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纸短 家国情长

发布者:日芒 2023-8-23 17:33

图①、图②为示意图。 影像中国

家书5万封、跨越500年。家书博物馆坐落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更觉幽静。

张丁时常在展柜前凝望,那些发黄残破的信纸、深深浅浅的笔迹,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温暖、动人。

收藏家书倾听家国故事

张丁是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征集、整理家书是他10多年来的主要工作。

“家书不仅是很好的史料,更是情感的传承。”历史系毕业的张丁对“有年代的东西”情有独钟。当晚,他就写出了“关于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的设想”。在他多方奔走下,2005年4月,费孝通、季羡林、任继愈等46位文化名人联袂倡议,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机构联合发起了“抢救民间家书”活动。2016年,家书博物馆成立。

每接到一封家书,张丁总会在登记簿上详细记录捐赠人的信息,然后存放在档案柜里。经他收藏的家书数以万计,他记得大多数家书背后的故事。

2006年,张丁的办公室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叫陈素秋,她把与丈夫一辈子的通信都整理好带了过来。“当时她骑一辆电动车,后面驮着一大箱子书信。”张丁回忆说,“家书被装订成册,共60册,180万字,翻开那些家书,手写的小字工工整整,记录着她和先生一辈子的情深意切,非常感人。”

马友联姐弟三人捐献了105封家书,“这是跨越海峡的亲情见证。”1949年,二姐马友德随校迁至台湾,自此骨肉阻隔。经历28年曲折找寻,弟弟马友联才辗转与二姐取得联系。随后的日子里,马友联、大姐马友实与马友德书信不断,并在分别40年后最终重逢。

抗疫家书留住战疫记忆

“不为光环,不为名利,只因患者需要,医者担当。”“我被这个世界爱着,又怎么能不去爱这个世界?”自1月31日开始征集抗疫家书以来,家书博物馆已征集到书信300余封、日记300余篇。

见字如面。对家人的歉疚挂念、亲友之间的关心鼓励、迎难而上的责任担当、同心战疫的必胜信念……这些真挚的情感都在一封封抗疫家书里集中呈现,“每个逆行的身影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记录,家书就是这些故事的载体。”

“这是一次温暖的回归。”张丁深有感触。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习惯于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沟通信息,摊开信纸写家书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人担心家书会走向消亡。但在抗疫中,许多人用书信记录日常、倾诉心声,很多“90后”“00后”“10后”写了人生中的第一封家书。

写家书的人少了,与书信相关的节目却在兴起。《见字如面》第一季中,张丁推荐的信有6封入选,其中包括左权家书、志愿军团长宋云亮家书。“年轻人竟然很喜欢看。”张丁很惊喜,“人都需要心灵的寄托、情感的滋养,家书里面有最真的感情。”

参观贴士

家书博物馆现收藏家书5万余封,由各界无偿捐赠。藏品时间从明末清初至今,包括红色家书、抗战家书、军旅家书、知青家书、两岸家书、海外家书、抗疫家书等。其中也有康有为、梁启超、黄兴、蔡锷、陈独秀、钱玄同等名人家书。

家书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博物馆三层,设有常设展览“尺翰之美——中国传统家书展”,每周一至五下午2点至4点半免费对外开放。

联系电话:010—88616101、62510365。

明知危险还选择坚守这才是勇敢(摘编)

尹德卢致女儿

一诺宝贝:

你的画非常棒!爸爸谢谢你!

就像你在信中说的,爸爸也会忐忑,也会害怕。我到达武汉时,那天下着雨,从火车站走到宾馆,大街上几乎空无一人,这和我一年前看到的武汉完全不一样。

到社区街道走访时,我看到了社区防控人员的艰辛和不易。很多人春节以来没回过家,还有年幼的孩子和生病的父母需要照顾。明知危险还选择坚守,我觉得这才是勇敢。现在,爸爸就和这些勇士一起并肩作战,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疫”。

爸爸

2020年3月19日

【背景】

作为国家卫健委向武汉派出的社区防控专家,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综合发展研究室副研究员尹德卢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江汉区坚守了一个半月。前些天,尹德卢收到了12岁女儿的一幅画。这幅名为《爸爸的手与守》的画作中:病毒肆虐,悬浮的地球戴上了口罩,一只只苍劲有力的手臂,携手抗疫。“里面有一只手,就是像爸爸那样的医务工作者的。”女儿说,“现在已经春暖花开,我和妈妈盼您回家。”

换个方式守在您身边(摘编)

李真致母亲

亲爱的老妈:

见信安好!这是我第一次给您写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我知道,您已穷尽了毕生力气却始终换不回我一世安康。您努力了半生,却换来一波又一波的绝望。您不甘心却又无能为力。

生活各有际遇,命运也自有其轨迹。若有一天,真的事不可为,希望您能理解,那也只是一种自然法则而已。愿您能收住泪水,笑看过往!因为我只是换个方式,守在您身旁。

谢谢你们的不离不弃。爱您的不孝小儿子敬上!

2017年4月

【背景】

2014年,李真考取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不料,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的第三天,他开始持续发烧,随后被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全家千方百计筹钱,“转战”长沙、武汉、南京、河北,为李真做了骨髓移植。短暂康复返校之后,2016年4月,李真出现肺部感染,诱发排异反应……

家人始终不离不弃,尤其母亲的坚强让李真动容。疾病无情。2018年7月7日,李真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9岁。家人带着李真的遗物,去了天安门、圆明园——这是他4年来未能实现的愿望。

只待凯旋之日再到您的碑前跪拜(摘编)

王均波致岳父

尊敬的岳父:

您离开小莉和我们整整一个月了,在那里还好吧,相信天堂没有疾病和疼痛!

您操劳一生,没有享过什么福,大半辈子都在照顾治病的老人,恪尽孝道。好不容易把小莉养大,把她嫁给了远在异乡、经常回不了家的我,我也常常深感愧疚,感觉对不起当初娶亲时“会给她一生幸福”的承诺。

一个月过去了,武汉的樱花已经盛开,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火神山战“疫”也即将告捷。只待凯旋之日,再到您的碑前跪拜,请您原谅女婿的不孝!

女婿:王均波

2020年3月24日于火神山医院

【背景】

王均波是郑州联勤保障中心宣传处干事。今年春节前夕,王均波回到了久别的浙江老家。疫情袭来,初三一大早,王均波火速归队。交通中断,姐夫开车把他送到100里外的车站,在开车前6分钟赶上了开往杭州的高铁,再转乘北上的列车归队,担当火神山医院政治工作部干事。

2月24日下午,王均波正在火神山医院忙碌着,突然收到妻子的信息:“爸爸去世了。”而在三天前,妻子的姥姥刚刚去世,后事还没料理完。尽管心怀内疚,王均波还是毅然留在了抗疫一线。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04日 06 版)

推荐阅读
  • 放下手机,重拾亲情

    放下手机,重拾亲情

    今天刷新闻,看到姚明代表在两会上提到“息屏24小时”的建议,我突然想起上周六,儿子抱着平板不撒手,连吃饭都要催三遍的场景。作为家长,我和他爸对视一眼,决定试试这个...

    03-13

  • 父女AA制引发的亲情裂痕故事

    父女AA制引发的亲情裂痕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张先生,一位年近六旬的退休教师。他一生兢兢业业,将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妻子走的早。是他一个人将女儿抚养长大。而他的女儿小丽,刚大学毕业不...

    03-07

  • 圣诞树下的重逢:尘封日记开启的亲情密码

    圣诞树下的重逢:尘封日记开启的亲情密码

    圣诞前夕,纽约街头弥漫着节日的欢乐氛围,人们匆忙穿梭于挂满彩灯的街道,选购着节日礼物。在格林威治村的一家古着店内,30 岁的艾丽正仔细翻看着那些带有岁月痕迹的旧物...

    02-23

  • 病房日记:亲情何以变得陌生,谩骂后的无声绝望

    病房日记:亲情何以变得陌生,谩骂后的无声绝望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有些人的内心却渐渐被冷漠所侵蚀。我们常常被各种新闻轰炸,看到无数温情故事,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那些让人心痛的瞬间。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悄...

    02-20

  • 王焕涛:这个假期,我的教育追寻与亲情守候

    王焕涛:这个假期,我的教育追寻与亲情守候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编者按: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人们对于春节的理想状态。而在山东多地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数不尽的教师群体正在祖国大地上“书写...

    01-27

  • 家庭聚会新风尚:零食日记,美味与亲情的完美邂逅

    家庭聚会新风尚:零食日记,美味与亲情的完美邂逅

    在每一个温馨的家庭聚会中,除了丰盛的正餐外,各式各样的零食总是不可或缺的点缀。它们不仅满足了家人们挑剔的味蕾,更在无形中增添了聚会的乐趣,让亲情的交流更加自在和...

    12-25

  • 痴迷织毛衣的母亲,岁月里留与的,岂止膝下的我们

    痴迷织毛衣的母亲,岁月里留与的,岂止膝下的我们

    #我的亲情日记#母亲喜爱织毛衣,近于痴。不论世界如何吵闹,也不论身边的环境多么安静,一团毛线、一副毛线钎,一寸寸、一缕缕,漫无止境的安全和稳当让母亲的心里胀得满满...

    12-23

  • 非洲媳妇的亲情日记:签证波折后的温暖相聚

    非洲媳妇的亲情日记:签证波折后的温暖相聚

    非洲媳妇的亲情之旅:从伤心到开心的中国生活一、想念家人的心情:Rose喜欢中国和想念非洲你知道吗?非洲媳妇Rose心里一直想着她在远方的家人。她来到中国,看到这里的山水...

    12-14

  • 兄弟姐妹之间的秘密:一个家庭的五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兄弟姐妹之间的秘密:一个家庭的五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一个小城镇里,住着一个普通的家庭。这个家庭里有五个兄弟姐妹:老大张伟,老二张强,老三张丽,老四张鹏,和最小的张娜。虽然他们的性格各异,但在父母的教导下,他们始...

    12-11

  • 揭开内心的秘密,日记透露真情,亲情和解,共筑幸福晚年

    揭开内心的秘密,日记透露真情,亲情和解,共筑幸福晚年

    在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有一座古朴的弄堂,这里住着一位备受宠爱的独生女——林婉儿。林婉儿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父母对她百依百顺,邻里间都夸她聪明伶俐。然而,在这繁华的...

    11-23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