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同天读后感锦集

发布者:北风客 2022-3-16 05:07

《风月同天》是一本由侯印国著作,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8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月同天》读后感(一):关于古人你所不知或搞错的那些事

《风月同天》里的内容收集自作者的报纸专栏随笔,因此内容并不艰深,而是文字简洁又充满趣味。不过,这并没有使内容的专业性打折扣。

在《火锅简史》一篇中,对许多关于火锅起源的说法予以驳斥。譬如,“《韩诗外传》中有‘击钟列鼎’记载”的这一说法,其实是无中生有,《韩诗外传》中压根没有这四个字。再譬如脍炙人口、被许多人引以为描写火锅诗句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实际上里面的“红泥小火炉”指的是一种温酒的器皿。这是即便《中国烹饪辞典》都没能觉察到的误读。那么真正的火锅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文中提到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里提到的“拨霞供”。

本书中几乎所有的文章就是这样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有条不紊地将所有谣传一一驳斥,将有据可依的史实娓娓道来。

读这本书时格外容易“震惊”。因为许多当下几乎是默认的“常识”,竟然是错误的。民俗随着历史发展,一代一代蜕变出现在的模样。阅读其发展脉络,使人不得不为我们民族所历经的历史之长远、文化之精深感叹。

说到月饼,我们都会下意识地将其作为中秋节的伴生物,但看了《月饼简史》,我才知道原来中秋节历史固然悠久,月饼的出现却是很晚的。最初出现的“月饼”竟然和中秋节毫无关系,而且仅占了“月饼”的名字,和我们现在所食用的月饼也几乎毫不相似。上海著名的鲜肉月饼是“70后”,冰皮月饼是“90后”,这些现在已经熟知的事物竟然是近几十年的产物,这如何让人大跌眼镜呢?

文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内容,阅读时仿佛身在大学的讲堂,听老师在枯燥的课堂间隙“插播”一些野史趣闻、历史“冷知识”,格外有趣。

以《食蟹简史》一节为例。完成了义务教育的我们应该都背诵过《荀子·劝学》吧?里面写到“蟹六跪而二螯”,可是蟹明明该是八条腿。我们的老师在讲这一课时告诉我们,这属于古人的抄写错误。然而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竟还有古代吃货因为这一生活常识的错误,险些命丧黄泉。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臣蔡谟在江南看到一只蟛蜞,以为是传说中的螃蟹,命人烹而食之,结果上吐下泻。这还没完,还被毒舌的名士谢尚嘲讽“没文化”:“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真是惨上加惨。

网上搜到的蟛蜞照片。不得不说确实很容易弄混。

诸如此类的趣事还有许多,非常适合在闲暇时选看,得到的小知识也可以转而用于日常装x。

书中不仅讲了一些食物的简史,还包括了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审美到节庆,从服装到“追星”,应有尽有,玲琅满目,一口气读完也不至于觉得信息量过大,而是意犹未尽。不由得羡慕起侯老师的学生们。他的课想必也像文风一样有趣吧!

《风月同天》读后感(二):勿以事小而不究

以前读过一个寓言故事,忘记了出自哪里。大抵就是有人问最美味和最难吃的菜是什么做的,厨师呈上了一道用“舌头”做的菜。花言巧语来自舌头,恶口毒舌亦出自人口。当然,谣言,这玩意儿也是,以讹传讹,虽不是常常致命,但也有伤风化。所以,很多小事,不能不加以考究,就乱传播,所谓,谣言止于智者,虽止,但也要有一个探求之心。

这本侯国印教授写的《风月同天》就是着眼于古代的一些小细节,从衣食住行,日常生活,风俗礼仪方面入手,引经据典,不动声色地为我们修复了文学常识中的一些误区,读来确实耳目一新,自觉以前的“引经据典”是错误的,实在汗颜。

对“冷知识”的误区修复是本书的硬货

这本书里涉及了好多有趣的东西,像吃的如火锅、月饼、螃蟹之类,像穿的如秋裤身材之类,像职业如环卫工人、天文学家之类,像文化传统如节日风俗、神话人物等等,都有介绍。但绝非某些人随口用一些不加考据的诗词或者其他古今同名而异意的“证据”而信口雌黄。

比如大家常说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以为这就是月饼的出处了,殊不知真正月饼刚开始流行时是很大的一个,只有自家人才可以吃的,外人有另外制作的月饼。这让我想起了福州的喜饼,中秋时节,福州本地人会买一种喜饼,直径有20多厘米,这也算是一种传承吧!再如火锅,作者更是花费不少心血,将出土的一些与火锅猜想联系在一起的物件都收集起来穿插在文本中,确实有一些古器物看起来外形很像火锅的样子,但作者又很认真地从材质和炭火方面讲了这个物件可能只是保温,它煮不熟食物。这种很认真的态度在整本书里都能看到。

当你在讲“古代妇女地位很低,男人三妻四妾”是家常时,你真该看看这本书里的《古代反家暴简史》,李清照是反家暴的先驱,还有很多像“河东狮吼”,“葡萄架倒”的典故,不仅仅是女性有时遭到家暴,历史上男性遭家暴的名人也很多。所以,很多事就是这样,没有考究,不懂事实,千万不可以讹传讹。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求真不平庸的态度

看完这本书后,有些人不免非议:纯粹闲的,把精力放在一些有用研究上不好吗?在这些没用的事上太浪费时间了。这让我想起了庄子的一篇寓言故事《不材之木》。

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这世界,太多的人追求“有用”了,而忘记了“无用”本身也是一种“有用”。在“有用”和“无用”之辩中,我们缺少的是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者的尊重。

在安意如写的序中有一段话我很赞成,她讲到,这个时代,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者的尊重远不及过往的时代,我们只是习惯了平庸,妄想着少劳多得。当人不能沉下心来思考,不能追本溯源时,注定难有深厚的底蕴、稳固的信念。

在侯国印教授的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侯国印教授的这颗不浮躁的本心。一本好书,值得大家去看。

《风月同天》读后感(三):风月同天:古人的节假日都是什么样的?

古代人怎么吃火锅?他们穿不穿秋裤?他们的清明七天黄金周在干什么?他们的春节也像我们一样热闹吗......最近看了侯印国教授的《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这本书重点不在朝代更迭,政权翻覆。作者通过纵向讲述,向读者们详细介绍历史进程中人民生活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审美潮流、传统风俗、神话传说等各个方面,总共22个古人生活小细节。

侯教授对这些生活细节一一展开叙述,其中有几个对国人来说有重要意义的传统节日,包括清明、七夕、中秋和春节。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延续的深刻记忆。

梨花风起正清明 现在人们提到清明节,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祭祖和青团,但古人的清明节可比现在有趣多了。由于时间相近,他们的清明逐渐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唐宋时期,清明节甚至能有七天假期,在这个“祭祖踏青黄金周”,人们除了祭祖踏青以外,他们还要门插柳条、做“子推燕”、年满十五的女孩会行举办及笄礼、野餐、逛集市、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从诸多风俗看来,古时候的清明不太像个让人沉重缅怀的日子,它有轻松的一面,更像是人与自然互动的春日时光。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数千年来,人类从未停止仰望头顶的那片星空,在探索它的同时也赋予群星许多传说。关于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从春秋时期至今,这个故事有许多版本,男主人公的身份也一再变化。最早的记载是在《诗经》之中,正因为《诗经》,人们才开始赋予两颗星星以爱情。秦汉时期,银汉迢迢见证两位星神的动人爱情。到了明清,这个故事逐渐演变成了人神相恋,河西牵牛星被贬化作人间放牛郎。再后来,叶圣陶先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最后才有了现在课本里的《牛郎织女》。通过故事的年年流传、代代演变,我们可以略略窥见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文化和他们的美好愿景。

今夜月明人尽望

深究下来,好像中国人的许多节日都带着浓浓的团圆意味。其中春节、元宵、中秋的团圆氛围最浓.. .中秋佳节但凡没有与家人团圆的人,都不免发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叹息。 关于中秋节,相关词条大多是团圆、月饼、赏月、嫦娥、玉兔等。很多人以为月饼是中秋节的衍生物,但其实在宋代,月饼还不是中秋节的标配,当时的月饼和包子相似,作为一种日常美食存在。吃月饼的习俗,是从明代开始的。当时的月饼有自行车车轮那么大,需要全家一起分享才能吃完。 而玉兔的出现倒是比月饼更加久远,作者在书中写到那只兔子在月亮上已经捣了两千多年的药了。据资料显示,月亮上有兔子的这个传说,不仅存在于中国历史之中,在玛雅神话中也同样存在。玛雅神话中的兔子虽然没在捣药,但它曾和月神并肩作战,智斗冥王。让人不禁感慨虽然所处的文明不同,但都有兔子与月亮的传说流传下来,这算不算一场梦幻联动?

千门明月,天如水,正是人间佳节

近年来,每逢春节,“年味儿不浓”这个话题总是被人反复提及,老人也总说他们小时候过年有多么开心热闹。看了书里介绍的古人如何过春节,突然觉得他们的春节比我们热闹。

“春节”这个词出现得很晚,距今不过百年。在古代,春节的说法是“元旦”或“元日”。

书里有一段关于除夕夜的介绍: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记载,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在浙江温州,人们同时保留了“分岁”和“守岁”传统。温州人的年夜饭也叫分岁酒,分岁酒后会有“守岁”环节。

时间推进至大年初一。这廷的公务员们不放假,宫廷内会有朝会宴席,除了本朝大臣,外邦使者也会前来朝贺。但是民间流行逛街、看表演、走亲访友、送明信片等。

孩子们对过年的最大期待恐怕就是烟花爆竹了,少了烟花炮竹,年味儿立刻就会骤减。燃放烟花爆竹的历史颇为悠久,从先秦就有关于爆竹的记载,到宋代,那时候的爆竹就和现在差不多了,在明清时代,更是发扬光大,出现了各类品种,丰富多样。

最后 非常感谢作者侯印国教授辛苦写下的这些文字。比起其他历史类书籍直来直往的风格,这本书更添趣味。随着纸张一页页翻动,就能让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从一条生硬的时间线逐渐变得饱满生动。从人民生活细节入手,细枝末节,点滴都是文化变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风月同天》读后感(四):风月同天,与古为新,文化碰撞下的古人生活变迁简史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出自《绣袈裟衣缘》。历史上日本长屋亲王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偈文,意思为:“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中国文明发展也是经历了交融与冲突,在丝绸之路的驼铃中,在海上扬起的风帆里,最终在碰撞交融中结出了璀璨的花朵,浸润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古代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就是文化学者侯印国在历史纵向发展进程中,通过一些琐碎甚至边缘的细节,即作者称之为“边缘文化史”,主要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历史变迁,来观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文化观念和习俗的变化。

本书有二十二个古代简史专题,有大众喜爱的美食专题,比如火锅、月饼、食蟹;有古代百姓日常生活方面,如厕所、垃圾处理、报纸、快递、书籍、秋裤、高考作文、阅兵,还包括古代抗疫与古代反家暴历史;有各种节日和神仙故事习俗变迁,比如清明节、春节的吃喝玩乐、玉兔、灶神、哪吒。这些古代冷知识,读起来兴趣盎然,意犹未尽,与其他历史文化书籍着重宏大叙事不同,这种从历史小切口深入挖掘历史的变迁与文化拓展,是对正史的补充,也是感受文化根脉的深远绵长。

一、美食专题

火锅:

火锅的源头难以考察,众说纷纭,除了来自商周、战国,还是西汉出土的青铜三足器皿,可能是疑似火锅的保温器,最被大家认同的白居易那首“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结合上下句更可能是温酒器。

南宋的“拨霞供”应为正儿八经的火锅,且有诗有书为证,而被称中国火锅第一人的止止师,可能为南宋末年的诗僧止禅师,他居然吃兔兔。

火锅真正盛行是在清代,由皇室推动。康熙皇帝的“千叟宴”中有“野味火锅”,乾隆皇帝举办过1650只火锅的火锅宴,慈禧太后的挚爱是菊花火锅。和现代风味相近的四川火锅,因为辣椒的传入时间晚到了清朝末年才逐渐兴起。

月饼:

南宋的月饼在《武林旧事》中有此名,但是一种蒸出来的食物,类似包子。月饼,据说来自元朝,以饼为暗号,起兵反抗。真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来自明朝,那时候的月饼还是如同自行车轮胎一样的大饼,所以还有一个名字,叫“太饼”。

古代最受欢迎的月饼风味就是如今被大家吐槽的“五仁月饼”。

食蟹:

《劝学》中荀子居然数错螃蟹腿,估计是抄错了。秦汉时期可能吃,但吃得少;

魏晋南北朝有大量吃蟹的记载,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螃蟹的各做法,还提及吃螃蟹要蘸生姜末和醋;唐代开始吃蟹黄包;宋代不仅爱吃,还有专门的养殖螃蟹的“蟹户”和螃蟹专著;明清回归清蒸,爱吃螃蟹的“蟹仙”李渔还专门养个丫鬟“蟹奴”,专门负责做蟹、剥蟹。

器皿、烹调方式、食材的丰富让很多食物的做法多种多样,这些美味佳肴不仅体现了精湛的烹调工艺,也有各自优美动人的故事传说,成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日常生活主题

厕所:

古代猪圈和厕所是同一个字“圂”。春秋战国时期在路旁边挖个坑,一不小心就会淹死,比如晋景公。汉代有了室内厕所,汉武帝就一边蹲着上厕所边和大将军卫青聊天。移动厕所不叫马桶,而是叫“虎子”或者“伏虎”,最奢华的是孟昶的“七宝便壶”,而奢华无尽的是晋南北朝时期,王敦就因此闹了一个大笑话。唐宋时期才有马桶。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木头片解决如厕问题。

还有很多日常冷知识,都是在史料基础上究今人之错,为历史正音。比如最早的秋裤是开裆裤;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女装大佬是曹操的干儿子女婿“傅粉何郎”何晏;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就有反映家暴主题的《踏谣娘》的即兴表演歌舞剧;魏晋追星太疯狂,直接看杀卫玠;最早的高考作文出现在汉代;古代最早的快递主要是服务军事,最有名的快递员就是李自成,他因为驿站改革失业愤而揭竿而起。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来自专栏随笔,内容包罗万象,作者用平实的文字描述了古人生活的场景,细细读来,很多都如同一幅雕栏玉砌、市井瓦栏的人文风情画,搭配上书中的文物画作,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甚至不禁为古人的智慧赞叹不已。这些古人不断改进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技术造就那个鲜衣怒马、恣意挥舞衣袖的时代,上敬天神、取食材于河泽土地,不畏惧疾病瘟疫,这些伟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现代人完成无数的成就,这归于中华文化本身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推荐阅读
  • 读《陈云传》

    读《陈云传》

    四月十日所买的三本书其中一本就是《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这国内第一本详细介绍陈云身世、生平、业绩和思想的纪实文学作品。还是简称《陈云全传》比较顺口一些。这

    07-24

  • 新闻杂谈(73)-在下觉得吧,总书记和核心应是统一体。“三位一体 ...

    新闻杂谈(73)-在下觉得吧,总书记和核心应是统一体。“三位一

    原标题:从五大坐标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2013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新中国的创建立下的

    07-24

  • 命盘 | 阿娇离婚:离婚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命盘 | 阿娇离婚:离婚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阿娇离婚了。得知这个消息时,是一位读者告诉我的。她和我说:你说阿娇是不是可怜人呢?之前遭遇了艳照门这么毁灭性事件,好不容易重振旗鼓走向婚姻殿堂,现在又落了离婚的

    07-20

  • 难忘的党支部大会

    难忘的党支部大会

    难忘的党支部大会 1989年5月,五冶机关生产系统党支部召开了支部大会,在会上讨论通过了我的入党申请。 我记得我的第一次入党申请是在1973年春天,在五冶机修厂铸造车间

    07-16

  •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文案:他是少年成名的元帅,驰骋沙场,威名赫赫。 她是长于市井的姑娘,温柔可亲,手巧人美。 小城初次相遇,他就把她看进了眼

    07-15

  •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7月14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泗海承风支教队队员前往“微爱·泗水超市”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的清凉物资,三名负责队员分工明确、做事高效,顺利地完成了“清风化暑”项目

    07-15

  •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2022年7月7日,“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赴湛江市赤坎区银球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将分

    07-15

  •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以当地盛产的陶泥和稻草为材料,后经着色而成。吴川泥塑一般以人物造型为主,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三绝”之一。 为进

    07-15

  •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来到杨柑镇布政村开展调研活动,旨在以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布政村火龙果产业的实际发展

    07-15

  • 社会实践心得5

    社会实践心得5

    昨晚带队老师和我们开了小短会,他提到了当地的农作物如何走出湛江、如何走到全国还有现在这边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还有他的一个好朋友开厂遇到的包装袋风格、包装规格、菠

    07-15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