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赵丹/文图
“我最不安的是,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最新一期的访谈节目《十三邀》,面对主持人许知远关于疫情的提问,82岁的学者钱理群谈到时代的危机时,给出“观察、等待、坚守”的应对策略。
事实上,与疫情共存确实是目前的主流观点,我们未来的生活,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面对、接受、应对、适应它。
在疫情第二次强势袭来的当下,我们所处的城市迅速调动防御措施从容应对,而普通你我,能做的就是以平和心态视之并努力保持快乐。
一点思考:当疫情共存,怎么应对?
作为河南郑州封控区的普通一员,我严格遵守“足不出院”的防控措施,积极配合一次又一次的核酸检测。居家这段日子,除了网络办公,也视为学习沉淀,重新调整状态和心态的最佳时机。
困在斗室,为防止抑郁,除了收纳、打扫,我重温了大量的影视、纪录片和书籍。希望做到足不出户,也能抵达辽阔的世界,触摸星辰与大海。
一向喜欢看的访谈节目《十三邀》上新了。最新一期,许知远访谈82岁的学者钱理群。他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许知远:经历疫情,在您这么长的人生经历里,它的重要性有那么大吗?
钱理群:非常大。这是百年未有的一个历史巨变,也是百年未有的历史危机。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无真相、无共识,没有确定性的一个时代。
这个时代的危机,和别的时代的危机不完全一样,它让人恐惧、不安。
我最不安的是,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许知远:在这样一个时刻,您怎么应对?
钱理群:我给自己定了三条,观察,不轻易下结论;等待,很多事情现在不能着急,需要有耐心;但还是要坚守自己的价值判断,不能一片混乱中跟着大家走。
这段对话给我的印象异常深刻。
我记得,自新冠疫情第一次爆发以来, 不断有一个主流观点被反复提及,那就是与疫情长期共存将是常态化——疫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被迅速消灭,因此,我们也在较长的时间内无法放松警惕。
在去年疫情得到遏制的时候,我曾在武汉采访过的感染并痊愈的某位医护人员也曾表达过类似观点,他提到戴口罩将是常态。
意大利著名作家、《质数的孤独》作者保罗·乔尔达诺在新书《新冠时代的我们》中,记下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意大利的社会状况,并对人类的命运作出思考,探讨人类如何与疫情长期共存。
乔尔达诺观察到,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的第一个悖论是:你越是关心一个人,就越是得远离那个人,这对亲属、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这一点,每个人都深有所触。
在不得不隔离的关键时刻,很多人不得不同城异地或身处两个城市,特殊岗位的人员不得不路过家门而不入,但是我们可以“隔空”举杯,心中常挂怀,记住过去没有口罩,肆无忌惮大笑、亲密无间的美好,记住过去与亲人随时可以相聚的美好,期待并相信重逢之日的美酒一定更香醇。
一点感触:感谢“逆行者”守护,我们的心态当平和
既然接受了疫情共存是常态,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防御,当它来临时,内心直面、接受、解决。
去年至今,疫情反反复复,但是这次形势尤为严峻。每天窝在房间,看到一条条政府通告不断更新,一项项措施接踵而至,心里五味杂陈。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已有足够的经验从容应对,社交平台上,一个个医护、民警、基层工作人员义无反顾奔赴一线的消息刷屏,我知道有一大群“逆行者”,正在守护着我们的城市,心中充满感激。正是他们的守护,让我们可以继续平凡的生活。
而困难也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经历暴雨与疫情,平凡人之间的守望相助,我在身边真切感受到了。
我所在的小区业主群,就是例证。
到该做核酸检测了,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会通知大家不要挤在一起,群里通知后,还会拿着大喇叭挨个楼通知,嗓子都喊哑了。而业主还会自行商量给检测人员准备冰块等降温用品;该采购了,社区和物业会通知业主蔬果供应车几点到达哪个院门,一一公示价格信息;谁家宠物粮食不够了,群里吆喝一声,就有邻居响应。太多太多的温暖在这个时候上演员。
日子有人守护,而普通你我,能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以平和心态视之并努力保持快乐。
在封控区多日,突然多出来的时间,正好可以用来整理自己,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一切。我看到,楼下的阿婆重新搬出豆瓣酱晾晒,邻居的窗台上挂满衣物、棉被,院里小超市挂出“货源充足”的小黑板让人安心。我可以通过空中弥漫的香味可以判断谁家炖了排骨、炒了辣椒鸡蛋,咿咿呀呀的练琴声可以推测邻居家孩子新学了什么乐器……
这些烟火气感染鼓励了我,飞奔去院内小超市搬回自加热毛血旺、方便面、冰激凌、榨菜、鸡尾酒,抚慰平淡多日的肠胃——偶尔亲近一次“重口味”又如何?用碳水换来“肥宅”快乐。
8月7日,立秋。
写下这段封控区日常的时候,我所在的小区一片寂静无声,只有隔壁邻居家孩子在练习弹钢琴,一键一顿,余味悠长。
加油,盼一个“解封”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