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很多人,
其实都不太讨我们喜欢。
如何和这些不喜欢的人相处,
我们总是很纠结,
甚至痛苦。
与其如此,
不如干脆绝交。
——国馆君按
在《世说新语》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东汉末年有两个名士,一个叫管宁,一个华歆。
有一天,管宁和华歆在菜地里锄草,锄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就当没看见一样,继续挥舞着锄头。
而华歆则欣喜不已,把金子捡了起来。但是他偷偷看了下管宁,发现管宁脸上有鄙夷的神色,又赶忙把金子给扔了。
又有一天,两人正同坐一张席读书。
这时候,有一个人身穿盛装,乘坐一辆豪华的车从门前走过。
管宁照样专心致志读书,而华歆却赶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了。
管宁随即把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成了两块,并告诉华歆说:“咱俩做不了朋友。”
无独有偶,魏晋时期大名赫赫的嵇康,在和人交往方面也是爱憎分明,在短暂的人生中还曾多次和人绝交。
嵇康有一个邻居叫钟会,对嵇康很仰慕,但是嵇康却不屑于和他交往。
钟会年少得志,做官以后,曾经来拜访嵇康。但嵇康却只顾自己打铁,对他视而不见。钟会在一旁尴尬地等待了两个时辰后,只好默默离开。
正是因为如此,钟会对嵇康怀恨在心。
嵇康还有两个邻居:吕巽和吕安两兄弟。
吕安的妻子很貌美,吕巽趁弟弟外出,将其迷奸。
吕安一时愤怒,将哥哥告上公堂。
吕巽请来他们共同的朋友嵇康从中调停。
但是吕巽担心弟弟报复,随即反口诬陷吕安不孝。
在魏晋时期,不孝可是个大罪名。
嵇康义愤填膺,一边挺身而出,为吕安辩护,一边公开和吕巽绝交。
钟会趁机从中作梗。最终嵇康和吕安同时因为不孝的罪名被下狱,最终被处死。
嵇康在临终之际,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了同样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
嵇康和山涛曾经是好友。但是因为嵇康比较仇视司马氏政权,而山涛却选择了入仕为官。为此,嵇康写下了着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有人说嵇康和山涛绝交,是怕司马氏对的仇恨连累了山涛,是出于对山涛的保护。
这种说法显然是太过于完美了,也有些自作多情。
嵇康和山涛绝交,是出于交朋友;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山涛,是出于对山涛人品的信任。这两者并不矛盾,特别是在嵇康的价值观里不矛盾。
无论是管宁,还是嵇康,都十分鲜明地表明了一个态度,与人交往,爱憎分明。对于不喜欢的人,绝不委曲求全。
与其抱怨,不如绝交
在现实中,让我们喜欢的人并不多。
大部分对我们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其次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让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讨厌的人。
面对不喜欢的人,我们往往很纠结。我们担心这些人脉资源以后会有用处;我们总是碍于情面;我们还担心自己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人……
于是,我们一边笑脸相迎,和别人称兄道弟,应酬周璇;一边却满腹抱怨:
这人很小气,吃饭从来不买单;这人爱占便宜,总是把自己的事推给别人做;这人没担当,总是逃避责任;这人人品有问题,借钱不还;这是个人渣;这人品位低;这是个傻帽儿……
人各有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活法。虽然没有对错,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是否喜欢。
古人相交,讲求个志同道合。我们最起码也要图个高兴。
与其天天抱怨,坏了自己的心情,倒不如分道扬镳,各自安好。
离开自己不喜欢的人,是一种仁慈。既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
没有了貌合神离,自己少了些表里不如一的愧疚;别人也少了几分虚假客套的负累。
各自在各自自由的空间里悠然自得,神清气爽。
从此世界和平,彼此安宁。
慢慢疏远,是最温柔的绝交
我们都是凡人,没有魏晋名士的风流与棱角。
我们终将化为尘土,恐怕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万古流芳的美名。
所以,我们的绝交也不用那么轰轰烈烈。毕竟,即使是嵇康,也为此付出了不可挽回的代价。
太小气不买单的人,他约饭,我们可以找理由拒绝;爱占小便宜的人,他请帮忙办事,我们可以想法推脱;说话带刺的人,他滔滔不绝,我们可以“呵呵呵呵呵”……
谁都不傻,时间总是可以给出最好的答案,安排最好结局。
人生不长,精力有限。我们应该将其倾注于所爱的人、相处愉快的人。
对于那些志不同道不合的朋友,我们大可以选择悄悄离开。毕竟,谁的生活里也不缺了谁。