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曾仰慕崔子玉的《座右铭》,将其书于墙壁,时刻警醒自身。
他认为其中仍有未尽之意,于是续写了一篇《续座右铭》。
仅184字,却条理清晰地阐述了做人做事的原则,字字珠玑,句句箴言。
这样的文字,既是智慧的凝练,也是后人参悟人生哲理的一面镜子,让我们细细品读其中真意。
【1】看淡名利,宁静致远
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
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
「释义」:
不要羡慕富贵,也不要为贫贱忧愁。
只需反省自己是否遵循道义,贵与贱、富与贫都不过是身外之物,不值得过分执着。
「心得感悟 」:
在世间,富贵与贫贱不过是过眼云烟,终究难以恒久。
人若一味追逐富贵,必将被名利所累;若因贫贱而忧愁,又何尝不是自缚于心?
真正重要的,是回归内心,反问自己是否遵循道义,是否活得坦然无愧。
富贵时不骄,贫贱时不馁,方为真正的修养与智慧。
人生在世,不要被外在的名利框架所束缚,而应以道义为准绳,让内心保持安宁与自由。
执此心境,无论身处何境,都能活得通透且充实。
【2】行得正,心自安
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
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
「释义」:
听到他人的诋毁,不要忧伤;听到他人的赞誉,也不要得意。
关键在于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端正,外界的毁誉不过是浮云,不足为重。
「心得感悟 」:
人活于世,难免被议论,毁誉如影随形。
有些人为了一句赞美而欣喜若狂,也有人因一声诋毁而黯然神伤。
然而,别人的评价只是一种外在的声音,它无法定义你的价值。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你自身的言行是否无愧于心。
毁誉不必看重,因为它多半掺杂着偏见和主观。
内心的坦然,才是你对自己的最好评价。
做到“闻毁不惊,闻誉不傲”,以修身为本,以内省为根,就能在喧嚣的世间找到真正的平静与自由。
【3】不傲物,不卑色
无以意傲物,以远辱于人。
无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
「释义」:
不要仗着自己的才能轻视他人,以免自取羞辱;不要用卑微的态度去讨好别人,应注重自身的尊严和品格。
「心得感悟 」:
人生在世,谦逊和自重是立身之本。
骄傲自大的态度不仅伤害他人,更会引来不必要的羞辱和麻烦;而卑躬屈膝地取悦别人,虽然可能一时得利,却会失去真正的尊严与价值。
只有内心秉持谦逊,行为不卑不亢,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这段话告诉我们,不傲物,是尊重他人;不卑色,是尊重自己。
为人处世,唯有把握好这个分寸,才能获得真正的从容与尊重。
谦逊不卑,得人心;自重不骄,养自身。
人生最重要的,是在自尊与他尊中找到平衡,活出真正的坦然与自信。
【4】择善而交,远恶自安
游与邪分岐,居与正为邻。
于中有取舍,此外无疏亲。
「释义」:
交友时要明辨是非,选择与正直之人为伴,远离邪恶之徒。
内心应当有所取舍,不被表面关系所迷惑。
「心得感悟 」:
人这一生,交友和相处尤为重要。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与正直之人同行,人生之路会更加光明坦荡;若与邪恶之人为伍,迟早会被拖入深渊。
所以,交友之道在于选择,疏远那些损害你价值观的人,亲近那些能启发和鼓励你的人,才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平和。
交友并非看关系远近,而在于志趣是否相投、品德是否一致。
真正的友谊,是相互扶持而非相互利用;真心换真心,才能长久。
【5】内外兼修,以和为本
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
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
「释义」:
既要注重修养外在的品行,也要重视内心的修炼。
内心的培养不能忽略外在的表现,行动应遵循仁义与和谐之道。
「心得感悟 」:
人生修养如同建筑,内在是根基,外在是外观。
一个人若只有内心的修为,而外在表现粗俗不堪,难以真正立足;反之,光有外在的礼仪,而内心虚伪空洞,也终究无法令人信服。
因此,修养应当内外兼顾,既要有内心的宁静与真诚,又要在行动中体现出仁爱与正义。
和谐与真实是人生的主旋律。
修身的终极目标是将内外合一,让内心的善意与外在的行为自然统一,形成真正的人格魅力。
真正的修养不是装饰,而是本质的流露。
修身如建屋,根深方能固,表正才可信。
【6】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
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
「释义」:
千里之行始于脚下,高山由微尘堆积而成。
成就事业也应如此,贵在每天坚持不懈,不断进步。
「心得感悟 」:
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没有每一步的踏实前进,就无法抵达远大的目标;没有涓涓细流的汇聚,就无法形成浩瀚的江海。
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修身,起点从来不重要,关键在于每天的精进与坚持。
每天的学习与努力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当这些细小的进步融汇成流,最终将塑造出不可估量的成果。
不要轻视微小的努力,因为坚持下去,它们将成为改变命运的基石。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次进步都是一种新生,每一天的努力都能让你更加接近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日日精进,终将成就非凡。
【7】修己立德,惠泽后人
不敢规他人,聊自书诸绅。
终身且自勖,身殁贻后昆。
「释义」:
不敢轻易指责他人,只求自我反省并记录下来,以此自勉终身。
希望自己的努力不仅使自己受益,也能为后代留下价值。
「心得感悟 」:
诸葛亮常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勉励后代,这是修身养性的智慧之语。
做人处世,最重要的是不断自我反省和修养自身,而非妄自指责他人。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外界的纷扰所干扰,然而真正的成就是内心的宁静与自觉。
犹如诸葛亮所言的“静”,唯有在心境平和中,才能清晰地审视自己,承认过错、改正不足。
曾子用:“吾日三省吾身”来要求自己。
每日自我反省,有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方向,锤炼出内心的坚定和人格的完善。
日省则年进,长此以往,方能在岁月的流逝中,成就一个更加成熟、睿智的自我。
通过终身自勉,我们不仅能实现自我成长,还能为后代树立榜样,给他们留下美德的遗产。
所以说,修身立德,不仅益己,更泽后人。
后昆苟反是,非我之子孙。
「释义」:
假如后代子孙违背了这些原则或偏离了正道,那么他们就不能被认为是我的真正子孙。
白居易在《续座右铭》中以“后昆苟反是,非我之子孙”结尾,深刻展现了对后代价值传承的重视。
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继承并不仅限于血缘,而更在于精神与道德的承袭。
在现代社会,价值观的传递尤为重要。
我们的言行不仅塑造自身的人格,还直接影响着后代子孙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因此,我们需以良好的品行和智慧为后代树立榜样,确保他们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坚守正直与善良。
通过这种精神的传承,我们不仅在延续自己的生命,更是在塑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