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发展(原书第9版)》读后感100字

发布者:莲塘纳凉 2021-11-19 05:15 来自: 文章吧

《语言的发展(原书第9版)》是一本由[美]琼·伯科·格利森(Jean Berko Gleason) 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9.00,页数:4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语言的发展(原书第9版)》读后感(一):《语言的发展》第九版推荐序

《语言的发展》第九版推荐序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陈思

我是一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的研究者,也负责儿童语言发展相关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学期开始,一批又一批求知若渴的新同学来到课堂里,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充满了好奇。他们带着十万个为什么,在第一堂课总会提出同一个请求:老师,请你给我们推荐一些儿童语言发展的好书,有没有在这个领域里,每个人都“必读”的一本书?

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学们兴趣各异:有人想研究儿童的语音意识,有人聚焦阅读障碍,有人感兴趣双语习得,有人关心儿童家庭阅读环境。有没有一本书,能够涵盖所有儿童语言发展有关的话题,提供给感兴趣的读者高质量的参考内容呢?感谢Gleason教授和Ratner教授,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回应同学们荐书的请求,我总是首先推荐《语言的发展》。我会建议同学们,先阅读你最感兴趣的那一章,但是也别忘了其他章节,不仅因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支持和印证的研究发现,能够加深对特定领域的理解;更因为这本书真的非常有趣。《语言的发展》就是这样一本“必读”书。

《语言的发展》自1985年问世至今,已成为美国各大高校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广泛使用的主要教科书,来自数百所高校的教授指定这本书作为必读材料。以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为例,在我做学生的时候,语言与读写、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相关的多门课程的参考书目里,都有《语言的发展》;当我成为老师,也毫不犹豫地选择这本书作为介绍儿童语言发展重要文献。这本书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美国。我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时,教授也选择了这本书的英文影印版作为教科书。现在,我们能读到忠于原文的中文译本,我想它能比英文版接触到更多中文读者,会更广泛地影响一大批有志于儿童语言研究的朋友们。

好书难得,好的教科书就更罕见。现在,越来越多学者的写作时间,都分配给了学术期刊论文的发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撰写一本优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教科书已经成为绝对的“奢侈品”。在教育和心理学教科书里,像《语言的发展》这样,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著作,更是少之又少。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语言的发展》每一章有不同的作者,而只要对儿童语言略有研究就会知道,每位作者都是特定领域和研究方向上的顶尖科学家。在我看来,这正是本书高质量的核心因素。本书的每个版本,都通过Gleason和Ratner教授(Ratner教授从第二版开始承担联合主编的工作)的精心组织,将领域内每个研究专项领先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绝大多数作者都是她们两位的好朋友),分别完成对各自领域的整理和综述,确保书中每个章节的视角,都来自对这个领域了解最全面和深入的科学家。在每个新修订版本的每个章节,我们都能与儿童语言发展领域的权威专家直接“对话”,了解最新重要文献的综述。通过阅读专家高质量的概括和总结,读者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最新动向。

Gleason教授和Ratner教授在编辑本书时,还秉持着一个重要的观点:在各家争鸣不断的语言发展心理学领域,尽量呈现给读者一个“平衡”的视角。在组织和审阅、编辑本书的工作中,两位教授尽量避免一些“极端”的观点,取而代之是将有争议的问题的双方论据都呈现给读者,启发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考虑特别有助于研究人员博览众家、全面地了解语言发展的问题。

Gleason教授作为权威的儿童语言发展专家,她自己的研究中秉持的社会建构的视角也贯穿到了本书的编撰中。Gleason教授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发明了一系列先进的实验手段,探索了当时还鲜少研究者涉及的儿童语言发展研究。Gleason教授的研究是最早将儿童的语言与社会学习的相关理论相联系的一系列探索,为后来几十年的成人与儿童的互动、儿童发展心理学、语言与读写教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今天,大量的研究证实,儿童的语言习得和发展是一个与成人互动息息相关的动态过程,受到环境、文化、教育和互动质量的深刻影响。这一共识的建立与Gleason教授的学术贡献是分不开的。

也正是因为在Gleason教授的研究中,特别关注成人-儿童之间的社会习得过程对语言产生的影响,她对儿童语言发展研究脉络整体的把握和梳理,非常强调儿童的语言和读写习得并不是独立产生的,而应该考虑非常丰富、广阔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

这样全面而科学的考虑,也使得《语言的发展》一书,不仅适合语言和儿童发展研究者参考和学习,也非常适合教师群体:包括k-12(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注母语教学(中文、汉语)的教师、外语教学(对外汉语、英语教学)的教师、以英语为学术语言教授其他学科内容的教师阅读。书中的内容能够帮助教师们思考在复杂的语言环境中,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通过有效、高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本书也适合对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感兴趣的家长们阅读:家长们普遍对儿童的语言水平有着很高的教育要求,但这种追求如果一味聚焦在分数和应试,往往会产生巨大的焦虑和挫败感,对儿童的长期发展无益。本书详细介绍、解释儿童的语言是如何从零开始逐步发展,并随着家长和教师等成人与儿童的互动逐步深入,其中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关键点都一一说明。我认为,绝大多数家长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和顾虑,都能够在本书中找到答案。这本书平实、幽默、举一反三的语言风格,对非科研工作者的教育实践者(包括教师和家长)都特别友好。

除了教育的实践者,我也建议教育政策制定者、面向儿童的语言工作者(如图画书画家和作者、儿童小说作家、图书馆工作人员等)、儿童媒体内容的创作者(动画、视频、游戏制作者)等所有和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教育相关的从业人员阅读本书。这本书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而科学的内容梳理、实用的教育个案,一定会为您的工作增添关键的助力。

《语言的发展(原书第9版)》读后感(二):《语言的发展》(第九版)译者序

在接到《语言的发展》的翻译任务之时,我作为助教辅导的最后一批本科生正在准备他们的“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的期末考试,当时每日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邮件中回复他们各种有关语言习得理论的问题。邮件里总有焦虑的一年级新生和认真的高年级学生问起,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该如何选择特定的理论来解释语言习得,而我就一边回答着他们的这些问题,一边着手进行这本书的翻译工作。

我所就读过的学校都有着很强的语言学理论基础,通常依赖于某一项或几项特定的语言学理论建构出语言发展的假设,再经由实验进行验证。这样的课程安排可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语言发展的一部分研究历史和现状,在进行独立研究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但与此同时,在内容的广度方面就牺牲了不少,有些好奇的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或者不太欣赏讲师所依托的理论——“总有几个学生不喜欢乔姆斯基”大概是语言学系的常态),就只能自己通过其他文献进行摸索。正如本书第七章和第八章所说,有关语言发展的研究,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基于某一特定理论的研究,基于特定的理论很有可能会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有失偏颇(比如选择偏向于语言发展的共性,而忽略了语言之间乃至儿童个体之间的个性);甚至不应该仅限于语言学角度的研究,而是需要从发展心理学、文化传播、社会学及教育学方面一起发力。毕竟当前从语言学角度来探讨的语言发展,无论采取什么理论基础,都还始终停留在实验室和书本的水平,距离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总是差着一点距离。而最关心语言发展的人——孩子们的家长——希望得到的总是更实际、更直接的方案,这是基于语言学的研究一时半刻无法做到的。

从这一角度来看,翻译《语言的发展》对我来说也是学习和锻炼的过程。虽然我自己也从事语言习得的研究,但重点并不是第一语言习得;尽管担任这方面课程的助教,在备课时曾经阅读过本书之前的版本,也只是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而没有完整地考虑过各个章节所覆盖的所有方面。我对第一语言习得的认识,大多数停留在语言学的角度,很少会从心理学、言语治疗和教育学的方面进行思考。这一次作为译者去研读最新的版本,认真看过之前忽略的内容,才意识到自己在助教课上、平时科普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不过是整个领域的九牛一毛。

全书主要按照儿童语言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内容可以分为互相穿插的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最直接的语言技能发展过程的讨论。说到语言,大家想到的就是语音、单词、结构、使用规则、文字等等,本书的第二到第六章以及第十章就是这些最触手可及的内容的介绍。人类的语言发展从母体之中就开始进行,母亲的语音通过身体内部传来,使得胎儿能够感知到韵律和音调(第二章)。在出生之后,婴儿突然降临到更清晰的语言环境中,开始感知确切的语音(第三章),意识到语音组合形成有意义的小单元(语素和单词,第四章),而这些小单元又经过特定组合变成更大的单元(句法,第五章),懂得句子承载的含义(语用,第六章),最后则进入更复杂的书面语言的世界(读写能力,第十章),每一个阶段在书中都有着详细的讨论和示例。第二部分则是在把语言本身看作一种完整的能力时,集中讨论语言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共性的内容由各种理论进行总结,这些理论可以来自于生物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乃至其他角度(第一章和第七章);语言发展的个性则可以根据儿童的认知偏好、生理特征以及所处的语言环境出现变化(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一章)。语言技能的发展为我们讨论语言发展的共性和个性提供了证据,而语言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则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和评估具体语言技能的发展情况,这两者之间互相辅助、互相印证,在我们了解语言发展的全过程中缺一不可。

也许很少有某一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像语言习得那样存在着如此激烈的内部理论竞争。仅就我接触到的理论,就包括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基于普遍语法的理论(在书中被翻译成“先天主义”)、试图反映习得过程中大脑活动的联结主义、依赖普通认知功能解决语言问题的认知主义(书中介绍的基于使用理论是一个分支)、认为语言是形式与功能对应的功能主义……这些理论在本书中都有所涉及,特别是第七章有着详细的解释。但是在目前,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说能够决定性地解释一切的语言习得现象;这也是众多理论共同存在、互相竞争的原因。在了解语言习得时,我们不能轻易地认为某一个理论就是正确的,某一个理论就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个观测到的现象是什么,会不会直接否定或者肯定我们之前的假设。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新的研究,同时至少对所有可能的理论都有所了解。在这一点上,这本书的内容为我们做出了极好的榜样:它包括了目前语言习得和发展研究中的主要理论,以平衡的视角看待彼此之间的竞争,把思考的余地留给作为读者的我们,而不是自行做出一个结论、灌输到读者脑中。这种谨慎而客观的态度是每一名研究语言习得现象的研究者应该有的理想态度。

此外,本书花了极大的篇幅讨论各种语言障碍和语言迟缓现象,以及它们的应对措施。这一点是其他以语言学为主的语言习得类教材很少见的一点,同时也是我自己的知识弱点。虽然在一些基于乔氏普遍语法的教材中,偶尔会提到特定性语言障碍和威廉氏综合征的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疾病都被用作辩论的证据,用来说明语言发展和普遍认知发展之间互相独立(这也是普遍语法一派的基本主张之一);本书中有关这些疾病的介绍则多了更多“人文”的味道:疾病本身并不再被看成简单的论据,而是真真正正发生在患儿身上的、需要各方面参与应对的问题,我们不再集中于这些疾病能为抽象的语言学理论带来什么支持,而是考虑到患儿的需求和家长的担忧,从诊断、预防、治疗、辅助的角度来提出更为实用的措施。这也让本书超出了一般的“第一语言习得教材”的范围,不仅仅适用于语言学的学生,更能够面对更广大的读者群体,为进行言语治疗的从业人员指明一条道路。和欧美国家相比,国内的语言障碍诊断和言语治疗依然处于初步阶段,在各个层级的公立学校少有这方面的辅助,甚至有很多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方面的内容,认为具有语言障碍的儿童不过是“笨”、“懒”。但愿在本书的引导下,能有更多的人了解语言障碍,建立起有关不同语言障碍的意识、乃至参加到言语治疗及辅助教育之中。

由于这本书具有浓厚的北美色彩,我在翻译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书中的大多数例子都以英语为主,而英语的语言和文字特征导致我为了保证内容的完整连贯,在处理一部分译文时只能保留原文的例子,只能尽量做出解释。书中的不同章节由不同作者写成,每位作者都有相当丰富的个人写作风格,我在翻译时尽力忠于原文,保证本书作为教材的严谨风格,但也有可能出现迂回曲折的情况。同时,一些术语在汉语中也没有完全确切的对应,在翻译过程中我也自己对译了少量罕见的术语——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国内的语言习得研究乃至语言学研究依然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自己多多努力。

最后,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王振杰老师提供了让我参与翻译的机会。在翻译过程中也蒙受恩师亨利叶特·亨德里克斯博士(Dr Henriëtte Hendriks)的指导,学生感激不尽。译文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均是译者自身水平所限,还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夏梦颖 / Chris Xia

2019年8月 英国剑桥

2021年9月 英国伦敦

《语言的发展(原书第9版)》读后感(三):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从胎教到双语学习,这本书中有一套科学方案

当一对夫妻准备要一个孩子时,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找中医调理吗?戒烟?戒酒?跑步?这是生理健康准备!

查一下银行卡里有多少钱?找前辈请教一下,养孩子的成本?这是财务准备!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夫妻准备生一个孩子时,通常把是否符合顺利生一个健康宝宝的身体条件,放在第一位;计算养孩子的经济成本,也是决定是否要生孩子的重要方面。当然,也有很多家庭会探讨孩子出生后的教育问题,这种探讨不仅仅是从经济角度计算孩子未来的教育成本,而是探讨如何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孩子。

我发现,那些在备孕期间就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家庭,通常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备孕吃什么,如何做好胎教,孩子出生后,如何做好早教,要不要学习双语……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他们探讨的热点,这些热点话题,让一些备孕父母过分迷信“科学”,做出了很多不科学的行动。

2021年9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语言的发展(原书第9版)》,这本书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角度,针对如何全面培养儿童的社会交际能力、如何把准开发儿童双语学习潜能的机会、如何尽早发现儿童的语言(如:听力、智力、孤独症)障碍的早期特征,提供了科学解决方案。

我之所以相信这本书中提供的方案,是来自于对本书作者的信任。《语言的发展》由儿童语言研究国际协会主席、心理语言学开创者之一、心理学与脑科学系教授领衔编写,本书的作者都是语言学、心理学、儿童语言研究方面的教授级专家。而这本书的译者夏梦颖,是剑桥大学理论与应用语言博士,著有《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隐喻表达》。

作者和译者均是儿童语言发展研究方面的专家,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所以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周文王聪明好学,是因为接受了良好的胎教

胎教这个事情,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据《新书·胎教》记载:“周后妃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由此可见,周成王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明君,和他在娘肚子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无关系。

事实上,周成王的祖上就非常重视胎教,他的爷爷周文王就是得益于胎教的典范,据《烈女传》记载,周文王之母在怀孕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所以,周文王生下来之后,无论学什么都非常快,古人称:“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说明文王可以“教之以一而识百”,是接受了良好胎教的结果。

当然,那个时代的胎教,主要是讲女人怀孕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体现出正能量的道德情操。而《黄帝内经》《千金要方》《颅囟经》等医学名著则提供了保胎养胎知识,中医以“外象内感”“因感而变”为理论基础,说明孕妇的精神状态,对胎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胎教好处这么多,到底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语言的发展》这本书中讲到,婴儿甚至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学习语言了,在孕期的最后3个月,胎儿已经可以听见母亲发出的声音。母亲说话的声音通过骨骼传导到全身,包括子宫。

因此,婴儿在降生时就已经接触了几个月的母语,而新生儿已经普遍对母亲的声音和自己母语中的语音表现出偏爱。打个比方,如果一位妈妈在怀孕期间,经常朗读英语,等孩子出生后,英语学习能力就会比较强。

《语言的发展》一书的作者,在书中举例称,对以法语为母语的新生儿播放法语和日语录音时,他们会更专心地听法语。婴儿甚至更喜欢听他们还在子宫内时母亲给他们读的故事。最近的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哭声在各种语言环境下都有所不同,具体取决于他们在胎内所听到的语言。

当我们读到书中这些阐述时,只要拓展思考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在怀孕7个月时,是对小孩实施胎教的最佳时期,在此之前我们就要选择了胎教的素材,比如音乐、孕期要朗读的读本文章、用何种语调和腹中的宝宝对话,都要做好规划,这样就可以生下一个健康而聪明的宝宝。

二、人之初,性本善,婴儿喜欢正能量

如何通过教婴儿说话,和婴儿互动,提升婴儿的语言能力呢?书中指出,6月龄婴儿更喜欢听带有正面感情的语音,无论语音里是否包含典型的儿化语特征;这使得研究者得出结论,婴儿更喜欢“快乐的谈话”,使用儿化语可以帮助我们向婴儿传导正向情感。

所谓的儿化语,就是指很多父母对小孩子说话时,刻意使用一些自以为适合婴儿听的词汇。比如,把“瓶子”说成“瓶瓶”,把“吃饭”说成“吃饭饭”,更容易让婴儿接受。因为婴儿说话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是要有明显的韵律特征,包括更高的音调、变化更明显的音调和夸张的重音。这些特征在很多语言的儿化语中都能被找到,一些研究者提出,特殊的韵律特征可能是儿化语的普遍特征。

在很多语言中,对婴儿说话时韵律特征的变化都很常见,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它们在这种场合里非常合适。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实验让婴儿“告诉”我们,他们更想听什么,从而了解婴儿的感知能力和偏好。婴儿不会说话,也不会按按钮,但是他们可以转头,控制眼睛的移动,所以研究者可以设置这样的场景:只有当婴儿转头向某个方向或者眼睛盯着某一个图案看的时候,才播放一条语音,然后衡量婴儿“选择”聆听这条语音或者其他语音所花费的时间,我们还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来检测幼小婴儿的听力。一些研究显示,即使出生仅两天的新生儿,也更喜欢婴儿导向言语的模式。

那么,使用儿化语,到底是不是和婴儿进行有效交流的决定因素呢?在一项实验中,实验者设计了一些包括这些儿化语特征,但没有加入带有正面情感刺激的语言。与之相反,不使用儿化语,模拟成人之间的交流,但是带有正面感情的语音。6月龄婴儿更喜欢听带有正面感情的语音,无论语音里是否包含典型的儿化语特征。这使得研究者得出结论,婴儿更喜欢“快乐的谈话”,而不是儿化语。因此,我们使用儿化语和婴儿交流,只是为了稳定成人的情绪,毕竟使用儿化语,更容易传递正能量情绪,更容易发出使人听着舒服、快乐的语音。

三、学习双语不仅学两种语言,而是接触两种文化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朋友说某某家的孩子才3岁,不仅能讲普通话,英语也说得特别流利,是双语学习的典型成功案例。然而,另一位朋友却站起来反驳,说双语学习可能会阻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举例说他亲戚家的孩子,因为接受双语教育,导致小孩快5岁了,讲话还不利索,原因是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同时让孩子学习两种语言,会把孩子整懵圈。

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怎样呢?《语言的发展》这本书中,用足够的实验给我们提供了答案。学习双语的孩子,的确会混淆两种语言,但是并没有上文中第二位朋友讲得那么夸张,学习双语的孩子在和人交流时,可能会在一种语言中掺入另一种语言,比如“我要吃苹果”,双语孩子可能会说“我要吃apple”,但是无论别人说“苹果”还是说“apple”,都不会影响双语孩子准确理解和正常交流。

总体来说,学习双语的优势还是蛮多的,比如,书中指出:

1.提升元语言意识。元语言意识是能够思考语言自身、注意其形式和结构(例如句法规则和音系特征)的能力。这些技能反过来能够帮助第一语言和外语课堂,在其中儿童经常被要求分析语法,解释一些结构在一种语言中可行而另一些结构则不被允许的原因。

2.增长执行功能。执行功能是指对个人认知活动,不同方面的回顾和管理,包括为了正确完成任务而抵挡自动的反射性回应(抑制控制),能够在任务的相关方面保持注意力(注意力控制)以及能够在任务之间相互切换(认知转换),说白了,就是学习双语的孩子和只学习单语的孩子相比,抵制诱惑的能力更强,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在认知层面更容易接受从不同视角给出的不同观点。

3.改善学习新单词和新造词的能力。研究者发现,双语者比单语者在新单词学习方面表现更好,特别是具有实际意义而非抽象意义的单词。

那么,孩子从何时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开启双语学习模式呢?书中指出,研究显示学习第二语言永远都不会太晚,尽管较晚开始可能会让我们在某些领域出现更多的困难,例如音系和语法。

音系最好在5岁之前开始学习,之后是词汇和单词搭配(识别通常一起出现的单词),在9岁之前开始;最后是在l2岁之前开始学习语法。然而,对于在自己第一语言环境的外语课堂中学习第二语言的个体,从更小的年龄开始似乎只会为发音提供优势。

整体而言,和更小的学习者比较,当在课堂环境中指导时长相同时,年龄更大的学习者(11岁以上)学习第二语言的速度更快,口语水平、阅读和写作的结果更好。然而,也存在语言学习的个体差异,天资和动机是最常研究的两个因素。

在自然环境中,语言学习能力倾向在年长的学习者身上,比在年幼的学习者身上有更重要的影响。在外语沉浸教育项目中,文本记忆更好的年幼学习者展现出更好的第二语言学习结果,而对于年长的学习者来说,分析能力则更为重要。

动机也会影响第二语言水平,特别是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自我认同第二语言及其文化的愿望、一个人想象第二语言符合自我感觉的方式、以正面态度看待第二语言使用(如工作升职),以及对学习第二语言的经历有着正面态度,都会让学习者为学习第二语言付出更多的努力。

四、我最想推荐这本书给谁读

1.育儿领域创作者

理由:这本书是儿童语言习得方面的权威著作,既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又通俗易懂,书中所有的知识点都提供了研究方法,普通读者也可以使用书中提供的方法去做研究,育儿领域的创作者阅读这本书后,可以自己做研究,开发课程,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更加稀缺的育儿咨询、指导、教学服务。

2.小学教师及学前教育工作者

理由:当我在读这本书时,我有一个强烈的想法,如果我孩子的幼儿园老师,或者小学老师阅读了这本书,用这本书中的方法指导我的孩子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第二语言,那该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3.备孕夫妻及孩子未满15周岁的父母

理由:父母可以从书中获得指导孩子学习语言的方法,如何做胎教;如何及早发现孩子是否存在语言、听力方面的障碍,确保在最佳时期介入治疗;如何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规划孩子的语言学习,培养一个更聪明、更优秀的宝宝。

本文主体内容源自《语言的发展》一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请读者朋友购买正版图书阅读。

《语言的发展(原书第9版)》读后感(四):跟随19位教授,重新认识我们最熟悉而又最陌生的语言

对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语言,你真的了解吗?

仔细观察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语言”,有太多未知一直在困扰着语言学家们。

语言学是科学,它和其他科学一样,描写一些极为平凡的事实 ,并且提出科学假设或理论来解释这些事实。苹果只朝地下落,不向天上飞,北极熊长着厚厚的毛皮,这些都是人人知道的事,用不着科学家教我们。但是了解清楚这些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原理和规律,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事情本身的面貌,从而将科学的结论运用到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达成目标。

琼·伯科·格利森同其他18位语言学领域的权威教授,用接地气的语言,带你俯瞰人类的语言习得过程,从最底层的角度出发,拆解和还原我们每个人从牙牙学语到学会说话这个过程。以此为出发点,你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的人放佛天生就会说好几门语言的现象,你也会拥有学习一门新外语的终极武器。

学习这本书,你除了能收获语言学家的顶级洞察,还能再掌握一套学习外语的方法。在书中,语言学家把了解一门语言的手艺解释到了极致。如果你刚开始学一门外语、想要增进对语言底层框架的了解、发愁如何更科学地教小宝宝说话,这些知识一定能很好地帮到你。

琼·伯科·格利森[美] 心理语言学创始人之一、世界顶尖儿童语言专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学习语言的经历。

最早的语言学习,开始于母亲的子宫。

受孕四周后,胎儿头部已经出现与听觉相关的组织了。孕中期,胎儿可以从子宫内听到妈妈的说话声,并会在出生后更偏好这些声音。同时,其他人声也可以被胎儿识别——父亲的声音特质,也会敏锐地被孩子察觉到。音韵和语调在这个时候,第一次进入孩子的大脑中( 第二章内容:音调 )。

出生后,我们感知到了更清晰的语言环境,开始跟着爸爸妈妈牙牙学语。

在婴儿阶段,我们只能偶尔发出模糊、没有任何意义的声音(第三章内容:语音),这个时候和父母的交流主要依靠非语言媒介,比如表情、眼神和没有任何意义的音。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能够发出模糊的单节音(第四章内容:语速和单词),并且倾向于用这仅有的几个音去代替我们想指称的所有东西。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陪伴小孩子的经历,在这个阶段,小孩子们除了喜欢用“ba”和“ma”去叫父母以外,还会用这些音表示他们目光所及的所有东西:万物皆是“ba”和“ma”(及其变体)。

再长大一点,学会走路后,这时小宝宝们已经能掌握2个字所组成的表达。比如之前只会说“狗”,现在能说“大,狗”;之前能说“果”,现在可以说“爸,果”,意思是,“爸爸,我想吃苹果”或“爸爸的苹果”。

随着词汇的慢慢积累和简单句式的增加,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中会逐渐出现“语法”主导的完整句子(第五章内容:句法),即根据语法串联起不同的词,形成完备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再依靠单个的词或词组。

经过个阶段,人类小孩的交流能力已经超越了其它所有的动物,表达系统中有了现代人类的标志,即语法。

除了上面提到鸟类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例子以外,鸡、蜜蜂、甚至是细菌这样简单的生物,也都有互相传递信号进行交流的能力。但是只有人类发展出了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把不同的声音所代表的的意思,按照特定的结构和顺序进行组装,给信息增加更丰富的意义和内涵。这样的能力,就是语法。

我们建造一栋房子,仅有砖块和木头远远不够。如果没有工程师将不同的物料,按照不同的建筑目的进行规划设计,没有钢筋水泥将单个组块紧密连接,稳固美观的屋子永远也建立不起来。

人类所拥有的语法能力,就是设计信息的总工程师,规则是钢筋水泥,而砖块和木头,就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词。

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两者遗传物质的相似性高达98.8%。黑猩猩也确实掌握不少人类也有的本事,比如:使用复杂工具,可以进行权衡利弊,拥有自我意识等等。

于是,科学家就想,如果把它的生活环境人类化,黑猩猩,能不能彻底掌握人类的语言?

最后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不能。

而最根本的原因,恰恰就是语法。

1973年,一只在美国刚出生的黑猩猩被送到一个人类家庭,开始过人类生活。除了穿衣、吃饭、穿纸尿裤,还和家人一起玩耍。随后,科学家们开始教猩猩学习人类的手语。

经过学习,这只黑猩猩掌握了125个手语手势,也能够表达香蕉、吃饭、睡觉、喝这样的词汇 ( 这样的能力相当于人类孩子2岁左右的水平 )。

但是,将独立的词像牵线一样组成完整句子的能力,这条线,它却穷其一生也没能跨越。

比如“我吃苹果”,这么一个简单的意思,这只猩猩可以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苹果我吃、我吃苹果、苹果吃我、我苹果吃。一个3岁的人类孩子都知道这些话是胡说八道,但它就是无法理解其中的差别。

《语言的发展》告诉我们,在世界各地,所有的宝宝们在出生后,都表现出强大的习得语言能力,他们对语音的辨别程度也远高于成人。无论这些孩子的母语是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还是阿拉伯语,他们都能够在差不多同一时间段内表现出相同的语言表达水平。

身为父母、教育工作者、语言学习者,这些困惑时常困扰着我们。然而幸运的是,以上这些问题都能够在《语言的发展》这本书里找到最权威的答案。

童言无忌是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认知能力出现了差距,本身语言表达能力就十分有限,再加上孩子对于社会和道理不够了解,就容易说出一些让大人不满意的话。

比如∶在和3岁左右的孩子谈及死亡的话题时,经常会问∶"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死呀?",对于孩子来说,他只是单纯地好奇。

谈到单亲家庭时,孩子问∶"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离婚呀?"

他并不清楚结婚和离婚有什么区别,这种抽象的概念在他的头脑中没有任何内涵,这类词存在的意义对他来说,和苹果、桌子是一样的。

这里我们就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会说话,但是却说不好话?

语言发展,不仅包括使用字词说话的能力,还包括在许多不同情况下使用适当语言的能力,这种更为复杂的能力通常被称为交际能力 (第六章内容:语用)。 Judith Becker Bryant引用了Piaget关于小孩子如何与他人交流的观点,即:”Young children think and act more egocentrically than adults.(小孩子们在思考和行动时比成年人更以自我为中心) “。

孩子们学习如何恰当地说话很困难,作者为家庭、学校等方面给出了许多帮助孩子成长的建议。

如家庭成员,除了父母外,也可以同孩子的哥哥姐姐或其他家人一起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言辞问题,通过提问和诱导,使孩子明白哪些话说出去后会得到积极反馈,哪些话说出去后会得到消极反馈。

作者给每个方法都列出了研究结论和过程,这样的叙述方式会让读者们对书中所提及的内容更有信任感,这也是北美学术书籍的传统风格。

《语言的发展》使用跨学科的视角来研究人一生中语言习得的过程,作者不惜笔墨重点讲述了孩子们在1岁时和上学后在语言学习上的变化。通过生理、社会和文化的背景,带领读者领略人类语言发展的奥秘,同时也强调了人们的个体差异、非典型发展、读写能力和语言发展的相关细节。 每一章都由世界著名的学者和前沿研究人员撰写,每一章也都提供了简短的结论。

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19位科学家,通过通俗的语言给那些冰冷枯燥的语言学概念增加了几分烟火气,让你可以读完后拿来就用。

一本好书难求,一本好的教科书更是难上加难。

《语言的发展》会陪你在语言学这片和现实紧密相连的科学之地幸福地前进。

推荐阅读
  • 读《陈云传》

    读《陈云传》

    四月十日所买的三本书其中一本就是《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这国内第一本详细介绍陈云身世、生平、业绩和思想的纪实文学作品。还是简称《陈云全传》比较顺口一些。这...

    07-24

  • 新闻杂谈(73)-在下觉得吧,总书记和核心应是统一体。“三位一体 ...

    新闻杂谈(73)-在下觉得吧,总书记和核心应是统一体。“三位一体 ...

    原标题:从五大坐标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2013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新中国的创建立下的...

    07-24

  • 命盘 | 阿娇离婚:离婚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命盘 | 阿娇离婚:离婚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阿娇离婚了。得知这个消息时,是一位读者告诉我的。她和我说:你说阿娇是不是可怜人呢?之前遭遇了艳照门这么毁灭性事件,好不容易重振旗鼓走向婚姻殿堂,现在又落了离婚的...

    07-20

  • 难忘的党支部大会

    难忘的党支部大会

    难忘的党支部大会 1989年5月,五冶机关生产系统党支部召开了支部大会,在会上讨论通过了我的入党申请。 我记得我的第一次入党申请是在1973年春天,在五冶机修厂铸造车间...

    07-16

  •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我是浣若《良夫如沃宠妻如禾》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我是浣若《良夫如沃宠妻如禾》

    小说推荐丨﹤古言、前期种田、后期朝堂﹥作者:我是浣若《良夫如沃宠妻如禾》 文案:虐渣男的最高境界,就是嫁给他的叔父,成为他的叔母,当上国夫人,让他跪舔。 当重回京...

    07-15

  • 山东理工大学“人生三部曲”社会实践团参观焦裕禄纪念馆

    山东理工大学“人生三部曲”社会实践团参观焦裕禄纪念馆

    7月14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人生三部曲”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博山区焦裕禄纪念馆,实地参观感受焦裕禄精神内涵。此次活动由实践团队长于巾莹主持,实践团全体成...

    07-15

  • 科学颂乡情,实践启童心

    科学颂乡情,实践启童心

    (通讯员梁梓仪)为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普及科学常识,树立科学发展观,近日,“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在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布政小学开展科学实践课。 时代新发展,科...

    07-15

  • “与食俱进”社会实践队-总结

    “与食俱进”社会实践队-总结

    时间飞快,转眼间,长达两个星期的社会实践迎来了尾声。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为了完成学业要求,也是为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与社会的接...

    07-15

  • 数学渗透人生,方圆构筑世界

    数学渗透人生,方圆构筑世界

    数学渗透人生,方圆构筑世界 对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学生来说,平时学校的课程比较单一,语数英三大主科是他们接触最多的课程,很容易对其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岭梦...

    07-15

  • 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谁的生活不辛苦

    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谁的生活不辛苦

    在这个现实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不过是为了碎银几两,为了让自己的小家庭过得更加幸福。 为了过上理想的幸福生活,每一个人都在默默无闻地努力着。 不管大人物...

    07-12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