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
上周和公司里的实习生一起吃饭,席间他们问我是早点工作好还是考研好,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就算我自己有明确的答案,但是对每一个还在大学里的学生来说,替代不了他们做决定,无论是早点进社会,还是继续几年研究生生活,都是自己的路,都会有诸多不确定事在未来会发生。
我大学学经济的,我常说好像那四年啥也没学到,比如微积分、线性代数(唯一挂科的课)和运筹学,这些课程仿佛从未发生过一样,忘记的一干二净,然后还有西方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等等,唯一和后来的工作有点关系的就是广告学吧,上课看国外广告片案例,和体育课一样,很娱乐很放松。
如果我学广告、新闻或者类似专业,从大一就应该开始实习,找不同类型的公司历练和见识,让大学的四年变成与社会接轨的四年。
我本科毕业已经19年了,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实习大概有这么几段,有一些行业已经消失,毕竟这小20年中国变化巨大。
那个时候南京还没地铁,学校还在南京东郊,当年还算郊区,和市区还是有心理距离的,现在都已经市区了。
已经忘记具体时间了,当时通过网络找到一家很奇怪的公司,名字叫wcities.com,类似今天的大众点评,远程布置任务给我,让我把南京吃喝玩乐的信息搜集好提交给他们,当时都是网页端,我就用自己的台式机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和对接人始终没有见过面,那人当时在北京,他应该也是远程受雇于国外的公司。因为始终没有见面,而且报酬也是后付的,在收到钱之前我始终觉得对方是骗子,我还清楚记得某个晚上在宿舍走廊里给那人打电话催款的场景,后来好像是收到了1000多块,之后就再没有后来了,这个严格意义上不算实习,算打工。我刚刚搜索了下,这网站居然今天还在,而且VI没变。
我还在一家和电影有关系的互联网公司干过活,名字不记得了,有点类似于后来的时光网,目前唯一记住的就是有一次在南京的金陵饭店做了一次冯小刚《一声叹息》电影的记者会,刘蓓、徐帆、张国立和冯小刚都来了,那是我如此接近影视明星的第一次,也是第一次去金陵饭店,有新鲜感和兴奋感,具体工作我都忘了。这公司后来不知道结局如何,大概率就是垮了吧。
大三的时候我发了不少实习信,2001年我联系上了联想的HR,那时候的联想和现在的华为一样神圣,在没有给我确定回复前,那年的暑假我就去了北京,在地质大学的地下室招待所里等他们的通知,去了一次上地的联想总部,见了联系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始终没获得实习机会,就在北京漂荡了几日,随后和大学里的社会实践的团队一起去了赤峰的巴林右旗,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中国最牛逼的科技公司。
这种把实习当作求职的经历还有几次,现在清楚的还记得有一次在上海,去了几家公司见了几个人,其中有一个公司在今天北京东路的科技京城,当时这楼还是挺好的,早年知名手机品牌多普达就在那里办公。
为了实习机会,我可以直接冲去对方公司,现在看看也算是愣头青。
那时候南京到上海只有T字头火车,大概要4个小时,和现在的心理距离不一样。
大学时还参加过南京好多大学热衷创业的学生发起的创业组织,创业热潮非常浓厚,在一起聚会聊创业项目,参加创业活动,我记得有一次为了装逼,穿上了我爸的西服,至少大了一码,打上领带,参加一个创业活动,显得特别土,而且在那些活动上,我常常有激昂的发言,现在回忆起来又傻又可笑,充满了年轻人的勇敢。
最正式和稳定的实习应该算是大四下学期开始在一家美资公司,从开始为他们的HR部门做外部调查(也就是扮作提货司机的助手去工厂提货,把整个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记录下来,有点类似于暗访),在销售部门做一点杂活,比如接电话、收发传真等,其实也只能做这点事。
接着实习,到毕业前找工作,就很顺理成章的留在那家公司开始了第一份正式工作,一直到一年多之后辞职去北京进入媒体行业,这家公司培养了我最基本的职场规则,比如办公文件、商务礼仪等,打下了很好的基本功。
现在想起来当年因为学校知名度不够,好的实习机会不多,加上还不够努力,不够要,所以比较完整或者有意义的实习也不多,有一些还是为了赚点零花钱,那时候我一学期大概有1500-2000块生活费,基本够用,取钱每次取50一张,除了吃饭,还是比较节省,那时候钱也经用。
时间过的真快,明年就是毕业20年了,有不少大学同学都在微信好友里,但是能说话的没几个,最多就是看到朋友圈动态留意下,虽然有些距离并不远,但是感情这东西,一旦生疏了,就没了,只剩下记忆。
对学生来说,机会比获得更重要,能有好的体验机会,无所谓报酬,让自己获得进入社会前的知识储备和心理训练。
好了,怀旧结束,这周末团队一起在三亚玩,租了游艇,和大家潜水。
今年快到年末了,又去了不少新地方, 前不久去的郎酒庄园,四川泸州的古蔺县,上半年打卡了西宁、银川和兰州,下一篇可以和大家闲聊下今年去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