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的眼睛
——以美育心、以心赏美
蒋还冰认为“尽管艺术与真与善都有联系,但艺术的主要价值并不表现在求真求善上,而是表现在求美上,艺术的价值从根本上说还是审美价值。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悟,可以使我们的审美情感得到培养和发展,审美情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进我们的审美趣味,使其变得纯洁,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创新应该首先从“发现”开始。雕塑大师罗丹:“生活中到处存在美,就靠我们去发现”。但是,要“发现”美、认识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平时,我们只会看到鲜花是美的,风景是美的,却不会发现青苔是美的,古老的传说是美的,这其中就说明同学们对事物缺乏深刻的认识,缺乏艺术地“发现”。
美术作品本身就各自有其独特的新颖性,都是经过美术家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工作的产物。所以,优秀的美术作品既是“新的”,又是“美”的。对美的欣赏本身就是人固有的潜质。
中国画的墨色生辉、油画的色彩绚丽,都是我们想去探究的问题。比如中国山水画欣赏课,中国山水画中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的云雾缭绕,小路的曲折蜿蜒,楼台耸立,船帆点点都带给了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的享受。自然而然,我们的求知欲就油然而生了。 (心情日志 www.lingdz.com)
在欣赏《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时,画面上远处连绵的雪山使我们想到毛主席《沁园春—雪》中的诗句“万里江山,千里冰封”。还有滔滔江水,蜿蜒不断的长城,早晨初起的太阳使我们想到祖国山河的优美壮丽,也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使人联想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意境,这就是画家的匠心独运之处。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启发,视觉和心理空间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展。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例,与巴洛克风格时期的耶稣像的风格相比较,整个构图别具匠心,人物极为繁复,整个画面乱中有序,单独的人物表情各异却又暗中有着联系,形成一幅整体感很强的画面。而且视角的选择更加开阔,远近景搭配合理,色彩鲜明,使整幅画作有种近距离观看的感觉,在赏析的过程中,应引导高中生对意境展开想象。
正如某艺术家所说:“一幅好的作品如果只能使人认为好看和技法成功,而不能陶冶人的性情和使人得到高尚的享受,这是很遗憾的事”。创新的能力能在欣赏有创新的作品的活动过程中产生。事实证明,美术欣赏活动训练了我们“审美的眼睛”,训练了我们“审美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