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央视某年晚会郭达与蔡明演过一个小品《追星族》,明星的座驾从追星族的身边飞驰而过,溅了一身的泥点子令追星族兴奋不已。可见明星的在某些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七月十八日晚,小城槲栎某广场沸腾了,人潮如海,灯光璀璨。原来是省城的几位明星大腕,应某房产开发商之约前来为其房产开盘助阵演出。其中有省城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歌手,还有省城两位著名相声演员,杂技团演员,舞蹈队等阵容颇为强大的队伍。我有幸目睹了这场演出实况,并代表某媒体做了全程录像。
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明星在我们个别观众或听众朋友心中总是神秘向往之。记得我读初、高中时 就比较喜欢老一辈文艺界的明星,诸如:歌唱家朱逢博、李双江、耿莲凤、张振富、蒋大为、李谷一、靳玉竹、关牧村;还有相声演员:马季、赵岩、姜昆;电影演员:李秀明、陈佩斯、刘晓庆、斯琴高娃等诸多优秀演员。那时常常听收音机里歌唱家的声音,幻想着啥时能看到天籁声音的歌者。青春在流淌的音乐与艺术家的魅力声音里走过。等到了部队曾多次参加演出,唱响了当年收音机里学会的名家歌曲。同时也好多次见到当地有名的歌唱家。最具意义的一次是我们1986年在吉林德惠县桑树台镇抗洪,中央慰问团乘机前去慰问 ,第一次看到了歌唱家李谷一老师,战士们也是欢呼雀跃,能够近距离听到歌唱家《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流淌进战士的心灵;再就是1986年秋季,我和战友们在长春市某大型商场目睹了著名演员刘晓庆。当时对明星也只是内心一种的不知标的的崇拜,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的淡化了。
听父亲生前说过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为抗美援朝自费捐献了一架飞机,那时的人们打心眼里钦佩我们的艺术家,他们不知什么是追星,只是记住了那位爱国的艺术家;而六十年代,人们在革命热潮中,用革命的激情赞颂着自己的领袖,歌唱着祖国,人们用心记住了明星,但不是忘我地追星;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莺歌燕舞,改革的春天早已遍及华夏,伴随着流行歌曲的渗入,明星走穴不见新鲜,追星族慢慢兴起时尚,人们依旧用美好的心灵去赞美心目中的艺术家;但是那时的年轻人是怀揣着热爱祖国,赞美改革开放的心境赞美着伟大的祖国,由衷地希望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 (日志文章 www.lingdz.com)
我们今天又见到了当代青年人追星的豪情,如沙漠风暴一般,席卷而来,势不可挡。闪烁的灯光在扫描着场内的所有观众;回望那张张青春的笑靥脸。明星在众人的期盼中登上了舞台,台下观众掌声与呐喊声此起彼伏。我转过镜头,如城墙般的人群举起双手欢声雷动。人们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拍着着正在身边互动的明星,还不时喊着“**老师,**老师,我爱你”。对一些追星族来说这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满足了某些人内在的虚荣之心。后来晚会结束后,我听说在后台很多观众不顾安保人员的劝阻,冲过警戒线与心中得偶像合影留念,还有一些年龄稍大一些的中年人,也是带着一颗死灰复燃的浪漫之心在一旁偷偷拍摄明星。当然这其中不乏有个别心理疾病者只为见女明星一面而死无憾。
明星是我们文艺 界的骄傲,我不反对追星,针对眼前狂热如潮的景象,所有的人们头脑都在热血沸腾,他们在三分钟的热血里不顾一切地热捧,眼前的偶像就是他们心中的太阳,也许大都出于好奇心,看看热闹,说崇拜不如说是看个稀奇。人人都想目睹明星,明星也是食人间烟火,某些人就是将其神化,总说人家唱过什么歌曲,那就是明星,公认的明星。细细想来,追星族者大都是青春懵懂者,还有就是内心不曾成熟之人。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明星内在的心里素质,还有其文化素养。只观其表,不知内涵。盲目地追求,一通乱喊乱叫或声嘶力竭就认为是他们心中的艺术家;还有的人以此为荣耀,我见到了某某明星,明星就算是明星,你见到了你就会提升内在素质吗?见到明星固然是兴奋的事,但要懂得淡定的含义。年轻人与中老年人,要分清心里的文化素养,不要以点带面去充当明星的临时亲友团,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尽到地主之谊即可。千万不要盲目崇拜一些所谓的明星,因为你要懂得你自己的文化底线。
文/原利隆
201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