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ara and the Sun》是一本由Kazuo Ishiguro著作,Faber & Faber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GBP 20.0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Klara and the Sun》读后感(一):还是记忆时间自我欺骗,但是讨论的内容完全不同
Klara作为人工智能记忆应当相当准确了(不用担心记忆、时间和自我欺骗了么?),但是Klara描述的所有场景包括商店、家,portrait的实验室,酒店,咖啡馆、Yard都非常极简、疏离、空旷,这种冰冷的感觉和Klara为大家做的事情,和她的太阳的温暖、无私形成一种对比,让她的描述带着一种忧伤,书里Klara形容自己happy,也说过excited,fear,但是她从来没说自己悲伤。这种悲伤可能源自Klara对josie就像太阳一样无私吧,但是与AF对应的人呢,我觉得Klara到最后也没能理解人。
石黑一雄还是那么会讲故事,lifted,包括office worker,high-rank,accepted by community,substitute,就这么几个词气氛联想都很足
刚看完很激动,明天看看中译本
《Klara and the Sun》读后感(二):书评:Klara and the Sun
很早在图书馆预定了石黑一雄的新书《克拉拉与太阳》的音频版。借到后迅速听完了。有点失望。
如以前的传言,确实比较像《长日留痕》和《别让我走》的综合版。通过一个心底至纯至净、功效卓著的机器人好朋友的无私奉献故事,讲述人工智能发达社会下人的关系(母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雇佣关系)是否会发生异化。但究其实质,这本书是在讲人对社会的责任、人与神明的关系、阶级问题这些剥掉科幻外壳仍在被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书的结局并不意外,克拉拉完成使命,平静对待着自己的结局。一如我们每一个走向人生终点的人类一分子。石黑一雄的文笔一向地清澈、冷峻。这本书也不例外。但我总还是觉得这本里人物有些脸谱化,情节和结局有些寡淡无味。
在读书的整个过程中,我好多次为克拉拉遭遇的各种冷遇而心中不平。但想想桑塔格评说的同情,我自己对待虚构作品里机器人的同情其实是廉价而虚伪的。
试想,我家里的吸尘器、洗衣机、手机、电脑,如果换成是克拉拉,曾经多少次遭遇我的冷遇、忽视和不爱惜呢?我又曾经有意和无意地冷遇和漠视过多少对我怀着期待的身边亲人和朋友呢?如果说这本书对我有所启示的话,这个思考算是我的一大收获吧!希望自己不要轻易地忘记这一点。
于2021年3月28日
《Klara and the Sun》读后感(三):评论字数不够了…就放这里吧
对我来说应该是三星半吧,确实有被戳中的几个点,读着读着突然在心里闷闷一击,作者的一些预设的点也很有耐心地埋伏着,一直读到好后面才点明。可惜整体来说这个世界不太连贯,仿佛是一个很不清晰,甚至过于潦草的概念里闪烁出一些碎片来。
结尾Klara的话在我这里也无法成立,果然作者仍然以人类为中心,哪怕是用AF来投射这个人类社会的复杂或不尽美好,最后还是借klara之口来说AF如何无法做到真正地复制人心,独特之处是在他人心中之爱blah blah,难道klara心中无爱吗?Klara实在是太可爱,人类甚至期望用她来做替代品。作者这里对AF跟人类差异性的刻画实在有些失败,以至于我无法接受Klara的结局。
还有Mr Capaldi的建议也是莫名其妙,AF本来就是人造的,谈什么Reverse engineering的需要?而Josie妈妈的保护,所谓的deserve better就这样?人物一路读下来最后的家里几位对Klara的坦然和处理跟前面的情感未免太不一致了。即使书中存在“非我人类”、对待物品的态度,也跟个体有关。Josie这样的小孩,那从我这旁观者眼里几乎是廉价的感伤拥抱,跟她和Rick在bubble游戏里所填写的其他孩子们有何差别?
总之,太阳那段以后的篇章好像是作者搁了笔休息了一段时间然后说哎呀就这样吧收个尾。虽然结尾的独白描写是动人的,但这剧情的潦草交代似乎只是生硬地为了表达出作者的想法,而非书里人物自己性格发展而水到渠成的。我可能有些过于代入了,真是难过。为Klara难过,也为面目逐渐模糊的Josie,Rick,中途不告而别被退场的Melania the Housekeeper难过。就这样吧。
《Klara and the Sun》读后感(四):如果一个误解与迷信自始至终都没有被揭穿,当事人是否就更幸福?
读完此书已经有些时间了,我却迟迟没有提笔写下读后感;然而现在再看豆瓣的书评,我却很失望地发现大部分读者关注的点依旧还是:什么是人心?什么是爱?机器与人的界限在哪里?的确,石黑一雄在后半部分用了一些篇幅去辩论“训练Klara代替Jose”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决定,但我觉得这并不值得辩论:既然在石黑一雄构建的世界里,一个高度通人性的机器人可以像商品一样被摆在橱窗里卖,那把她当作是自己过世的女儿又有什么问题呢?这个辩论本质其实更像南北方人讨论汤圆到底是甜的好还是咸的好——议题本身其实毫无意义,但作为一个释放南北方文化对立情绪的一个发泄窗口的话,又显得非常有存在的必要。回到大部分读者关心的问题:什么是人心,什么是爱,机器与人的界限在哪里——come on,提问题的人真的关心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你们倒是给个回答啊?你们真的不是在好不容易抓到了一句有点小清新的句子以后来发表感慨的吗?这是石黑一雄想真正探讨的问题吗?
很奇怪,在不断增加的书评中都极少提到一点石黑一雄本人在采访中说到的一点:太阳对于Klara来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太阳在此书中的重要性以及独特性我想不必多说,毕竟这偌大的两个字就怼在题目上了;更何况英文里还将sun首字母大写,以至于我在刚开始阅读时一度将其误认为是一个人名或绰号;后来才发觉是自己太过小题大做,the Sun说的的确是我们头顶上的那个火热的太阳。但是在Klara的世界里,它就是一个有本体性的,大写的存在。正因如此Klara才会虔诚地相信,只要她遵守与太阳的约定,那太阳能够治好Jose的病。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里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可笑与荒诞:太阳怎么可能会治人呢?但转念一想:谁知道在石黑一雄构建的这个世界里,这到底有没有可能是真实的呢?这个疑问短时间内并无法得到解答,因为读者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全部是透过Klara的观察才得以实现的,并没有第三者告诉你这个世界运行的原理。但随着故事的推动,我只得默认这是一个无魔法的世界,太阳还是传统天文学意义上的太阳,只不过人的情感伦理以及交往模式发生了一些比较病态的变化,以至于需要发明模拟朋友的机器人去陪伴儿童。
有了这样一个架空世界的认知,我在读到Klara第二次去谷仓那里与太阳对话时所感受到的就是纯粹的无奈与厌烦:因为我确信太阳不可能会治疗病人。但是,Jose的确又是在Klara预料的时间点上醒了过来,并从此开始好转,这又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在这个世界里太阳真的能治愈人吗?这里似乎是一个产生了不少分歧的地方,很多读者很轻易地买了账,像看童话那样就信了。但这仅仅是一个巧合罢了,鬼知道Klara为啥在那个时间段突然康复了,可能是生理奇迹吧,但是一定是和太阳是没啥关系的,最起码污染空气的机器是无法完全被破坏干净的,就连Klara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点,更何况如果Klara与太阳的这种契约真的存在,那Klara其实并没有履行完毕,太阳也并无理由兑现承诺。与此相似的“巧合”情节也出现在《The Buried Giant》的最后一章,当渡船人以无法同时载三人为理由而要求老夫妻短暂地分开一会,夫妻二人很明显地受之前传说的影响,开始怀疑他们的感情。
于是乎,本书公认最伤感的地方对我来说就更加残忍:Klara到了最后都还天真地以为Jose的康复与她的祈祷有关。但其实她并没有那么重要,否则她怎么会被丢弃在the Ground里?如果说《The Buried Giant》讨论的是:如果追寻一段珍贵记忆的同时也会面对更黑暗的事情,还要不要去追寻记忆的话;那么这本书在结尾讨论的就是:如果一个误解与迷信自始至终都没有被揭穿,当事人是否就更幸福?假如在读此书之前遭遇到这个议题,我可能会说不一定,然而现在我的回答一定是:不会。
《Klara and the Sun》读后感(五):人心,真的存在吗?
‘Do you believe in the human heart?’带有这句话的段落醒目地印在封底,那是Josie的父亲和Klara单独坐在车中时,向她抛出的问题。两人间一来一回的几个问答,构成了我认为整本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在石黑一雄的故事中,一个未来的典型人类(放至当代同样适用),似乎认为人心、美德、救赎早已经难以置信。而一个依靠太阳能为生的机器人,却对一切来自外界的微小善意深信不疑;她甚至认为,如果足够真诚、虔诚、持之以恒,一个人的心,不仅能够被理解、被延续,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能成为另一个生命体栖息的港湾。
Klara的生命始于何处?在故事中,她最初的归属是某个城市某条大道上的某个机器人专卖店。不管被经理安排站在店中的什么位置,Klara总是盼望能更多地被阳光照耀。在她的价值体系中,或许该说,在她的出厂设置中,阳光的力量是无可比拟的,他给予一切生机、希望,并创造奇迹。毫无疑问,太阳便是Klara的信仰。她喜欢并善于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她所表现出来的理解能力甚至优异于人类。当然,这样的说法本来就是狭隘的,人类发明并钻研、优化科技,目的之一难道不就是让机器打破人类构造无法企及的局限性吗?可是当这种愿景成真或即将成真,人类又总觉得受到了威胁,于是着急忙慌地,企图让科技“退步”,重回到某个既能创造舒适便捷,但又不逾越人类优越性的一条界线之外。
然而就算人们的认知再狭隘,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还是能清清楚楚地分辨出种群、阶级、贫富之差,这种能力,随着代际的更迭,已经进化成一种完备的天性。人们可以以各种方式“拥有”Klara:小主人Josie用她抵抗没有姐妹、母亲、伙伴陪伴时的寂寞;Josie的母亲用她排遣内心的压抑和无处发泄的悲愤;冷漠的男孩Rick虽然曾向她伸出援手,却仅仅是出于这样的行为可能会间接地帮助到自己心仪的女孩。家中的女佣可以对她颐指气使,Josie的父亲可以对她熟视无睹,来做客的少年们甚至讨论着要将她从房间的一头扔到另一头。因为众人都知道,无论Klara如何灵敏聪慧,无论她多么与众不同,她是并且只能是个机器人。
并没有人心的Klara却“掏心掏肺”地付出着。在她的认知中,“我”总是可以退而居其次的,Josie和她母亲的健康、愉悦,Rick的前途,甚至那位不知所谓的Capaldi先生的科研成果,都可以凌驾于她本身的存在之上。她曾明确地表达过自己的悲伤难过,于是读毕整本书,我真的很想知道,她是否也深切地体会到了失望?或许那只是我,一个本身即有诸多局限性的普通人类的过虑,在Klara的设定中,与人类的相遇,大概本来就不过如此。也许因为预见了,她才能在最后的时光中,在那个被称作yard的地方,坦然地回首过往,将记忆一点点安放。与旧时经理相遇,虽然激动又美好,但在对方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后,她还是不得不安然接受一切。
另一方面,关于爱情。正如石黑一雄本人所言,两个年轻人相遇并坠入爱河的浪漫故事,一直就不是他所想描写的“爱”。十几岁的Josie和Rick相爱了,即使这样的爱情时不时要被Josie的病情蒙上一层阴影,他们两人还是坚信,他们的爱情是真挚的、永久的,他们已经活成了彼此生命当中的一部分。可在那个奇迹般的早晨过后,或许是Klara的信仰,或许真的是太阳本身,或许只是因为医学昌明——本来命悬一线的Josie不仅痊愈了,而且健康长大了;然而她与Rick,却自此分道扬镳。或许可以这样说,与机器人Klara的出人意料相比,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仍是一副老调子。
所以,不管世界尽头究竟意味着什么,不管它遥远或迫在眉睫,人心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它真的只能长在“人”身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