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不可否认,八年的扶贫,成效是显著的。贫困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贫困户“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也已实现。
乡村还是落后的,现有标准的脱贫也只是保障了最基本的需求。由于绝大多数的年轻劳力都向城市转移,家中留下的大多属于“老弱病残”,重农活也干不动。少数集中连片而且水利条件好的田土才有种植 ,剩下的“散、小、偏、旱”很多不得不撂荒,无人耕种,也无力耕种,与田地荒芜相对应的,村里看不到几个人影。田间地头,也再无往昔的喧闹。孟浩然有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种宾主把酒言欢、亲友互相客串的场面难得一见。翁卷“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王建“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王维“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的劳动场景,已成梦中的图腾,现在乡村凋敝的模样痛的让人心碎,是那种夕阳西下更行更远的感伤, 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乡村的大都只剩下了老人、妇女和孩子。当然,还有一些光棍汉。老人留在家,少不了要照看孙子孙女外孙们,像陀螺一样,生儿育女转了半生,又开启隔代抚养的新征程。妇女走不动的,也大多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田有地,她们走不了。孩子小的要人带,大的要上学,大人的奔波与远行,希望换来孩子日后的“诗和远方”。
光棍汉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本无牵挂,可以四海为家。可惜他们大都文化没优势,年龄没优势,技术也没优势。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但他们却没有飞翔的翅膀,只能蜷缩在自家的屋檐下坚强的生活。村里的学校,曾经是教师穿梭、学子盈庭的景象。而现在,一个教师,五六个学生,门可罗雀 学生哪去了?都随打工的父母去了城里上学。实在没有“办法”的几个孩子“留守”在了这所曾经辉煌的校园。合并吧与其他村落实在太远;撤吧,村里要上学的孩子咋办。于是这么艰难而尴尬的保留了下来。据清代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多美的“乡村散学图”,孩子们三三两两,小伙伴成群结队,释放天性无比快乐,跃然纸上!而现在,大量的父母外出务工,不是让小孩随迁就读,就是留下孤零零的几个孩子随爷爷奶奶在乡村学校上学。城里的学校成了乡村孩子的梦想,“留守”村里的读书郎该有几多的无奈,传统文化也要从孩提时代开始。培植乡土文化,传播农耕文明,传承家风家训。从小继承、弘扬和振兴“知书达理、精忠报国、崇德向善、耕读传家、勤劳俭朴、自立自强、律己自守、邻里和谐”等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生活风尚。
但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乡村教育,实在让人痛惜!也不得不引人反思。它折射的是乡村教育衰落的影子,更是乡村衰落的一道伤痕。得出一个扎心的结论,乡村夜生活,“除了做爱,只剩下麻将”。文化缺失的另一面是生活陋习的复制与蔓延,打牌成了唯一的消遣.
还有一个新的概念,叫“因房致贫”。反复修建,重复建设,历经土坯房、红砖屋、小洋楼三个阶段,一辈子的积蓄都花在房子上,一辈子的打拼都背负在建房的债务上。想想确实很有道理。房子是最大的支出。城里人为一套房,首付、按揭、还贷,奋斗了一辈子。农村里为建房,借钱、欠钱、还钱,背负的也是一辈子曾经的乡村,因为偏远闭塞,因为贫穷落后,因为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也挣不到几个钱,劳力纷纷往外走,尤其姑娘和小伙。小伙抢挤“民工潮”,姑娘争上“流水线”。小伙挣了钱,回家先修房,为迎娶媳妇做准备,想站稳脚跟成家立业。姑娘可不一样,地理位置好的,选个好人家也嫁了。自然条件差的,可不安心在“穷山窝里”呆一辈子,一心想嫁到“山外”去。做“城里”的新娘,是村里“小芳”最浪漫的期盼和最现实的梦想。当然,乡村新风貌,还不止留住村里的姑娘小伙,还要带动和形成整个乡村的新风气。比如,婚嫁迎娶,红白喜事,乃至生日道贺人情往来,大操大办图热闹,打肿脸来充胖子,热闹了场面掏空了自己,还连累了亲友乡邻。随礼凑份子,春笋冒尖长(涨)的快,你办喜事人家受罪。喜事新办,新形式、新内容、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等。丧事简办,一切从简,移风易俗,不搞那些丧事磨孝子,死要面子活受罪。村庄里曾经的炊烟袅袅,白云飘飘,现在已难以看到。炊烟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已“烟消云散”,白云随着开采、垃圾焚烧和大气污染也时不时“满脸蒙尘”。
还有个原因农民看病,原老乡镇卫生院都并了,现在农村的医疗实力还是与城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不管是在医疗水平还是医疗人员,都有一定程度的缺失。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农民出现身体的大毛病时没有办法第一时间的得到治疗, 新农合的问题了,首先新农合的费用每年都在上涨,很多农民也是因此直言根本就没有办法承担。而也有一部分朋友也是觉得新农合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比如说虽然有报销,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都能报销,再者如果看病达不到一定的金额也是没有办法享受报销的,另外就是报销的范围也是又很多大病没有包括在其中。 因为现在农村存在着很多的空巢老人,由于自己的子女都外出务工,自己只能独自的留守在家。对于这些没有照料的老人来说看病无疑是困难的,很多农村老人甚至在生病了之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通常情况下乡村的诊所和这些老人住的地方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这也是"看病难"的一个原因。
所以就要找回原来的村落,望见故乡的山水,重温梦里的乡愁。要从整理开始,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可以坐看王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遐思,可以目睹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的盛景,,有晨笛,有牧童,有白云,有落日,有流水,有鸡鸣,有炊烟,有晚霞,有耕作的田园牧歌,,有春天最翠绿的山水,有冬天白雪皑皑的村庄,有原味的农家饭菜,有夜色的万家灯火,有客人洋溢的欢笑,有主人美酒的飘香,山清水秀,蓝天白云,村美人和 ,这才是我们的故乡,才是我们熟悉的乡村旧时光,最美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