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不过时
彭宏英
对于一个时时刻刻对生活充满希望,满怀热爱的人来说,只要有一颗奋斗的心,机会永远不会过时,因为机会是随时存在的,只看你能不能抓住。
她叫张小玲,1957年出生在广西。从小,她的生活就坎坷不断。刚出生不久,父亲就被打成右派流放到异地,直到她24岁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亲生父亲。然而,仅仅两年,还未享尽天伦之乐的父亲就去世了,她只能再次与母亲相依为命。而张小玲因为残疾,常被别人欺辱,母亲为此经常泪流满面。张小玲自己却做出没事的样子反过来安慰母亲说,不要紧,人家吐口水到我脸上,我就抹干净;人家再吐,我就再抹干净。只要自强自立,总会赢得尊重。
的确,张小玲一直是自强自立的,因为她心中有个支柱,就是乒乓球,这是她一直为之拼搏的事业,也是支撑着她在人生中屹立不倒的信念。
张小玲从小就对那能在桌上跳跃出各种奇妙弧线的小小银球很感兴趣。然而因为家里穷,她所拥有的第一个乒乓球却是捡来的一个瘪球。她把球带回家后,丢到开水里,瘪球恢复了原状。然后她又找来一块木板,用菜刀把它削成一个简陋的球拍。只要放学后做完作业,她就自己对着墙壁使劲地挥拍。疼爱她的母亲看到她这么喜欢乒乓球,一狠心,把卖了200多个鸡蛋才攒下的钱来给她买了一副真正的球拍。从此,张小玲更加痴迷于乒乓球了,她梦想着自己能像电视里的那些中国乒乓健儿那样,有一天能站到最高领奖台上。
谁知灾难却无声无息地悄然来临。1976年,因为家庭背景不好,初中还没读完的张小玲被迫停学,被安排在钦州沙埠镇平艮村挖树坑。在挖树坑时,她的脚不小心被崴伤了,为了证明自己能干,她忍着痛,整整两年,她没有因为脚伤耽误过一天劳动。虽然母亲也曾多次请赤脚医生给她看过脚,但脚还是越肿越大。1978年冬,母亲借了钱,才硬是把她带到南宁的大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张小玲的脚已演变为二级骨巨细胞肿瘤,要截肢才能保住性命。而且医生还预言,她的生命只能延续到三十岁左右。截肢,对热爱乒乓球爱好张小玲来说真是晴天劈雳,更何况她才21岁,这样的结果对一个青春女孩来说真是一个难以承受的大不幸。
但张小玲还是选择了坚强。做完手术,恢复了体力后,她也迅速让自己恢复了精神状态,自力更生,在自己家附近经营起一家副食品店,把小小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感人故事 www.lingdz.com)
1984年的一天,张小玲无意中在一张废旧的《羊城晚报》看到全国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召开的消息。“原来残疾人也可以参加比赛!”张小玲兴奋得仿佛在久久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她马上给广东省体委写信,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和想报名参加乒乓球比赛的愿望。广东省体委很热情地回了她,鼓励她跟广西区体委联系。于是她又给广西自治区体委写了信。没几天,自治区体委就派人下来考察,告诉她由于报名时间已过不能参赛,不过勉励她刻苦训练,争取参加全国第二届残运会,争取拿好名次。
“我有希望啦!”张小玲欣喜万分。她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请人做了一张乒乓球台,放在自己的小卖部旁。没有人来买东西的时候,就一个人在那里勤学苦练。丈夫陆贻东就帮着她,每天早上从50米外的食品站把球台搬出来,晚上又搬回去。
为了训练,张小玲拿出了不要命的架势。她做了一副一斤重的铁拍,用来锻炼腕力。为了训练发球的准度,她发明了“球碰球”的方法,首先在对面球台放上几个球,然后发球,按秩序击中对面球台上指定的球才算成功。
训练的时间长了,她的假肢与肌肉处的骨头经常被磨损一角,而且冒出血泡。而且因为训练久了,残腿处肌肉慢慢收缩,假肢就变得宽松,扣不稳,得换新假肢。新假肢与残腿每摩擦一次,鲜血就直往下流,皮肉模糊,疼痛钻心。在她20多年的乒乓球生涯中,换过的假肢有13条,假肢磨损的肉体厚度超过两厘米。
苦心人,天不负。1988年,张小玲第一次到韩国汉城参加第8届残疾人奥运会,就一举夺魁,实现了她从小当奥运冠军的梦想。之后,她又连续参加了第9届、第10届、第11届、第12届残奥会,都一次不漏地囊括了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团体的两块金牌;特别是2004年举行的第12届雅典残奥会,她以47岁的“高龄”,战胜了年轻力壮,足可以做她女儿的瑞典小将马琳·本格森-科瓦克斯,不但创造了历届残奥会迄今为止唯一的五连冠,还是中国参加夏季残奥会以来夺得的第100枚金牌获得者。期间,她还连续在第五、六、七、八届远南运动会上夺得金牌,成为残疾人“乒坛皇后”,被圈内人士誉为“乒坛常青树”。
能在生活的重重磨难中突围,取得这样的辉煌,张小玲人生的转捩点是在看到那张过期的《羊城晚报》上那个过期的消息时。对于一个处处怕困难,永远期待机会自动降临而不用自己付出艰辛的人来说,机会似乎总是比自己走得快了一步。然而,对于一个时时刻刻对生活充满希望,满怀热爱的人来说,只要有一颗奋斗的心,机会永远不会过时,因为机会是随时存在的,只看你能不能抓住。
只有过于惰怠的心,没有过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