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是晚清著名文学品评家王永彬所著。
此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等多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言、立功”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是一本劝世之书。
三言两语,讲透人生哲理,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来倍感亲切。
尤其以下五个箴言警句,能让人醍醐灌顶,获益良多。
01
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
一个信字是在世上立身的根本,所以人不可没有信用;一个恕字,是待人接物最重要的品德,所以应该终身奉行。
“言必信,行必果”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哪怕是微小的事情,也要做到事事有回应,渐渐有着落。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表明了你待人的态度。
有一则曾子杀猪的故事,讲的是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知道了也哭闹着要跟去。曾子的妻子哄着孩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抓住一头猪要把它杀了,妻子连忙制止道:“我说杀猪不过是哄孩子罢了。”曾子却严肃地说:“小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你欺骗他是在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
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哄孩子的时候随口一说,不觉有何不妥,殊不知这样的随性而为会给孩子带去怎样的影响。
有道是,人有诚信,如活水之源;失了诚信,如朽木难雕。
诚信是立足之本,守信是做人准则,不管你面对的是何人,不管你做的事多么微小,都要诚实守信。
恕就是宽容,推己及人,不做伤害别人的事。常将此心作彼心,常将他情作彼情,为他人留余地,也为自己增加几许胸襟。
民国大师胡适,对任何人都是宽容平和的态度,对目不识丁的妻子,温柔相待;对下属一派平和,即使心情不好,也从不甩脸子给人看,让人难堪;对和他意见不同、思想存异、甚至抨击过他的人,也保持着宽厚友爱的态度。
1922年3月,梁启超演讲时评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先褒后贬,言辞极为犀利刻薄。评论完留下一段时间让他答辩,胡适大度而谦虚地说:“我希望多得不同观点,再希望将来的学者加上考虑的功夫,使中国哲学史不被一二人的偏见遮蔽了。”
他说过一句话:“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只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能客观地对待各种情况,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人际纠纷。用宽仁待人接物,才能赢得了众人的敬重和好人缘。
宽容待人,则无人不可相处。
02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
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晶莹清澈,在平淡中结交的朋友,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天长地久;在平静中生活,能够修养心性,使寿命延长。
平淡之中结交的朋友,是经过冷静观察和判断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友情,摆脱了任何功利的目的,故能长久。
作家黎戈曾说过:“浓人远交,淡人可近处;甜人须设防,拙人有时可爱;世味薄最好,人情淡最好。”
东汉时有一位学者叫朱晖,他读大学期间结识了朝廷重臣张堪,两人很是投缘。朱晖为人正直厚道有才华,张堪非常欣赏他的人品,甚至曾握着朱晖的胳膊说,“我想要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朱先生。”官场上也有意提拔他,可是朱晖婉言谢绝了。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两人一度失去了联系。张堪去世后,没有留下任何积蓄,家人的生活一时非常困难。朱晖知道后,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朱晖的儿子不解道:“以前未见过您和张堪有什么深交,为什么要厚待他的家人?”
朱晖感慨道:“张堪曾经有过认我为知己的话语,我早已在心中留下了应该得信于他的信念。”儿子闻听更不理解了,又问:“你们是好朋友,怎么平时也不见来往?”朱辉答道:“张堪以前身居高位,自然不需要帮助,现在他不在了,家里人生活困难,我怎能袖手旁观呢?”
不为利而和,不为利而弃,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以“淡”字交友,是君子之情,表面虽然平淡,内心十分接近。人情交往淡如云烟,方能长久处之。
保持静气,能修养身心,凡事不过于偏执、不轻易动怒,能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如果掌控不好情绪,沦为它的奴隶,不仅健康受到影响,还会危及到生命。
有一年轻同事,脾气暴躁、爱怼人,一点小事就能让他火冒三丈,时间长了,不仅众人疏远了他,他自己也因为和同事在一次争执中犯了高血压,住进了医院。
平时,要多修炼“静”的功夫,先从一些小事做起。听人说话时,观察自己内心的反应,有愤怒恼恨,及时修正;和人言谈,话出口前先三思,想想后果,尽量不给别人造成伤害。在安静平和中,不断地反思总结,躬身自省,不仅能修养身心,也能培养临大事、难事处变不惊的能力。
保持静气,能看透天地间的机括,品尝真滋味。
03
忠厚传世久平淡趣味长
人世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狡诈行为,但为人忠诚厚道者,总会受到世人的尊敬;虽然近世的习俗崇尚繁华奢侈,但还是觉得平淡的日子更加意味深长。
狡诈的人,不管伎俩多么高明,最终会被人识破,谁也不是傻子,不会一再地上当受骗。只有忠厚老实的人,才会受到世人的尊敬。
《士兵突击》里的成才,聪明但却油滑、虚伪。兜里永远揣着三盒不同等级的烟,按照级别,分发给不同的领导、战士。
成才为人做事处心积虑,看似跟所有人都是好朋友,打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当他为了自己的前途离开了七连,只有许三多来送他,他用自私和冷漠,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孤岛。
而许三多看似又蠢又笨,又不会来事儿的人,对朋友却一腔真诚、宽厚待人,收获很多。
《自卑与超越》说:“生活会以你认为的样子存在。”
忠厚不折本,人若忠厚福必随之。
平淡生活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许多人把大富大贵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拼命追求、付出许多辛苦,整天为物质、名利累心,以为得到了这一切,就是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殊不知,富贵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那些平凡中的恬淡才得长久。
没有谁的一生都在轰轰烈烈中度过,执着于绚烂,会在生活中不断碰壁。
一位知名企业家退休后,颇为不适应当下的生活,从前做惯了大事,现在每天面对的是柴米油盐、琐碎小事,他觉得烦恼、无趣,整个人精神状态很不好。
那天他接孙子放学,顺路拐进了菜市场。新鲜的蔬菜,活蹦乱跳的鱼虾,让他眼前一亮,他带着小孙子在市场里闲逛,小孙子新奇地这摸摸那看看,不时仰头问“这是什么”。看着小孙子天真的模样,耳边是热闹的人声,或在砍价或在聊着生活的八卦,企业家也顿觉豁然开朗,这才是生活,平实却热闹。那天他笑呵呵地拎着几样青菜回家,一扫往日的烦闷。
这个世界有着很多诱惑,过平淡生活等于是给自己留下了一片绿荫,在烦恼喧嚣之余,有一个偎依和支撑。
幸福,就是在平淡中执着与坚守。
04
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能够甘愿于粗糙的饭食,一定是有作为的人;能够不受声色荣华诱惑的人,才能算是杰出的人。
无论在什么环境下,能够粗服劣食的人,对于名利是不会动心的,能成功的几率更大。《菜根谭》有言:“嚼得菜根香,百事皆可做。” 能嚼的下菜根,就是能吃的下苦,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能脚踏实地地去完成,成为有为之士。
所谓“无欲则刚”,刚者直逆而行,不受外界阻碍。
一个人若能不被外部环境困扰,只着眼于当下想做的事,就是强者的表现。而世间多数人经常被名利影响,没办法拒绝享乐和肤浅的事物,乱了自己的节奏,难有一番成就。
许多杰出的人都是目标恒定,不受物欲影响的强者。执着于自己的内心,才能有大成就。
“敦煌女儿”樊锦诗,用57年的执着与坚守,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的文物。1963年她从北大毕业后扎根满目荒凉、寸草不生的大漠,在当时黄沙飞扬、无电无水、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条件下,她将全部青春献给了事业,只把节俭朴素留给了自己。
樊锦诗不贪恋美食与华服,不留恋金钱与名利,还捐出了所有个人所得的奖金,用于对敦煌的保护。她说“人活的是一种精神,虽然有的人觉得可能这个很虚。”于她而言,质朴的生活是源于心灵深处的自觉,有着比追求个人物质享乐更宽广的世界。
“有能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让自己成为掌舵人,即使过程有风浪、有颠簸,也要在航行中努力到达生命的彼岸。
05
放眼读书立跟做人
看书必须要放开心胸,才可能接受并判断新的观念。做人要站稳自己的立场和把握住原则,才是一个具有见地,不随波逐流的人。
《白鹿原》里的黑娃是个干农活的好手,却不是读书的料。长大后由于各种原因,痛恨封建礼教,对原上的人心生不满,逐渐产生了仇恨的心理。黑娃闹农协,打着消灭封建势力的口号,却干着私刑拷打、六亲不认、毁乡约砸祠堂的勾当,转头又当了土匪,用粗暴的方式进行着报复。
但到了中年时,机缘巧合下,黑娃拜了朱先生为师,朱先生说:“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无一不是盗名欺世。”
他用心琢磨话里的深意,潜心读书,除了认真阅读朱先生推荐的书目,还将自己的思考写成读书笔记,深受朱先生赞赏。在读书期间,黑娃学会了谦逊做人的人生哲学,他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
读书,是懂事理、不蒙昧,从而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书读多了,会明辨是非,从而行正义之事。
当你通过书中知识,明白了做人做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的境界就提高了,读书会成为你人生路上的加持器,助力你在未来的路上守得云开、迷途知返。
作者简介:林碧,在读书和写作的路上追光而行,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