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如今已经不存在了。然而在生活中,我却遇见过一位特殊的拉煤老人。
他银白色的头发寥寥无几,饱经风霜的脸上显得十分沧桑,背高高地驼着,瘦弱的身躯还挎着一个破竹篓,身后牵着一匹驼着空竹筐的灰白色的马。马蹄声”啼嗒啼嗒”地和着老人蹒跚的脚步,向前走着,直到渐渐消失在暮色中……
这就是我第一次遇见老人时的情景。
一开始我还特别纳闷,在交通运输这么方便快捷的今天,为何还有人用如此古老、守旧的方法拉煤?一问朋友,却从他们口中得知了不同的答案。
有的说:哎!他儿女不孝顺,嫌弃他老了,不中用了,就不管他了。也有的说:是他自己财迷心窍,又因为年纪大了,不容易挣钱,就只有拉煤。还有的说:他并不贫穷,这样做只是为了骗取别人的同情而已。
听了朋友们的看法,我的内心一阵扰乱,我不相信他们说的。一想起老人瘦小的背影,我总觉得这事儿没有这么简单。一股好奇心使我不得不去接近老人,让我想了解他的情况。
一连几天,我都跟在老人的背后,默不作声。他也时不时地停下来,回头看看我,然后又摇头叹气地继续往前走。每当这时,我心里总有一种失落感。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老人询问他用马拉煤的原由。他看了我一眼,平静地说道:“我知道这几天你一直跟着我,就是想知道答案,你这么好奇,我就告诉你吧!”只见他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我生活并不困难,儿女们也很孝顺,我之所以拉煤,一是为了方便山上的人们,他们下山拉煤不容易,我一个老人家,闲着也没事儿做,就帮帮他们;二来,我还可以活动活动筋骨。拉了几十年的煤了,早就习惯了。如果让我一天不干,浑身上下都会觉得不自在呢!”说完,他拍了拍马,爽朗地笑了……
听了老人的话语,我的眼眶湿润了。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风雨无阻地为山民送煤,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感动和思索。
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突然想纂改一首歌词:你挑着担,也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弯桂清: 压 岁 钱
下班升井后走在回家的路上,远远的看见山顶上家中窗户透出的柔和灯光,在这冬夜中显得分外明亮。“嗵”的一声,夜空中炸响的礼花炮瞬间靓丽了眼球,零九年春节的序曲已渐渐的拉开了帏幕。
昨天领奖金的时候特意给办事员要了一沓连号的十元新币,我按照孩子的出生年月日将一张张尾数相同的钞票仔细的码好用红纸包起,明天发压岁钱的时侯儿子一定会树起大姆指称赞老爸有创意。记得小的时侯,身为煤矿掘进队长的父亲整日早出晚归忙于井下工作,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我们姊妹几个围坐在火炉旁焦急的等待迟迟未归的父亲时不知不觉都睡着了,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中醒来的时侯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枕边那亮晶晶的以一个个崭新的五分硬币排列组成的自己的名字,那一刻幸福的感觉现在想起还温暖犹存。
前年是我的本命年,春节那天母亲早早的赶来递给我一个红包,我纳闷母亲怎么还想起给我这奔四十的人发压岁钱,打开红包时母亲眼中闪着泪花,那六张五十的,六张十元的,六张一元的,加起来刚好是三百六十六元,母亲说:六六大顺,希望它能给你带来好运,能保佑你平安无事!
得到过无数次的压岁钱,我终于明白,那由长辈手中递出的那里是一张张的钞票?分明是一颗颗爱意无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