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麦克多纳(Martin McDonagh)的《荒凉西岸》(1997)是其“丽南镇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荒凉西岸》中接连发生了凶杀案和自杀案。凶杀案中的死者是康纳兄弟的父亲;两桩自杀案,一名死者是《康尼玛拉的骷髅》(1997,三部曲之二,以下简称《骷髅》)中代表丽南镇行政和法制的警官托马斯·汉隆,他在《荒凉西岸》第二场投湖自尽,另一名死者是丽南镇教区的威尔士神父,他在第四场也投湖自尽。自杀前,威尔士神父给仇恨相残的康纳兄弟留下一封遗书,整个第五场就是这位死去的神父在黑暗中诵读这封自杀前留下的遗书。
《丽南山的美人》(1996,三部曲之一,以下简称《美人》)、《骷髅》和《荒凉西岸》三剧均由爱尔兰戈尔韦市德鲁伊剧院制作,导演为剧院艺术总监加莉·海因斯(Garry Hynes)。《美人》和《骷髅》分别在1996年和1997年首演于戈尔韦市政厅剧院。1997 年 6 月10日,《骷髅》首演一周后,《荒凉西岸》也首演于戈尔韦市政厅剧院。德鲁伊剧院与伦敦皇廷剧院联合制作的《荒凉西岸》和《骷髅》于1997 年 7 月 26 日首演于伦敦皇廷剧院楼下剧场。1999 年 4 月 27日,《荒凉西岸》在百老汇莱希姆剧院上演,并获1999年托尼奖最佳戏剧提名和2002年拉多克戏剧奖最佳戏剧。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校园版《荒凉西岸》由当年的戏剧学博士生鲁小艳执导,在北京和山西演出六场,获第16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展演剧目奖。
《荒凉西岸》的场景与三部曲的前两部颇为相似:戈尔韦市丽南镇康纳兄弟家,一间旧农舍的厨房起居室,一架壁炉旁有两把扶手椅,壁炉架上是一排塑质圣像,后墙上方为一幅耶稣受难像,下面挂一杆双管猎枪。《美人》全剧共九场四个人物──福伦母女和杜利兄弟;《骷髅》为四场四个人物──米克、老妇拉弗蒂和汉隆兄弟;《荒凉西岸》共七场,也是四个人物──康纳兄弟、威尔士神父和女生格尔琳。三部剧在人物设置与故事结构上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交织。在《美人》的台词中频频出现的小镇警员托马斯·汉隆和神父威尔士分别成为后两部剧的主要人物,并在《荒凉西岸》中先后自杀。三部剧在情节发展的时序上颇为严谨:《美人》的对话中埋下了威尔士神父掌掴马尔丁和科尔曼残杀瓦莱尼的爱犬等伏笔;《骷髅》中掘墓人米克在首场就表明上个月刚安葬了《美人》中莫琳的母亲玛格·福伦;《荒凉西岸》中整日仇恨斗殴的康纳兄弟开场便指责威尔士神父只盯着他们的父亲被杀,却纵容莫琳弑母、米克杀妻;《骷髅》中因被弟弟马尔丁揭发制造假案而从此升职无望的托马斯在《荒凉西岸》第二场投湖自尽;威尔士神父因三剧中的三桩谋杀案和一桩自杀案而痛苦自残,他无力改变和阻止丽南镇的宗教溃败与仇恨杀戮,就在第四场留下一封绝望的遗书之后投湖自尽。
图片
(The Lonesome West, at the Keegan Theatre,
Cameron Whitman photography)
显然,黑色喜剧“丽南镇三部曲”的写实风格突出了镜像戏剧的寓言功能,其现实意义在于:《美人》残酷展现了一个社会中亲情与伦理的毁灭,《骷髅》无情暴露了这个社会行政与法制的溃败,《荒凉西岸》则深刻揭示了这个社会在信仰与道德崩溃后仇恨与暴力的肆虐。
“丽南镇三部曲”的故事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天主教会虐童案重创爱尔兰宗教信仰和教会权威,经济全球化浪潮引起的社会转型深深侵蚀了家庭、法制和教会,曾经依靠宗教精神指引的人们堕入迷途,随着良知、理性和道德的崩塌,丽南镇陷入了深重的罪孽──杀人、杀人未遂、自杀、敲诈、酗酒、斗殴……威尔士神父在遗书中说:“对你们说教,过去没用,现在也一样。”在第一场,他对瓦莱尼说:“丽南镇似乎不受上帝管辖。这里根本没有法制。”[1]帕萃克·洛奈根(Patrick Lonergan)认为,《荒凉西岸》中“被挑战的权威是上帝自身”。他指出,“丽南镇三部曲”的主题分别是家庭权威、社区权威和普世的宗教与道德。[2]在一个长期以来对宗教冷漠、愚昧无知的社会中,代表教会的威尔士神父已无法维护宗教教义的准则,而以康纳兄弟为代表的、无视任何教义和道德的人,在荒凉愚昧的现代野蛮社会丽南镇上肆意作恶。正如卡门·库赫林(Carmen Kuhling)和基兰·基奥汉(Kieran Keohane)指出的:“爱尔兰全球化精神的悲凉是爱尔兰文化冲突的后果:一种结构转型的经历,其特征是现代化加速和社会原有形态持续共存,造成了更高价值观和精神理想的不稳定与不确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