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家长总喜欢在餐桌上教育我们,数落我们的不是。也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或许只有吃饭的时候,人最齐。所以家庭里的所有事都习惯性地在餐桌上讨论,当然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是每次在吃饭的时候被教育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烦,讨厌,没心情吃,也更加听不进去家长的话,大致也就是这些感觉了。甚至一到饭点,就有些害怕。吃个饭都紧张兮兮的,总怕一不小心又被指责。这种情况不仅在家是这样,在幼儿园也是如此。
我们无意间都会在孩子吃饭期间,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进餐习惯教育。我们有口无心,孩子却有心。我们觉得这个时候可能最适合进行这些教育,方便孩子及时改正。但是可以回想一下,每次进餐过程中对孩子的种种教育,效果到底如何。我也曾经经常这样做,孩子吃饭期间来回巡视,看到哪个孩子习惯不好,坐姿不对,就会提醒他,提醒一次不听,就提醒两次,两次不行,继续第三次……似乎什么时候看到孩子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效果,才善罢甘休。可是我发现效果并不好,有时候提醒多了孩子反而更不愿意去听。我一直也很苦恼,为什么苦口婆心给孩子讲,他们却不愿意听。后来我就换位思考,去琢磨孩子内心的想法,终于找到了答案。餐桌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听别人一直在说:你姿势不对,你挑食,你吃的不干净,你洒饭……孩子听到这些同样很烦,你所认为的“善意的提醒”,其实孩子听着就是你这个老师很烦人,饭都不让好好吃,嘴巴叨叨不停。这时候孩子其实是不愿意听老师一直在说,也就是“假装听到”,其实教育是无效的。即便在你监督的那几秒间似乎做出了你想要的样子,其实你一转身,一切归零。所以老师也就会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说,觉得孩子不长记性,效果不明显。那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时机不对。
到底应该什么时候给孩子讲这些礼仪教育和习惯呢?开饭前至少半个小时,一定不要饭前十分钟。饭前十分钟孩子注意力特别不集中,活动了一上午,孩子已经饥饿,此刻他们最期待的就是能够赶紧吃上午餐,而不是被动听老师讲道理。所以在饭前半个小时的时候,用一些绘本故事吸引孩子,给孩子讲进餐要求,孩子会听得特别认真,也会有一个适应时间。吃饭过程中,如果孩子表现不是过于差,尽量不要再去教育。老师可以拍些吃饭出现问题的孩子进餐的照片,饭后单独让孩子自己看一看,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样既不会影响孩子进餐情绪,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更达到了教育效果。对于进餐习惯好的孩子,也可以拍下照片,让孩子们共同学习。正面教育和单独引导相结合,孩子们会接受。
餐桌上的教育并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一定要细心观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正如曾经我也在餐桌上教育孩子,发现这种方法并不太好的时候,就立刻转变思维,改正做法看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无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科学,最起码孩子能够开心地接受,老师也达到了想要的效果,这才是最重要的。餐桌上不教育。餐桌上,让孩子愉快进餐。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样既不会影响孩子进餐情绪,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更达到了教育效果。对于进餐习惯好的孩子,也可以拍下照片,让孩子们共同学习。正面教育和单独引导相结合,孩子们会接受。
餐桌上的教育并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一定要细心观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正如曾经我也在餐桌上教育孩子,发现这种方法并不太好的时候,就立刻转变思维,改正做法看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无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科学,最起码孩子能够开心地接受,老师也达到了想要的效果,这才是最重要的。餐桌上不教育。餐桌上,让孩子愉快进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