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亲情日记#
”一日三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然而,要说到做饭,就不这么简单啦!
在婚姻家庭里面,虽然做饭、洗碗都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往往却会成为平淡生活中的矛盾点。
有些男人觉得像做饭这样的小事,没什么技术含量,也不需要太多体力,就应该由女人来完成,而且自古以来,似乎传统使然,大有习以为常的意思了。
可如今人们的观念都发生了改变,男人和女人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爱情与婚姻里,地位是平等的,责任是共担的。
至于家庭中的事务自然也应该双方一起来完成,墨守陈规地认为某些事情必须由谁去做的想法,已经不太合时宜啦。
话虽这么说,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陈腐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依旧存在,具有大男子主义的人同样还不少。
这样的人往往受封建“三纲五常”思想影响较深,不管自己做事看问题的能力如何,只因为男人的身份就从主观上进行了自我定位。
在他们看来,家中所有大事小情要如何处理,必须与之商量,且听从他们的决定;面对外界,只有他们才能代表家庭,享有最终做决定的权力。
他们“死要面子”,对于家庭琐事不屑一顾,认为做那些太“丢份”,太“掉价”,不符合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还总以“家长”的身份批评母亲这做不好,那做的不对。
就拿做饭来说吧,在我的记忆里,从未见父亲下过厨房。原来奶奶在世的时候,家务事都是母亲与奶奶一起来做的。
有时家里来人多,实在忙不过来了,父亲也说过要帮忙的话,但奶奶通常会不高兴地说:“你个大老爷们,会做吗?还是等着吃吧!”
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了,对于家务活父亲就更不插手了。再后来,我们各自成了家,都分开单独生活了。
去年夏天,母亲卧病在床。起初我不知道,没有回去。那段时间,可把父亲愁坏了,一方面是因为母亲的身体,另一方面则是不会做饭。
母亲告诉我,父亲是真不会做。平日里,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地被伺候惯了,看着别人做啥都挺容易,可轮到自己做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刚开始熬小米粥,因为不会用电饭锅,只好用液化气做。但是起火比较急,父亲掌握不住火候,以为洗好米添够水,屉里面放上馒头就完事了。
结果,时间不长就沸锅了!米汤流的到处都是。父亲端着笼屉,看着汤锅,一下子不知所措了,愣是在旁边眼睁睁地守了半个多小时。
我回家后,接手了所有家务,明显感觉到他如释重负啦!那天喝酒时,父亲一反常态,嗫嚅道:“以前,看着别人做饭没觉得有啥难的,不就是熬点稀饭,炒个菜的事吗?可一上手还真掌握不住火候,不是沸锅了,就是把菜炒糊啦!”
可能是由于母亲这次生病,再加上我们几个都不在身边的缘故,父亲竟然开始学着做家务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还有父亲那“要面子”、“一言堂”的做事风格,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改变了。
原来,莫说是我们,就是母亲说话办事都要看父亲的脸色,听从父亲的决定。有时我们会在背地里为母亲鸣不平,但母亲却不以为然。
她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没有什么不对的。”我们不能理解这种心态,觉得她太“惯”着父亲啦!母亲却说,当年外婆就是这么教导她的,她认为老人的话不会错。
大哥年少时,性格倔强,遇事总是爱争论,甚至和父亲也经常抬杠。这让父亲很不舒服,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面子上有些过不去,大发雷霆的时候很多。
有一次在饭桌上,父亲说大哥的年龄不小了,也不念书了,应该选个行当学门手艺。可那会儿大哥的玩心很重,根本不想学东西。
因为这件事两人吵了起来,父亲特别生气,认为大哥四六不懂,翅膀还没硬就敢不听话了,看架势真有大动干戈的可能。
多亏母亲及时训斥大哥并让他认了错,父亲才没有发作起来。不然,没有台阶下,还不知道父亲会如何闹呢。
当然,这不只是大男子主义的问题,还有如何引导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了!
父亲没什么文化,又不善言辞,对我们的教育,也只是以他认为还算合情合理的认知来“教”,很少有“导”的思路。
他告诉我们,要做老实人,实诚人,不能虚头巴脑,心口不一,更不能做坑蒙拐骗,有辱家门,对不起祖宗的事情。
该说的话,他都说到了,至于具体怎么去做,他无法引导我们,实话实说确实也没有那样的能力。
学过点哲学的人都知道看待人与事物要“一分为二”。既看其好的、积极的方面,也要认识不好的、消极的方面。
父亲身上的大男子主义,是从小受环境影响形成的,虽然有时不太招人待见,甚至有点让人讨厌,但并不能否认他是一个正直的、善良的人。
我觉得所谓大男子主义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做派,不是无中生有的,也不是天生带来的,反而更多时候是被他人“惯”出来的“毛病”。
如同爱情婚姻一样,今生父与子的关系也是一种缘分。感谢父亲对我的养育之恩;感谢父亲教会了我许多人生道理,尽管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并不完美,也没有太多令我骄傲和自豪的闪光点。
人到中年,在疫情来临,居家防控的闲暇时间里,我开始思考过往的一些东西,写下几篇美文日记,记录自己作为成年人独有的感悟与心声。
作者/一丝垂纶 图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