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是一本由[英]科林·琼斯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凡尔赛宫》读后感(一):凡尔赛宫是共和主义和传统君主制的双重见证
凡尔赛宫是共和主义和传统君主制的双重见证
英国历史学家科林琼斯所著的《凡尔赛宫》,副标题是路易十四的权力景观与法兰西历史记忆。老实说,之前对于凡尔赛宫的了解有限,只知道它跟几位路易国王有关,还有那位玛丽·安托瓦内特,最后一次被搬上银幕是索菲娅科波拉导演的《绝代艳后》。
凡尔赛宫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另外四大是中国故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英国白金汉宫,而卢浮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另外三大是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以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我不知道倘若要把凡尔赛宫跟中国的某座宫殿相比,应该是哪座?虽然它与中国故宫都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但在政治和文化地位上,似乎还是有一点落差。当然同时它也不只是一座行宫,或者避暑山庄这么简单,我不知道把凡尔赛宫比作中国台北故事博物院是否合适?
这本《凡尔赛宫》,完整纪录了此宫的“前世今生”,与来龙去脉,甚至赋予它某种人格化,笑看历史风云,和人来人往,从路易十三到十六,再到拿破仑,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再到七月革命的路易菲利普,再到被普鲁士军队占领,威廉一世登基加冕为德皇……最后成为博物馆。
全书从纸牌屋到童话式的宫殿,作为肇始,然后进入神化的黄金岁月,再过渡到波旁王朝的传承,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再“走向共和”,探寻自己的新角色,最后再成为策展陈列的绝佳场所,整体分为三大阶段,六章的篇幅。
同时,就如刚才提到的,这本不厚,却很充实系统的书,赋予了凡尔赛宫某种奇特,甚至可以说是独立的“人格”,毕竟它曾经同时成为共和主义和传统君主制的标志性地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比那些曾经的过客,财富,装饰,爱情,休闲等等的一切,更有话语权与说服力,因为那些只能喧嚣一时,而凡尔赛宫却始终风雨无阻的进行着见证。
《凡尔赛宫》读后感(二):(转)凡尔赛宫是共和主义和传统君主制的双重见证
凡尔赛宫是共和主义和传统君主制的双重见证
李翼。
英国历史学家科林琼斯所著的《凡尔赛宫》,副标题是路易十四的权力景观与法兰西历史记忆。老实说,之前对于凡尔赛宫的了解有限,只知道它跟几位路易国王有关,还有那位玛丽·安托瓦内特,最后一次被搬上银幕是索菲娅科波拉导演的《绝代艳后》。
凡尔赛宫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另外四大是中国故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英国白金汉宫,而卢浮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另外三大是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以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我不知道倘若要把凡尔赛宫跟中国的某座宫殿相比,应该是哪座?虽然它与中国故宫都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但在政治和文化地位上,似乎还是有一点落差。当然同时它也不只是一座行宫,或者避暑山庄这么简单,我不知道把凡尔赛宫比作中国台北故事博物院是否合适?
这本《凡尔赛宫》,完整纪录了此宫的“前世今生”,与来龙去脉,甚至赋予它某种人格化,笑看历史风云,和人来人往,从路易十三到十六,再到拿破仑,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再到七月革命的路易菲利普,再到被普鲁士军队占领,威廉一世登基加冕为德皇……最后成为博物馆。
全书从纸牌屋到童话式的宫殿,作为肇始,然后进入神化的黄金岁月,再过渡到波旁王朝的传承,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再“走向共和”,探寻自己的新角色,最后再成为策展陈列的绝佳场所,整体分为三大阶段,六章的篇幅。
同时,就如刚才提到的,这本不厚,却很充实系统的书,赋予了凡尔赛宫某种奇特,甚至可以说是独立的“人格”,毕竟它曾经同时成为共和主义和传统君主制的标志性地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比那些曾经的过客,财富,装饰,爱情,休闲等等的一切,更有话语权与说服力,因为那些只能喧嚣一时,而凡尔赛宫却始终风雨无阻的进行着见证。
《凡尔赛宫》读后感(三):凡尔赛宫:历史的年轮里历久旎新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凡尔赛宫一点都不是很了解。看了这本书之后,不禁感慨,原来这些古老的建筑物历久旎新,背后有着这么多故事呢!
《凡尔赛宫》又路易十四的权力景观与法兰西历史记忆,在本书中,法国史专家科林·琼斯利用最新研究成果,为我们阐述了凡尔赛宫不同寻常的兴衰史,考察了它从建造、修缮到成为永恒历史遗产的过程,探讨了这颗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如何从彰显王权的景观建筑,逐渐获得如今堪比神话的地位,并最终成为法国历史记忆的象征。
书本分三个阶段讲述这座举世瞩目的历史古迹的故事。一处没有历史的荒芜之地被改造成童话式宫殿;凡尔赛在更新换代的皇帝面前的兴衰时代;在见证了这些历史衰败之后,这座古老的宫殿又该如何找准自己的使命。
凡尔赛宫
9.4
[英]科林·琼斯 / 2021 / 北京燕山出版社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也走进了路易十三那个年代,看着这座宫殿如何从一片荒芜之地拔地而起,又如何在改朝换代的时刻衰败。凡尔赛宫不但在法国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也是世界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凡尔赛宫是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的完美典范。一些艺术史学家现在把卢浮宫和凡尔赛宫的风格称为“法国古典主义”。它们与意大利巴洛克建筑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包括强调权力和永恒的统治。其他类型的巴洛克建筑以象征艺术为特色,但并不一定强调神权、王权和永恒的统治。
今天,凡尔赛宫是法国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凡尔赛宫所有的设计都为了尊显皇帝的威严,作为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宫殿被视为宇宙的缩影。国王是太阳,照耀着一切,他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例如吃饭、在花园里漫步,都成为他神圣存在的象征性隐喻。
从宫殿到博物馆再到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凡尔赛宫几百年来的变化,不但折射出法国历史的变迁,更能为世界各国的古代宫殿保护提供一种借鉴和警示:无论是法国的凡尔赛宫、英国的白金汉宫,还是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中国的故宫,古代宫殿的保护和角色转换一直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我们对于他的保护,不仅应拥有悠久的历史,还应在审美和历史价值方面符合当时的标准阐释。
《凡尔赛宫》读后感(四):历史中的辉煌
凡尔赛宫是世界建筑中最引以为傲的古建筑之一,这座恢宏的宫殿经历着百年的的风霜雨雪屹立于欧洲的土地上。时至今日,凡尔赛宫也是人们为之向往的旅游景点之一。它是创造即使的地方,也是铭记历史的地方,是历史洪流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也是现代人去参与历史的一个方式。凡尔赛宫这座举世闻名的历史建筑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在他的建设过程中有着经历着怎样的历史变迁,这座古建筑见证了历史的轮回,人类的兴亡,如今又该以怎样的姿态融入在现代社会中呢。这部《凡尔赛宫》为你讲述它的历史发展。
《凡尔赛宫.路易十四的权利景观与法兰西历史记忆》分三个阶段为我们讲述凡尔赛宫是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下具备建造的。在他最为辉煌的岁月中,是如何运转的?以及这座宫殿在尝试融入现代社会后,如何找到自己作为记忆场所和文化中心的使命。
凡尔赛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现在的它是宏伟壮阔,是一个文化符号。在多年前,那里是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是未经开垦过的土地,路易十四在那里建起了这座宫殿。这座城堡的前身是狩猎小屋和享乐场所,路易十四并没有让他失去它的功能,同时,他也试着将凡尔赛宫打造成君主制的中心以及政府的控制中枢。凡尔赛宫的不断扩建到路易十四统治的末期,凡尔赛已经拥有很多人。从书中的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凡尔赛宫的恢宏壮阔。他更像一座园林,山峦叠嶂,郁郁葱葱。书中说,“除了光辉的胜利,没有什么比建筑更能体现君主的庄严与智慧。”这话看似没错,但是书中最后还有一句“路易十四那童话般的城堡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突然矗立在贫瘠的土地上,使他越发声明显赫。”倘若一个辉煌的建筑,是与贫困的土地有着鲜明的对比的话,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讽刺。
凡尔赛宫的黄金岁月是1682年至1715年和国王去世,凡尔赛宫的形态和辉煌光芒与此时成行,令今天的参观者和游客无比惊艳。在这座宫殿中,游客可以作为参与者来观看这座宫殿,作者在黄金岁月这段当中对凡尔赛宫进行了很细致的描写,从进入供宫殿所见到的一切,它的整体景观,室内设计等等。凡尔赛宫的恢宏,在这里可以见到。
在1682年至1789年的一百多年里,凡尔赛宫一直掌握着法国历史的动脉,而后走向共和。这座宫殿与政权紧密相连,如今它不再是权利的象征,作为法国标志着建筑物它如今更多的是被游客参观铭记。 《凡尔赛宫.路易十四的权利景观与法兰西历史记忆》让我们重温一段历史。
《凡尔赛宫》读后感(五):凡尔赛宫的历史:从彰显王权的宫殿到博物馆再到旅游胜地,它都经历了什么
《凡尔赛宫--路易十四的权力景观与法兰西历史记忆》是“未读”《里程碑文库》第三辑中的一本。本书主要讲述凡尔赛宫的前世今生,如副标题,凡尔赛宫最辉煌的时候正是在路易十四在位时期(1682-1715年)。这段时间是凡尔赛宫的黄金时代,路易十四不仅在内政外交上有突出的成绩,且花费数十年的心血和财富来建造奢华的凡尔赛宫,以此凸显他君主的权力和法兰西的伟大,最后基本也达到了这个目的。他把自己比喻为“太阳王”,认为自己像地球和宇宙的中心太阳一样伟大,最典型的便是他金光灿灿的太阳王头像,本书每章都是以此开头的。
凡尔赛宫以大理石庭院为中心扩建成宏伟豪华的庞大宫殿,中心这座红、白、黑为基调被人们称作“纸牌屋”的小院子是路易十四的父亲路易十三在位时建造的,其目的是为了躲开喧闹的巴黎宫廷,偶尔来此狩猎居住。而路易十四如此厌恶巴黎生活,直接把整个宫廷都搬到了凡尔赛宫,并修建了庞大的建筑群来让自己和廷臣居住。他并没有听从建筑师的建议,把大理石庭院拆掉,而是以它为中心来进行扩建,以纪念自己的父亲。
路易十四是如此喜欢凡尔赛宫,他很少去巴黎,甚至把整个宫廷都搬到了凡尔赛宫,在此办公。只有在晚年他在这里居住才少了一些,他生命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凡尔赛宫度过,以至于当他的继承人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待在凡尔赛宫时间少的时候人民都有怨言。原先国王不在巴黎,人民不开心,现在国王不在凡尔赛宫,人民啧啧称奇。
然而凡尔赛这块地方有它天然的不利之处,大理石庭院建在高地上,然而它毕竟太小。路易十四要拓展它的后花园,所以把远处那一大片沼泽地抽开,然而这里水源缺乏,即使它是在沼泽之上。如何解决水源问题,解决凡尔赛宫的用水问题,是凡尔赛宫至始至终要面临的问题。刚开始他们想的是把0.8千米处的水引过来,并设计了一个精巧巨大的饮水机器,然而很快就证明这份投资花得并不值得。路易十四还想把更远处的水引来,但结果证明不可行。
即便这里如此不便,但依然不能阻挡路易十四对凡尔赛宫的热爱和痴迷,他在位几十年前,凡尔赛宫已经成为闻名国内外的标志性建筑。路易十四认为君主是否平易近人很重要,所以凡尔赛宫也对外开放。所有衣着得体的人都可以按路线进入凡尔赛宫,参观这一伟大而壮观的建筑,并表示惊叹。
路易十四时期的所有繁文缛节和规定,他的孙子路易十五都继承了下来,并表示不应更改,以显示对祖父的尊敬和爱。然而与其祖父不同的是,路易十五并没有那么爱好公众生活,他甚至认为能偶尔不扮演国王是一件多么轻松自在的事,所以他很注重私人和家庭生活。这一点反应在路易十六身上就更为严重,路易十六甚至觉得让廷臣观看的晨起和就寝仪式都让他难以忍受,他只想享受私人时间。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路易十四的后辈们尽力在尊崇维护先祖路易十四的规则,但实际上这些规则已经逐渐被打破,凡尔赛宫也不再是君主们最喜欢的住所了,它的全盛时期始终停留在路易十四时期。
《凡尔赛宫》读后感(六):博学多才的历史讲述者在等你一起畅谈《凡尔赛宫》
颜值令人惊艳的书,拿到有种精美手账的错觉。图片超多,多到可以用画册来形容。
看到关于里程碑文库的介绍,有点想收集这整套的想法。
"你可以把每一本书看作是一个人类文明之旅的坐标点,每一个目的地,都有一位博学多才的讲述者在等你一起畅谈。"
确实如此,这一站,我们跟随书籍来到的是《凡尔赛宫》。
这段时间,人们对于“凡尔赛”三个字有了别样的新意和热捧。但是对于凡尔赛宫及其那段历史,可能就有很多不为人所熟知的故事。跟随这本书的作者英国历史学家科林·琼斯的讲述去游览和了解凡尔赛宫吧。
这本书按照时间阶段讲述了凡尔赛宫建造前,凡尔赛宫如何运行,以及现代社会中凡尔赛宫的文化使命。
“凡尔赛”在路易十四出生前是个普通到荒凉的地方,凡尔赛宫的前身也是个红砖建成简陋建筑,只能容纳十几个人。路易十三进一步修建之后的脆弱小屋,成了乡间别墅,又到后来的观光景点。但是,路易十三去世后,凡尔赛宫基本被废弃。直到十年后,已是青年的路易十四开始花心思下令修葺凡尔赛宫。
路易十四扩充了凡尔赛宫周围的地产,扩建公园和花园,庭院被铺上了大理石,有了“大理石庭院”,并在旁边建立起了建筑群,形成了更大、更宽敞的皇家庭院。
园林和宫殿内部都采用了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巧夺天空的雕塑和天花板的绘画,由神话人物和太阳形象的象征的装饰细节,使得凡尔赛宫不止成为了当时政府的核心,也是艺术和建筑结合的杰作。
凡尔赛的园林也成为席卷欧洲的“法式园林”的原型,把花坛、喷泉、雕塑、小径等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方式与植被巧妙结合,严格的塑形和修剪,令人赏心悦目。
作者在书中说:“在当时及日后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凡尔赛宫都重新定义了一座皇家宫殿应有的模样。”
路易十六对凡尔赛宫的建造和装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也用了他数十年的创造力,不管是在规模,还是美感上,凡尔赛宫都是让人惊叹不已的庞大、恢弘的建筑群。
在《凡尔赛宫》这本书中,还讲到了凡尔赛宫的使用、修复工程,以及在岁月流逝中它所经历的那些历史以及之后的命运,还有其作为“对世界而言富有历史内涵的文化遗产”所受到的关注。
把建筑的修建使用跟背后的历史相互呼应,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基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凡尔赛宫的起兴也是跟当时的政治权力相挂钩的。就像书中说的“他想要一座能够起到崇拜、纪念、鼓舞和统御作用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