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牌》是一本由[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底牌》读后感(一):不是很喜欢的推理方式
可能是看太多的东野圭吾的小说,侦探悬疑类,阿加莎的主要是看电影,第一次看书,感觉怪怪的。尤其是推理部分,很多地方不够顺滑,理由有点牵强,看完也没有那种被震撼感。还有就是,剧情的背景,我个人不是很熟悉西方的背景,所以读起来,思维一时转不过来。四个凶手、反复横挑,人名有时候会记混,姓氏和名字回来使用,不得不返回去重新查看一下才对的上号。
《底牌》读后感(二):波洛最钟意的案件之一
热于收藏完美罪犯的夏塔纳先生在自家的晚宴上被杀害了,凶手锁定为当时在场打桥牌的四位嫌疑人。警司,小说家,特工,以及赫尔克里波洛合力共同查究四名嫌疑人的过往,他们挖掘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都曾杀过人,又都完美的避过了法律的制裁。这次凶杀是何人所为,见证大侦探波洛根据桥牌推论人格的精彩讲述。
本篇用很小的篇幅叙述犯罪手法,着重从调查嫌疑人过往入手解决案件。个人感觉稍稍逊色与之前的经典作品
《底牌》读后感(三):底牌
昨天到了阿婆的精装版《底牌》,虽说挺早就或多或少地接触过阿婆的作品,但她的作品我确实很多没有读过。她的作品每部并不长,很好读。但因为她的作品资源网上大都好找,因此我更愿意买精装版来看,看完收藏起来。这本精装本应该是新星出版社最近月份新出版的,封面装帧都足够优秀。 在一个宴会上,主人被杀,被邀请的四个人都或曾杀过人,却都未曾被怀疑,另外四个人则分别是警司,特工,私家侦探和推理作家。四对四,因为现场太过简洁,每个人都发挥了各自的本领去探寻另外一个疑犯的曾经,逐渐捋清了脉络。伴随着四个疑犯的叙述,经过几次反转,最后还是靠波洛凭借打桥牌时对人物性格心理的刻画,诈出了幕后真凶。阅读阿婆的作品真是一种视觉享受。
《底牌》读后感(四):波洛和黑斯廷斯吵架竟是为了它!
阿加莎不会为她的每一本书都写前言,只有她认为必要的时候才会。有的是“我很满意,我太满意了,这书不仅写的好,还有我满满回忆”的抑制不住的情感抒发,有的是“本书中我有点儿放飞自我,但也有可取之处哦”之类的善意提醒。
但聪慧如阿婆,无论是哪种情况,她都会在不经意间把“锅”推到波洛头上:这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案子之一!这是赫尔克里·波洛最喜欢的案子之一!(是不是我写的最好的案子不知道,反正波洛中意!)小机灵鬼儿呦!
她为《底牌》也作了前言,上来就提醒读者:
这可不是你们想的那种侦探小说!
确实,它的与众不同之处颇多。
波洛在鼻烟盒展览上碰到“恶魔般”的夏塔纳先生,俩人由鼻烟盒谈到收藏,还切磋了一下“犯罪的艺术”,夏塔纳先生邀请波洛去他的私人晚宴见识一场骇人惊闻的展览,藏品,是罪犯,活生生的罪犯。受邀参加晚宴的另外几位中有些熟悉的面孔。
在本作中是初次亮相但在《灰马酒店》里为人熟知的奥利弗太太,是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妇女,不修边幅,神采奕奕,肩膀结实,头发花白发型多变。她是当代最著名的侦探小说家,擅长写情杀和谋财害命的案子,同时是一位坚定的认为“苏格兰场的主管是女人就好了”的女权主义者。她破案的方式主要靠作为推理作家的经验和女性的特有直觉。
ITV大侦探波洛剧集《底牌》中的奥利弗太太
正正经经的苏格兰场代表——巴特尔警司,他在《烟囱别墅之谜》登场,经历了《七面钟之谜》后来到这次晚宴,虽然让他大放异彩的是多年后出版的《零点》,但看得出阿婆比较偏爱这个角色,在本书中给他安排了不少情节,还有一段对他的“官方”热血刑警定义:“老老实实、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警察,用最吃力不讨好的方式办案,这就是我的风格。不装腔作势,不异想天开,不懈努力,付出汗水,既固执又有点傻,这就是我的态度。”
拥有偶像剧男主魅力的瑞斯上校曾经在《褐衣男子》中与安妮·贝丁菲尔德共同冒险,类似于007的查案风格,在国外十分“吃得开”,能够把他拉回国坐在牌桌上,应该可以说明阿婆对这篇作品的用心。后来他再出现,是与波洛共游尼罗河。
大侦探波洛、巴特尔警司、奥利弗太太、瑞斯上校、来自不同系列的角色齐聚一堂,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打牌,不,抓凶手。
晚宴过后四位“侦探”和四位“展览品”各自组队打牌,五圈儿过后,巴特尔警长“很遗憾地通知大家”,主人夏塔纳死了,凶器是一把精美的匕首。
四名侦探分别着手调查自认为可疑的对象,最让人喜欢的是奥利弗太太,约等于直接看阿婆本人查案,不动声色,一顿下午茶就“掏”干净了你的家底儿!瑞斯上校依然走一贯的酷盖风格,巴特尔警司也按部就班拿起了苏格兰场那一套。波洛则首次,记住是首次,切实地,完全地,精准地运用了一直被外界传为拿手绝活儿的“心证法”。
这个故事被阿婆安排得十分妥当,凶手范围只有四人,而且必定是这四人之一,没有“凶手是女仆”这种意外元素。犯罪手法也简单直接,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诡计可忽略不计,是一起完完全全推断作案动机的事件,“赫尔克里·布朗神父·波洛”进行了彻底的心理层面的分析。但并不减少推理的乐趣,所有的语言和行动都表现的是我们最感兴趣的人——那个谋杀犯——的心理活动。
事实上,这种乐趣的最佳体验者是作者,作者同时扮演侦探和罪犯,玩儿得过瘾,可以看得出阿婆非常乐于这样的游戏,她迫不及待想让读者体会同样的乐趣,即使冒着被黑斯廷斯说“极其无聊”的风险。
当被问到如何构思侦探小说情节的时候,著名作家奥利弗太太说:“我随时都在构思,但写下来就很烦人。我常常以为写完了,一算字数,才三万字,离六万字还差得很远,只好再插进一桩命案,让女主角再次遭人绑架。”
不妨告诉你,当《底牌》写到四分之三处的时候,又插进了一桩命案,完美的诠释!
在调查夏塔纳案的时候,奥利弗太太正在写新一本关于她那个芬兰侦探的破案故事,出现了“烧鹅里塞的鼠尾草和洋葱含有致命毒药”的情节。是不是《死亡草》里似曾相识的情节呢?
阿婆借着奥利弗太太之口,传授了很多侦探小说家“不为人知”的写作方法,每一种都让人会心一笑——看过看过,这是阿婆呀!
《底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布局非常奢华,对就是奢华。阿婆贡献了关于四位嫌疑人过去有可能犯下的杀人案的“短篇”,用以刻画每个人物的特点,也是波洛心证成立的根基。最终借由不同的侦探使出的不同手法,把四个过去的故事如拼图般放进“桥牌杀人案”的框架里。全书充满了文字构成的游戏性极高的谜题,私人最喜欢的是波洛设计的小小的“丝袜局”,太妙了太妙了。
桥牌的引入同样设计精巧,既让桥牌成为至关重要的证据环节,又让毫无相关知识的读者也能读懂,而且并没有大段大段的科普,可能只有阿加莎能够做到了吧。
这本书被阿婆冠以“波洛最爱的案件之一”的名号,并不让人惊讶,纵观波洛的职业生涯,彻头彻尾的心证,恐怕只有这一次了。而且我还在无限制地脑补黑斯廷斯和波洛为了这起案子到底无不无聊的争论,黑斯廷斯怎么看都像是因为没有参与到而在赌气吧!(我的爱好果然有趣吧?
*发之前收到编辑友情提示:封面腮红是Suqqu的大热色号!请大家好好关注封面,有内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