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二,古谚称为“龙抬头”,在北方既有吃焖子的习俗也是吃春饼的正日子。比起焖子的单一我更喜欢春饼的菜品繁多,从小学到成年,我吃过无数次姥姥家的春饼,记忆深刻。自从姥姥去世后,我已有十年没有吃过那样的春饼了。
小时候我最喜欢春天,一个因素是姥姥家有吃春饼的家俗,每年立春过后的三月初,选个天气晴好的周末,家里的姨、舅们从四面八方携家带口都聚集到姥姥家,二十几口人分工合作择菜、炒菜、烙春饼,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大人一桌,小孩一桌,推杯换盏、欢声笑语、吃吃喝喝,一起“咬春”,热闹的气氛就像过第二个春节。
春饼是用面粉烙制而成的一种薄饼,比烤鸭薄饼大两圈,也更厚一些,比较有韧性。做法简单,冷水揉面,揉成光滑的面团后,裹上保鲜膜醒面半小时。然后将醒好的面团分块搓成长条,用刀分成小面团,再压成小面饼,将两张小面饼刷油后合叠在一起,擀成一张薄饼,在饼铛上翻面烙,这样出锅时轻轻一分就是两张薄饼,柔软筋道不油腻,这样的春饼要烙上一摞。
搭配春饼的菜品很多,姥姥家常配的有炒和菜、苜蓿、青椒土豆丝、韭黄炒鸡蛋、肉丝炒豆角丝、香干炒芹菜等多达十来种,再配以葱丝、甜面酱,一套卷饼就算齐活。吃过几次春饼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卷饼菜大多以素菜为主,切成丝状,利于成卷,里脊肉丝是荤菜的主打,春饼讲究菜品齐全,基本配置是三荤三素两调味菜。
绿豆芽、胡萝卜、韭黄、粉丝、土豆丝、豆角丝、木耳、里脊肉是惯常的配菜原材料,姥姥家的春饼还有特制的三种材料。因为她是河北抚宁人,离辽宁近,有着东北人的习俗,喜欢吃酸菜,所以酸菜粉丝也算配菜之一。还有一种苔菜,是袋装的,像豆角一般绿色的,炒熟后脆嫩爽口,也是必不可少的配菜。再有就是芥菜丝了,需要在前一年的秋季切丝、晒干、腌制后存储起来,类似于腌咸菜。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当时我吃不惯这几个菜,如今回想起来,却有些怀念。
吃春饼的习俗和立春日有关,立春吃春饼是迎春的意思,而二月二吃春饼也被叫做咬“龙鳞”,据记载最早的春饼叫春卷。吃春饼讲究用饼把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寓意大吉大利。春饼要趁热吃,烙好的春饼通常放在蒸锅里,裹好屉布保温,菜品也是随炒随出锅。姥姥家的春饼算是东北的饮食风俗,在春饼里夹大葱和肘花据说是东北人的最爱。
我曾经怀着忆旧的心在万达广场吃过“满园春饼”,虽然味道不错但是和我记忆中的春饼相去甚远。炒菜、烙春饼、是一项费时费力、需要多人合作的工作,我一直没有机会去实践。记得那时吃饭的氛围感很强,在小小的平房院落里,大家说着笑着忙乎着,在姥姥的指示下端进端出,灯火下一大家人围着桌子卷春饼,亲情满溢,饭桌飘香。可惜如今已物是人非,故去的人,难聚的局,那温馨的一幕终究还是留在了记忆深处。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