事情是复杂的,涉及到婚姻更是如此,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真的非常要命。也许是因为我不太能理解女主的想法吧,虽然故事的开头给我们提供了那么明确且有个性的女性意识,但女主却一步步被男人收割,整个情绪为男性控制。当然,这是恋爱中的女人会产生的情绪。

在我看来,这个女主并没有什么超前的意识,尽管作者给她的设定是文学系,且会去旁听哲学系的课程,而男朋友古斯达夫的专业便是哲学,这给男女双方的恋情增加一些特色,但显然,只是一些空架子,里面关于哲学的讨论也是浅尝辄止,像是为了给故事增添一些点缀而存在。

也许这本小说的意义在于对恋爱生活与心理的真实记录,以第一人称进行的创作,将一个陷入恋爱却想挣脱出婚姻的女性形象刻画得非常立体。而苏德斯特姆作为女性作家,无疑对于呈现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思考有着重要的一笔。

《男人》读后感(二):女性需要更多的人生模板去了解、学习、参考、选择。

以前在国外旅行中,经常遇到西欧与北欧的女孩子,跟她们聊天,会发现他们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之“独立先锋”,难以想象。就好比我们中国大多数人对萨特与伏波瓦的关系的态度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欧洲的女孩子的往往是我就要理念更超越,行为更大胆。每次听到他们僭越的行为,先是瞠目结舌,还能这样吗?后面就是不断的内心崇拜与钦佩。我们国家因为女权主义的书籍引入非常之少的关系,中国的女孩子不能接触到更多新时代的女性观点,不能有更多的人生模板可供参考选择,只能自己硬着头猛冲猛撞,进而可能浪费自己最宝贵的年华。

下面简单讲讲自己的一点点不涉及剧透的阅后感:

P7 没想到这么快就上人生感悟,有点反套路阿。“长大了就是要结婚生孩子。。。。最初你以为只是没找对人,但后来发现整个观念都是错的。”

P8 主人翁原来是同路人阿。

P166 主人翁感觉已经开始了某种觉醒:“但想一想,万一我现在代表的是更高级的成熟呢?我越过了一个文明发展的阶段,代表了几代人之后的那种很普通的“不成家”一族。是的,在孤独中我是可以以此为乐的。”在之前的100多页,是明显感觉得到主人翁的种种迷惑,但经历时间的磨砺之后,但现在已经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

P169 “问题当然在于我没有的思想灵魂,没有始终如一能为我提供行为规范的意识形态。”主人翁的自我矛盾已经浮出水面。

P173 “嫉妒的魔鬼跳起了牵手舞,把理智给跳走了。我又着迷又恐惧地看着这奇怪的舞蹈,这奇特的演出五一有它的娱乐价值。”原来单相思还可以这么描写。

P203 两个人的情感线终于开始往萨特与伏波娃的路线靠近了。

P207 “假如在婚前可以经历夫妻生活。。。。。。选择不是婚姻的人会很多。”,要是两个人能提前知道婚姻生活有多糟糕,有信心自己能够克服这些,并毅然决然的奔赴婚姻,那关于的矛盾可能会少很多。“结婚,你会后悔;不结婚,你也会后悔,结不结婚,你都会后悔。。。”原来这句话是克尔凯郭尔说的阿。

P212 古斯塔沃竟然会如此坦诚,匪夷所思,不在瑞典那个社会生活过,有点不是太能理解他们的婚姻观,而女主的反应竟然也没有原地爆炸,还问了一句:“”感觉好吗?”

剧透线到此为止,希望各大出版社多引进一些女权主义题材的书籍,不能在女性意识方面落后太多啊。

《男人》读后感(三):一部写女性成长却命名为《男人》的自述式书籍

《男人》一书是瑞典作家贡·布丽特·苏德斯特姆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来讲述一对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探讨了婚姻与恋情,女性意识与平等,性与爱,两人世界与个人空间,忠诚与背叛等两性关系中的微妙话题。说是爱情故事却又不像爱情故事,在我看来它更像一本自述,是一本女主人公从恋爱到尝试亲密关系再到独身一人这一过程的心理成长变化的叙写。

作为一部可以在瑞典引起轰动,被文学评论界称为“独一无二的时代小说”“一个改变人生与爱情观的故事”,《男人》在我的认知中是应该一部女性意识崛起、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小说,然而在开篇叙述中作者将女主描述成一个喜欢用主观意识来判定一个她努力回忆才能想起的一个陌生人的品质问题的人。

从这段中我们不难看出女主在潜意识中认为男主的接近是动机不纯,如果说女主也是一位理性、充满智慧的女性,在窥其不明动机时应该会感到懊恼或是保持警惕,然而女主非但如此,还乐滋滋,并在内心说服自己他还会再打来,所以作者到底想赋予女主人公一种什么样的人设?

紧接着便是女主回忆男主与自己搭讪去看电影,然后在接触的过程中想起这个男主曾经在某个讲座上让她恼火,原因是男主看上去很清高,挺傲慢的。瞧!她就是喜欢以主观意识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当然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这也难怪当今社会两性亲密关系会如此的紧张。从故事的开始女主角马汀娜便一直在澄清自己的态度:亲爱的,你一定要明白我对你没那种特别的意思,但我们还是可以做朋友的。不论是对于“前男友”还是男主角古斯达夫,她认为自己不会喜欢他们,却从未发现在开始时便对以后的发展有所期待。

或者说马汀娜的人生需要的不是爱情与婚姻,她想要的只是区别于他人的恋爱及自由。我们可以从作者对马汀娜种种心理描写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马汀娜在享受着他人追逐的同时仍想保留一颗不放弃自由的心。她所想的是与旧观念的抗衡,而古斯达夫却恰恰相反,这也导致了两个人虽然在一起谈恋爱到亲密关系的建立却依然无法做到心灵的契合。

整部小说看下来始终贯彻着女主人公的一种爱情观:只谈恋爱不结婚。与其说是让读者陷入各种纠结与迟疑中,不如说是作者已将自己陷入了这种道德判断与选择的漩涡,但是作者将这些疑惑与纠结都抛给了读者,让读者自己去评判、去体会这个并不浪漫的情爱故事。

《男人》读后感(四):那个不结婚的女孩最后怎样了?

该怎么开始呢……

故事主线很简单,但那些恋爱和婚姻中的鸡毛蒜皮混杂着女主人公独特的个性让整本书都复杂了起来。恋爱初期后知后觉,想着“我绝对不会喜欢他的”,一步一步走到了一起,却还是想着“我是不会结婚的”,后来竟开始走向开放式关系,说好开放,但事实一旦发生,双方总是暗暗吃醋较劲,可还是没办法选择婚姻。故事的最后,我想,两个人都踏上了自己预期的道路——“显然我们最好还是分手,这样他可以重新开始和哪个更适合的人去拥有他的幸福婚姻,而我则可以舒舒服服地老去。”

显然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爱情小说。

马汀娜从一开始就对婚姻制度产生怀疑:这么多年来你都生活在“长大了就是要结婚生孩子”的观念里,这么多漫长艰难的日子,热烈,狂野,唯一的渴望就是找到一个人。然后你终于长到这年龄了,有人来找你了,却发现这完全不是你想要的。最初你以为只是没找对人,但后来发现整个观念都是错的。而直到小说结尾,她也算贯彻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我想她一定考虑过和古斯达夫步入婚姻(即使她总是抵触这种形式),只是那些想法都一闪而过,她清楚地明白自己是什么人,即使她哭泣着说希望“成为给他织毛衣的人”,而一旦清醒,她定会嘲笑拥有这想法的自己。她爱古斯达夫,但更清醒——清醒到明白他们的婚姻会毁了他。如果他们能够一直维持开放式关系,马汀娜一定会自在得多,只是古斯达夫跟她不一样。古斯达夫同样优秀,却多了一份朴实和传统。小说的开始,他就抱有结婚的念头,之后也数次求婚,甚至用分手来“胁迫”结婚。古斯达夫就像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口中的优质男,他们品性优良、行为得体、工作稳定,有趣幽默,可聊性强,还那么爱另一半。如果真能遇到这样的男性,那也确实算得上“烧高香”了,可惜马汀娜太过不同,也正因此,他总觉得有距离感,“我永远接近不了你,我们之间好有距离”。

关系走向开放,让我想到了萨特与波伏娃。只不过,萨特和波伏娃都是马汀娜,而古斯达夫只是古斯达夫自己。开放式关系并不意味着双方都真正能彻底做到包容开放,恋爱中的嫉妒和痛苦也必不可少,情绪不稳和分手风险依然存在,这在书里有很大篇幅的描写。最近刚听了刘擎教授的课,他讲到萨特和波伏娃制定了开放式关系协议,每两年一续签。事实上,他们一直延续了下去,真的成为了终生伴侣。但过程中也颇有波澜,萨特中途甚至很可能要结束协议,去娶别的女性。

阅读前半部分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和马汀娜有点像,同样怀疑婚姻的意义和必要性,却没有她那样清晰而勇敢,也没有她的学识和能力。现实生活中,无论个人婚姻是否幸福,都在鼓吹结婚,这更令我产生怀疑。朋友说,结婚需要上头,又感叹得多上头才能心甘情愿地选择这么糟糕的生活啊。

那个不结婚的马汀娜最后怎样了呢? 她看着古斯达夫步入婚姻,看他眉飞色舞说着自己准备要个孩子,她明白了很多朋友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再也不能“随便聊聊”,她害怕因为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导致自己可以和任何人上床。她焦虑,却也欣然接受,我不知道她会怎样,但起码在最后一页的描述中,她还是自己。

以下纯属个人意见,如有不妥,请和平讨论。

小说的故事叙事比较传统,马汀娜的自省内容较多,书本身也比较厚(496页)让我想到了去年读过的《渺小一生》(更厚,888页)。这样的故事容易陷入一种重复怪圈,有些话明明说一遍就够了,或者干脆不说让读者自行思考就可以,但作者往往要反反复复,以至于开始啰嗦……故事的丰富性固然重要,但干净利落或许也值得重视。小说本身就是他者的故事,如果太长且长得意义不大,就会有种割裂感,兴趣逐步丧失。毕竟,除非是特别迷恋主人公的人,否则很少有人会花那么多的时间和耐心去了解别人生活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推荐阅读
  •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文案:他是少年成名的元帅,驰骋沙场,威名赫赫。 她是长于市井的姑娘,温柔可亲,手巧人美。 小城初次相遇,他就把她看进了眼...

    07-15

  •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7月14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泗海承风支教队队员前往“微爱·泗水超市”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的清凉物资,三名负责队员分工明确、做事高效,顺利地完成了“清风化暑”项目...

    07-15

  •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2022年7月7日,“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赴湛江市赤坎区银球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将分...

    07-15

  •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以当地盛产的陶泥和稻草为材料,后经着色而成。吴川泥塑一般以人物造型为主,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三绝”之一。 为进...

    07-15

  •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来到杨柑镇布政村开展调研活动,旨在以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布政村火龙果产业的实际发展...

    07-15

  • 社会实践心得5

    社会实践心得5

    昨晚带队老师和我们开了小短会,他提到了当地的农作物如何走出湛江、如何走到全国还有现在这边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还有他的一个好朋友开厂遇到的包装袋风格、包装规格、菠...

    07-15

  •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为期10天的“三下乡”活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让我过得十分充实。在放假之前,每次放假回家,一躺就是一整天,在“三下乡”这段日子里,我们每天都会安排的满满的...

    07-15

  •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馨星”之火,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外语与党史相互交融魅力与新时代新青年的力量。我们作为新青年,在馨星这个队伍中,对未来的行动做出了进一步的规...

    07-15

  •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7月4日上午,“朝阳行”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集合在宿舍苑区门口,队员们个个心怀憧憬、摩拳擦掌,一举一动无不散发着一股斗志昂扬的少年精神气。 迎着连绵大雨后的朝阳,展...

    07-15

  •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篇一: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吴刚伐桂的故事...

    07-14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