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读后感摘抄

发布者:印象的奇遇 2022-2-2 05:23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是一本由杨照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读后感(一):与这本书内容无关,记录下自己的心理

之前遇到了一个女生,和她聊天听她说她喜欢听别人讲历史故事,然后就读了这套书。虽然没在这本书中读到什么历史故事,但对中国的历史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

我在认识她的两个月之后不出意外的失败了,她说我不太成熟。本来还能做做朋友重新来过的,但也不知啥原因,可能我那时情绪波动大,我多说了她几句坏话,她就再也不理我呢。

事后给她发消息也不理我,那几天心情极度痛苦。现在距离那时差不多一个月呢,明天是除夕,给她发消息试试吧。要是她能理我那之前的痛苦也就不足为道呢,我最近还学了一门乐器,多少希望她对我的看法能有所改观吧。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读后感(二):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本书是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4辑全13册)图书的第九册<分裂与互动> 。作者杨照,历史学家,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兼修考古学和人类学,入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研究所,为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师从张光直先生和杜维明先生,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人类学。曾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兼任多所大学讲师,后以历史学术普及和历史写作为重心。杨照现任台湾诚品讲堂与敏隆讲堂讲师,常年开设一系列关于中国历史和中国经典的课程,他的历史创作延续吕思勉、钱穆的治学和教学路径,将艰深而丰富的学术成果以生动通俗的方式传达给大众读者。

从作者的序言中可以看到这套丛书的写作初衷有两个。首先,作者是受钱穆先生的启发,希望能够以自己对历史的研究结果和认知侧重来独立完成一部中国通史。这部著作将从众多的史料中,有意识、有原则的选择部分内容,讲述如何认识中国历史,遵循“通古今之变”因果模式的道理。其次,本书定位于“重新认识”。通过学校教育或普通传媒,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的基本常识和刻板印象。作者在叙述时会优先考虑史料或史学研究上扎实可信,但却和一般常识、刻板印象不相合甚至相违背的部分。让读者检验自己以为的中国历史和事实史料及史学研究所呈现的差距。一般的史学图书,更多的是讲What——历史发生了什么。但作者希望读者深入探究How和Why——如何发生的,为什么发生。

本书作为系列的第九册,<分裂与互动>讲述的是宋元时期的中国,全书共分为十讲。

第一讲,宋朝士人与皇帝的关系 第二讲,北宋的变法与党争 第三讲 从北宋到南宋 第四讲 宋代的城市生活 第五讲 宋代古文运动 第六讲 重读宋诗 第七讲 重读宋词 第八讲 辽、西夏与金 第九讲 草原风云 第十讲 宋元之际

这本书与其他以叙述事件为主的史书相比,更侧重解释历史事件与其背后因果关系,意在梳理一条中国历史乃至中国文化的清晰脉络。以第一讲“宋朝士人与皇帝的关系”为例,大家对宋代的印象就是积弱不振,重文轻武政策是政治失败的根源。

然而事实上有一些认知需要给大家补充:第一,重文轻武是宋朝的长期政策,被赵匡胤写入“家法”中,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希望彻底解决武人乱国的问题,同时该政策也确实解决了过往朝代藩镇割据的乱象,并促进了中国辉煌的文人文化。第二,大家评价宋代的失败是以战胜和扩张为衡量标准,所以看不到重文轻武的正面价值,同时作为朝代的开创者宋太祖看到前朝太多的失败案例,所以其当朝后必然要采取不同以往的做法来避免自己重蹈覆辙,所以这也是有情可原的。

这部《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阅读下来非常舒适流畅,在专业深度上恰到好处,通俗易懂又非简单的事件罗列。历史书籍的阅读就是需要从多维度,多角度的去了解和验证,也许杨照的中国史不是最权威的,但阅读的畅快感和收获一点都不会少。从重新认识中国史的角度,杨老师的论点给了我很多启发。推荐阅读。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读后感(三):历史上的“无效”努力?王安石变法。

先讲一个笑话,现在X音、微博上到处流行着“无效”论,无效减肥,无效学习等等,现代人看到“无效”两个字总会不由得陷入焦虑,以至于某天我甚至看到了如文题一样的总结性言论,诚然该说法只是博君一笑,给王公的变法套个现代的说法,且我们在历史书上已经被宋朝的“党争”相关知识点折磨的焦头烂额,对于这段历史肯定有个基本的概念……

王公千古,苏仙千古……

这本杨照先生的《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已经进入了第9册,本册的重点集中在了我大宋朝(市井生活,古文运动,变法党争等等)如果你和我一样对于宋朝有兴趣,这本必入手。

当然随书也附赠了可以扫码免费听的杨照《重述中国历史》,在书里,杨照先生反复强调自己为什么写史,作者强调自己想要给大家建立一个“通古今之变”的模式去了解历史,简明扼要的说就是——摒弃固有的刻板印象,从一个全新的,不同的,或微观,或宏观的角度去了解历史。历史是多元的,她不应该像是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而是需要我们去用独立思考的眼光,去审视,去靠近。

冯骥才先生也一直说过他的历史观,读史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过去,只有认识了过去,才能了解未来。所以作为历史学爱好者,还是非常推荐大家去阅读本册的,安安静静泡一杯茶,每一章都轻轻松松的读完,PS本书的阅读体验真的很好。

OK现在进入正题,看看历史上的无效努力,王安石变法。(王公:QAQ)

这里不讨论严肃的东西,只是说一些有意思的Tips。

历史书上关于这场变法写的很简单,字越少事儿越重的那种。1069年,宋神宗赵顼和大臣王安石二人君臣相惜,展开了一场然并卵的改革动作,涵盖政治、军事、社会从1069到1085神宗去世,声势浩大,结局emmmmm……

书的一开始,就详细的分析了北宋朝“重文轻武”的历史由来(小孩子都知道的五只鸡和三只兔不能加起来变成“八只鸡兔”,宋朝人竟然不知道),其实现在大众对于宋朝的评价其实也普遍都是这样,“积弱不振”,整天搞一些党争,不好好发展军备,看吧,我们近代史的耻辱和失败,原来是宋朝背锅!(明精狂喜)。不过杨照先生对于这一点却让我们审视的去看待,是的,从衡量一个朝代好坏的标准很多,但是近代的耻辱历史,让我们产生的挫折心情的投射下,对外关系,武力扩张等等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因素,这样的规则下,汉唐奥利给,宋朝就成了老八……输家之中的输家。

所以这里我们就要摒弃固有刻板印象,不应该忽略宋朝的文华活力和成就。

接着,聊一聊绕不开的“党争”,一切的根源是由于“新就业”的神宗赵顼,小赵是一个年轻气盛的皇帝,他问前朝老臣富弼该如何治理天下,富弼回答“二十年不用兵”。

How dare you!小赵无法接受这种保守退缩的态度,要做一个强势的皇帝,就势必需要一个强势的宰相,于是王安石出现了。不过对外,1081、1082年的两次对西夏的用兵失败,也彻底浇灭了宋朝对外军事企图。对内,北宋政治上是士人与皇帝共治,士人集团的力量和皇权平行。历史上,皇权并不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抬高士人地位,贬抑武人。在宋朝,没有门第、寒门的区别,更多的是“意见大于身份,这也是在宋代,党争取得了前所未有合法性的源头。

最后,来了来了,看看神宗时期的保守党和改革党。改革党,也是叫做旧党,坚持的是以不变应万变,这一派势力根深蒂固,以一己之力对抗肯定是蚍蜉撼大树。但是当时由于北宋科考制度的特殊性,大部分北宋的公务员都是在熬资历,所以老的肯定希望旧的待遇,等着媳妇熬成婆的那一天,但是这样的政治环境,对于新考录的公务员肯定是最不公平的。

Anyway,年轻人来到了体制内,前途遥遥无期,不拘一格降人才更是天方夜谭,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想要有所作为,必然要对抗一个井然森严的庞大集团,必然要成为改革派。所以旧党(富弼)VS新党(王安石)的局面形成。当然了,神宗小赵肯定是支持新党的,不过等他去世后,旧党就又重新掌控局面了。

表面上看起来,王公这几年的时光真的错付了,不过深层次的分析,这次改革变法也只是字面意义的无效,它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照先生认为,变法失败的根源,还是来自于北宋思想者的“目的性”发达,“工具性”更不上的问题。王公的改革理念具有超前性,但是政策却是当时的官僚执行不能的。

所以“目的”的正当性无法改变“手段”的不当,需知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这也是北宋政治失败的原因,也是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读后感(四):杨照:学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学What,而是探究How和Why

最早听杨照在看理想他经「百家通读经典」,男性台湾腔的慢言丝语,对现代信息求速求hight点的音视效果是一个静思的冲击,带有治愈的效果。

有一些深沉的东西,并不适合高效的符号,譬如文学经典需要读者慢火细熬,中华历史需要华人静心深思。

如果家有初高中生,强烈推荐中信出版这套《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13本,杨照写的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

我们大部分人学历史都是从初中历史课本上开始,按照朝代顺序了解中国五千年的史变,初中只有六个个学期,写在六本教科书里,只好压缩成及简易的文字简史。

而从简单的课文上出现大量的辨思问答题,就促就了大量的标准答案,时间、地名、年代、措施,以及产生因素、对后世影响、成与败的原因,固定的模板答案,造成了刻板印象。

我们中很多人不喜欢读史,就是有过年少时死记硬背,机械无趣的背史方式。现在已经有很多家长和孩子,利用课外读物是补充科教书以外的,历史观点转换,有趣有料的,都会使得每段历史事件和人物丰富有骨感,激起发掘历史的欲望。

杨照的这一套书“通史”很大意义上更适合初高中生作为补充教材的读物,如讲宋代这本,他挑选的110个小课题,都是与一般常识和刻板印象有一些出入的主题,他在以史料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趣有突破性的历史知识和观点,取代传统旧说法。

重新认识,既然是“重新”,就是有针对性地颠覆。譬如大多数人对宋朝“重文轻武”有一种鄙视,恨铁不成高的藐视宋朝皇帝,尤其针对汉朝和唐朝的强兵强将对比,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憎恨懦弱的宋朝?

不平等条约、守势纳献,追其情绪根源,恐怕是清朝后期的受到西方势力侵略,让我们感受到对外关系上有受辱的自卑感投射。

如果客观地回到宋朝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宋太祖取代后周当上皇帝,他的目的就是想颠覆他们暂短的统治,如何使得朝代长命?他唯有尝试新的做法,才有可能颠覆短命的悲哀。

这个角度才客观去理解“重文轻武”就会更好地接纳这个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而不是一味地看到狄青的悲凉去影响对整个宋朝的政绩。

打破历史教育体制要求背诵和默写的“标准答案”,重新点燃大家对历史的好奇心。

可是这些有趣的看法却迟迟没有进入大众的历史常识当中,以至于现如今大多数人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还是囿于帝王将相的故事、王朝更迭的讲述,把故事当做事实,却不知道这些事情如何发生以及为何发生,无助于从历史当中理解人行为的多样性以及个体和集体行为逻辑。

另一方面,人们还常常误以为历史有趣的地方不过就是古为今用,因此抱着一颗功利心学习历史,却错过了其中的真正乐趣。

杨照不管是讲经典文学,还是通史,他都一直强调,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思想应该被广大读者所认知,“通”在于一个有意义的观点,帮助读者从历史中看出特殊的贯通变化,是一家之言,是众多观点中的一种,借以历史的叙述与分析表达。

而历史是不同的史学家研究出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我们学历史就该抱着多维了解,保持信息输入,有独立的思考空间,有思辨能力,这次才是学习历史的乐趣。

如果历史就是一套固定的东西,一个标准答案。 仅限于教育体制里所学的历史,根深蒂固地认为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明确知道的事情,历史品味完全被打坏了,甚至认为历史很烦很讨厌,只能背诵,怎么会觉得有趣呢?

很喜欢杨照在开头提出的学史立场:

就会发现发掘事实陈述背后的因由,就会发现历史有趣的地方就是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03 做个“中间读者”,对历史抱有好奇

除了青少年读者,杨照提到了他的这一套书面向的主要群体是“中间读者”。所谓“中间读者”就是有一定知识基础,并接受知识弹性度比较大,吸收史学家的知识成果,但能够有主动阅读能力与思考能力的读者。

现代知识传播正在压缩追求高效,“三分钟懂得宋朝历史”,“十个答案让你了解宋朝”等等类似的课程比比皆是,久而久之听众和读者就养成了听了什么就相信什么的懒惰习惯,看似高效而简单。

但杨照的写书方式,是讨论各种不同的说法,大部分人不习惯或者不享受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会说,你把发生什么事情告诉我们,而且讲得很有趣就好了,讲那么多问题干什么?

我们太习惯在过去两千年中寻找类似的东西,忘掉了过程中有很多差异的部分。像宋朝部分,杨照更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因由,特定环境,譬如“西昆体”为何盛行?为什么宋代会出现第二次古文运动,甚至比唐朝更浩大?为什么唐朝的“城”与宋朝“城”截然不同?

一次次问题探讨不是以事件的成败而定,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以背景探究细节,在头脑中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对比升级,甚至是质疑,促进知识的吸收和思辨。

杨照希望自己也能够在接近无穷多的历史材料当中,有意识、有原则地挑选出一部分,讲好如何认识中国历史的故事。

写在最后

讲述“中国通史”的经验让杨照在十年的时间里写成了13卷册的《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这套书并非是基础的讲义,因为大部分基础历史是通俗的尝试,对“中间读者”也就是有基础的读者,不需要和你讲谁是王安石变法是什么,而是说讲解王安石变法这件事我们今天的认识和理解是什么。

历史和故事是有差别的,历史有很多东西是推理,不适合当故事来讲。有时候,答案本身没有那么重要,问问题、从问题出发寻找答案的过程更重要。

杨照的治学态度与文学输出方式,恰巧符合了适合精神沉淀的背景。

作者介绍:荣荣

每本书都认真读过,写书评,推荐好书!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 读《陈云传》

    读《陈云传》

    四月十日所买的三本书其中一本就是《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这国内第一本详细介绍陈云身世、生平、业绩和思想的纪实文学作品。还是简称《陈云全传》比较顺口一些。这

    07-24

  • 新闻杂谈(73)-在下觉得吧,总书记和核心应是统一体。“三位一体 ...

    新闻杂谈(73)-在下觉得吧,总书记和核心应是统一体。“三位一

    原标题:从五大坐标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2013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新中国的创建立下的

    07-24

  • 命盘 | 阿娇离婚:离婚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命盘 | 阿娇离婚:离婚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阿娇离婚了。得知这个消息时,是一位读者告诉我的。她和我说:你说阿娇是不是可怜人呢?之前遭遇了艳照门这么毁灭性事件,好不容易重振旗鼓走向婚姻殿堂,现在又落了离婚的

    07-20

  • 难忘的党支部大会

    难忘的党支部大会

    难忘的党支部大会 1989年5月,五冶机关生产系统党支部召开了支部大会,在会上讨论通过了我的入党申请。 我记得我的第一次入党申请是在1973年春天,在五冶机修厂铸造车间

    07-16

  •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文案:他是少年成名的元帅,驰骋沙场,威名赫赫。 她是长于市井的姑娘,温柔可亲,手巧人美。 小城初次相遇,他就把她看进了眼

    07-15

  •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7月14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泗海承风支教队队员前往“微爱·泗水超市”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的清凉物资,三名负责队员分工明确、做事高效,顺利地完成了“清风化暑”项目

    07-15

  •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2022年7月7日,“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赴湛江市赤坎区银球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将分

    07-15

  •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以当地盛产的陶泥和稻草为材料,后经着色而成。吴川泥塑一般以人物造型为主,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三绝”之一。 为进

    07-15

  •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来到杨柑镇布政村开展调研活动,旨在以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布政村火龙果产业的实际发展

    07-15

  • 社会实践心得5

    社会实践心得5

    昨晚带队老师和我们开了小短会,他提到了当地的农作物如何走出湛江、如何走到全国还有现在这边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还有他的一个好朋友开厂遇到的包装袋风格、包装规格、菠

    07-15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