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常中学 陈治勇
踏入教育岗位已十多年了,我总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爱去抚慰着我的学生。
那些年,我在丽水松阳教语文。山区的孩子,离家又远,有些孩子父母身患疾病,家境极为贫困,连学校食堂的菜也买不起。看着他们破衣敝履,食不果腹的寒酸相,我便常拿出自己所剩无几的钱接济他们。我总说,等你有钱了再还我。这其实是给他们一个台阶,不至于让他们觉得我是在施舍他们。
陈治勇老师(中)与学生在一起
日久生情,他们也总拿我当亲人看。桔子、新鲜蔬菜、鸡蛋……我能推却的便推却,不能推却的就收下他们的盛情。因为我知道他们送的不是东西,是一颗感恩的心。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慢慢悟出一个道理:爱是需要培养的,是需要呵护的。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这是用来形容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而学生被摇动的被推动的被唤醒的不该只是学习的信心,求知的渴望,更该是一颗能够去爱的心。
爱是一种传承。我对学生的爱离不开多年前王老师对我的爱。想起王老师,我总忘不了他的桔子。
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正在乡中学读初一,由于小学时语文基础打得比较扎实,所以上初中后每次考试成绩都高居榜首。很快,我就得到了语文老师的赏识。语文老师姓王,大约四十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小”——头小、眼小、个子小。同学们背地里叫他“细头壳儿”,但我从来不叫。因为,他待我如同“父亲”。尤其是当他知道我的家境贫寒时,更是对我关怀备至。
那天下午,上完语文课后,王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宿舍,我以为他又要找一些书让我看,却不料他打开抽屉,拿出半个鲜红的桔子。“给,这是留给你的!”我将那半个桔子接了过来,细细地端详着。黄色的桔瓣被鲜红的桔子皮包裹着,如同孩儿端坐于父亲宽广的怀抱中,桔子的甜香顿时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我的感情也弥散开来,面对慈父一样的老师,我想起了他对我的点点滴滴。我的泪无声地滑出了眼眶。看见我哭了,王老师倒慌了,“你怎么啦?吃呀!只剩下这半个桔子了!”说完用双手为我揩眼泪。
多少年来,我总忘不了那半个桔子。后来,我考取了高中,王老师亲自来我家看我,声声叮咛,句句慰勉,犹在耳畔。当我再次回到母校时,王老师已经调走了。现在,我多数只在逢年过节时问候他,但他对我的爱却一直没忘,并将它融化在我的血液里,在我的学生需要时将之传承下去。
教育的柔软不只是物质的关爱,更该有灵魂的抚摸。学生心灵的柔软或僵硬,阳光或灰暗,自信或自卑,是与教师的言行有着很大关系的。现下的教育环境,身为人师很难不浮躁,职称评选、成绩排名、优秀与否,种种都离不开学生的分数。因之,教育越来越急功近利,分数成了世俗眼中“成绩”好坏的代名词。
然而,教育除了冰冷的分数,更该有柔软的情怀。世俗眼中成绩优秀者我看好,然所谓的“后进生”我更看重。那些俗世所谓的“后进生”,就像断壁颓垣的野草,虽无青松翠柏的挺拔,却也在用自身顽强的生命力装点着人间绿意。生命没有贵贱,教育应该公允。这世界该有野草离离,也该有松柏郁郁;该有牡丹娇艳,也该有牵牛卧墙。但是当下,我们很多时候让那些野草与牵牛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他们卧居于墙角,没有阳光,没有自信,西风劲吹,寒意覆身。其实,他们只要一点点关爱,或许也就蓬勃生长了。芳草萋萋,原上离离,教育的世界不更美吗?说起这,我总忘不了那个女孩,那是一个智障的女孩。
我们是在市教坛新秀评选课上相遇的。当天上的是《看云识天气》。我从温州匆匆赶到丽水,这堂课,我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学生。课堂教学进行得不错,音乐中,我让孩子们欣赏云的图片。我说:“本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全文文辞最精彩的段落,你们可以说说这段文字好在哪里吗?”
这时,最角落那个女孩举起了手。抱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信念,我走向她:“同学,我终于看到你的小手了,这个角落里的寂寞者。”全班哄堂大笑。追问缘由,更是啼笑皆非:“因为我想他了,我每次想到他都想哭。”在全班的又一次哄堂大笑中,智障女生啜泣不止。我知道,女孩很孤独。此刻的她,更孤独。史铁生说过: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爱之永远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人不仅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而且是一个个分开着被抛来的。透过女孩的言说,我似已看见课堂上那永恒的隔膜,似在经历那女孩、也是自己与生俱来的孤独。看着女孩,我不禁说道:“同学们,请你们不要笑。这是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女孩。当你把生活与读书相交融之时,文字中就有了你的生命体验。这位同学的答案也许不是很准确,但是她读出了属于她独有的生命体验。任何用生命去感悟的体验都是值得理解与尊重的,尽管它并不完美。”每一个声符都富含金子的硬度,声气与节奏中都贯穿着爱的力量。全班静静的,不知是谁第一个拍起了手,紧接着掌声便噼噼啪啪地响起。那一刻,我感到似有一种更广阔的情怀在我生命的本色中熠熠生辉。那道光,不仅照亮了那女孩,照亮了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也照亮了我自己。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情感的力量,也感受到了语文的力量。
下课后,那个女生笑眯眯地问我:“老师,您姓什么啊?”“我姓陈。”我微笑着。感谢她,让我生命中潜在的力量得到了发挥。“老师,我觉得你上得挺好的!”她的一句表扬,让我十分喜悦。我心里暖暖地对她说:“你表现得也很好。”“可是我们老师上课总不叫我回答问题。”“我相信以后会的,只要你用心去回答。”此时,我已经收拾好了教学设备准备离开。“老师慢走,老师再见!”女孩笑着倚在教室的墙壁上,向我挥手,阳光照在她的身上,像一朵金盏花。
教育是什么?我经常问自己。有些人不需要你的万分柔情,只要你站在尊重的角度呵护一下,也许她的心就开花了。而且,这将使她们活得不寂寞,有温度,通人性,懂得爱,而这爱与温度不正是教育最该追求的吗?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不正是“爱的教育”的追随者与践行者吗?为什么我们在追随他的同时,却抛弃了最该拾取的呢?
教育,如果每一个人都行走在柔软的道路上,那该多好。
本文来自【看余杭】,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