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之下》是一本由[美] 托马斯·M.尼森著作,后浪丨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面之下》读后感(一):海面之下,隐藏的是无限生机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大!首先是这本书的尺寸真的是超级大,不逊于后浪大学堂系列的大部头;另外这本书里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书里涉及的不仅仅是“ 海面以下的海洋生物”,同时也囊括了海洋气候、环境、生态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点,可谓是包罗万象并且通俗易懂,对于生活在海滨城市的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棒的科普书籍。 这本书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对书中插图进行上色。通过涂色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书中的内容,融合了趣味性和知识性。
《海面之下》读后感(二):认识海上生物的最佳科普书
《海面之下》:认识海上生物的最佳科普书
冬天的大海与夏天的大海有什么不同?
潮汐受全球气候影响吗?
海面上的鸟类与什么最亲近?
深海海底都生长着什么生物?
海洋深处的植物与动物如何生存?
海洋生物们如何共生?
这些看上去简单的问题,都能从今天这本《海面之下》找到答案。书本名字是《海面之下》,读起来像是站在海边,感受着海风的温度观察,沙滩,贝壳,海鸟,再深入海里,遇见浅水鱼类和植物,再深入海底,观察海洋生物的一次旅行,一次研究,一次学习。
书本封面
读书名《海面之下》,会以为这只是介绍海底生物,但作者投身其中,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每一片海域都孕育着生命,从海岸到海底,从热带至冰川。海洋生物拥有绚丽、奇特的外貌,它们以有趣又匪夷所思的方式生活着。
《海面之下》是由旧金山州立大学海洋生物学教授托马斯M尼森根据其40余年经验和自身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生态学研究专业写成的。与以往科普书不同的是,这本科普书是作者和著名畅销书绘图作者温卡皮特合作,以一边专业介绍一边专业绘图的方式呈现给我们读者。左边科普专业知识,右边读者涂色。让非专业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降低枯燥程度,增强理解和记忆。
左边是科普专业知识,右边是涂色区域
我选一部分我最感兴趣的共生现象来介绍一下
1、气候与生物的影响与生存
著名的厄尔尼诺现象增加,是全球变暖的表现之一。厄尔尼诺现象一旦来临,在全球范围内,上升流消失,表层海水温度升高,依赖上升流提供营养物质的食物链也就此瓦解。这意味着渔获量的减少。所谓的食物链,即在北半球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俄勒冈州,以及南半球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地区,成群的食浮游生物鱼类,如鳀鱼和沙丁鱼,能够受到上升流提供的浮游生物盛宴。而这些鱼类被体型更大的鱼类海洋鸟类和哺乳动物捕食。而最后,人类也是更大的获益者。
但厄尔尼诺现象的来临,不仅是表现在上升流的减少,一些常年干燥的区域,可能经历季风带来的降雨。热带台风、飓风,以及强暴风雪也可能席卷这些不曾遭遇恶劣天气的地区。所以,科学家们运用浮标和卫星来研究南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风速、风向以及表层海水的温度,以便厄尔尼诺现象再次来临,好做好准备。
2、互利共生
有些生物是靠互相提供养分来生存的,比如那些与藻类共生的无脊椎动物。这很像我们人与人之间的邻居关系,也像公司领导与职员的关系。你为我提供养分,我给你遮风挡雨。例如绿海天牛和松藻属。还有清洁虾和清洁鱼。这里我理解到,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的使命。清洁虾和清洁鱼,它们的生存使命,就是为鱼类清洁寄生虫。
所以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大自然的神奇,每一种生物的生存,必然有它的使命。而人类的智慧也是无穷尽,不禁让人感叹。你想,研究海洋之下,宇宙之外,凝结了多少人类的智慧,又付出了多少研究人员的心血。可敬,可叹!
《海面之下》读后感(三):科普大书,不仅是尺寸,更是有意思的涂色大书
科普大书,不仅是尺寸,更是有意思的涂色大书
星辰与大海,向来是人类对这个世界向往的两个大领域。于是,我们不断发展科技,飞机、飞船、宇宙舰艇、空间站……我们不断向太空进发,许许多多的富有想象力的书籍和电影向我们展示一个精彩的未知世界。然而,对我们脚下的土地掩盖下的海洋,我们却似乎甚少了解,也许对鱼类的生活头头是道,也许对海洋的流向侃侃而谈,但是,对海面之下的世界,其实我们还是知之甚少。那么,我们要怎么了解海面之下的广袤世界呢?我认为,专业的科普是必须的,当然,如果可以用趣味生动的形式来展示那就更好了。比如,采用涂色书,当然,对涂色书而言,《秘密花园》肯定榜上有名。这些涂色书对孩子的吸引力很大,也许能够在涂色的基础上加上科普,那么就完美了。嗯,你还别说,这样的书籍也还真的有,《海面之下:海洋生物形态图鉴》就是这样类型的书籍。
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 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毕竟,作为一个孩子喜欢的书籍,必然是五颜六色的丰富色泽才是最喜欢,但是在这本书翻开的时候,我就知道,原来他的重点不仅仅只是绘图,更是一本可以跟着一起探索的科普读物。专业科普+涂色指南=快速记忆,有海洋生物学家的精心讲解,也有科学绘画领域内的大师为之做对应的插图,这样的一本书籍,完全是科普+绘本嘛,看起来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不妨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是大尺寸的书籍,如果你愿意,可以将这本书完全地展开,而且设计的时候很巧妙,不是单页内容的折叠,而是多重图象和解析布置排列,在对应的内容里,不仅有一部分的绘图展示,而且还有不同的画面呈现。单一一页从另一边展开,而另一个截图面就可以完美地衔接了上一页的的内容。你看,以海洋的广袤无垠和深邃,是不是配得上这么一种精彩的呈现呢?
其次是内容的博大,书里涉及的不仅仅是“ 海面以下的海洋生物”,更是一系列与之对应的海洋生物的种种生活,比如以鱼类的生活为例,灰褐色的鲼鱼( bat ray)是彻彻底底的掘食者。然而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洋流从不同方向留来带来了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流向,于是洋流里带来的生命就显得很奇特的了。鲼鱼主要以双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坚硬得如同坦克一样的排列整齐的牙齿,要是有猎物被捕猎,那么这些牙齿必然就会轻而易举地碾碎这些坚硬的外壳。要是你也玩一下这本书,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从不同的角度绘制对应的内容,而且洋流的颜色,各种海洋生物的颜色也可以自己设计,按照图画中的解释好好布置就可以了哦。
其中,最有意思的当属加勒比海里生长的妪鳞飩,他们吃的一般是无脊椎动物,你可以选择色泽艳丽的水母,也可以选择白色磷虾,还有蓝色的贝壳做备选。而这种妪鳞飩一般体型较长,可以达到26厘米之长,其中颌短而坚硬,上下颌各伸出8颗类似门牙的牙齿。哈哈,看起来又是一个海洋猎杀者,看不出来的隐性杀手,却是许多无脊椎动物的天敌。
感觉做科普还是这样比较好玩,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涂色,也可以按照科普的内容来做适当的补充,还可以在绘制图画中学到相应的知识,真是一举多得。不妨也买一本来哦,既有趣又可以学到很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