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与人相处,舒服最重要!

发布者:艾浩喆 2021-11-12 23:56 原作者: 未知来自: 京博国学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交,互相之间不苛求,不强迫,不嫉妒,不黏人,在常人看来,就像白水一样的淡。

淡淡相交得长久

淡淡相交,浅浅欢喜,聊得来,说得开,不掩饰,不累心,这是一种舒服的状态。

人与人相处,舒服最重要。

人生在世,钱财名利都是虚的,说到底,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活出幸福感,活得舒服,活得自在。

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是一种幸福。

人生在世,生活不易,不要在与你拧巴的人那里丢掉了快乐,然后又在喜欢自己的人那里忘记了快乐。

做人,要随缘;交友,看眼缘。有些人一见如故,有些人久处却如陌生人。

但是,人与人相处的舒服,主要还是要靠双方的共同努力!

学会相处,要比学会赚钱有用得多、重要得多。

要想人际交往如沐春风,不妨尝试做到以下三点。

不要评头论足

不干涉、不打扰、不紧盯对方的世界,不强求、不扭转、不揣测对方的思想,不窥探、不指划、不评判对方的生活。

生活中,有太多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评论别人。

每个人都是在负重前行,不深入了解对方,就不要轻易下结论。

不随便评论别人,是一种修养;而不活在别人的评论里,是一种修行。

作家莫言有一篇文章,说了自己的一些事。

有一次,莫言请人去吃烤鸭。

大家都酒足饭饱之后,桌子上还剩下许多。农民出身的莫言心想,多可惜啊,于是就继续吃。

这时,有人开口了:“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

莫言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好像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那人又说:“你们说他饭量怎么会这么大?他为什么能吃那么多?要是中国人都像他一样能吃,中国早就被他吃成水深火热的旧社会了。”

莫言回老家后,委屈地将这件事说给母亲听。母亲让他以后再去吃宴席前,先喝上两碗稀饭,再吃上两个馒头。

回到北京后,莫言就按母亲所说,去吃宴席前先垫饱了肚子。

在宴席上,他吃得非常斯文。

结果一人却说:“看看莫言那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还讽刺他做人不够本色。

生活中永远有这样的一些人,总是莫名其妙地评论你、伤害你。

对于这样的人,可以回应一句话:“我们是人类,但不是一类人。”

不必刻意迎合

庄子说:“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意思是:相互交往在不刻意交往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人际交往要达到无心,不刻意;人与人之间的相助要出于无为,没有目的。

我们不可能取悦所有人,所以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应当适当地放弃迎合,不去刻意奉承,做自己就好。

北宋真宗时,有一个人叫丁谓,官任副宰相。

当时的宰相是寇准,丁谓对上司寇准是毕恭毕敬,迎合奉承。

有一天,朝廷举行办公会议。会后,宰相、副宰相等在一起用工作餐。

寇准的胡须上沾上了汤水,丁谓起来给他擦胡子,当时的说法叫“溜须”。

寇准严肃地说:“你的好意实在难得,但是作为国家大臣,在公众场合为长官溜须,是有失身份的事。”

丁谓听后,非常惭愧。

ldquo;溜须拍马”中的“溜须”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不让对方尴尬

与人相处比较惬意状态,就是无论怎样都不会感到尴尬,无论怎样都不会感到难为情。

一旦出现了尴尬场面,要懂得及时解围。

清朝时,有一个大盐商,一次在自己家里宴客。客人中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

喝了半天酒后,众人决定行酒令,要求每个人说一句古人的诗句,其中必须有“飞”“红”二字,说不出来就罚酒。

从主人开始,结果盐商竟然冒出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

众所周知,柳絮都是白色的,除金农外,众人都捧腹大笑。盐商顿时羞得满脸通红。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ldquo;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这时金农开口说道:“大家为什么发笑,这可是元代无名诗人的佳句。”

众人听了半信半疑,金农微微一笑,当场背出了那首诗: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众人听了,连声喝彩。

其实,这哪里是元代诗人的诗,实在是金农急中生智,自己杜撰出来为盐商解围的。

第二天,盐商到金农家致谢,并送上一千两银子。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