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
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在《战国策·齐策三》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齐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淳于髡。他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被任命为齐国的大夫。
有一次,齐宣王让淳于髡举荐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能之士。
齐宣王很惊讶,就问淳于髡:“寡人听说,人才是很难得的,你怎么会在一天之内就推荐7个贤士呢?”
淳于髡的回答很有意思:
要知道,同类的鸟儿总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总是聚在一起行动。人们要寻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水泽洼地去找,恐怕永远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车地找到。
天下同类的事物,总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概也算个贤士,所以让我举荐贤士,就如同在黄河里取水,在燧石中取火一样容易、我还要给您再推荐一些贤士,何止这七个!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出自于此。
很多时候,如果你想看一个人混得怎么样,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喜好,看看离他最近的朋友圈子就大概能判断出来。
这种「识人」的方法,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
由此,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和警醒!
管理学领域有个著名的理论,名为:鲶鱼效应。
关于「鲶鱼效应」,有这样一个故事: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的沙丁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的高出很多。
所以呢,渔民们想方设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的努力,但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
可是有一条渔船却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这位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去世,谜底才被揭开:
原来是船长在转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
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变得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讲到这里,有人就很不解了,这和我们今天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我告诉你,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很多人来讲,我们往往都在扮演着「沙丁鱼」的角色,一帮沙丁鱼混在一起,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这时候,如果有一条「鲶鱼」进来,那么就能改变很多沙丁鱼的人生,企业要有新的血液注入就是这个意思。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交际圈也是如此。
如果在我们的朋友圈子里,有一个在努力折腾的人,有一个很优秀、自律的人,那么他的存在往往就会改变你。
这就是环境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作用,往往会超乎你的想象。
人是很典型的环境动物,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自己。
如果身边的人都在玩,他可能也会跟着玩,如果身边的人都在学习,可能他本身不爱学习,但慢慢的也会拿起书本。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宿舍所有人都考研成功,一个班级都上了重点大学,这些人难道真的比普通人聪明很多吗?
并不见得,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圈子是常人难以拥有的,那种你超我赶,互相较劲和鼓励的良好氛围,是很多人的交际圈子所不具备的。
而这正是他们的优势,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意思。
这也是我为什么总是在文章里说,要优化圈子,要与优秀的人在一起,要远离一些人的原因。
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不太自律,没有什么主见的人,更需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