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是一本由朱墨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姐妹》读后感(一):《姐妹》
这本书的名字《姐妹》很吸引我,因为我有一个比我大九岁的姐姐,书中两姐妹相差八岁。但妹妹和姐姐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让人感慨!虽然还没有看完这本书,但看到其中p80妹妹写给姐姐的这封信时我直接破防了,想起小时候过年时,堂姐堂弟一大家子人去给爷爷奶奶拜年时的热闹景象,每个人孩子必须要磕头才算拜年,爷爷笑眯眯的给我们那个孩子发10压岁钱
《姐妹》读后感(二):都值得被歌颂
因为喜欢巴比伦恋人这部剧,看到这剧的制片人出书了,赶紧买来看,果然一如期望中的真实又细腻。书中姐妹俩都有自己的不幸,原生家庭的残缺导致她们自己的生活和情感都有些极端,但她们仍然比大多数人都幸运,因为她们有彼此,姐妹二人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相互成就,用自己最成熟丰满的那一部分人生经历,去丰富和弥补对方缺失的那部分人生,最终两个人都得到了救赎,是一个美满的故事。现实中,很多人没有这份幸运,没有一个能和自己肝胆相照的姐妹,来跟自己分享另一种人生。一端是生活情感孩子,另一端是工作事业,天平的两端孰轻孰重,如何平衡,依然是众多普通女性绕不开的难题。于是,更多的依然是在家庭中一地鸡毛和事业上高不成低不就的普罗大众。全书读完,被姐妹俩真挚的情感和毫无保留的爱所深深感动。人生很短,不管是怎样的生活,只要为了实现自己梦想去努力拼搏了,就都值得被歌颂,不是么?
《姐妹》读后感(三):在异乡和家乡努力的女孩子们,都要好好的。
开年的第五本,是墨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姐妹》。
和墨墨在彼此的职业生涯起步阶段相识,那也是电影行业最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代。她26岁就成了当时最头部电影公司的宣传总监,后来又去英国最好的大学之一UCL读书,再后来她做了口碑特别好的《我的巴比伦恋人》……
她在我的印象里,永远是战无不胜凌厉果敢,小小的个子踩着10厘米的高跟鞋,在几千人的活动现场也指挥若定;但看这本书,我会猜想,她其实也是会有很柔弱和无助的时刻吧。她把“家人”这件事情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痛,用姐姐和妹妹的故事书写了出来。
看这本书的感觉是特别丰富的:姐姐的职场杀伐里,有很多情节都会瞬间让我会心莞尔,想起那些年、那些公司、那些人;而妹妹的婚姻困境中,想要冲破天生性格弱点的点滴努力,姐妹俩在不同人生方向狂奔后的彼此温暖,又让我瞬间心疼,想要抱抱她俩。
但最高兴的,是看完整个故事,我知道书里的姐姐和妹妹都已经实现了对自己所选的人生轨迹的自洽,现在内心非常平静、满足。
这比什么都重要。
希望每一个在异乡、家乡努力的女孩子们,都能好好的。
《姐妹》读后感(四):姐妹,就是替你过另一种人生的自己!
一本《山茶文具店》曾一度勾起我对书信往来的情结。今次,这本《姐妹》再度让我对“写信”这件事产生了一种谜之情怀。 陶姜陶然两姐妹,其实代表的是女性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姐姐是独自北漂,闯荡大都市看到大世界的人,是职场上坚强独立杀伐果决的女强人,却是在情感上冷漠,迟迟遇不到真爱的那一个; 妹妹是蜗居县城,家长里短只求婚姻幸福的人,是一门心思经营家庭,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小女人,却是在个人事业上无欲无求的那一个。 8岁的年龄差,父母的婚变离异,本该有着难以逾越鸿沟的两姐妹,却在作者的笔下通过“写信”这样的方式,让不同轨迹上的两种人生,有了相互端详,彼此了解,深切体会的交互感。 多年来的邮件往来,更像是血缘这一无形纽带的外化形式,将性格迥异、追求相反的两姐妹紧紧捆绑在一起,一路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和蜕变。 姐姐从决然不近人情,慢慢变得柔软而贴近生活本质;妹妹从一地鸡毛的生活中,逐渐变得笃定而拥有智慧。这是姐妹间相互依存、相互鼓励、相互影响的结果。 两人虽相隔两地,而彼此间的惺惺相惜,让曾经受父母情感决裂伤害的两颗心,始终紧紧相连,彼此取暖。 一口气看完这本书,我并没有感动到落泪,而正是这种平凡细碎的生活细节,和姐妹间的精神支持,让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股温热的暖流,让这个冬日没那么寒冷。 温暖摘录: 面对今后的生活,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强硬起来,或者至少聪明起来。 在这件事情上,我没有用到勇气,只用到了直觉。 我们需要感情,并不代表我们没出息;渴望维护家庭,也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正因为我们都没体会过彼此的人生,所以不能随意下判断去否定别人的辛苦。 家人就是在日常生活里让你受苦的人,但当你真正受难的时候,也只有他们是会毫不犹豫站出来,尽全力保护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