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我给这个跋起了个名字——《为了告别的华尔兹》。很美,很忧伤的一个名字。来自米兰·昆德拉的一部小说,那个捷克老人,为了等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现在依然顽强的活着,但谁也不知道,他还能活到什么时候,谁也不知道,在他告别人世的时候,会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我想,应该和他的小说一样,透漏着忧伤,荒谬,嘲弄和反讽吧?这是在很久以前就想到的一个话题,虽然只是一个偶尔的想法,却持续了几年的时间,从我离家的时候到今年夏天的某一个平常日子以来,我就产生了这样的念头。但是,很多年前的我,其想法是幼稚的,说好了也没有地方发,写好了也没有人看,辛运的是,过了几年的时间,我终于不再幼稚,不在妄想。于是就就了今天的些许文字。我喜欢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更喜欢他为小说起的名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生活在别处》,《为了告别的华尔兹》。为了告别的华尔兹。就像一支忧伤的舞曲,荡漾着虚幻的节奏。告别这一段的时候,我竟然也有这种感觉。又突然轻松起来,突然疲惫起来,仿佛我天生就应该这样操劳,一旦停下来,竟然无法适应。流浪是一件逼疯人的事情,当最初的快感被每日的操劳打破之后,美丽的童话就变成了沈从文笔下的油闷大虾,等待的只是一次接一次的煎熬,每一天去上班的时候就好像被绑缚刑场一般……文章流水事,得失谁人知?虽然今天的事很快就会被时间拖走,但我还是希望有一点东西,沉淀的水底。为了这种沉淀,就只好更加的煎熬自己。有一次我对一个同样漂泊着的朋友说:“我都快疯掉了。”他的回答竟然是:“你还没疯?”这样的感觉,真是荒诞。感谢我的亲人,陪我持续了胡闹和任性,在将他们的心伤透之后,还能向我扔砖头,或者是馒头……感谢自己,用了一段的时间,完成了自己几年的心愿,让自己知道,只要去梦想,就可能实现。更重要的是,感谢米兰·昆德拉,这是我最为欣赏和热爱的一个小说家,我时常在想,天才是怎样产生的,米兰·昆德拉的经历告诉我们,天才是在逼迫中产生的。如果当年他不是从捷克被逼到了法国,如果不是为了写书以维持生计,恐怕就不会有后来N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世之作。但米兰·昆德拉每日坚持数千字的文字,他所遭遇的辛苦,恐怕非我 辈所能比拟,而他所享受的快乐,自然我们也无法体味。终于要告别了,说一声再见,或许真的就意味着可以再次相见。古龙说:“天涯远吗?只要有朋友,天涯就并不遥远。”这正是我要告别时的感觉。当我带着一身风尘,满身疲惫的赶回来的时候,我才发现,十几年前的旧事已经如烟。 许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最后一次的别离,却分明有一种生命的凄凉 以上的文字,权当是我为了为了告别的华尔兹吧,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的另一部小说《笑忘录》。 那个捷克老人快要死了,可是我,还得活下去,而且路程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