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商店》是一本由徐梦瑶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怀旧商店》读后感(一):贩卖旧物,与过去告别,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今天要读的是一本小说,书名是《怀旧商店》,作者是徐梦瑶。
这本由白马时光出品,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怀旧商店》为32开,880*1230尺寸。
从书名上不难看出来,本书讲述的是一家商店里发生的故事,而主打的便是怀旧的物品,那些舍不得却又不能再保留的物品。店主因为收存了这些物品有了这家商店,从而引出这些物品的故事。
一封过去的信
这是来自台湾柏言爷爷于1951年写下的信,寄给大陆的妻子。那里有初识的美好,相处的甜蜜,也有参军时对妻子的感激。因为家人安排的相亲,只是为了让他留下,只是没想到最终还是参军了,独留妻孩照顾老人。一场战乱,让一个家庭分开,让两个人再未曾相见。两个人匆匆一别,再也不见。那个人久久不见,却像在眼前一样,曾经的过往历历在目。那些年的思念,来来去去,都在信中,都在心中。
被稀释的爱
在二胎放开以来,独生子女不再存在。那么二个孩子,父母给的爱会双倍,还是更多。当周小姐在某天得知自己多了一个相差15岁的弟弟时,她发现曾经的芭比娃娃已经不复存在。偏爱来得太突然,在周小姐这里爱是被稀释了。在周小姐一家人与男友双方家人见面时,她的家人就是那潜在危机,可想而知见面的结果。不仅仅是爱被稀释,幸福也被拖累。
《怀旧商店》里一共有16件物品,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故事,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无论是一封旧信,还是戴旧的手表,无论是旧磁带,还是黑胶唱片,这些都是被寄存的旧物,贩卖的旧物,它们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故事有的是感人,被不理解时的自我坚持,被放弃时的勇气,有的是思念,有的是怀念,有的是释怀。总之,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可以通过这些物品,这些故事去看那些人的生活,以此来体味人间百味。而寄存与贩卖的同时,意味着放下过去,意味着与过去告别。
《怀旧商店》与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有点类似,一个是别人来解忧,一个是自己来解惑。或许正是这样,才让人们对过去释怀,旧物品的放下,意味着自己才能放下过去。无论是原生家庭的创伤,还是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自己放过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把握眼前,拥有更好的未来。
《怀旧商店》读后感(二):《怀旧商店》:每个旧物,都有一段故事
侨批是研究上两个世纪华人生活状态的重要物件,一张小小的批文上面,盖着几个商埠之地的邮戳,清楚地写着寄款人的姓名和日期,寄款数额,以及附带的几句话。那简短的几句话,寄托着双方几个月甚至多年不见的思念。 在广东省博物馆里,曾展出过相关主题的侨批,大量的侨批散落在广东和福建,有的被收集在博物馆,有的在研究所,有的还留在侨乡的家中。那一张张侨批,有的已经被发掘,它的故事被解读了很多次,而有的却还没找到好的去处。 旧物承载着拥有者的情感,是一些关系的见证者,更是时光给人的遗赠。拥有一家怀旧商店的人,就像是一个故事的收集者,她在收留那些无处可去的旧物时,同样把那些故事收藏起来了。 01/ 《怀旧商店》的故事线很明晰,叙事结构也很传统,一条主线——店主向如卿和店员沈柏言、程念西在怀旧商店生活的故事,另一条便是由无数的旧物及其所附带的故事串联起来的。 这样的时间和空间置换,就像作者在一根藤蔓上,精心地修剪出绿叶与花朵,互相映衬和延展。那些故事,起初都像鲜艳的花朵,美好而幸福,但是最终却走向不同的结局,有的越开越艳丽,有的结出了硕果,而有的却凋零,甚至被碾成泥。 那些被寄存在怀旧商店的东西,是主人们无法扔掉,又不能或不想留在身边,于是将其寄存在怀旧商店里。这种寄存旧物的概念,就像博物馆那样,收藏一些有价值的物什,以供展览和研究。 几年前,在一个公众号上,看到我们这座三四线城市里,竟然有一个“失恋博物馆”,它的概念和怀旧商店很相似,收藏了情侣们分手后不知该如何处置的旧物。只不过它最终的命运如何,便没有了下文。 02/ 人是情感的动物。那些感情,必须要有附着物。感情是虚无缥缈,难以划定界限的,而附着物,却可以明确地表达大小、面积、体积、颜色、形状。于是情感和物体,一虚一实,才真正构成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怀旧商店里的旧物有很多,跨越海峡的旧信件,手抄的《小王子》翻译本,旧手表,芭比娃娃,银戒,塔罗牌等等,有的稀松平常,有的却神秘莫测,有的让人心痛欲绝,有的却让人圆满。 当人把情感寄托在旧物上时,其实还是一直停留在过去,没有办法割舍旧物的人很多,这部分人还没可能是心底留恋,也可能是只想好好守护那些见证曾经的旧物。他们大多时候宁可私藏,也不想寄存他处。而有部分却不再合适自己保存,或者想要分享出去,于是他们寻到一个寄存点,旧物有了去处也是一件幸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倾诉欲会有所下降,“就会觉得倾诉这件事太过麻烦别人,生命力不但衰退,每个人都疲于应付局促的生活,光阴短暂,越发不愿意浪费在他人身上。”于是那些情感情绪,留存在旧物上,永远新鲜,永远在更新。随着时间的迁移,从爱到恨,从介意、龃龉到释怀,从占有到放手,旧物上的情感也在慢慢变化。 03/ 有些情感,比爱情更深刻,比亲情更浓烈,比友情更忸怩。寄存在旧物商店的人,既各自成将自己困在围城,又和别人勾连成网。在那些连接点之间,他们都曾做过永不断裂的美梦。 父亲的旧手表上,附着的是无法回到的过去,是“子欲养而其不待”的遗憾;银色领夹上,是无法抗拒的钱欲,沉沦和堕落;移动硬盘里的影像,记录的是一段从甜蜜走向悲伤的爱情,爱在与不在已经无关紧要;一把曾共用过的打火机,见证的是一段只能分道扬镳的友谊;少年的银戒上,有一段失而复得的幸福。 沈柏言和程念西也是幸运的,如果他没有因为祖父的信件而来到大陆,没有来到怀旧商店,而程念西没有因为“厨艺”而被老板娘青睐,他们便不会相遇,不会看到彼此身上的美好。他们在见证别人和旧物之间的情感联结,也在构筑自己的情感连结。他们也在别人的故事里,经营着自己的幸福。 保存旧物的人,都是珍惜生命和过去的人。就像书中所言,向如卿之所以要开这样一个怀旧商店,是因为要告诉别人:珍惜当下,珍惜每个平淡的日子,无所事事,珍惜伞套、手机卡针和坏掉一只的耳机,看似无用的东西。珍惜在身边的猫和人,珍惜爱情,珍惜每场约会和短暂的会面。珍惜生命。珍惜快乐,珍惜拥有的时间。珍惜有缘无分。 “人生”二字,漫长又短暂,却当配得上“珍惜”。如若不珍惜,枉来人间走一遭。若想说生命的意义,总不该单单从旧物中去找的,还有当下拥有的,以及未来可能会拥有的。 文/当归 2021/11/6
《怀旧商店》读后感(三):旧梦
电视剧《一把青》演到一半的时候,郭轸随大队长去了东北,到死都没能回到故土。他只匆匆留给朱青简短的两行字: “误你青春,悔不当初,请将我抛脑后,快意人生,勿祭。九泉之下见你孤单,我必痛入骨髓,魂飞魄散。”
后来多年后,朱青终于学会了“快意人生”,她打扮明艳,终日流连声色场所,与美国大兵相谈甚欢。只是二师娘看不下去她这副样子,次次见了只有痛骂,她也只是恹恹的样子。
“他懂什么,他烧得粉身碎骨,一点知觉都没有,轰一声什么都没有了,我也死了,可我还有知觉。”
每每看到这些片段,都会泪流不止。再忆起,是多年前郭轸死皮赖脸地开着飞机,盘旋在朱青所在的学校,他意气风发的样子,迷了朱青的双眼。而朱青的模样,大概也深深刻在了他的脑子里:白衫蓝裙,不知名姓。黄昏好风景。
战乱时代的爱情,命运只留给他们悲剧。朱青在过往的旧梦里走不出来,可说到底又有几人没有遗憾呢?
《怀旧商店》里的第一封信写于1951年,彼时国共内战结束,国民党一路南下,终退居台湾。课本上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却有无数故事。
写信的老人叫沈仰贤,曾参加过国共内战,战争结束,他跟随国民党去了台湾。这封信,他是写给曾经的妻子的,他叫她荻妹。
这封信似乎写了很久,一开头,他还在军中。字里行间,他满是喜悦地向她诉说一些军中见闻以及梦境之类的细枝末节。
他是有大志向的人,愿意奉献自己的热血以成就祖国大业,早已做好死别的准备。遇见荻妹,他很幸运,有一个人这样爱他、牵挂他,让他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无后顾之忧了。
只是没有想到,他们之间不是死别,而是生离。仓皇渡海,襁褓中的孩子尚不足月。虽然痛心,但知家人平安,还有孩子陪伴荻妹,便也知足。只是后来荻妹托人送来信件又说,孩子病故,这与故乡最后的牵绊就此终结。家国分裂,重逢恐怕无望,沈仰贤希望荻妹不要再眷恋过去,早日改嫁他人,各自生活,不再想干。
只要知道彼此还活着,就好。
可是沈仰贤的这封信终究是没能寄出去,是没有门路,还是从未有勇气寄出,就不得而知了。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最近听了首歌,《漠河舞厅》。
歌词里写,“如果有时间,你会来看一看我吧。看大雪如何衰老的,我的眼睛如何融化。如果你看见我的话,请转过身去再惊讶。我怕我的眼泪,我的白发像羞耻的笑话”。
如果看过歌词背后的故事,也许这段会更动人。
老人叫张德全,妻子在1987年漠河“五六大火”中不幸丧生,此后30年间张德全并未再娶。妻子生前热爱跳舞,所以老人常去舞厅中独舞,以思念妻子。
“那个时代,造就了很多痴情人。感情里,既含有林区生活的孤苦,也有爱人消失刻下的痛。”
《怀旧商店》封底上,写了这样几句话: 尘世间最美的眷恋,曾经最美的流光岁月,还有人间最心碎的时刻。人生里的所有告别,都是为了成长。你见过星河大海,也见过见人草木。
“怀旧商店”开在城市里某个不知名的角落,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它就在自己家里,甚至在心底某个角落,即使不经意触碰,它依然日复一日诉说着往昔故事。
这是一个开始怀旧的年代,这些物件和故事,承载了很多人的旧梦,也温暖了无数人。
《怀旧商店》读后感(四):人类需要真挚的故事续命
我预感,这是今年会在我心里留下最多痕迹的一本书。
究竟是太过于怀旧才过不好现在,还是正因为现在过得不好才热衷于怀旧?
怀旧商店是一个收存旧物又贩卖旧物的商店,商店里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的故事,生动的,刺痛人心的,快被遗忘的......
最早读到“怀旧商店”的故事是在五六年前,那时我还在求学,依稀记得是一个关于磁带的爱情故事,因此有过同样的物件,一部分重合的时代回忆,读起来自然会有一些亲切感。
是少年时代会很看重的东西,也是老旧寻常的题材,但是被作者写得鲜活。因此那时候我对这家商店深信不疑,还老想着,亲自去店里看看。
也暗戳戳地给作者画过像。应该是一个细腻入微的人?真知灼见的人?不然怎么会将世间这些琐碎,生生写出了流动的小径,让情感与情感得以沿着这些路交汇,从而触及到灵魂。
再之后,中间有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没有再读这个系列的故事,如今再次看见,就是在纸质书,相比于电子版那些弯弯绕绕的蚂蚁文字,拿到手的才更有质感。
当然是迫不及待地就下单了。拆了快递之后,又一口气读完了里面的故事。
完全是震惊的!相比几年前,这个系列的题材更多了,父女之间、初恋、老男人同年轻女郎、学生时代最好的朋友、同另一个自己的对话.......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无法拒绝。而且能会发现,不管你处于何种人生境地,竟都能从这里寻找到一些共鸣。
然后,就是作者的文笔更加的稳重、成熟,想必也同作者的成长线条一样,平行向上走。
而同样作为一个比几年前更加“成熟”的读者,再细看这些故事时,领悟又不一样了。
最初是被书中的念西和柏言感动,一个从祖国岛屿来到大陆的男孩,与年龄相仿的女孩偶遇,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这段意外经由两人合力,产生了微妙的改变。他们的故事,有点像某一个时段我看过的偶像剧,简单但美好。(其实读者也是怀旧商店的顾客,只是我没有旧物寄存,但全拥有值得回想的旧事)
之所以喜欢书中那些纯净的真挚的故事和表达,一定也是因为我们心中想要成为这样的人或过上这样的生活。
以前上学的时候感触并不深刻的。工作之后的某一天,发现早高峰挤上公交的人是工具,坐在办公室里拼命敲键盘的人是工具,在餐厅点错了辣度被呛哭的人也是工具。
一直以为生活就这样扯犊子完蛋下去了。直至再次读到这些生动的文字,心中沉寂的那根丝线慢慢被拨动,牵连起湖底的石头,然后惊起了巨浪。
原来人类永远需要真挚的故事续命。
我偏爱同样真挚的念西,偏爱同样真挚的柏言,他们是书中的人物,但又像是我的朋友,当我走进他们的故事,仿佛是他们走进我的人生,而我因此有了真挚的朋友作伴。
然而作者还没有放过我。她又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神秘丰富的人物。
李寒枝,出自第二个故事,【拣尽寒枝不肯栖】。我同样喜欢这个故事,作者描写得很巧妙,将学生同老师之间,那种亦师亦友,后辈对前辈生出来的还不能确定的情愫,拿捏得很有分寸。试想,谁在中学时代,没有崇拜过某一位师长呢。
除此之外,作者也对一些现实生活中不齿的“那种人”,写得传神。当“那种人”出现在“怀旧商店”,老板娘向如卿以旁观者的身份,走进他的故事,却让人明白了腌脏背后的原因。我惊讶于作者的这种观察力,以及对生活的灵敏嗅觉。
【甜白为常】篇中有一个沈烧(忘了说,作者真是个取名天才,每一个角色名字单拿出来,都可以作为一部电视剧的主角名,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天赋),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在几个女人之间周旋,不同的时期,甚至同一时期,他行云流水般转换。从前我是不懂这些人的心理的,但看完这个故事,我竟对沈烧式的人,能生出一股同情。不愿付出爱的人会被爱反噬。但这种反噬是什么样的呢?从这个故事里,我找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区别于如今的爽剧。
不管是什么年龄阶段的人物,什么样身份的人物,作者输出的那种细腻真挚的描写,都会让人在阅读这个人物的故事时,不自觉地代入其中,让读者不禁站在角色的角度,去活他的人生。
这就是沉浸式读书?
虽然怀旧商店是以“旧物”牵连,引出一个又一个到故事,但它又不局限于单元这样的形式。故事同故事间有串联,交叉,书中还有一条老板娘的线。向如卿,老板娘的名字。温婉,同样有向外的张力。
老板娘的角色一直是观察者,她站在一个垒台,观察着店内两个小青年,又站在平底,观察着客人们。很多次,我都被老板娘的“独白”感动。
她的角色,时常让我有一种错觉,就是人的身体里其实有两个自我,一个勇往直前往前冲,另一个则站在玻璃橱窗里,成为我们千军万马的军师。她最懂我们,也最为冷静无情。
虽然关于老板娘的文字并没有很多,但她却绝不是没有故事。如果读者能读到最后,我相信,大家都会被这个神秘的女人感动。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究竟是太过于怀旧才过不好现在,还是正因为现在过得不好才热衷于怀旧?
书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怀旧商店的意义:珍惜当下,珍惜每个平淡的日子,无所事事,珍惜珍惜伞套、手机卡针和坏掉一只的耳机,看似无用的东西。珍惜在身边的猫和人,珍惜爱情,珍惜每场约会和短暂的会面。珍惜生命。珍惜快乐,珍惜拥有的时间。珍惜有缘无分。”
我想,怀旧和当下并不是对立的。怀旧不是逃避。我们怀旧,是在用过去作为燃物,给未来炸出一朵硕大的烟花。
或许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得到宽慰。
就好像那个老套的道理:告别不是结束,是更好的开始。
从书里出来,如果这个城市有一家怀旧商店,我真想敲门进去,拜访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