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是一本由乔恩·戈登 (Jon Gordon)著作,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1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咖啡豆》读后感(一):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这本书是本“简单”的书:文字简单,插图简单,故事简单,诉说的道理也很简单,却很深刻。 这个道理就是:面对困难,只有改变认知,才能战胜困境,改变世界。 困境如开水,我们可以像胡萝卜那样在水中变软,或者像鸡蛋那样变坚硬,也可以选择像咖啡豆那样,把水变成醇香的咖啡。 而前提就是你把自己看做什么?是胡萝卜、鸡蛋,还是一颗咖啡豆? 这就像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都能适用。把自己当成一颗咖啡豆,对困境做出积极的反应,把人生煮成一杯醇香的咖啡。
《咖啡豆》读后感(二):咖啡豆,不仅仅是饮品!
作为一个咖啡控,每个工作日都要喝上一杯,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一种日常饮品,但对于充满商业智慧的人来说,小小的咖啡豆蕴含着神奇的能量。
胡萝卜、鸡蛋、或者咖啡豆?
三样都是食物,但放进热水中煮一煮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胡萝卜煮一煮,会变软,可以做婴儿的食品。
鸡蛋煮一煮,会变硬,蛋黄和蛋白层次脉络分明。
咖啡豆煮一煮,会和水融为一体,变成香醇的咖啡。
热水就像生活有时候的处境,水深火热,并不舒服。但热水就在那里,我们无法左右,但选择做什么样的食物,取决于我们自己。
有人选择做胡萝卜,遇到困难就怂了,软软糯糯的,被环境改变。
有人选择做鸡蛋,遇到困难就暴跳如雷,怨天尤人,逐渐变得顽固,还和自己的壳剥离。
有人选择做咖啡豆,是的,不是只有咖啡粉才能变成咖啡,用咖啡豆一样可以,与热水融为一体,让环境成就自己。
不能够与环境融为一体,就只能被环境蹂躏
有人说,干不好主业的人也干不好副业,但98年下岗的大潮下,那些一夜之间失去工作的人,并不全是不好好干主业的吧。
但赖以生存的工作说没就没了。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著名的找领导闹,“我今天36岁了,我的青春都献给了收费站,除了收费我什么也不会。”
有人趁着互联网的崛起,转行到电商的赛道,没几年又是风生水起了。
如果这一次特别难,或许是因为收获特别大
2016年12月,硅谷钢铁侠马斯克发了一条Twitter,“堵车实在让人受不了了。”
和我们一样,大老板也有堵车的烦恼。和我们不一样的是,马斯克在发完这条Twitter后1个小时,就成立了一家公司,要挖地下隧道,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马斯克总是很擅长把在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转化成成本问题,用第一性原理去拆解,每一次都力求成本为原来的1/10,效果要10倍好。
我们普通人遇到这种司空见惯的问题,大约会抱怨一下;或者用一点小聪明,另外找一条近路回避问题。
马斯克对待问题就像咖啡豆一样,既然问题就在那里,现状如此,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
《咖啡豆》读后感(三):像一颗咖啡豆,战胜困境,改变世界
相信大家都喝过咖啡吧?那你知道咖啡豆也能泡出咖啡吗?
在这个冬日的早晨,我边喝着咖啡边看书。没会儿,就被手里这本《咖啡豆》吸引和震撼。
这本书的副标题为“战胜困境,改变世界”。是美国作家乔恩·戈登和达蒙·韦斯特合作完成。
作者乔恩·戈登是《华尔街日报》的畅销作家,他倡导的“积极改变”理念被美国各界广泛应用。
本书告诉我们:如何转变自己的环境,迎接挑战,创造积极的改变。
01 只有内驱力,才能激发自己,鼓励自己
书中主人公、高中大男孩亚伯,遇到学业压力、橄榄球比赛和父母吵架等因素的影响,让他很消极和抑郁。
一天课后,老师杰克逊留下了他,在白板前画了口锅、胡萝卜和鸡蛋,并给了他一些咖啡豆,让他将这三样东西依次放在开水里做实验,看结果如何?
亚伯看到:胡萝卜丢进热水会变得柔软;鸡蛋放在开水里煮后变硬;而只有咖啡豆,放在热水后,竟然泡出一杯香醇的咖啡。
面对这样的结果,老师问亚伯,愿意做哪一个?
亚伯终于明白,生活有时候就像一壶热水,会很艰难,充满了压力和困难。
当环境改变时,选择像胡萝卜一样被周围环境打压,就会变得软弱;
选择像鸡蛋一样被周围环境摧残,就会变得很消极和冷漠;
只有像咖啡豆一样去转化环境,才能够战胜挑战,改变世界。
我们并非创造我们外部的世界,而是由内向外地创造和转换外部环境。
任正非在44岁时,做了某电子企业的副总经理。在他刚想大展宏图的时候,由于轻信商业伙伴,负债百万,还被公司开除。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一年里,妻子与他离婚。感情与事业双失败的他,是不折不扣的穷困中年大叔。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也没有被打倒,被苦难磨炼后,心理抗压能力极大提升,他四处借钱,开始创业,最后有了现在的华为。
不论遭遇多么大的困难和逆境,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任正非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尼采说,凡是打不死我的,都将使我变得更强大。
你的力量来自于你的内心,成为一颗咖啡豆,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02 要有咖啡豆的精神,一路前行
亚伯受到老师给他“咖啡豆”的启发,从抑郁的状态中走了出来,内心充满了力量。打赢球赛,虽然受伤,并且做了手术,但是他总是在积极地面对。还成立了咖啡豆俱乐部,帮助更多像他这样迷茫的人。
亚伯高中毕业进入军校服役和学习,一路通过优胜劣汰的选拔,亚伯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退役后在工作中,所在的公司销售下滑,濒临破产,也是亚伯力挽狂澜,让公司起死回生,并被公司委以重任。
一路走来,是咖啡豆的力量鼓舞着他,给了亚伯强大的动力,让他战胜了困难,作出了积极的改变。
孟子有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从去年到现在,各个城市或地区,新冠疫情还是偶有发生。很多人的就业或企业的生存,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挑战,大多数人都特别焦虑。
在这困难和逆境下,如何自救?出路在哪里?如何发现新的机遇?这是现在每一个人都要考虑和面对的事实。
遇到困难时,要把重点放在自己可控的事情上面,积极地去努力去改变。
失败要么让人变得强大,要么让人变得渺小。
在任何时候,要有更大的目标感召和内在驱动,才能熬过痛苦时期,战胜困难、挫折和打击。
永远不要高估战胜逆境的难度,人定胜天,办法总比困难多。
做一颗咖啡豆,失败和困难不会打败我们,真正的失败是自己内心的放弃。
03 用咖啡豆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亚伯经常回想与老师的交谈,意识到咖啡豆已经永远地改变了他的一生。因此,用咖啡豆的故事尽可能地去影响更多的人,变成了亚伯的使命和责任。
他通过分享咖啡豆课程,不断去帮助更多在逆境和迷茫中的人。多少人或公司因咖啡豆而走出逆境,成功转型或完成变革。
今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64岁的张桂梅名列其中。她献身教育事业,创办了一所女子高中,点燃了大山里女孩子的希望,感动了无数人。
张妈妈身患二十余种疾病,但她仍然用那贴满膏药的双手,拉着2000多名女孩子走出了大山。
张桂梅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燃灯校长张桂梅就像一颗咖啡豆,改变了大山里女孩们的世界,让她们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如果你是一个用爱来引导别人,以及带着爱生活的咖啡豆,恐惧将无法再控制你。
当下的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是《咖啡豆》这本书治愈和改变了我。它帮我理清了思路,让我不再恐惧未来,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坦然面对以后的生活。
低谷中微笑面对生活,困境中乐观积极努力。
做一颗咖啡豆,用咖啡豆的精神去生活、去拼搏,生活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
《咖啡豆》读后感(四):像一颗咖啡豆,战胜困境,改变世界
相信大家都喝过咖啡吧?那你知道咖啡豆也能泡出咖啡吗?
在这个冬日的早晨,我边喝着咖啡边看书。没会儿,就被手里这本《咖啡豆》吸引和震撼。
这本书的副标题为“战胜困境,改变世界”。是美国作家乔恩·戈登和达蒙·韦斯特合作完成。
作者乔恩·戈登是《华尔街日报》的畅销作家,他倡导的“积极改变”理念被美国各界广泛应用。
本书告诉我们:如何转变自己的环境,迎接挑战,创造积极的改变。
01 只有内驱力,才能激发自己,鼓励自己
书中主人公、高中大男孩亚伯,遇到学业压力、橄榄球比赛和父母吵架等因素的影响,让他很消极和抑郁。
一天课后,老师杰克逊留下了他,在白板前画了口锅、胡萝卜和鸡蛋,并给了他一些咖啡豆,让他将这三样东西依次放在开水里做实验,看结果如何?
亚伯看到:胡萝卜丢进热水会变得柔软;鸡蛋放在开水里煮后变硬;而只有咖啡豆,放在热水后,竟然泡出一杯香醇的咖啡。
面对这样的结果,老师问亚伯,愿意做哪一个?
亚伯终于明白,生活有时候就像一壶热水,会很艰难,充满了压力和困难。
当环境改变时,选择像胡萝卜一样被周围环境打压,就会变得软弱;
选择像鸡蛋一样被周围环境摧残,就会变得很消极和冷漠;
只有像咖啡豆一样去转化环境,才能够战胜挑战,改变世界。
我们并非创造我们外部的世界,而是由内向外地创造和转换外部环境。
任正非在44岁时,做了某电子企业的副总经理。在他刚想大展宏图的时候,由于轻信商业伙伴,负债百万,还被公司开除。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一年里,妻子与他离婚。感情与事业双失败的他,是不折不扣的穷困中年大叔。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也没有被打倒,被苦难磨炼后,心理抗压能力极大提升,他四处借钱,开始创业,最后有了现在的华为。
不论遭遇多么大的困难和逆境,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任正非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尼采说,凡是打不死我的,都将使我变得更强大。
你的力量来自于你的内心,成为一颗咖啡豆,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02 要有咖啡豆的精神,一路前行
亚伯受到老师给他“咖啡豆”的启发,从抑郁的状态中走了出来,内心充满了力量。打赢球赛,虽然受伤,并且做了手术,但是他总是在积极地面对。还成立了咖啡豆俱乐部,帮助更多像他这样迷茫的人。
亚伯高中毕业进入军校服役和学习,一路通过优胜劣汰的选拔,亚伯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退役后在工作中,所在的公司销售下滑,濒临破产,也是亚伯力挽狂澜,让公司起死回生,并被公司委以重任。
一路走来,是咖啡豆的力量鼓舞着他,给了亚伯强大的动力,让他战胜了困难,作出了积极的改变。
孟子有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从去年到现在,各个城市或地区,新冠疫情还是偶有发生。很多人的就业或企业的生存,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挑战,大多数人都特别焦虑。
在这困难和逆境下,如何自救?出路在哪里?如何发现新的机遇?这是现在每一个人都要考虑和面对的事实。
遇到困难时,要把重点放在自己可控的事情上面,积极地去努力去改变。
失败要么让人变得强大,要么让人变得渺小。
在任何时候,要有更大的目标感召和内在驱动,才能熬过痛苦时期,战胜困难、挫折和打击。
永远不要高估战胜逆境的难度,人定胜天,办法总比困难多。
做一颗咖啡豆,失败和困难不会打败我们,真正的失败是自己内心的放弃。
03 用咖啡豆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亚伯经常回想与老师的交谈,意识到咖啡豆已经永远地改变了他的一生。因此,用咖啡豆的故事尽可能地去影响更多的人,变成了亚伯的使命和责任。
他通过分享咖啡豆课程,不断去帮助更多在逆境和迷茫中的人。多少人或公司因咖啡豆而走出逆境,成功转型或完成变革。
今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64岁的张桂梅名列其中。她献身教育事业,创办了一所女子高中,点燃了大山里女孩子的希望,感动了无数人。
张妈妈身患二十余种疾病,但她仍然用那贴满膏药的双手,拉着2000多名女孩子走出了大山。
张桂梅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燃灯校长张桂梅就像一颗咖啡豆,改变了大山里女孩们的世界,让她们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如果你是一个用爱来引导别人,以及带着爱生活的咖啡豆,恐惧将无法再控制你。
当下的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是《咖啡豆》这本书治愈和改变了我。它帮我理清了思路,让我不再恐惧未来,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坦然面对以后的生活。
低谷中微笑面对生活,困境中乐观积极努力。
做一颗咖啡豆,用咖啡豆的精神去生活、去拼搏,生活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
《咖啡豆》读后感(五):从被嘲“傻子”到年入千万:他像一颗咖啡豆,历尽磨难,终得醇香
前段时间央视新闻报道了一个残疾人的故事,并称“他的逆袭很传奇”。
这个人叫陆鸿,十个月大时因中毒性脑炎导致“脑瘫”。从此,语言不畅、走路不稳、表情失常成了他的标志。被嘲笑为“傻子”,更是他从小的家常便饭。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可如今,42岁的陆鸿是一家纸制品厂的厂长。这个厂2020年一举创下1300万元的营业额,陆鸿也从人们嘴里的“傻子”变成了“陆老板”。
完成这个转变,陆鸿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在漫长的日子里,他没有被外界的嘲讽和打击压垮,不但完读完了职高,还在就业无门后自己创业,凭着努力、勤奋和智慧,改写了人生,实现了逆袭。
我们大部分人可能不会遇到像陆鸿这样的情况,但生活依然会有困难,压力常常很大。就像《咖啡豆》这本书中说的,“生活有时就像是一壶热水,你会发现周遭的环境和面临的状况在考验你、改变你。如果你不够坚强,就会变得软弱或是冷漠。”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在困境面前也能从容以对、获得成功呢?《咖啡豆》这本书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让你在人生困境中也能拥有逆袭的力量。
本书作者乔恩·戈登和达蒙·韦斯特都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演说家。他们的“咖啡豆”课程在西点军校、戴尔等500强公司、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等机构广泛使用,并鼓舞了无数人们。
1.道理简单却深刻
加缪曾说,“每当我似乎感受到世界的深刻意义时,正是它的简单令我震惊。”意思是说,越深刻的道理反而越简单。
《咖啡豆》这本书就是本“简单”的书:文字简单,插图简单,故事简单,诉说的道理也很简单,却非常深刻。整本书只讲了一件事:想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可做起来并不容易。
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很多人都会在外界寻找原因。例如领导没能力,同事不配合,老公不体贴,孩子太淘气,等等。久而久之,我们潜意识里会形成一种思维模式,那就是“都是别人不好,我能怎么办呢?”仿佛种种困难把我们推入了一种“别无选择”的境地。
殊不知,无论多难,我们始终有的选。
书中主人公亚伯是个高中生,他最近遇到了很多困难,压力大得让他喘不过气来。考试临近论文还没写;父母吵架,很可能要离婚;压力最大的是本周的橄榄球赛,亚伯非常希望在那场比赛中被球探选中,然后去大学打球。
重重压力让亚伯乱了心神,他不停上网、刷视频,想以此排解烦恼。
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人,分明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去做,他们却不停玩游戏、刷抖音,就是不想开始。其实他们像书中的亚伯一样,觉得自己压力太大,只想逃避。
亚伯的老师说,当各方面的压力向人们袭来时,生活仿佛变成了一壶烧开的水。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是在开水中做一根胡萝卜、一个鸡蛋,还是一颗咖啡豆呢?
胡萝卜在热水中会慢慢变软,就像很多遇到困难的人,他们认定外界的力量大于自己的内在力量,于是变得软弱无力,向困难投降。
鸡蛋在热水中会慢慢变硬,就像有些人遇到挫折就消极、抱怨,慢慢戴上一副冷漠、甚至愤世嫉俗的面具,成了消极情绪的俘虏。
只有咖啡豆,在热水的浸泡下,不但没有改变自己,还把热水变成了香醇的咖啡。就像开头说的陆鸿,他从小被嘲讽、打击,尝尽人间冷暖。但他没有意志消沉,更没有憎恨生活,而是选择相信自己,最终凭实力把老天给的一手“烂牌”打成了“人生赢家”。
所以,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是,想改变世界,先要改变对自己的看法。选择做一颗咖啡豆,就是相信自己不但不会被逆境影响,反而会扭转逆境,战胜困难。
2.自信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带来的力量
从小到大,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总会有人鼓励我们说“要自信”。不知道你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觉,这句话听多了就会在心里纳闷:到底什么是自信啊?怎样才能做到自信呢?
其实,“自信”不是一句口号。有了“我是咖啡豆”的认知,剩下的就是付诸行动,真正成为一颗“咖啡豆”。而自信,就是我们在实践中逐渐拥有的力量。
近几年,演员张译逐渐被观众所熟知,他最近还主演了张艺谋导演的两部电影,并成为中国第五个突破百亿票房的男演员。然而,他的成功其实是在逆境中苦苦打拼出来的。
张译18岁时爱上表演,但因为“形象差”,在北影和中戏的考试中双双落榜。最后,他以“自费生”的名义留在了北京军区的一个话剧团里,一呆就是十年。
那十年是张译最沮丧、最困难的十年。演戏时只能跑龙套,做的最多的是活道具、场记。但最让他沮丧的是他的演技没人认可。一位老导演还曾经对他说:“张译,你再演戏就是个死”。
很显然,张译如果只是心中默念“要自信”的话,根本不能成功。相反,那时的张译特别自卑。后来他总说“人在自信的时候,五官才会长开”,还说自己那十年就没长开,特别丑。
但张译没有被自卑打败,而是坚持不懈地为演员梦付出努力。有一次剧团排练一部话剧,一排就是六年,可导演从没让张译上过台。张译就等大家都走了,再回到舞台上把整场戏演一遍。
这部戏就是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原版话剧,而张译付出的努力为他日后在电视剧中的精彩表现奠定了基础。最终,他凭借《士兵突击》里的班长史今一炮而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你看,如今这么成功的一个演员,当年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非常自卑。但张译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坚持为梦想付出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一点点建立自信。所以当他听说《士兵突击》要开拍时,他毫不犹豫地给导演写了一封“请战书”,而导演也因为这封信而录用了他。这就是张译通过默默努力换来的底气。
所以,在心中喊着“我要做一颗咖啡豆”没有用,重要的是真正开始去做。
3.当你忘记自己是一颗“咖啡豆”的时候
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经常会走着走着就迷失方向。就像书里的主人公亚伯一样,他在大学里始终践行着咖啡豆的精神,但当他步入社会开始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让他逐渐忘记了自己要做一颗咖啡豆的初衷。
高中毕业后,亚伯上了军校,同时把咖啡豆文化带到了学校里。军校的环境非常严苛,除了有大量的训练以外,还会设置固定的学员淘汰率,每年都会有学生被退学。而就在这个时候,亚伯的父母也离婚了。
但亚伯告诉自己,失败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它只是一个需要克服和转变的状态,他愿意从失败中学习成长,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于是,亚伯开始积极向同学和老师们分享自己的咖啡豆课程,并且成长为一名学生会领袖;对父母的离婚他也能坦然接受,并帮助父母友好地解决分歧。
可以说,亚伯在军校的这几年里学业优秀,自己也成长了很多。但是,开始工作后亚伯慢慢发现,步入社会后的困境和烦恼远比军校中的更磨人。
亚伯毕业后来到一家销售公司,不久还结了婚。他努力工作,希望生活越过越好。但是公司业绩不断下滑,再加上夫妻俩陆续有了三个孩子,他们的家庭有些不堪重负了。
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让亚伯越来越沮丧,他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在一个颓丧的清晨,亚伯一个人在厨房喝咖啡,心中对未来充满迷茫。突然间,他感受到咖啡蒸腾的热气,那股温暖让他想起了多年前,老师曾给他上的那堂咖啡豆课程。
亚伯发现,当逆境来袭,恐惧来得太快,自己多年来建立起的自信一下子就被动摇了。他差点就被生活和环境打败了,而忘记了自己本来拥有的“咖啡豆”般的精神。
你是不是也像亚伯一样,经常在迷茫中忘记自己的力量呢?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颗咖啡豆,关键是不要在生活的重压之下遗忘它。后来的亚伯会在自己的衬衣口袋里装一颗咖啡豆,随身携带,时刻提醒自己。只要能拥有改变自己的勇气,我们的未来都会和亚伯一样,所向披靡。
4.结语
《咖啡豆》这本书简单好读,而且随便翻开一页,都能找到让人备受鼓舞的“金句”。例如“你是一根胡萝卜、一个鸡蛋还是一颗咖啡豆?”“你知道自己是一颗咖啡豆,你将由内而外地转变你所处的环境和世界。”“他发誓再也不允许环境来定义他和家人的未来。”
你也许会说,这就是本“心灵鸡汤”嘛。没错,你也可以这么认为。不过李诞曾经说过一句挺有意思的话:“心灵鸡汤很多说的都是对的,它是鸡汤的原因是很少有人去实践。”
所以,是否是“鸡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会不会去做呢?
也许我们可以把这本书当成是亚伯随身携带的咖啡豆,放在书桌上,放在枕边,甚至是放在办公室。闲来翻阅一下,也是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