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元宵节,过了今天这个年也就算悄然过去!坐在这里看到同事发的一副“元宵节打灯笼”的图片,心中突然想起了我们儿时在老家过的元宵节。
元宵节在我们哪里可谓是一个“拜祭”已逝亲人的节日,当天所有的活动都是以拜祭为主。
元宵节第一件事就是添坟,村里各家里人在下午两点半过后,会陆陆续续的前往已逝亲人的坟前,用铁锨为他们添添土换新,把已逝亲人的坟修圆修正。添坟是为了维护已逝亲人的墓穴,避免其在长时间的风吹雨淋中与地面平齐,便于后代子孙拜祭祖上的时候找到他们“休息”的地方。添坟是有规矩的,去世不过三年的亲人的坟不能添新土,只有过世三年以后的每年元宵节才去为它添土换新。添坟的时候在坟前的东南角挖出一个方正的小坑,为后面拜祭时放入的香火和灯烛挡风,以保证已逝亲人能够充分享受子孙为其送去的香火灯烛。
元宵节傍晚时分,家里人早早的吃过晚饭,晚饭年年是素馅水饺。吃过晚饭后,男人们去上坟拜祭,女人在洗刷锅碗则去村头的小庙里拜祭神仙。上坟拜祭需要带上早先准备好的烟花、纸钱、香火、灯烛等拜祭用品。到了已逝亲人坟前,先是送钱、上香、点放灯烛,然后叩头拜祭。送钱是将纸钱点燃给已逝亲人送去,纸钱放在添坟时挖好的小坑前面,在纸钱的周围画一个半圆,半圆的开口正对已逝亲人的坟,这样做的意思是让已逝亲人更好的接受送去的纸钱。拜祭过后,便是燃放烟花爆竹。小时候的烟花有“花筒”、“哧花”,“花筒”是有人去村里手工制做的:纸筒用粘土打底后放入火药,在顶部留好引线与出花口后再用粘土封装。这种简易烟花的燃放时间和火药量多少有直接关系,火药量大燃放时间就长,烟花喷射的高度也高。反之,燃放时间就短,喷射高度也低。还有一种叫做“哧花”,为形象的描述它,在这里我叫它“钻天花”。它是细小的芦苇杆上绑定纸管,纸管里装有火药,点燃时依靠火药燃烧的反冲力将芦苇杆带入天空的烟花,它估计就是古时候最简单的火箭。随着生活条件变好,社会生产能力的增强,喷出单一金黄火花的“花筒”没有了,换成了现在五颜六色的烟花。我好久没有回家了,现在那边元宵节具体都用的什么样的烟花我也不知道了。但每到元宵节我都会想起小时候的那些东西。就像每逢过年都会想起我和我哥一起做的纸炮一样。 (文章阅读 www.lingdz.com)
上坟拜祭完以后就是回家散灯。散灯就是在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放上灯烛,为的就是将家里的每个角落都照亮。灯烛有红蜡烛,也有用缠有棉花绒的芦苇杆蘸取红蜡油做成的。玉皇大帝、财神爷、灶王爷等神位前设立的坎子或者堆土中、房屋门前、屋里的桌子上、放粮食的围子里、喂牛的槽子上、取水的压井旁、家门口等等,凡是家里主要的角落都放一对灯烛,当将灯泡熄灭,细看家里的灯光点点,自有家的温暖涌上心头。
那是的我们忙完以上的事情后,就迫不及待的跑到村东头家族祖坟地去看那里的烟花燃放。家族祖坟上燃放的烟花是我们每个元宵节最期盼看到的,这里的烟花是村里所有燃放烟花中数量最多,花样最多,动静最大,燃放最先开始、燃放时间最长的烟花,整个家族及村里其他家族的人往往都是成群成队的赶去看,它可是我们家族及村里其他家族每年都要去看的烟花爆竹燃放盛事。看完家族祖坟的烟花燃放后,看烟花兴趣未消的我们就三两成群的在村里追着燃放的烟花到处跑着看,就这样一直追着看到村里基本上没有燃放烟花的人家为止。
自从参加工作以后,每年的元宵节都没空在家里度过。现如今我的父亲已经去世六年了,六年的元宵节,我都没有陪着我哥和我家侄子去为我的父亲添坟、放花、送钱、放灯过,现在想起来就感觉实在对不起为我们辛勤付出的父亲。
今天的元宵节,我和二哥工作在外,我大哥又去深圳打工。我们三个都没有空去为给父亲过元宵节,去拜祭它了。家里虽说有小侄,估计也因他们年纪太小,无法替他的父亲、二叔、三叔们去给他爷爷拜祭。母亲还在,但是没有家母为家父打理这些的规矩。
今年的元宵节对已逝的父亲来说将是一个孤寂的元宵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