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鲁迅就是读懂生活
撰文:何雷西奥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艰难,除非你没有读懂鲁迅。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不艰难,除非你没有读懂鲁迅,却依然稀里糊涂地活着。
01
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杂志,刊登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就是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白话文学的开篇之作,也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这篇小说横空出世,以一种犀利雷霆之势,向禁锢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发起了尖锐的批判。
这些都无需去多言了,我们在这里只来说说这篇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带给我们的启发,以及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小说与故事以及其他文学体裁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写人,后者是写事以及抒发或渲泄情绪。
《狂人日记》小说中的“狂人”我,是黑暗世界里忽然醒转的独醒者。我在得了一场大病痊愈后,在月光很好的夜晚,开始反思过去。其实“狂人”我在整部日记体片段性小说情节中的出现,藏藏掖掖,不太敢直言,自己要批判的是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那都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前夜的环境局限。我在隐隐约约中,发现了封建礼教这种正统社会主流思想的危害,甚至可以用上“吃人”这两个极端的字眼,来解释当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的社会现象。但是,这样极端的解释分析对不对呢,是否与其他人能产生共鸣呢?未曾可知。
但是,“狂人”我又不愿意揣着明白装糊涂,于是就采用了几层“洋葱路由”式隔离技术,将自己的这种深刻认知思想表达出来,也就是写下了这十三篇长短不一的日记。
直接把这十三篇日记发表出来行不行呢?发表是要发表的,不然写出来干嘛!但是,这种必将产生巨大争议,并且严重触及到各方即得利益者的文字,宛若一把锋利的快刀,即能刺痛各种丑类,同时也极有可能反伤自己。所以,在抨击之前,首先是要做好防守;攻则使敌不知其所守,是基本的兵法。
我在小说中做了三重加密隔离保险,第一重是整理再创作的作者“我”;第二重是日记原创作者的“我”;第三重最巧妙,是日记原创作者的哥哥“我”。这样将小说做了一个攻守兼备的处理,即使攻则不足守则有余,也落不下什么话柄。
这是鲁迅先生的大智慧表现,古今中外成就伟大事功者,绝对不是凭着血气方刚的一腔孤勇,而是靠纵横捭阖的大局掌控力。所以,《狂人日记》这篇看似散乱不严谨的日记体小说,很快就获得《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的青睐,一经刊登发表,就引起了举国一遍轰动,成为了“白话文学运动”的第一声号角。
小说中“狂人”我之所以敢对封建礼教,这个维系了中国两千多年社会文明秩序的正统思想,提出革命性质疑,主要是源于这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就对么?”
“从来如此,便就对么?”这是一句新旧事物迭代更新的基础理论。所谓“备周则意怠,常见则无疑”,越是对常态的既成的规则原理,提出质疑,发起挑战,就越能释放出新的机会、新的价值。诸如此类的案例,古往今来,数不胜数。自然进化需要什么?就是需要这样的进化素材选择。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就是代表千千万万的新青年,喊出了这一句话,然后,批判矛头指向了封建礼教这头“吃人”的兽。
02
人类与地球上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相信故事,动物不相信。所以,人类可以通过故事的张力,来促成大规模协同作业,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而动物则不能。
《狂人日记》小说中的故事内容,是拟人化的寓言式发展情节;这个其实就是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什么能够超越时空,影响后世的根本。细细研读他文集中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这样的隐喻预见特征,读过之后叫人那是一个茅塞顿开!那是一个豁然开朗!所以,我为什么要提出“读懂鲁迅就是读懂生活”的原因,也就在于此了。
来看看小说中的各个隐喻人物是怎样展开的。
赵贵翁是我一大早出门遇见的第一个人,用一种怕我又想害我的眼神,看着我。然后,一路上又遇见七八个人在议论我,有一个凶点的还冲着我咧嘴笑。这样的人文环境忽然变得够怪异的。最可气的是,一群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
为什么会这样啊?我做了一番分析,原来是我的“狂妄行为”触犯了这些人的即得利益。最先是我肆意妄为,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账簿子,给踹了一脚。这可是一件犯了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因为古久先生代表的是封建主义(包括旧民主主义)的正统,那本陈年流水账簿子是记载这些正统思想的历史书。你踹了这本薄子,那就是打了在这种正统秩序下,即得利益者们的脸。所以,赵贵翁作为即得利益卫道士就站出来了,又怕我又想害我地看着我。为什么是姓赵的贵翁呢?因为《百家姓》中赵姓是排在首位的大姓。
赵贵翁势力很大,召集了一大批人来与我作对。那路上的七八个议论我的人,同样也是当时正统社会秩序的利益即得者,或者是依附者。然后是一群小孩子,在爹娘老子的教唆下,也来起哄使坏。
新物种的诞生,通常有七个源头,即创新的七个来源。意外事件、不可协调事件、程序需求、人口变化、行业与市场变化、认知上的变化、新知识。我作为一个诞生在新时代前夜的新物种,从诞生之初,就与周围的人和事格格不入。但是,因为我是新物种生命力顽强、杀伤力也不容小觑,所以周围成规模成势力的旧物种,虽然恨我但又怕我,不敢直接武力对抗,只能采用仇视目光盯住我看。赵家的狗代表赵贵翁家的爪牙打手,一直积极向主人表忠心,本想借机朝我发难,但是未经主子首肯,也只能对我怒目而视,顺带吠两声。
接着人群范围进一步延伸,被知县打过枷的、被绅士掌过嘴的、被衙役占过妻的、被债主逼死过人的等等人。这些人都是受过封建正统秩序迫害的,竟然也对我的“狂人”举动持不理解态度。
一个人的人脉圈层分为六层,即内部社交、同盟者、合作者、利益一致伙伴、熟人、粉丝。“狂人”我一天的出门遇见,便把人脉圈层中的熟人这一部分相对强关系的人群给过滤掉了。同盟者、合作者、利益一致伙伴,还有大批粉丝在哪里,未曾可知,只能回到家里,在内部社交圈里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志了。
家里人也同样是没人支持我的,还给我扣上了“疯人”的大帽子。陈老五、我大哥,对狼子村佃户来告荒说,打死了一个恶人将他的心肝煎炒了吃,竟然不以为然。我插了句嘴,反被大家怒目而视。然后是跟大哥的辩论,引出了那句“从来如此,便就对么?”的质疑。大哥见我老去怀疑,大家从来都是这样处理问题的事情,认为我是生病了,请来何医生为我诊病。这是要将我同化的节奏。后面就是一大遍语无伦次的情绪渲泄了,我五岁的妹妹被吃了,我、大哥、母亲,都有份。照这样下去我最终也会被他们剁吧剁吧,放入盘子里分而食之——这个就是在“吃人”的封建礼教圈子内,形成的吃人与被吃的恶性循坏。
我发现了个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一个人势单力薄,撼动不了整个大局,只能发出拯救孩子的呼声。
03
所谓的革新,是降维打击当下。
但是,在新物种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实力尚弱,根本还谈不上打击谁消灭谁,必须“潜龙勿用,或跃在渊”。
《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它出现的首要目的是呼朋引伴,吸引,追踪和识别盟友、合作者、利益一致伙伴、还有意识形态相同的粉丝。文中作者“我”的观点十分鲜明,就是批判封建礼教“吃人”,致导当下社会民不聊生,危机四伏。我一个人势单力薄,全天下的有识之士联合起来,咱们一起搞事情,改变世界。
创造和革新,是一件很难很复杂很讲究技术含量的工作,考验着发起人的文采和谋略。任何事功成就,首先必须是要解决社会问题,然后才能获得社会的公平回报。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社会问题的发现问题。“狂人”我通过对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研究,发现了导致当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的社会问题根源,是封建礼教“吃人”,将人们的思想给禁锢了。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解放思想,将封建礼教这具戴在人们头上的框架式固化思维枷锁,斩断砸碎。但是我吃不准,我的这个社会问题洞察对不对,到底能得到多少人认同,并一致行动。我要测试一下做个试验,便用白话文日记体小说的形式写出来,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
测试的结果无非两种,一是成功,那就什么都做对了;二是不成功,证明是个伪命题,那我也留好了后手可以安全退出。这个后手就是前面说的三层隔离保护技术,并且还有意交代了我病愈后去候补了官缺,“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创业、创造、革新、革命,仼何一项新旧更迭,除旧迎新的事业,都不是轻易能展开的。在开篇启蒙之前,都必须谨慎小心,不能轻易露出破绽授人以柄。攻守破立,攻在守之内,守在攻之前,保持好自己防御圈的完整,在攻的拉伸中有余,在守的收缩中自如;可胜在我,不可胜在彼——这一个人全局掌控力的兜底。
那种凡事一拍脑袋就上,全凭血气方刚的孤勇逞强,就像是从树上砍下的树枝,拗掉枝叶,削得尖尖的,戳个纸片或泥巴还行,碰上了砖石、铁块等硬物必将折断。
新旧物种的更替进化,从来不会是平滑、匀速、稳定地过渡,而是跳跃地进行。一个旧物种的繁荣周期结束,将是另一个新种生长周期的兴起。更迭过程是痛苦的,旧物种在灭亡前是挣扎之痛,新事物在兴起前是斩杀之痛。革命、革新,用的是锋利的快刀。快刀,斩杀丑类犀利,同时反作用力也能反伤挥刀者。“二向箔”降维打击当下,激动人心,但是“箔片”拿不住,同样会危及自身。
用《狂人日记》来解释,在职场、商场中困惑的你我。再多的困惑,终归是我们缺乏一种讲好故事的能力,有效地将他人卷入到你的事业项目协作系统里来。又想当“狂人”,又挣脱不了古久先生、赵贵翁,以及他们的依附者们的固化思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