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父亲:一个没有太多闪光点的普通人

发布者:汪汪酱 2023-7-8 09:15

#我的亲情日记#

”一日三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然而,要说到做饭,就不这么简单啦!

在婚姻家庭里面,虽然做饭、洗碗都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往往却会成为平淡生活中的矛盾点。

有些男人觉得像做饭这样的小事,没什么技术含量,也不需要太多体力,就应该由女人来完成,而且自古以来,似乎传统使然,大有习以为常的意思了。

可如今人们的观念都发生了改变,男人和女人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爱情与婚姻里,地位是平等的,责任是共担的。

至于家庭中的事务自然也应该双方一起来完成,墨守陈规地认为某些事情必须由谁去做的想法,已经不太合时宜啦。

话虽这么说,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陈腐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依旧存在,具有大男子主义的人同样还不少。

这样的人往往受封建“三纲五常”思想影响较深,不管自己做事看问题的能力如何,只因为男人的身份就从主观上进行了自我定位。

在他们看来,家中所有大事小情要如何处理,必须与之商量,且听从他们的决定;面对外界,只有他们才能代表家庭,享有最终做决定的权力。

他们“死要面子”,对于家庭琐事不屑一顾,认为做那些太“丢份”,太“掉价”,不符合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还总以“家长”的身份批评母亲这做不好,那做的不对。

就拿做饭来说吧,在我的记忆里,从未见父亲下过厨房。原来奶奶在世的时候,家务事都是母亲与奶奶一起来做的。

有时家里来人多,实在忙不过来了,父亲也说过要帮忙的话,但奶奶通常会不高兴地说:“你个大老爷们,会做吗?还是等着吃吧!”

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了,对于家务活父亲就更不插手了。再后来,我们各自成了家,都分开单独生活了。

去年夏天,母亲卧病在床。起初我不知道,没有回去。那段时间,可把父亲愁坏了,一方面是因为母亲的身体,另一方面则是不会做饭。

母亲告诉我,父亲是真不会做。平日里,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地被伺候惯了,看着别人做啥都挺容易,可轮到自己做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刚开始熬小米粥,因为不会用电饭锅,只好用液化气做。但是起火比较急,父亲掌握不住火候,以为洗好米添够水,屉里面放上馒头就完事了。

结果,时间不长就沸锅了!米汤流的到处都是。父亲端着笼屉,看着汤锅,一下子不知所措了,愣是在旁边眼睁睁地守了半个多小时。

我回家后,接手了所有家务,明显感觉到他如释重负啦!那天喝酒时,父亲一反常态,嗫嚅道:“以前,看着别人做饭没觉得有啥难的,不就是熬点稀饭,炒个菜的事吗?可一上手还真掌握不住火候,不是沸锅了,就是把菜炒糊啦!”

可能是由于母亲这次生病,再加上我们几个都不在身边的缘故,父亲竟然开始学着做家务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还有父亲那“要面子”、“一言堂”的做事风格,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改变了。

原来,莫说是我们,就是母亲说话办事都要看父亲的脸色,听从父亲的决定。有时我们会在背地里为母亲鸣不平,但母亲却不以为然。

她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没有什么不对的。”我们不能理解这种心态,觉得她太“惯”着父亲啦!母亲却说,当年外婆就是这么教导她的,她认为老人的话不会错。

大哥年少时,性格倔强,遇事总是爱争论,甚至和父亲也经常抬杠。这让父亲很不舒服,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面子上有些过不去,大发雷霆的时候很多。

有一次在饭桌上,父亲说大哥的年龄不小了,也不念书了,应该选个行当学门手艺。可那会儿大哥的玩心很重,根本不想学东西。

因为这件事两人吵了起来,父亲特别生气,认为大哥四六不懂,翅膀还没硬就敢不听话了,看架势真有大动干戈的可能。

多亏母亲及时训斥大哥并让他认了错,父亲才没有发作起来。不然,没有台阶下,还不知道父亲会如何闹呢。

当然,这不只是大男子主义的问题,还有如何引导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了!

父亲没什么文化,又不善言辞,对我们的教育,也只是以他认为还算合情合理的认知来“教”,很少有“导”的思路。

他告诉我们,要做老实人,实诚人,不能虚头巴脑,心口不一,更不能做坑蒙拐骗,有辱家门,对不起祖宗的事情。

该说的话,他都说到了,至于具体怎么去做,他无法引导我们,实话实说确实也没有那样的能力。

学过点哲学的人都知道看待人与事物要“一分为二”。既看其好的、积极的方面,也要认识不好的、消极的方面。

父亲身上的大男子主义,是从小受环境影响形成的,虽然有时不太招人待见,甚至有点让人讨厌,但并不能否认他是一个正直的、善良的人。

我觉得所谓大男子主义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做派,不是无中生有的,也不是天生带来的,反而更多时候是被他人“惯”出来的“毛病”。

如同爱情婚姻一样,今生父与子的关系也是一种缘分。感谢父亲对我的养育之恩;感谢父亲教会了我许多人生道理,尽管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并不完美,也没有太多令我骄傲和自豪的闪光点。

人到中年,在疫情来临,居家防控的闲暇时间里,我开始思考过往的一些东西,写下几篇美文日记,记录自己作为成年人独有的感悟与心声。


作者/一丝垂纶 图文/原创

推荐阅读
  • 别偷看我的日记!中国式亲情的边界突围战

    别偷看我的日记!中国式亲情的边界突围战

    “妈,别再偷看我的日记了!”15岁的李榕在卧室里崩溃大喊,手中的日记本被愤怒地撕成两半。母亲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果盘,脸上的表情在“关心”与“受伤”之间僵住。这幕,...

    04-21

  • 当爱情遇上亲情,她的选择让人泪目

    当爱情遇上亲情,她的选择让人泪目

    在繁华的都市中,林晓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脸上总是挂着阳光般的笑容。她的生活简单而快乐,白天上课,晚上和朋友们一起吃饭、逛街,偶尔还会在图书馆里埋头...

    04-21

  • 母子拥抱瞬间,代际情感如何弥补?

    母子拥抱瞬间,代际情感如何弥补?

    【开篇:一扇门,两行泪】"河南濮阳的一扇铁门,一张泛黄的脸庞,一声撕心裂肺的‘我的儿嘞’,让无数网友破防。"这个视频里没有华丽的镜头,只有厨房的烟火气、老...

    04-21

  • 兄弟俩的成长日记:妈妈的相机,记录了最美的亲情瞬间

    兄弟俩的成长日记:妈妈的相机,记录了最美的亲情瞬间

    时光飞逝,转眼间,家里的两个小家伙都长大了!这位妈妈用镜头记录下兄弟俩从牙牙学语到如今的点点滴滴,满满都是爱!一起来看看这些珍贵的成长瞬间吧!都说时间是一把杀猪...

    04-19

  • 放下手机,重拾亲情

    放下手机,重拾亲情

    今天刷新闻,看到姚明代表在两会上提到“息屏24小时”的建议,我突然想起上周六,儿子抱着平板不撒手,连吃饭都要催三遍的场景。作为家长,我和他爸对视一眼,决定试试这个...

    03-13

  • 父女AA制引发的亲情裂痕故事

    父女AA制引发的亲情裂痕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张先生,一位年近六旬的退休教师。他一生兢兢业业,将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妻子走的早。是他一个人将女儿抚养长大。而他的女儿小丽,刚大学毕业不...

    03-07

  • 圣诞树下的重逢:尘封日记开启的亲情密码

    圣诞树下的重逢:尘封日记开启的亲情密码

    圣诞前夕,纽约街头弥漫着节日的欢乐氛围,人们匆忙穿梭于挂满彩灯的街道,选购着节日礼物。在格林威治村的一家古着店内,30 岁的艾丽正仔细翻看着那些带有岁月痕迹的旧物...

    02-23

  • 病房日记:亲情何以变得陌生,谩骂后的无声绝望

    病房日记:亲情何以变得陌生,谩骂后的无声绝望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有些人的内心却渐渐被冷漠所侵蚀。我们常常被各种新闻轰炸,看到无数温情故事,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那些让人心痛的瞬间。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悄...

    02-20

  • 王焕涛:这个假期,我的教育追寻与亲情守候

    王焕涛:这个假期,我的教育追寻与亲情守候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编者按: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人们对于春节的理想状态。而在山东多地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数不尽的教师群体正在祖国大地上“书写...

    01-27

  • 家庭聚会新风尚:零食日记,美味与亲情的完美邂逅

    家庭聚会新风尚:零食日记,美味与亲情的完美邂逅

    在每一个温馨的家庭聚会中,除了丰盛的正餐外,各式各样的零食总是不可或缺的点缀。它们不仅满足了家人们挑剔的味蕾,更在无形中增添了聚会的乐趣,让亲情的交流更加自在和...

    12-25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