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仅有冲锋在前、无畏无惧的医护人员,还有许许多多普通民众为爱而行,成为“志愿者”。
在醴陵市启源山庄、新太阳酒店、鑫都宾馆三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由市红十字会招募的15名防疫志愿者分别服务于此,他们同医务人员一样,日夜值守,在防控一线奉献自己的力量。22岁的志愿者刘砺寒,在亲身经历与体会后,写下了自己的防疫日记。今天,让我们跟随她的文字去了解这群可爱的人。
2020年2月23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我来鑫都宾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第1天。想想疫情发生也快一个月了,之前在醴陵市中医院实习时,看到无数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而自己作为一名在校大五的医学生,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早点出生,那么现在就可以像前辈们那样与“病毒”决战到底了。不过,我现在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终于如愿与他们站在一起对抗疫情!
2020年2月26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是医疗组朱雯姐姐(醴陵市中医院护师)的生日,而她却像往常一样一头扎进了工作。起初,我还怀疑她不喜欢过生日,不然她家这么近为什么不回去?直到我看到了朱雯姐姐在办公室与她女儿视频,视频那头女儿一脸天真的笑容,奶声奶气的唱着“祝你生日快乐......”。而她几次偷偷的转过身擦掉眼泪后又一脸欣慰地说着“宝贝,妈妈爱你”。那一刻门外的我,眼睛也不禁湿润,这才明白她不是不喜欢过生日,也不是不想家,而是因为心里有了使命和担当……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2月24日的那个凌晨。将近1点,我们接到醴陵市委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指令后,准备接待一位隔离对象。第一次担任医疗组工作的我无比紧张,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紧张慢慢转化为了焦虑。“要不你先眯会,等他们来了我再通知你,你刚来不久,等你习惯了就好了”洪思姐姐(醴陵市中医院医生)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道。凌晨3点左右,隔离对象终于到达。消毒组按标准流程消毒,我和洪思姐姐开始登记信息、安排房间、发放84消毒液和酒精,叮嘱注意事项,并将隔离对象送入房间。除了我,没有一个人表现出了焦虑和抱怨。自此以后,我明白所有的“习惯了就好了”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是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恪守职责,毫不松懈,守护健康。
2020年2月27日 星期五 晴转阴
今天前辈们又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作为一名医者,要有温度地守护百姓的健康。72岁从湖北回醴的唐大爷,对于需要进行集中隔离十分反感,加上他只有一部老年手机,加不了隔离区的微信群,沟通不便。医疗组王兴晨老师(醴陵市中医院医生)了解到这件事情后,主动和唐大爷解释沟通,得知唐大爷平时喜欢看电视,便主动为老人修理好电视机,调好老人爱看的频道。每次给他测量体温时,都刻意停留一会陪老人隔着房门唠嗑。慢慢的,唐大爷理解了我们的工作,有时还会说上一两句:“谢谢!去忙你们的吧。”
我曾以为来这里只是简单的提供医疗服务,其实不然。“医生,我女儿需要一个语文本,能帮我去买一下吗?”“医生,我家有人送东西来了能帮我拿上来吗?”......像这样满足隔离对象生活上的需求,成为他们的“生活管家”,也是医疗组每天要做的事情。就像隔离点负责人杨阳老师说的那样:“我们在做好医学观察工作的同时,还应该从人文关怀入手,站在隔离对象的立场去做好我们的服务”。
2020年2月28日 星期六 小雨
今天,是我在鑫都宾馆参与志愿服务的第6天了。慢慢的我也习惯了“安全的味道”——消毒水味。每天总能见到3个白色的身影,背着消毒器穿梭在7层楼之间进行消毒。9点和14点,他们会准时出现,然后一层一层、逐户逐户收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这3个白色身影就是集中隔离点的消毒人员。
消毒组的成员平均年龄49岁,这也超出了我的预期。毕竟每天大面积的消毒工作,重达40斤的消毒器,24小时的值班,随叫随到,身体可不一定吃得消。但是,消毒组的前辈们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反之付诸的是更沉稳、更细致的工作。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治病救人也好,消毒也好,都是细致活,急不得、放松不得、懈怠不得。”因此,我也更加懂得作为一名医者,默默奉献也好,夙兴夜寐也罢,无关年龄,无关性别,只与肩上这份责任,胸间这份良心有关。
【来源:醴陵市卫健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