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往往是美的代名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是壮丽之美;“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绘制的是静谧之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表现是活力之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示的是浓烈之美……但这些美,终究只是我记忆中的惊鸿一瞥。时常驻在我心间的,还是那一份淡淡的清新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句诗出自于我最喜爱的一首诗--《越人歌》。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一首译诗,由少数民族语言翻译过来。简单质朴,给人以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清新感。诗歌本身所携带的那一份含蓄之美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相传,越国的王子出门远行,站在渔船上渡江时邂逅了一个渔家女子。女子对其一见倾心,却又羞于表达,于是将自己的心事编成歌谣唱给王子听--“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当然,他之于她,正如她之于他,都不过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匆匆到来,又匆匆地离去。留在人们心中的,是久久的遗憾与惋惜。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美呢?如果故事像大多数人所想象地发展下去,结局就会很完满吗?不,恐怕不是这样。即使他们相识、相知、相恋,别忘了,他是身世显赫的王子,而她,只是低贱卑微的渔家女子。他的世界里等待着她的,将是永远没有休止的斗争与抢夺,纵使到了最后,爱情再美,对他们来说也终将只是一场过往,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如此想来,她有何理由不选择将为份爱深蔵心底,从此,在思念中快乐地生活呢?要知道,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信息几乎全部公开化的社会中,若是心中还能保存那么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供自己静静地思念,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遗忘“含蓄”一词,大多数人都坚信“爱”要大声说出来。于是便有人在打电话在报社之后再到医院为自己的母亲捐肾献血;便有人开着豪华的跑车装着千朵玫瑰在偌大的广场上向人示爱;便有人逐渐将“我爱你”变成了口头禅……我不知道那些爱深不深,只是觉得它们好像傍晚的潮水,很猛烈,但是在下一秒就可能退去。相比之下,《越人歌》中那种含蓄的爱意便显现出了它的隽永,一连持续了几千年,办增不减。
编后语:每每读起这首诗,我都仿佛可以亲耳听见一个美丽的女子在浅唱着自己动人的心情--“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你,听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