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都说,高考是英语水平的巅峰。大一开始我的英语就一直处于裸奔的状态,除了应付英语课和assignment以外,忙不完的课程和竞赛几乎挤掉了英语的全部时间,所有学英语的理由在山一样的deadline前简直不堪一击。尽管如此,还是不得不承认即使偶尔有一个闲暇的下午,我都宁愿继续做着不着急的project或者码一码程序而不是翻开尘封的英语书背背单词。或许是仗着高中时英语还有一些底子,虽然这样裸奔,四六级还算差强人意,大英也拿到了不错的成绩。这样越是放纵就越是麻痹,觉得英语用不着花太多的时间去琢磨,轮到要用的时候语感都是自然而然的,现在回想,自我感觉太好总是很可怕的。
在沙河那样封闭的地方待久了慢慢有了外面世界的期待,渴望本科期间能有一段海外遨游的经历,于是语言成了一道必过的关卡。大二时我报名了大三初的一次托福(足足提前了八个月),应该说时间和精力上都足够哪怕从零开始准备了。大二下经历了一段最忙的时间,马上暑假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电赛的狂奔。终于新的日子开始了,那时候离托福还有50多天,我还是保持着无所谓不紧不慢的节奏。哪怕小站模考一塌糊涂,还是假惺惺地安慰自己反正到时候自然就好了。临近考前,下了决心搁起所有实习和project,开始抱佛脚的一周。到最后终于上了考场简直一脸懵逼,听说读写算是压着时间做完了,但答得狼狈不堪。结果那次托福成了一次重大的滑铁卢,习惯了突击然后差强人意地飘过的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英语是多么地微不足道,甚至怀疑起是否得放下出去看一看的想法了。
我仔细地想了想,觉得从没花时间去努力过,有什么理由奢求一个称心的结果呢,要是还侥幸地飘过甚至会更加鄙视英语的学习呢。于是咬咬牙又报了一次。这次虽然也没有花上很多的精力,但至少态度上我正视了,也开始了常规的学习和训练模拟。好的表达收集一下,错多的阅读多多琢磨,难的听力精听几遍,慢慢地告别急功近利的学习模式,静静体会英语水平在点滴积累中提升的乐趣。从一开始lecture通篇不知所云,到慢慢的跟上节奏,然后随着professor的思路去深入一个领域,这个过程真的妙不可言,语言学习这种表层的积累一点点地改变了我思维的习惯,我开始用托福考试所引导的方式去思考很多问题。最后成绩出了,超过了我对自己这努力的最好的预期,也如愿申上了想去的学校,算是无愧于付出吧。
语言的学习不用于数理和专业,这个过程没有很明确的目标:我要掌握什么知识点、要设计出达到什么指标的东西。习惯了工程思维的我们很容易无视点滴的琐碎的学习,但语言就是这样,量变带来质变,除了始于足下的跬步没有达成千里之行的捷径。你可以找到一个效率高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但不足以成为推托常规学习的借口。现在再拿起一篇paper,再不像以前那样断断续续对着有道来读了,即使有些生词读下来都非常流畅和自然,这也是托福留下的一个小小的惊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