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源》读后感摘抄

发布者:翰墨书香 2022-4-2 05:10

《生命的起源》是一本由刘大可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页数:5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起源》读后感(一):真良心科普书

拿到书以后看了目录,内容太充实了,插图也都很精良,大多都是作者自己绘制的,一定要多花时间多读几遍。儿子才半岁,未来儿子问我生命是什么,生命从哪里来,我想我可以有一个靠谱的答案告诉我儿子-生命的起源。希望作者以后能出更多的科普读物,我想让儿子以后可以更早更广泛的认识这个世界,认识生命。期待!

《生命的起源》读后感(二):2022年第43本,生命的起源

#阅读打卡#《生命的起源》刘大可 计划阅读1200min ,实际阅读784min,完成率100%

摘录:

如果有人问你,宇宙中已知最长的山脉是哪一座,你不需要仰望星辰,因为它就在地球上,也不需要回忆七大洲的崇山峻岭,因为它不在地面上。它就是波涛之下,四大洋底蜿蜒起伏的洋中脊。

感悟:

没想到作者居然是一个87年生人,大学本科和我学的还是同一个专业,然而“不务正业”的他还可以写出这么广大话题下的一本书,实在是佩服。书名是“生命的起源”,整本书也是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来进行一层一层地介绍和探讨的。花了十多个小时读下来,越读越是不停地在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不会阅读?明明这些字我都认识,合在一起我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了。

刘大可从生命可能产生的几种假说开始,进而详细开始介绍白烟囱假说包含的有关热力学、地质化学、化学动力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等一系列的知识。从书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对于这些知识已经形成了清晰的体系和结构,但是对于读者来说很不友好。书中充斥着诸如“后面会介绍此处某某内容,而且你会发现它非常重要”和“此处的内容你翻到前面xx章就知道”、“此处的图和之前xx章的xx图可以做一个对比”。他能在这么复杂的系统知识中融会贯通,确实了不起,但是我读在这一页,并不想再花费力气翻回去了。而且翻回去研究半天,内容也不是很懂,再翻回来,还是不懂。当然归根结底是生物学的底层知识比较薄弱,没有能力对付这样一本专业知识密集度如此高的书。

刘大可认为此书是科普书籍,我想他的目的大概是难以达到的。虽然他在书里尽量把许多专业的知识用通常的事例来打比方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但是专业的高层知识就是需要有了基础的知识为背景的,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讲成大白话被人理解的。这本书我觉得适合生物专业的学生,在他们学了一些专业基础课后再去读,可以扩展一下专业知识面和厘清部分架构。我们最普通的读者,还是先去学习或者回顾一下初高中的生物课本吧。

《生命的起源》读后感(三):不算太好的阅读体验

从“混乱博物馆”的时期,我就非常关注刘大可的动向,因为作为年龄相仿,出身环境类似的我来说,刘大可确实是目光可见范围内最容易模仿的科普圈对象。目前的环境下,诉诸权威依旧是一种政治正确。而如果不是本科乃至研究生从事的领域,去进行科普工作,会受到更大的非议科普事业,似乎成为了院士或者教授才能做的事情。施一公哪怕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表“观点”,在一般人来看似乎都成为了“事实”,而区分观点和事实,对于大多数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从这个角度,刘大可做的事情很艰难,又非常有意义。以一个并非生物学科班的人,去讲述生物学史上的终极问题,生命是如何从无到有的,这需要勇气和更多的耐心。

但花了8个小时看完这本书后,却也让自己陷入了矛盾。这是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是在内容上,阅读的过程中我反复在问自己,这本书究竟是给谁看的,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青少年,还是一个专业的生物学博士?佶屈聱牙这个不常出现的成语,用在这本书上真的太适合了。我觉得除了对有机化学和生物学都有非常高造诣的读者之外,任何人阅读这本书的体验都不会太好,因为里面出现了过多的专有名词。密集的程度基本达到了每一自然段想看懂都需要先补上三天课,随便举一段的例子:

至于这两段话,更让自己错乱自己看的是科普书还是一本散文集:

至于书中反复提及“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回到第四章去了解更多”,如果当整本书充满了自己回应自己,和前后相差数百页的“对照”,这本书本身的阅读体验就很不可能太好了。而这本书的本质,应该是一本科普书,是应该让读者能顺着脉络从小到大,最终感受四十亿年生命起点的伟大,而并不应该在书中充满了陷阱,为了搞清楚一个细节问题向前或者先后跳过大段大段的内容去回溯和提前预告。这样的阅读体验实在是糟糕,特别对于电子书的读者来说。

而更大的问题,是作者有意对于“观点”和“事实”进行的混淆。生命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依旧缺少了太多证据,所以想要回答这个问题,确实需要很多的推理和联想。但当作者故意不说清楚哪些问题是自己进行的推测,哪些是已有的事实时,就会给人一种故弄玄虚却又烂尾的感觉。

对于科普工作者来说,只有能将输入的东西用普通人都听得懂的语言输出,才算是达到了基本要求,但这本书对于我,哪怕对于生物学有初步了解的人来说,都变得异常困难,就不知道对于普通读者是怎样的磨炼了。

最后说一下整体感受吧,感觉整本书更像是刘大可谢邀回答了知乎上的一个问题“生命如何从无到有”,整体的行文和叙事风格都充满了知乎味,但并非每个人都是知乎精英,也并非每个人都能接受教科书版的科普。而书中提到的那些著名的科普书籍,《生命是什么》《从一到无穷大》《物理世界奇遇记》其实都可以是很好的榜样。作为非专业领域的作家,更加不应该用太过于专业的方式去阐述问题,这样的感觉只会让外行人看不懂,让内行人觉得你心虚。这里非常想和作者进行一个探讨,科普究竟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是满足更多人的好奇心,但至少这本书上,我只看到了前者。当然,这或许就是作者本身的风格,但只能说这样的风格,注定不会让更多人接受,也不会让自己的能力真正得以展现。同时对于别的同样从事科普工作的人来说,更容易受到打击和怀疑。非常遗憾,其实我觉得刘大可你可以做的更好,少一些自恋和自嗨,多一些站在读者的角度,或许这本书的价值可以更大。

《生命的起源》读后感(四):可能是关于生命起源最全面的“科普”读物

在大角的微博看到他推荐本书,由于身在海外,我只能购买电子书进行阅读。作为一名化学生物学博士,我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等有机会回国时定会再买一本纸质书收藏。书的封底说,“在中文读物中,你再难找到把这个问题讨论得更全面的”。看完全书,我觉得这甚至有点谦虚──关于“生命起源”这一话题的英文读物有很多,但光就全面性而言,我想不到有任何一本英文读物可以超越刘大可先生这本书的。

这不是一本常规的“科普书”,它更像一本缩略版的生化或者分子生物学教材──当然,是夹带了很多私货那种,这些私货都紧密结合为全书的主题服务。看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本书的理想读者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诚然,在阅读过程中我的化学背景和生化储备帮助了我很多。毕竟要看明白这本书,各种碱基,氨基酸的结构,tRNA的post-transcription processing以及其tertiary structure,ribosome的工作机制,TCA循环以及respiratory chain,几种cofactor的结构和机理,Group II intron的机理等等,都是很难绕过的基本知识。当这些细节本身就已经作为知识储备在我脑中时,我自然可以更专注于理解作者想表达的重点,即“我们如何从这些已知的生化机制中去反演生命的起源”。然而,学过生化的人何止千万,若是没有对“生命起源”这一问题的强烈好奇心,那这本书的价值对你可能就得打好几个折扣。刘大可先生在书中对于基本知识点都做了很详细的讲解,我相信即使没有相应的生化知识储备,只要愿意花时间,一样也可以享受到思维碰撞的快乐。

从内容上看,不管是“白烟囱”,acetyl-CoA路径,还是“生命起源于质子梯度”,亦或是“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是生命进化一个关键节点”等论点,都可以看出作者深受Nick Lane那本《复杂生命的起源》的影响。但作者基于这些观点的进一步论述,尤其是花了很大篇幅对electron bifurcation这一进化过程中的关键机制进行细节阐述,都让本书在这些问题上的讨论相比Lane的著作更加全面。研究生命起源的学者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派专注于能量(代谢),另一派专注于遗传。本书对这两方面都有深入的展开,与Lane不同,作者花了很大篇幅讨论RNA世界假说,例如DNA起源于病毒的假说,病毒起源与Spiegelman's Monster之间的关系,codon到底是如何演化的,tRNA/mRNA/rRNA之间演化上的关系,这些讨论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却又拍案叫绝。

作者精妙的写法以及亦庄亦谐的文笔让本书的阅读充满了享受,正如邢立达老师所说:“因为是国人所写,在很多细节处,没有引进版那层戳不破的窗户纸。”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多次将其与Lane的书进行比较。Lane本身就是该领域的一线科研工作者,所以他的书读起来能感觉到他强烈的输出欲望和捍卫自己观点的急切,正如一根“水晶的投枪”,气势磅礴但却失了一份优雅淡然。刘大可先生的背景决定了他是作为旁观者和爱好者来写成的这本书。也许是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Lane的书读来仿佛一场暴雨来袭之下急匆匆的赶道,而本书却像一场惬意的漫游,时而绝顶登临时而小径寻幽,十分美妙。

生命起源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要写好这样一本书,必须对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等学科都有不浅的涉猎,更不要说本书中不少内容完完全全来自于最近十年内的新文献。刘大可先生虽非科班出身,毫不夸张的说,他在这些学科上的知识储备甚至超过不少我认识的相关专业的博士,我实在难以想象他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付出了多少精力。书中甚至还仔细讨论了ribonucleotide reductase的自由基机理──该机理的发现者之一JoAnne Stubbe是我在MIT读博期间教Biochemistry的教授之一。我还记得她在讲到RNR中长达3.5nm的电子传递链时,提到她和Dan Nocera联合提出的基于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的Nocera-Stubbe model时的兴奋。Stubbe教授一直是我在科学上的楷模之一。她花了近40年的职业生涯来了解RNR的机理,为此她终身未婚,退休后还接着科研工作,可以说是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生物化学中这一重要的问题。我想这一精神和刘大可先生花了几年写这本书从某种意义上是共通的。

最后我想说,我很佩服刘大可先生,希望他能在这一话题上接着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从书中的两篇增章中可以看出他的野心,增章一算是贯穿着Nick Lane标志性的线粒体假说。个人觉得Lane完全基于线粒体来解释复杂生命的起源以及高等生物的种种表现,美则美矣,但太过绝对。如果刘大可先生愿意就“复杂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再写一本书,我希望并且相信他能(同本书一样)带来比Lane更全面的视角。而增章二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待生命,上接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我很期待刘大可先生能扩展出一本比Paul Davies的《生命与新物理学》更有意思的生物物理学的科普。

最后的最后是关于本书我的几点小建议:

1) 作者在首次提到辅酶时,为了通俗地解释辅酶的作用,将辅酶的主要功能归结为“运货”,并给出了“保险车”这一比喻。这在描述acetyl-CoA中CoA的作用时当然很恰当,但CoA其实是比较特殊的,生命体中的大部分辅酶(coenzyme或者cofactor)其实起的是催化反应的作用。常见的一些辅酶,例如thiamine(维生素B1),PLP(维生素B6),书中提到多次的NAD+(维生素B3)和FAD(维生素B2),以及lipoic acid等等,往往都是和酶的活性位点结合,催化底物的反应,我不觉得“运货”可以类比它们的功能。

2) 关于生命起源的一大重要领域就是关于分子层面同手性(homochirality)的起源。这一领域当然很不成熟,但还是精彩纷呈,例如几十年前在数学层面提出的autocatalytic的假说以及近20年在实验层面对Soai reaction研究。本书若能辟出一章节讨论the origin of biological homochirality,私以为是会让全书增色不少的。

3) 我很喜欢书中第16和17章对codon以及tRNA的讨论,并且很佩服作者敢于触及这一领域。要知道,关于codon和tRNA的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刘大可先生选了一条很有说服力的逻辑道路来安排讨论,读完很受启发。但这一方向另一讨论的热点是两类aminoacyl-tRNA synthetase的起源以及演化,既然这两章本身就是基于一些不大成熟的假说,那关于aaRS的一些精彩假说(例如Ohno-Rodin hypothesis)是否也该纳入讨论呢?

4) 过去几年里,我听过Jack Szostak,George Whitesides,John Sutherland等人关于origin of life的seminar。作为化学家,他们主要在探索的是prebiotic synthesis到RNA world起源之间的化学问题。从他们的结果上看,prebiotic chemistry其实是很难的。然而几乎所有关于生命起源的著作,给人的感觉都是prebiotic chemistry不是问题,只要有办法让H2和CO2之间反应,假以时日总归能合出生命所需的各种小分子。如果本书能够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讨论,包括其中潜在的在化学层面的巨大挑战,从我的角度看可能会更有意思。

推荐阅读
  • 读《陈云传》

    读《陈云传》

    四月十日所买的三本书其中一本就是《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这国内第一本详细介绍陈云身世、生平、业绩和思想的纪实文学作品。还是简称《陈云全传》比较顺口一些。这...

    07-24

  • 新闻杂谈(73)-在下觉得吧,总书记和核心应是统一体。“三位一体 ...

    新闻杂谈(73)-在下觉得吧,总书记和核心应是统一体。“三位一体 ...

    原标题:从五大坐标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2013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新中国的创建立下的...

    07-24

  • 命盘 | 阿娇离婚:离婚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命盘 | 阿娇离婚:离婚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阿娇离婚了。得知这个消息时,是一位读者告诉我的。她和我说:你说阿娇是不是可怜人呢?之前遭遇了艳照门这么毁灭性事件,好不容易重振旗鼓走向婚姻殿堂,现在又落了离婚的...

    07-20

  • 难忘的党支部大会

    难忘的党支部大会

    难忘的党支部大会 1989年5月,五冶机关生产系统党支部召开了支部大会,在会上讨论通过了我的入党申请。 我记得我的第一次入党申请是在1973年春天,在五冶机修厂铸造车间...

    07-16

  •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我是浣若《良夫如沃宠妻如禾》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我是浣若《良夫如沃宠妻如禾》

    小说推荐丨﹤古言、前期种田、后期朝堂﹥作者:我是浣若《良夫如沃宠妻如禾》 文案:虐渣男的最高境界,就是嫁给他的叔父,成为他的叔母,当上国夫人,让他跪舔。 当重回京...

    07-15

  • 山东理工大学“人生三部曲”社会实践团参观焦裕禄纪念馆

    山东理工大学“人生三部曲”社会实践团参观焦裕禄纪念馆

    7月14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人生三部曲”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博山区焦裕禄纪念馆,实地参观感受焦裕禄精神内涵。此次活动由实践团队长于巾莹主持,实践团全体成...

    07-15

  • 科学颂乡情,实践启童心

    科学颂乡情,实践启童心

    (通讯员梁梓仪)为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普及科学常识,树立科学发展观,近日,“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在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布政小学开展科学实践课。 时代新发展,科...

    07-15

  • “与食俱进”社会实践队-总结

    “与食俱进”社会实践队-总结

    时间飞快,转眼间,长达两个星期的社会实践迎来了尾声。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为了完成学业要求,也是为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与社会的接...

    07-15

  • 数学渗透人生,方圆构筑世界

    数学渗透人生,方圆构筑世界

    数学渗透人生,方圆构筑世界 对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学生来说,平时学校的课程比较单一,语数英三大主科是他们接触最多的课程,很容易对其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岭梦...

    07-15

  • 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谁的生活不辛苦

    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谁的生活不辛苦

    在这个现实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不过是为了碎银几两,为了让自己的小家庭过得更加幸福。 为了过上理想的幸福生活,每一个人都在默默无闻地努力着。 不管大人物...

    07-12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