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旅店》是一本由吴季著作,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球旅店》读后感(一):科学家的月球想象:硬核但不浪漫
月球是人类最早登陆探索的天体,也是古往今来文人才子吟咏的对象。在科幻小说的编年史中,关于月球的作品也不可胜数和火星人的主题并驾齐驱。我手中的《月球旅店》这本小册子就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幻小说。
作者吴季,是中科院国家科学中心研究院,担任过首席科学家、双星探测计划的设计师,也算是业内人士了。总的来说这部小书硬核但不浪漫,从文学价值上看并不高,也许未来对这部小书的评价不会过高,但从科学传播的角度看其自有一定的价值,对科学技术的描绘和畅想也都有本有源,非门外汉所能及,这是本书的优点。
小说中以两条线穿插的方式完成了故事,一条线是女主肖凌宇实际完成整个登月旅行的过程描写,而另一条线则是关于女主父亲肖家远从无到有一手创立登月商业化旅游的经历中陆陆续续解决的科学难题。有点类似于《流浪地球》里的温情叙事脉络。作者用小王子作为线索贯穿了整部小说,但对于父女俩的人物性格的塑造并不深入,很难说圆满。
小说的场景是未来面向的,月球旅行一开场就让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月球旅行社、月球的商业开发也许在未来成为可能。有关紧张尿尿的情节倒是有些意思,不过在月球上重力微弱,尿尿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月球旅店》读后感(二):《月球旅店》:女儿乘坐父亲设计的月球旅游线路前往月球旅行
如果有一天你得到了一张票,六天就可以去月球玩一趟,你去不?
当然去啊。何况这是一张700万元的票,即使有钱也很难抢得到位置。
《月球旅店》就是在月球上建的旅店,基于人类已经实现了到月球旅行的构想而展开的。小说主人公是肖家远和肖凌宇父女,肖家远在航天局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投身到商业航天领域,打算借助商业的力量来实现人类月球旅行的梦想。小说一开头已经到了十年后,肖凌宇乘坐着父亲他们设计好的路线准备去月球旅行,这一张票是父亲十年前就为她预定好的。只是父亲没法完成自己在月球旅行的愿望,让女儿来替他完成梦想。
作者吴军曾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和主人公肖家远有同样的背景,都是多年在一线航天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有深厚的航天科技素养,所以对于很了解要实现月球旅游必须解决三大技术难题:如何实现地月运输系统、通信系统和能源系统的构建。本书中也一步步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技术难题我们可以逐步攻克,且目前我们的技术已经很接近了,可是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而这个只有转向商用才有可能。
人类登上月球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说,这是一小步,也是人类航天事业的一大步,可是几十年过去了,却没有下一步,这是为什么呢?还是因为没有转成商用。只有有商业需求,有大量的经费投入研究,有民间的实际需求来推动,能盈利才能持续前进。这是肖家远退休后想投入商业航天的最初动机。
月亮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只是一个冰冷的星球,一颗地球的卫星,一个影响地球潮汐的最近的星球。月亮的寓意在我们东方文化是皎洁的、美好的。关于月亮有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流传下来,也有各种各样的名篇诗歌来赞美月亮。望月寄托了我们对故乡、故人的思念,对于中国人来说,登月并不只是航天意义上的。我们的飞船叫嫦娥,我们的飞天就像嫦娥飞天,不知道月亮上是否有玉兔在捣药,吴刚在砍树呢。我们也一直有登月的梦想,也实现了,那么,是否能实现到月球旅行的梦想呢?就像本书所写只需要六天就可以到月球玩一圈,可以在月球上欣赏我们的地球,可以看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生活的城市,我们的长城,高山,河流……不再是我们看着月球和星星,而是从其他星星上看地球,或许有朝一日还可以在其他星球看地球和月球和其他星球。
本书每一篇章都摘引了《小王子》的一句话,也许因为圣.埃克苏佩里本人就是飞行员,最早期的飞行员。小王子生活在一个小小的星球上B-612,那个小行星小的只能放下他一个人和一朵玫瑰花,他在上面能看到其他各种各样的小行星,有一天他来到了地球上,但是他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小行星上。就像肖家远所说,他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移民火星,而是为了回来建设地球,我们到月球旅行即可,但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的星球上来。
《月球旅店》读后感(三):科幻?浪漫?抑或科幻就是浪漫?
在我的学生时代,有幸参加过大学组织的的航天论坛讲座。在一次关于深空探索的讲座中,一位教授提到了一本书——一本讲人类如何登月并在月球建立根据地的小说。他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台下广大的本科生。大家和我一样,都是刚经历了十二年基础教育,从各自家乡背上行囊,为了一个航天梦想汇聚在一起的大学生。
转回身来,已经大学毕业,才有机会找来此书拜读。没错,正是吴老所作的《月球旅店》一书。
故事不长,也并不复杂。讲述了航天总师肖家远想在自己“退休”之前最后一次燃放光芒。在他的推动下,商业航天得到发展,尤其是奔月旅行这一个项目被开发到了极致。但是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享受到这一切。于是女儿肖凌宇代替父亲,完成了一次父亲心目中最完美的探月之旅,并且找到了父亲十年前留下的珍贵的那封信——在父亲用尽心血打造的月球旅店里。
从月球旅店眺望地球多是一件美事啊
文章的结构像一根麻花。整条故事线索是由《小王子》这本家喻户晓的小说串联起来,就像一根核心柱一般。肖家远和肖凌宇父女俩分别引领两个视角,围绕着核心柱盘旋叙事,互为补充。两条线看似各走各,实际上却给读者勾勒出故事全貌——不单单是十年后,也有十年前的种种。
看了一些人的短评,大家大多认为本文科幻有余,浪漫不足。我持相反观点。
何为浪漫?
为国工作一辈子的老科学家,从另一个领域推广航天。这,就是浪漫,科研人的浪漫。
肖家远最终选择离开总师岗位,让手下的新人多锻炼。但是自身又不是退休了事——事实上,那个时代的科学家都不怎么讲退休——而是投身于另一片净土。这是一条鲜有人迹的路。
为了让后人能一睹地球之美、一睹太空之奇,肖家远燃尽了自己的生命,搭建一座月球旅店。
可能由于自身就是航天征途上的一粒沙子,我对吴老文中的一些观点深表认同。比如民商航天部分。是时候,找机会引入商业航天,增加产业竞争力——这也是吴老文中所希望的。
家远,这是吴老笔下老科学家的名字。身在家中家何远可言?答曰,远在天边的梦想没有实现,那便是“家远”。身在地球,心在宇宙。这便是老科学家的浪漫所在。
凌宇,这是继承老父亲遗志踏上旅行的女儿的名字。前人呕心沥血所做,正是为了后人可以“凌宇”。这更是老科学家的浪漫所在。
浪漫,不只是感情戏,不只是爱情观。科学家们的浪漫有时候就这么直白可爱。
说到科幻方面。本小说不应该叫科幻,或许应该叫科普(狗头)。因为幻的太少了,幻的东西大多数只是时间问题。科的部分之所以硬核,因为他们真的太真实了。月地环绕轨道、液氢液氧发动机、卫星中继技术、光通信、资源再生利用……等等等等,可以算是基于当下的合理畅想。看得很过瘾,当作航天专业本科生的启蒙书籍也不为过。
留着吧,万一真能去了呢?
当然了,月球旅行如果能便宜点就好了,这么布尔乔亚的旅行实在是让人心动难以行动啊!
另,作此评时的前一日,是钱学森老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昨日知悉此事,赶紧将此文完成,用以祭奠、纪念、致敬以钱老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和为祖国航天事业献出一腔热血的前辈们。晚辈一定会迎头赶上的,漫漫星河,交给我们吧。
钱老的笔记
《月球旅店》读后感(四):科幻?浪漫?抑或科幻就是浪漫?
在我的学生时代,有幸参加过大学组织的的航天论坛讲座。在一次关于深空探索的讲座中,一位教授提到了一本书——一本讲人类如何登月并在月球建立根据地的小说。他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台下广大的本科生。大家和我一样,都是刚经历了十二年基础教育,从各自家乡背上行囊,为了一个航天梦想汇聚在一起的大学生。
转回身来,已经大学毕业,才有机会找来此书拜读。没错,正是吴老所作的《月球旅店》一书。
故事不长,也并不复杂。讲述了航天总师肖家远想在自己“退休”之前最后一次燃放光芒。在他的推动下,商业航天得到发展,尤其是奔月旅行这一个项目被开发到了极致。但是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享受到这一切。于是女儿肖凌宇代替父亲,完成了一次父亲心目中最完美的探月之旅,并且找到了父亲十年前留下的珍贵的那封信——在父亲用尽心血打造的月球旅店里。
从月球旅店眺望地球多是一件美事啊
文章的结构像一根麻花。整条故事线索是由《小王子》这本家喻户晓的小说串联起来,就像一根核心柱一般。肖家远和肖凌宇父女俩分别引领两个视角,围绕着核心柱盘旋叙事,互为补充。两条线看似各走各,实际上却给读者勾勒出故事全貌——不单单是十年后,也有十年前的种种。
看了一些人的短评,大家大多认为本文科幻有余,浪漫不足。我持相反观点。
何为浪漫?
为国工作一辈子的老科学家,从另一个领域推广航天。这,就是浪漫,科研人的浪漫。
肖家远最终选择离开总师岗位,让手下的新人多锻炼。但是自身又不是退休了事——事实上,那个时代的科学家都不怎么讲退休——而是投身于另一片净土。这是一条鲜有人迹的路。
为了让后人能一睹地球之美、一睹太空之奇,肖家远燃尽了自己的生命,搭建一座月球旅店。
可能由于自身就是航天征途上的一粒沙子,我对吴老文中的一些观点深表认同。比如民商航天部分。是时候,找机会引入商业航天,增加产业竞争力——这也是吴老文中所希望的。
家远,这是吴老笔下老科学家的名字。身在家中家何远可言?答曰,远在天边的梦想没有实现,那便是“家远”。身在地球,心在宇宙。这便是老科学家的浪漫所在。
凌宇,这是继承老父亲遗志踏上旅行的女儿的名字。前人呕心沥血所做,正是为了后人可以“凌宇”。这更是老科学家的浪漫所在。
浪漫,不只是感情戏,不只是爱情观。科学家们的浪漫有时候就这么直白可爱。
说到科幻方面。本小说不应该叫科幻,或许应该叫科普(狗头)。因为幻的太少了,幻的东西大多数只是时间问题。科的部分之所以硬核,因为他们真的太真实了。月地环绕轨道、液氢液氧发动机、卫星中继技术、光通信、资源再生利用……等等等等,可以算是基于当下的合理畅想。看得很过瘾,当作航天专业本科生的启蒙书籍也不为过。
留着吧,万一真能去了呢?
当然了,月球旅行如果能便宜点就好了,这么布尔乔亚的旅行实在是让人心动难以行动啊!
另,作此评时的前一日,是钱学森老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昨日知悉此事,赶紧将此文完成,用以祭奠、纪念、致敬以钱老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和为祖国航天事业献出一腔热血的前辈们。晚辈一定会迎头赶上的,漫漫星河,交给我们吧。
钱老的笔记
《月球旅店》读后感(五):科普之新航天进程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类温饱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不再仅仅是满足于物质方面的需求,对于精神上的渴望也在增强。试问,谁不想进入太空,一探神秘的外太空?再问,谁不曾幻想遨游与浩渺的星空中?又问,谁何曾不是个孩子,拥有小王子般的纯真?
从阿波罗登月计划到空间站的建立,人类在一步步的深入外太空,甚至有了移民火星的想法,即便这只是个不成熟的想法。在书中,吴季院士借助肖家远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伟大的幻想——航天实现平民化。即普通人也可以享受到进入太空的权限,而不是仅限于国家机要人员。
书中插图
一直以来,航天方面的机构是服务于国家,由政府支撑。对于平民百姓来讲,是一种只可远观不可近触的高端文化,高高在上,有种人神隔绝的意味在其中。如果普通人也可以像宇航员一样自由的穿梭于地月之间,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无人知晓。主要是这一理念的实现,很难。
首先,你得考虑资金、成本。没有一定的资金基础,研发难以开展,对接难以实现;资金不够,招不来技术人员,没有技术的支撑,安全度也难以得到保障;安全没有保障,也就不会有人冲着你开展的这个航天旅行。
书的封面
第二,你得有相关背景。航天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负责的相关项目,从来没有商人试图去走这方面的道路。没有一定的背景支持,可信度也不高。深入来说,国家也不一定会支持你去做这一个商业项目。读过这本书,或者深入了解过历史的朋友应该会知道,登月计划一开始就只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实力验证的计划,在这个年代,已经失去了它在当时的意义。所以这个计划后来的一切设想也就没有了后续。
第三,即便人力物力财力都具备了,新航天的实现依旧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条路没有人走过,没有先辈提供经验;要如何才能使这个枯燥的登月过程变得有趣也需要思考;在月球上还有各式各样的潜在危机没有被探索出来;太阳的辐射又该如何去解决;普通人在月球上旅行也需要像宇航员一样全副武装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解决了一个又有一个。当所有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问题都有解决能力之后,或许才会有可能将这个幻想变为现实吧。
图转自网络,侵删
关于这本书,我比较喜欢的是吴季院士将《小王子》这本书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在其中,并分别以航天工程师肖家远和他女儿肖凌宇两人的视角作为两条线进行叙述。肖家远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新航天这条路走得不易,肖凌宇则是向我们展示了这条路成功以后带给我们的福祉。
假如,没有未来这个时间背景,我更愿意将这本书看成青少年必读科普文物,而不是仅从科幻小说去定义它。希望终有一天,我也可以到月球一游,看看小王子的那一份孤独。
《月球旅店》读后感(六):在月亮上仰望地球,这是科学家的浪漫
现在大家说到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第一反应一定是《三体》这样的瑰丽幻想和庞大叙事,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科幻小说却是离现实非常贴近,但又充满着前沿的具体科研成果,具有现实意义上的前瞻性的。而这一类小说恰恰是中国科幻小说的短板,因为国内极少有作家具备这样的科学素养。
外封、硬皮精装的本体和书签
那回说到《月球旅店》这部科幻小说,我为什么想看这一本书,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因为作者吴季是真正有着极高的科学素养,站在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方阵中的专家。吴季,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1958年生人,是具有极多实战经验的航天工程师,理论知识极度丰富。而搞科研的技术人才,他们的科幻设想一定是基于可实现的基础上进行想象的,甚至还会在作品中不经意间加入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这样的顶尖大拿写出的科幻小说,其中技术部分的描写一定是充满着现实意义的。
而对于我这样的理科生,对于科幻作品中的技术层面的东西也更为看重,换一种说法就是我相较起软科幻,更加喜欢硬科幻作品。至于小说中的文艺成分就算稍微差一点也能接受。正是带着这种片面(偏向于正向)的观点,在读完《月球旅店》一书后,对小说中展现出来的如何实现登月旅行的科技细节部分的内容是非常推崇的。
可以这么说,就算这部小说的故事性、人物、戏剧冲突等都有很大提高的空间,单就技术层面的那么多丰富的内容和合理的想象,已经让与我同类的喜欢科技细节的技术控大感过瘾。我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登月商业化的前景说清楚了,可以算是以小说形式完成的技术指导书”。
贯穿全书的《小王子》
在小说中以两条线穿插的方式完成了故事,一条线是女主肖凌宇实际完成整个登月旅行的过程描写,而另一条线则是关于女主父亲肖家远从无到有一手创立登月商业化旅游的经历中陆陆续续解决的科学难题。两部分内容穿插在一次登月旅行的每一个重要环节中,文字量上来说两方面不分伯仲,而立意上来说,一边是科技展示,另一边是情感交流。
在科技方面,作者用了很多专业的知识描写了如何克服诸如地月之间可回收利用的运载火箭的成本问题、月球旅店如何选址效益最大的问题、如何利用月球自身降低能源费用问题、地球和月球之间通信网络提高传输率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几乎都是现在的科技实力完全允许的,唯一缺少的就是经费。既然现实中无法解决资金问题,那在小说中采取一种理想主义的表达,在不缺少资金的前提下完成月球旅行的可行性研究,这是作者作为科学家向读者们展现的美好愿景。
在书中,似乎普通人上天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除了要体检之外和提前参加一周的培训外,其他就像坐飞机一样普通。但从我的认知出发,要脱离第一宇宙速度,普通人究竟是不是能够承受,或者说如何在这方面减少对于普通人的伤害,是月球旅行必须要考虑到也必须要克服的一个难点。在漫画《宇宙兄弟》中就有很多的描写,宇航员都需要做适应性训练以便处理在宇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书中这一点就显得有点轻描淡写了。
充斥着视野的地球全景
而另一方面的情感描写,全书用《小王子》一书作为线索,其实对于肖家父女间的情感交流,本书并没有作为重点刻画,文中一直重复的“在星球上有你爱的人,那这颗星球就在向你微笑”的情感金句,在小说中也不会带给读者更多的感动,这都是和作者并非专业作家有关。但虽然如此,我还是被书中的一段文字感动到了。
这段文字其实也很普通,只是说了在月球上看整个地球,视野中有四个地球上看到的满月般大的蓝色星球,星球上的大气流动、城市灯光、地理环境24小时在你眼前,那种在地球上无法见识到的视觉冲击,那种照片或者视频完全无法比拟的震撼感,以及那种这就是人类共同的家的想法,单凭想象就能让我激动不已。这段描写包括那一张并不算美观的插图,似乎触及到了我的内心,如果真的能够亲眼看到这个画面,我想我一定是泪流满面的。
这不就是科学家的浪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