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契约》是一本由[以] 齐薇特·艾布拉姆森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不见的契约》读后感(一):自我启迪,看到伴侣间“看不见的契约”,完成心理契约的建立
结婚在百度百科上的定义:是指配偶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配偶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及其他责任。这本就是一种契约关系,但这种契约关系更多是建立在法律之上,是当婚姻存续出现了问题,即将解除之时才真实有效的。 但在整个婚姻存续期间,婚姻之间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其他联系,而怎样处理好这些联系,才是婚姻可以稳定持续的根本。而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是夫妻之间可以看得到,可以相互之间来协调处理的,但也有很多根据就看不到的,但不认识到他们的存在,就可能影响到婚姻关系的根本。 以色列家庭、伴侣和性治疗的心理专家齐薇特·艾布拉姆森长期在电视节目中指导和咨询婚姻相关问题,她见惯了婚姻之中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婚姻双方无法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或违背对方的心理诉求,而这些诉求本就横亘于夫妻双方之间持续的影响着双方的关系。而作者把这些叫作《看不见的契约》,也就是存在于每一个伴侣之间的心理契约。
今天看到作家塞壬的散文《镜子颜尚朱》,其中提到了书中主人公颜尚离婚的理由:我突然看不惯他对着电视里看相声时发笑的样子,他笑得一抽一抽的,样子非常愚蠢。肯定有非常多的人无法理解这样的离婚理由,而在现实生活中千奇百怪的离婚理由非常多,这就是一种心理契约无法满足的总体爆发。在上面的例子中,颜尚的心理诉求一定是一种教养、一种高尚的追求,可这就是那位丈夫永远也满足不了的。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矫情,但我们这个社会中就是有着很多这些矫情存在,她们可以忍受没钱,忍受过苦日子、忍受很多伤害,但就是会有些小事忍受不了。而且夫妻双方日常生活中争吵得最多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牙膏是从尾部开始挤还是从中间挤,比如袜子脱下是放洗衣框还是随手丢地下,等等,但这就是一种心理契约的构建过程。
《看不见的契约》作者明确告诉我们,所有的问题都不会有一种解决方案,而作者也追寻着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而且人可以自由选择。那么面对我们生活中各种看不见的心理契约,我们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看到,然后达成和解、达成协议,如果真的无法达成协议,那就去解除看得见的契约,解除本就不应该存在的婚姻关系,这也是一种选择。 在《看不见的契约》中,作者更希望能够通过大量婚姻咨询的案例,通过阿德勒自我启发理论,让婚姻中很多看不见的心理诉求能让我们看到。而看到也就有了解决方案。
这些看不见的心理诉求涉及到婚姻的方方面面,作者从婚姻关系的形成、改变以及让彼此失望、落空的诉求,彼此之间的争吵,也涉及婚姻关系的性、婚外情等等方面,梳理着婚姻之间的各种情感需求。这就是一本让我们通过自我启发、自我成长,不断完善自我婚姻的指导书。
《看不见的契约》读后感(二):无形的情线
每对伴侣之间都存在着一份无形的伴侣契约,这份契约是心理的,其间的条款详细规定着未来的生活中这两个人各自会付出什么,得到什么以及责任如何分配。无独有偶,这与中国古典故事中的红线相类似,红线作为命运之线将伴侣们连在一起,这根命运之线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无形的契约。它促进了亲密关系的发展。而以色列心理学家齐薇特艾布拉姆森博士所著的《看不见的契约》就为我们讲述了伴侣间这看不见的契约。
艾布拉姆森博士是一位专事家庭、伴侣等的心理学家,她根据阿德勒理论开创了家庭治疗方法,并创建了改善伴侣关系的培训项目。作为她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享,《看不见的契约》应运而生。在这本书里,艾布拉姆森博士以明白易懂的方式介绍了阿德勒的理论要点和处理问题的思考过程,从而帮助我们自己运用这个理论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而这种改善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书共分为前言、第1章至第7章,以及附录共九部分。关注了夫妻关系从建立到遭遇困难,直到解体的整个过程。在附录中,对阿德勒理论的十大原则进行了介绍。从而可以指导整个过程的分析。
正如开头所提到的那样,伴侣契约是无形的、心理的。里面包含着许多重要的约定。其本质是双方通过无言的“许诺”来为对方提供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份契约尽管无形,但是其条文却是伴侣关系的根源。好的契约无疑是责任对等的。双方彼此互相关心、欣赏、尊重,同时也拥有个人发展的机会,承担各自的责任,并展现真实的自我。而坏的契约显然是责任不对等的。当双方都只关心自己的时候尤其如此。
通常来讲,我们所选择的伴侣正是那个在我们看来能帮助我们实现价值感的人,同时取决于对方是否具有自身所缺乏的某种特质。也就是所谓的取长补短。人们会选择与自己互补的人结伴,以此来获得完整的自己。从这段关系与这份契约中如何各取所需是一个有趣的课题。为了和谐的生活,双方就必须相互尊重。
书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为什么美女会与野兽相伴?事情从来不是我们看上去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获得重要感的特定条件。美女与野兽的搭配某种程度上正是获取归属感的某种方式。当然,贬低他人的做法并不会产生任何价值。无休止的比较只会适得其反。真正的良好伴侣关系需要友谊和亲密感。竞争和比较某种程度上与此相反。当然,对伴侣条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也是必要和必须的。这就需要深入的沟通与协调。
本书还对夫妻间改变失败以及战争关系,还有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其他问题等进行了描述,还展现了某种失败的结果。全书通过大量的实例结合阿德勒的理论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完整的夫妻关系画卷。在它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获得更加强大的武器来击碎阻碍我们实现美好婚姻的重重困难。
《看不见的契约》读后感(三):如果说每对情侣之间都有一份看不见的契约,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履行这种契约精神
每对情侣之间都有一份紧密的感情做为联结二人情感的连线,大多是因为爱情,或许也掺杂着亲情与友情,当这种感情得到升华,情侣之间才能在未来相处的过程中做到互敬互爱,共同成长并努力地将这份感情经营下去。
但是你知道每对情侣之间其实存在着一份看不见的契约吗?专事家庭、伴侣和性治疗的心理学家齐薇特·艾布拉姆森博士在其著作《看不见的契约》一书称:每一对伴侣(是的,所有的伴侣)之间都有一份伴侣契约。亲密关系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心理契约的形成。
其实伴侣双方根本搞不清楚二人之间为什么会存在着这种心理契约,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心理契约的建立来自于双方对彼此感情的肯定,当一个人肯定了这份感情时,便会在心理设下一份无形的感情契约,用以维护伴侣之间的感情联结。
齐薇特·艾布拉姆森博士在《看不见的契约》一书中通过多方举例重现这一心理契约的建立及契约制定内容,并以此来关注曾经立下心理契约的伴侣之间从关系的建立到遭遇困难,直到解体(婚姻的结局之一)的整个过程,旨在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用阿德勒的理论要点来解析各种伴侣之间的心理契约的转变原因。
如果说每对情侣之间都有一份看不见的心理契约横贯在二人的感情生活,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履行这种契约精神,在心理契约的加持下保持感情的平衡呢?齐薇特·艾布拉姆森博士指出:好契约造就美满婚姻,但是好契约也可有失衡的一天。
当心理契约失衡,当夫妻之间出现各种问题时,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改变伴侣契约来调整夫妻之间失衡的天枰呢?答案是肯定的,齐薇特·艾布拉姆森博士在对各种伴侣进行家庭治疗时运用阿德勒的理论对寻求帮助的读者提供多个解决方案,可见,阿德勒的理论不是为我们提供单一的选择,它是具有多样性的心理理论。
为什么会有无形的伴侣契约?好契约与坏契约的分别是什么?伴侣是如何选择的?契约又是如何制定的?当伴侣契约失衡该如何进行改变?争斗、冲突、关系恶化,伴侣之间的战争该如何平息?
书中充斥着伴侣之间的各种问题,或怀疑,或冷漠,或纠缠,或冲突,所有的相容力与自尊在心理契约下不断地被改变,直到冲破伴侣之间的情感底线。而齐薇特·艾布拉姆森博士则是依靠着阿德勒的理论为伴侣之间所产生的种种问题提供多个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就像第三章所述:有时期待注定会落空,没有的,终究也不会有。在婚姻存续期间,不论是争斗、怀疑、冷漠还是背叛,都会导致伴侣间的心理契约不断地改变,而这种改变的最终结果或许只剩下结束,那么就让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自由地去选择新的生活吧。
最后引用阿德勒理论十大原则中的两则作为结语:
人为目标而生。
人可以自由选择。
《看不见的契约》读后感(四):婚姻关系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你是否曾抱怨过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谈的每一次恋爱遇到的都是同样类型的人; 明明跟一个人不合拍却在不知不觉间与她结婚; 这段不幸的婚姻是父母强迫的并非我自愿的; 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在《看不见的契约》这本书中,作者说:“每一对伴侣之间都有一份无形的契约,所有的伴侣关系都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照作者的理论所有的亲密关系似乎都有因果关系,而事实上确实如此。 作者齐薇特.艾布拉姆森作为心理学家阿德勒理论的践行者,她多年来开设的专栏收到了不计其数的来信,她根据这些来信,将自己的理论和亲密关系的冲突结合,用这样的理论拯救了很多独立的个体。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理论看清亲密关系的本质。 1.伴侣关系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生活中,你是否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一个漂亮独立的女生嫁给了一个在外人看来一无是处的男生; 一个独立自强能干的女人却嫁给了一个木讷老实没有主见的男人; 一个优质的钻石王老五却娶了一个拜金女; 一个沉默寡言的男生总是爱上活泼开朗的女生; 这样的现象为何频繁发生,并且这些让外人觉得他们不可能幸福的婚姻往往却过得很好。在书中,作者说因为我们选择的伴侣正是那个在我们看来能帮助我们实现价值感的人。 独立自强的人和木讷老实的人结合,是因为在这段关系中,他们各自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强大的人从伴侣身上感受到了自尊心的被呵护,而看起来木讷老实的人从这段关系中,找到了自己想做而又不敢做的那一面,他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人往往会选择一位既拥有他所缺乏的特质,同时又缺乏他所拥有的特质的伴侣。这就是婚姻关系的实质,大家各取所需,彼此得到,彼此平衡,而一段关系如果这种状态失衡,则会产生解体。 人们会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互补的人结伴,以此来获得完整的自己。 2.契约是如何达成的 再说中作者说:“每个人都会根据对方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感觉到对方是那个能帮助自己达成某种条件的人。” 比如:优质的钻石王老五与拜金女谈恋爱,他们之间的契约是这样的,拜金女从王老五这里获得了丰厚的物质,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而钻石王老五从这个女子身上,感受到了征服感和强大。 但他们之间还有一个无形的契约,你不言,我不语,但彼此心知肚明:我允许你拜金,但你要做一个笼中的金丝雀,不能干涉我的事,更不能对我不忠诚;我花你的钱,听你的,对你忠诚,但你要一直给我提供这样的条件,否则这段关系就会解体。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缘故。因为大难临头时,可能他们的关系已经失衡,无法再维持彼此的价值而选择解体。 所以,当你在一段关系中很受伤却迟迟不能放下,是因为你可能从中收益更多,也许是心理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如果你找到了根本的原因,就可能会想办法让自己不再留恋这种需要,进而放弃,重新开始。 同样的,当你一直对这种需求束手无策,那么即便你放弃了一段感情,但你还会在以后的生活,遇到同样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离了婚,却又遇到和前任一样的人,甚至更糟糕。 所以,很多心理学家会说,如果你不改变自己,你一直会遇到同样类型的人无法摆脱。 3.每一份努力都有意义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精英女子,找了一个顾家,忙里忙外,有爱心的男子,婚后发现男子的嫉妒心超乎寻常,总是对她疑神疑鬼各种怀疑,甚至审问。 女子对这种关系已经压力巨大,相当厌烦但一想到孩子们那么爱他,她又觉得无可奈何。 面对这样的亲密关系,作者指出:“所有的行为特质都有优点和缺点,或者换句话说都有收益和成本。” 女子选择了一个有嫉妒心的好人,实际上也选择了一个让她自己拥有稳固地位的人。当男子频繁的心生醋意,这等于是在向女子保证,他在在乎她,不会离她而去,让她充满了安全感。 所以,看似女子挣钱养家,能抗能打,实际上她也是收益的一方,她得到了丈夫所给予的爱、忠诚和奉献。 但他们都感觉不到自己是受益者,这种关系长此以往只会不断恶化。那么海如何改变这种关系呢? 作者说,他们可以用水平视角把彼此看做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平等的个体,一人专业专注于家庭,一人在外面打拼,双方都以各自的方式为家庭出力,并且每一份努力都有意义。 亲密关系既然已经形成,如果总用抱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就可能会导致一段关系变为恶性循环。 如果每个人,都能用意识到婚姻关系都是各自主动选择的一方,并为此而获取了所需要的价值,没有委曲求全,那么很多婚姻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就必然能迎刃而解。
《看不见的契约》读后感(五):好契约造就好婚姻,跟“自我启发之父”学习如何平衡好契约
这两年因为一本《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炙手可热。不过很少有人关注阿德勒对婚姻生活的启示,阿德勒认为,健康婚姻关系所必需的技能是可以学会的,没有人天生就有经营良好关系。
我们往往没有能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学到很好的技能,而不好的家庭关系也有被不断复制的可能,因为夫妻双方都会以其从其原生家庭中学到的方式作出反应。
阿德勒学认为,婚姻不如意就离婚,就好像东西坏了就“扔掉”,其实这并不可取。因婚姻不幸而离婚或分居的人不会比虽然婚姻不幸但还在一起生活的人更幸福。而且很多现在过着幸福婚姻生活的夫妇都曾经经历过长期的不幸婚姻生活,而且这些不幸通常是由相当严重的原因导致的。
在《看不见的契约》中作者给我们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形象地阐述了阿德勒对于婚姻的契约经营法。
这本书的作者齐薇特·艾布拉姆森博士是一位专事家庭、伴侣和性治疗的心理学家。多年来,她在以色列热门电视节目《家庭关系》中提供指导和咨询,也就育儿、夫妻关系和性问题在《新消息报》上撰写问答专栏。
齐薇特·艾布拉姆森博士担任阿德勒研究所养育与伴侣关系学校和家庭与儿童治疗诊所负责人多年,并根据阿德勒理论开创了家庭治疗方法。另外,她还创建了提升伴侣关系的培训项目。
作者在书中引用64个经典真实案例案例,根据阿德勒理论十大原则,教给我们如何解决婚姻中的常见问题。她认为每一对伴侣之间,都有一份心理契约。它是双方在刚开始交往时“签”下的。两人之间出现的所有问题,都能通过改变契约来解决,而且改变的方法不止一种。
01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婚姻课有什么作用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年少恋爱时对爱充满期待与幻想。但婚姻有很多我们年少时并不知道的事。婚后的生活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会关心、干涉我们的生活,各种围绕孩子的吃喝拉睡的问题。
阿德勒认为我们之所以会被各种问题所牵制,是因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三个重要的事实。
这三个事实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现实,不能用一个人的想法去单方面解决问题。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最需要的就是合作。 在《看不见的契约》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每一对伴侣之间都有一份看不见的契约。它是夫妻双方在刚开始交往时“签”下的,详细规定了在未来的相处中各自将付出什么、得到什么以及责任如何分配。
当夫妻之间出现矛盾、争吵、婚外恋……等各种问题时,就说明两人之间的伴侣契约出问题了。好消息是,伴侣契约是可以改变的。而且,根据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改变的方法不止一。
02 好契约成就好合作,造就美满婚姻
话说回来,如果好契约造就美满婚姻,那么这个契约也可能有失衡的一天。在当今社会,很多家庭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了解决老人无法在身边照看孩子的社会问题等等,夫妻双方必须分工合作。
总要有一方来主要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另一方则负责赚钱养家等。两种工作分工不同,但对家庭的贡献不分高低。如果这方面合作平衡得很好,俩人就不容易因为孩子和老人的问题感情不睦,因为大家的目标一致,而不是站在所谓的“道德高地”对其中一方做评判,这样家庭成员关系反而更加亲密。
所以合作不单单是为了夫妻双方的利益,其实也是为了社会的利益。我们都知道,如果家庭不和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会饱受摧残,他们的未来也将会令人担忧。
同时,从小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整个大家庭乃至社会来说,都是有重大意义。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大多数都淹没在了家庭生活的鸡毛蒜皮中。在《看不见的契约》这本书中有一章提到的是家庭中的“战争”。
为什么实现和谐相处困难重重?她认为我们需要知道的底层逻辑就是,人特别缺乏两种东西:伴侣相容力和自尊。其实每个人看待同一件事物的想法不尽相同,夫妻也不例外,但是他们有时候更容易掉进一个争斗的陷阱,于是战争不可避免地就爆发了。不管是谁赢谁输结果都是两败俱伤。其实这场战争是可以避免或停止的,我把方法暂且总结为3个词:平等,负责,信任。
03 遇到生活中的“灵魂伴侣”怎么办?
现实生活会影响人们对灵魂伴侣的寻找,其结果如何,其实不必太介怀,正如徐志摩所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难道找不到灵魂伴侣就不结婚了吗?当然不是。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两个家庭的事,还是社会的大事。
我们丝毫不怀疑灵魂伴侣的存在,但是灵魂伴侣可以是很好的朋友,阿德勒说过:你身上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对此做些什么。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所以我们拥有独立性。
对于这一事实的深刻认识能让我们看清个体之间的界限,虽然我们无法命令别人怎么做,但我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正如徐志摩一样,远渡重洋后,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林徽因。遗憾的是:林徽因拒绝了他,最后他俩也没能在一起,这是因为他们都生活在现实里。
阿德勒在其经典著作《自卑与超越》中,就单独列出一章来讲述了“爱情与婚姻”,他认为,爱情与婚姻是平等的合作关系,男女双方承担同等的责任。阿德勒的这个观点,即使是在今天,也有其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很多大龄青年以及婚姻不和谐的家庭来说。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有关系就约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契约。作者给我们提供了阿德勒对此所做的总结:
04 说在最后
阿德勒说“美好的婚姻是我们养育人类未来一代的最好方法。”
事实上,不管你是否步入婚姻的殿堂,都可以试着看看《看不见的契约》,它是基于“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婚姻课,给出了对爱情和婚姻的另一种阐述,通过大量的案例向我们阐明婚姻的本质。
看完后或许你的观念会有所改变,又或许会帮助你更好地经营爱情和婚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
《看不见的契约》读后感(六):你觉得伴侣关系是你主动选择的结果吗?
生活里,太多人面对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会带着一份委屈说道,都是对方逼的,我是无辜的,那一幕幕的画面或言语,让人感觉到既可怜又可悲,然而事实上真的如ta所说的那样吗?
在根据“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婚姻课,有针对性地提出分析,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情感专栏的回复,来自奇薇特艾布拉姆森所著《看不见的契约》,她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阿德勒的理论要点和她咨询背后的思考过程,我们通过理解和梳理她的思考过程也能够有所启发,从而学会独立运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对此,作者在这样的写下了书籍的内容,对此我们来一探究竟,关于亲密关系,我们如何从建立,遭遇困难,直到解体的过程里,去看见如何把日子过下去,过得更好,以及在必要时决定自己是否延续这一关系。
我们常常会觉得明明原先相遇的时候彼此都那么契合,为何在时间的推移中,彼此有着太多的“误差”,这其中的彼此偏离原先的感觉,让人觉得那么困惑,为何随着时间推移,彼此就变化的那么不合意了呢?
在彼此磕磕碰碰中,我们有人经历了碰撞之后进入了更美好的状态,有人就此解体,在我们了解亲密关系的不同状态和过程能够让我们了解它可能会经历的阶段,然而为何会有这样远离甜蜜期的其他阶段呢?
在这个疑问下我们不得不提到伴侣契约,在我们初开始相遇的时候,彼此的契合,就形成一个平衡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彼此都是满意的,就好像形成一个圆一样,契合而圆满,然而这其中彼此并不是完全对应的百分之五十的半圆,而有可能是并不完全平均的半圆,于是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契合的部分,或是继续生长,或是继续缺失,而原先契合的圆形开始变化了。
这个时候我们的碰撞与磨合开始了,这其中涉及的就是书籍中所提及的隐含契约,最初彼此默认的那份契约已然不适合成长之后的彼此,而因着原先彼此相遇建立的无形契约,彼此若还延续原先自己无意识中形成的契约,则会出现太多的碰撞甚至争执。
这个过程中,如果彼此能够重新让原先的无形契约,逐渐明朗清晰,形成新的彼此认同的契约,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平衡的状态。那么那份无形契约,彼此是如何达成的呢?为何要说伴侣关系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呢?
在我们试图去理解彼此结成的隐含契约,其实某种层面上我们就是在更看清我们自己,毕竟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不明晰自己究竟有哪些隐含契约,比如在文中所提及的某个例子,有伴侣会在契约里写:“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条件是你必须待在家里。”
很多时候我们会想文中例子中所看见的,我们只看见契约的前半部分,却看不见后半部分,于是在过程中,会痛苦,会争执,甚至会觉得这原先美好的情感,怎么变得如此的窒息,这除了彼此在开始时并不曾真正明晰彼此的隐含契约是什么,也是没有看清并懂得自己要的是什么。
因此很多亲密关系,在这样的过程中,觉得愈加苦痛,有时甚至觉得这简直像是欺骗一样,甚至很多人还会觉得之前的自己怎么像昏了头一样要和这个人在一起。
事实上,正如书籍中所说的:“责任不对等的契约都不是好契约,关系的破裂只是早晚的事”
而在理解这个原则里,除了去了解彼此究竟有哪些契约,同时更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契约,在明晰这些契约的过程里,我们会对自己理解得更清晰。书中众多详实的案例给了我们太多的梳理,比起单纯理论的讲解,那一份份具体场景的描述,和针对性地解答,让我们可以从中获益匪浅。
在理性上我们都知道伴侣一定是我们所主动选择的,即便很多时候看似冥冥之中的偶然,却在心理层面的深度剖析里,会让我们看见,原来我们选择的伴侣正是那个在我们看来能帮助我们实现价值感的人。
对于为什么我们会主动选择这个伴侣,在书中还说了择偶的另一大依据是:“对方是否具有自身所缺乏的某种特质。”
在书中有对这些结论的众多具体案例的验证,他们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真实的人的来信倾诉,在其中我们能够看到太多共鸣的事件,我们在与伴侣相处里,盖被子在内心“签”下一份心理契约,规定各自需要给予什么,以及得到什么,比如归属感,爱,信任等,这些都是在生活中我们彼此会因着各自的需要而去期望对方给予的。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彼此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面对这份心理契约,则决定了彼此关系的走向,是积极地相互去成长应对,还是彼此抨击指责,会有不同的结果,而我们都知道积极地共同成长才是可行的,那为什么我们会彼此抨击指责呢?
这就不仅涉及到彼此原先形成的行为模式,还有彼此并不清晰地知道自己隐含的心理契约是什么,这也是为何人们会因为这份不懂得而发生争执,理解与懂得彼此是一段关系必备的需求。
对于冲突的解决,书中也给我们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案,大致如下:
1、双方相互尊重
2、找出问题所在
3、达成协议
4、分担责任
这4个简单的步骤,却在无数个案例中需要我们彼此去领悟属于自己的行动力,如此才能真正地去达到彼此的和睦,与自我的和解。
《看不见的契约》是一份能够让我们有所对照和反思的详细案例集,也是一份对婚姻理论原则的应用事件应对,包含了众多的问题与现象呈现,也集合了众多解决方案和应对答复,从中我们所能收获的并不仅仅是一份理论,更是众多生动可行的实操归纳,愿你我在其中获得生活与人际关系互动的改善与成长,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