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均力敌,才是友情最好的模样

发布者:槿风 2021-11-12 21:46 原作者: 罗楠来自: 月童渡河

故事一:遇见李白那一年,杜甫33岁,李白44岁。

那年的李白因触怒权贵正“散发弄扁舟”,说是这样,内心其实是苦闷的吧。

而那一年,杜甫正意气风发,出生名门的他顺风顺水,人生刚刚铺展,人生的坎坷风霜也尚未降临在他身上。

后来闻一多曾形容他二人的相遇,该是史诗级别的,是孔子遇见老子一样的盛事。

两个人没有文人相轻的较量,倒是一见如故的携手。

欣赏彼此的才华,又担得起对方的欣赏,同游汴宋,登琴台,渡黄河,共游王屋山,文友遇到驴友,一起喝酒,一起踏歌,一起就着诗词看月亮。

ldquo;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你给我充电,我给你打气,能够理解、欣赏、尊重、懂得,像极了睡在上下铺的兄弟。

就性情上来说,李白为人狂放,恣意纵酒,杜甫内敛深沉,敬圣尊贤,本是相去甚远的两个人却能做到共情与理解,除了文采上的欣赏,更多的是骨子里的至情至性,是彷佛从他身上看到了另一个可能的我,能够劝诫自己,带来启发和引领。

已经算为知己。

虽然据史料记载他们的实际交往仅三次,每段的时间也不长,后来分别即是永诀。

他们同样遭遇了雷霆,并最终走上了一条颠沛流离的路途,但,在人生的某一刻,他们郑重相待,秉持幽微烛火照亮内心,成为对方的江湖古道,亦成全了彼此的桀骜与孤寂。

故事二:梅兰芳与齐如山的地位悬殊就比较大。

1913年,刚崭露头角的梅兰芳在天乐茶园演出《汾河湾》。

第一次听梅戏的齐如山以专业的眼光发现了旧戏中的瑕疵和不足,对这位比他小19岁的青年伶人颇为看重,便用文人的方式写了三千字的信,指出表演的问题。

此后,梅兰芳演,齐如山看,演出后以信件的方式交流,竟来回写了100多封,两年之久。

那个时代,清白人家与艺人为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齐如山是中国受过完整、系统旧式教育的最后一代知识分子。

19岁进入官办的外语学校,北京同文馆。

毕业后游学西欧,学习和考察了欧洲戏剧,对戏剧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

回国后,担任京师大学堂和女子文理学院的教授。

当年的两个人,出身不同,职业不同,最初的人生走向不同,年龄上相差也大,但凭借着相同的志趣,对戏曲的热爱,齐如山摒弃社会上的非议,冒众人之不韪走近梅兰芳,为他排戏讲戏,而梅兰芳呢,也利落地承接住这份情谊。

他成就了梅兰芳,梅兰芳成就了戏曲。他们是一生的朋友。

02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让我们可以称之为朋友的人。

尤其是看来毫无界限的今天,随意搭建一个圈子,打声招呼,便可呼朋引伴,量以百计。

丝毫不加过滤的社交圈,奉行的还是“有用的哲学”,逐利的本心,不想放弃任何一条可能通向某种利益的道路。

浮光掠影,心猿意马,每个人都不甚了解,每个人都交谈不多,泛泛而交产生大量鸡肋式朋友,想放弃,又怕将来会用得着;不放弃,又想不起来曾在哪里见过。

一有了困难便轻易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为什么没有一个朋友肯帮我?

怨得了谁呢。

没有深度的心灵联结,缺乏智识与德行的担当,不懂得“自我尊重的人才会慎重认领朋友”,无限扩大朋友圈的结果只会是,朋友太多等于没有朋友。

而真正的友谊从来不是轻易就会生发的,因为就单纯的两个人来说,两个人的相遇,实际上是六个人的存在,即:各自眼中的自己,各自在对方眼中的自己,和各自真实的自我。

当你坦然而坚定地说出“这是我朋友”的那一刻,你是否真的了解这个人真实的过往和软弱,你们是否能互担起彼此的孤寂与落寞,如韩松落所说,“这是我的朋友”绝非轻易出口的词句,要在百年前的江浙,那个做生意全凭口头约定的时代,这句话的潜台词几乎就是:“我是他的担保人”,意味着自己已经负有连带责任,肯去收拾他丢下的烂摊子。

所以真正的友谊门槛是很高的,不仅是人品、智识、德行的考验,更有着时间的过滤。

昔日的友谊何以变淡。

经年不见的发小,久别重逢的同学,经过了人生的几重山水后坐在一起,除了无语便是哽噎。

以为对方仍在悲欣交集处等着自己,可发现能坚持下来的,只有往日的回忆。

回忆之美,美在当时当境的那个自己。

时间在走,人也在变,生活方式的不同,生存环境的差异,个人观念的改变,很难,再回到当年你说一,我和二的状态了。

就像小时候的衣服,不是不想穿,而是无可奈何了。

龙应台写给儿子的信中说:人生,其实就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自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僚深情,在人的一生之中也只有少年期有。

离开这段纯洁明亮的阶段,路会越走越孤独。

人变得成熟、自觉以后,便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谁,余生想获得什么,并会明确哪些朋友值得全力关注,哪些只是在消耗精力。

所以,如果无力为继,不如让美好的回忆停留在美好的过去,可以一起怀念,共同追忆,那么走至末路的时候,也能做到不强求,不遗憾,不恶语。

就像前面提到的梅兰芳与齐如山,后来因种种原因,他们长达20年亦师亦友的合作黯然结束。

虽也有凄楚难言,但天各一方的两人始终彼此惦念,即便缘分已经告终,不留任何负面或未尽之意已是圆满,这里面,该有慈悲。

你的敌人诋毁你,你的朋友转告你。

总是会有这样的“朋友”,某一天神秘而又兴奋地跑到你身边,向你转达别人对你的恶意——“那个谁在背后骂你”“那个谁谁在公开场合说你×××”,或者一有你的负面消息,便急着找你来求证确认。

他莫名兴奋的样子简直让你以为他们就是同谋,只不过敌人会公开宣战,“朋友”则关怀里藏刀。

这不是忠言逆耳,这是对关系的拎不清。

如果不是眼见着会对朋友造成伤害,有些流言,有些中伤,能不说就不要说了。

因为那些流言中伤大都无聊无用,而你转达它们,除了对朋友造成二次伤害,就是在间接表达你的幸灾乐祸。

这种朋友就像阑尾或者扁桃体,无事的时候摆在那里,有事舍了就舍了,不用可惜,因为他们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能看到他人的弱处,不说,也是一种德。

再亲近的关系,也要礼貌,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距离。

因为人的生活状态各异,参差百态,不是人人都会照着一条标准去活,成熟的标志便是尊重这种参差百态。

而且我理解朋友的定义,不是应该在全世界恶意满满地对待他时,作为朋友,默默站在他前面,尽最大能力,为他抵挡,让他免于受到无谓的伤害吗?

你要说了,江歌案里,江歌站在了刘鑫的面前,为她挡了刀,刘鑫何以不领情且以冷漠待之?

她们也曾是抱团取暖的至交啊。

这便是我要说的第三点。

棋逢对手、势均力敌的前提是彼此的“懂得”与相惜。

一个被称为“三叔”的女孩子,这个称谓可能来自《盗墓笔记》里的男性长辈,或者说明这个年轻女孩子为人很仗义,喜欢自觉地照顾别人并为朋友出头。

她喜欢保护弱小没有错,可她的朋友偏偏是一个自私、乐于享受这种关系、遇事又急于撇清自己的人,关系的不对等,对“朋友”这个定义认知的偏差,悲剧以及后续的冷漠就产生了。

任何一种关系,感情也好,友情也罢,讲究的就是个势均力敌。

你厚道,我仗义;

你大方,我不小气;

你杀富济贫,我济危扶困;

你奇峰峥嵘,我千疮百孔;

你喜欢读书,我喜欢写文章;

你喜欢买买买,我喜欢逛逛逛;

你春风得意之时,我陪你一日看尽长安花;

你落魄失意,亲友四散之时,我不离不弃陪在你身旁。

哪怕一个孤灯落碎花,一个辛苦向天涯。

无关财富、地位、年龄、性别,是直抵心灵的懂得,是我了解你一路走来的不易,珍惜你的付出,是我们对生活达成的共识,灵魂上的相知相契。

最终是性情上的吸引,以及价值观的相同。

价值观绝对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

我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

吃货遇到吃货,大可来一场饕餮之约。

麻友遇到牌友,也可挽起袖子酣战一场。

书友遇见,以文论战。

酒徒与醉汉,无需多讲,酒桌上见。

婆婆妈妈小肚鸡肠与唠唠叨叨琐琐碎碎,也可痛痛快快大撕一场。

每一种相似的遇见,都是一种“臭味相投”的懂得。

但身边更多朋友的崩散,却是观念的相悖。

一个遵从“刺猬法则”的人,和一个毫无界限喜欢“羊群效应”的人;

一个洁身自好高度自律的人,和一个爱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

一个人有不平便出手相助的人,和一个遇事便畏畏缩缩止步不前的人;

一个只会说空话,只知道制定不合实际目标的人,和一个埋头实干,不说一句废话的人。

注定不会成为挚友,甚至一生都不再有任何交集。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这句话只对了一半。

而是,你是什么样的人,最终就会留住什么样的人。

真正的朋友,一定在见识、心性、资源上是相当的。

安妮宝贝的话,“对话原来和下棋一样,是需要对手的。势均力敌才能维持长久的趣味。”

更是指友情的精神层面。

内心的相通,步伐才会一致,互相欣赏,才会彼此尊重。

不会有恃无恐的任性,不会消耗利用彼此,索取无当,不会出现圈子不同却要强融的尴尬。

共同的兴趣联结,共同的思想融合,共同的向好之心,互相需要与取暖,是一个人的两面,总能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如杜甫李白,如伯牙子期,如山涛嵇康,如元稹白乐天,如顾贞观吴兆骞,如梅兰芳齐如山,如我和你。

我相信人的一生,始终在找“面目上陌生,精神上熟悉”的那个人,那是与自己相似的灵魂,但在这之前,自己的灵魂先要保持独立。

老祖宗的话无比正确: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

以真心,才可称为朋友。

我从不羡慕那些朋友很多的人,平生有二三好友,一二知己,便已足够。

心照不宣,彼此陪伴,可相濡以沫,亦可相忘于江湖。

前路险且阻,有初心就能走下去吗?

并不。

人海孤鸿,人与人相遇相知已属不易,而友谊非恒定,总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因为曾照亮和温暖过我的你,我愿意成为更好的自己,跟上你的步伐,成为你终生的至交。

如此,我才担得起你说一句,“这是我的朋友。”

推荐阅读
  • 友情还是暧昧:男女之间真的有纯友谊吗?

    友情还是暧昧:男女之间真的有纯友谊吗?

    男女间的“纯友谊”:界限何在?在情感的世界里,一个长久以来被热议的话题是:男女之间真的能够保持纯洁的友情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总是模棱两可,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

    11-07

  • 友情,是一种无言的暖

    友情,是一种无言的暖

    这篇鸡汤文,咱们换个玩法,来个娱乐圈解读版,标题就叫:塑料姐妹花?娱乐圈友谊真相大揭秘!娱乐圈,名利场,真友情比钻石还稀罕,表面光鲜亮丽,私下暗流涌动,塑料姐妹

    11-05

  • 让人民友谊代代相传

    让人民友谊代代相传

    2024年5月28日,日本青年代表团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2024年6月24日,中美青年在福州鼓岭共同种下“中美青年友谊林”。 2024年10月12日,

    11-05

  • 张悦然:女性友谊的可能性,仍旧在探索

    张悦然:女性友谊的可能性,仍旧在探索

    改编自张悦然小说《大乔小乔》,由赵德胤执导、赵丽颖和辛芷蕾领衔主演的电影《乔妍的心事》近日上映。原著小说《大乔小乔》也于近日再版,同时推出的还有张悦然最新长篇小

    11-04

  • 周迅与陈坤:娱乐圈中那坚如磐石的真友情,而非“塑料”

    周迅与陈坤:娱乐圈中那坚如磐石的真友情,而非“塑料”

    《周迅与陈坤:娱乐圈中那坚如磐石的真友情,而非“塑料”》 在娱乐圈这个看似浮华且人际关系复杂多变的大舞台上,常常会传出各种关于“塑料友情”的故事,明星们之间的情

    11-01

  • 一见如故的情谊

    一见如故的情谊

    视频加载中...1978年,贾大山凭借小说《取经》斩获全国首届短篇小说奖,成为文坛冉冉升起的新星。乡村的生活体验让贾大山擅长发掘基层群众的苦乐浮沉。1982年,来到正定任

    10-31

  • 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吗?探寻复杂情感世界的真相

    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吗?探寻复杂情感世界的真相

    一、众说纷纭的观点关于男女之间是否有纯友谊,确实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有的人坚信男女之间存在纯友谊,就像一些人认为在特定的场合下,比如工作、学习中,男女之间可以

    10-31

  • 让中美人民的友谊代代相传 他们来中国探寻先辈足迹

    让中美人民的友谊代代相传 他们来中国探寻先辈足迹

    为增进中美人文交流,赓续中美民间友谊,由史迪威将军后代以及美军观察组成员后代组成的访问团,日前参访了重庆、延安、北京等地,探寻先辈足迹,共同追忆历史,期盼中美人

    10-30

  • 20多年的友情仍遭背刺,何炅看错了谢娜吗?

    20多年的友情仍遭背刺,何炅看错了谢娜吗?

    近日,黄磊人设翻车,热搜不断,连带着曾在节目中力捧他做饭好吃的何老师,也喜提“异食癖”称号。网友们也纷纷加入“吐槽大会”,让二人的热度只增不减。就在这时,沉寂多

    10-29

  • 老男人的友谊

    老男人的友谊

    □李晓蟋蟀、蝉、蚱蜢、纺织娘、蝈蝈……十万只昆虫在山中夜里集体大合唱,让整座大山在这合唱里微微颤动,空气里是草木散发的浓郁芬芳。我一觉睡到霞光万丈,阳光的金色衣

    10-29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